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兰悦嘉  孟宪丽  吴嘉思 《中草药》2023,54(20):6694-6703
目的 探究黄芩素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e,ALI)小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对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asparate protease-1,Caspase-1)/消皮素D(gasdermin D,GSDMD)焦亡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Caspase-1抑制剂VX-765(30 mg/kg)组和黄芩素低、中、高剂量(10、20、40 mg/kg)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ip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15 mg/kg),分别于造模前24 h和造模0.5 h后给予黄芩素或VX-765(30 mg/kg)干预。造模24 h后,检测小鼠肺湿干质量比以评价肺肿胀;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肺组织中巨噬细胞损伤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IL-18、IL-1α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NLRP3、凋亡相关的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ASC)、cleaved Caspase-1、pro Caspase-1、GSDMD-N以及GSDMD蛋白表达。人源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加入100 nmol/L佛波酯诱导24 h,贴壁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VX-765(500 nmol/L)组和黄芩素低、中、高剂量(3、10、30 μmol/L)组,除对照组外,采用1 μg/mL LPS联合5 mmol/L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刺激THP-1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给予黄芩素或VX-765干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1β、IL-18和IL-1α水平;LDH试剂盒检测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力;免疫荧光评估NLRP3炎症小体组装情况;采用膜联蛋白-V-PE(Annexin-V-PE)/7-氨基放线菌素(7-aminoactinomycin,7-AAD)试剂盒评价细胞焦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NLRP3/Caspase-1/GSDMD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在ALI小鼠模型中,与模型组比较,VX-765组和黄芩素组小鼠肺肿胀程度明显减轻(P<0.01),肺组织损伤评分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中巨噬细胞炎性病变得到缓解,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IL-6、IL-1β、TNF-α、IL-18、IL-1α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肺组织NLRP3、ASC、cleaved Caspase-1、pro Caspase-1、GSDMD-N以及GSDMD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在细胞炎症模型中,与模型组比较,VX-765组和黄芩素组THP-1细胞IL-1β、IL-18、IL-1α分泌量显著降低(P<0.01),NLRP3/Caspase-1/GSDMD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NLRP3炎症小体组装明显被抑制(P<0.05、0.01),LDH释放量及细胞焦亡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 黄芩素通过抑制NLRP3/Caspase-1/GSDMD通路介导的细胞焦亡,从而改善LPS诱导的小鼠ALI。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芪地糖肾方(QDTS)调控糖尿病肾病(DN)足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内实验将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芪地糖肾方(3.34 g·kg-1)和缬沙坦胶囊(10.29 mg·kg-1)组,db/m小鼠作为正常组,每组8只,连续干预8周。末次给药后处死小鼠,观察小鼠肾脏病理变化及焦亡活性指标NOD样受体蛋白3(NLRP3)、Gasdermin D蛋白(GSDMD)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水平。体外实验将小鼠足细胞分为正常糖组(5.5 mmol·L-1葡萄糖),高糖组(35 mmol·L-1葡萄糖),二甲基亚砜(DMSO)组(35 mmol·L-1葡萄糖+200 mg·L-1 DMSO)和QDTS组(35 mmol·L-1葡萄糖+200 mg·L-1芪地糖肾方冻干粉),干预48 h后检测足细胞中NLRP3、GSDMD和IL-1β蛋白的表达水平。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QDTS治疗DN的药物-成分-靶标-疾病交互网络,分析其调控足细胞焦亡的关键信号通路并在体内、体外实验进行验证。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小球肥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部分节段伴有明显足细胞足突融合,小鼠肾脏中NLRP3、GSDMD和IL-1β蛋白表达升高,小鼠肾脏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V-Rel网状内皮增生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RELA)和胱天蛋白酶-8(Caspase-8)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QDTS组小鼠肾脏病理损伤明显减轻,QDTS组和缬沙坦组小鼠肾脏中NLRP3、GSDMD和IL-1β蛋白表达降低(P<0.05),QDTS组和缬沙坦组小鼠肾脏中MAPK14、RELA、Caspase-8蛋白表达降低(P<0.05)。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QDTS调控DN细胞焦亡的靶点有16个,其中MAPK14、RELA和Caspase-8是关键靶点。与正常糖组比较,高糖组小鼠足细胞中NLRP3、GSDMD和IL-1β蛋白表达升高(P<0.05),小鼠足细胞中MAPK14、RELA和Caspase-8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高糖组比较,QDTS组小鼠足细胞中NLRP3、GSDMD和IL-1β蛋白表达降低(P<0.05),QDTS组小鼠足细胞中MAPK14、RELA和Caspase-8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QDTS减轻DN足细胞损伤与其调控MAPK14/RELA/Caspase-8信号通路,抑制足细胞焦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金丝桃苷抗肝癌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使用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药物基因相互作用数据库(DGIdb)、毒性与基因比较数据库(CTD)及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金丝桃苷的作用靶点。利用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病数据库(OMIM)等5个数据库,获得肝癌疾病相关靶点。二者取交集,即金丝桃苷抗肝癌作用靶点。采用在线注释及可视化整合分析工具(DAVID v2021q4)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作用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核心作用靶点,并对金丝桃苷与核心作用靶点亲和力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细胞活力实验观察金丝桃苷抗肝癌的作用;划痕实验观察金丝桃苷对肝癌细胞迁移的作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金丝桃苷对关键靶基因胱天蛋白酶-3(Caspase-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共获得金丝桃苷抗肝癌的相关基因45个,并筛选出核心靶基因6个。KEGG途径分析富集的信号通路包括凋亡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及癌症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核心靶基因Caspase-3、TNF、雌激素受体1(ESR1)、MAPK3、过氧化氢酶(CAT)及环加氧酶2(PTGS2)与金丝桃苷亲和力较好,尤其与Caspase-3与MAPK3具有强烈的结合活性。另外细胞实验显示,与空白组比较金丝桃苷能减低肝癌细胞活力(P<0.05),抑制肝癌细胞迁移,同时升高Caspase-3 mRNA表达(P<0.05),降低MAPK3 mRNA表达(P<0.05)。结论 金丝桃苷抗肝癌作用通过影响Caspase-3、TNF、ESR1、MAPK3、CAT、PTGS2等核心靶点,共同干预凋亡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及癌症信号通路等,以达到抗肝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麻黄细辛附子汤(MXFT)干预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iwssTargetPrediction等数据库筛选MXFT活性成分及活性成分、偏头痛的相关靶点;运用STRING 11.5平台对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建立潜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潜在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7.1做MXFT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筛选度值较高的核心靶点;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方法验证核心靶点与其映射成分的结合强度,将对接结果较好的核心靶点进行动物体内实验验证。选用SD大鼠4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制备偏头痛大鼠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MXFT高、中、低剂量组。西药组给予佐米曲普坦片,治疗组给予MXFT高、中、低剂量干预。成模后隔日1次观测各组大鼠行为学及疼痛阈值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大鼠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RK2)、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水平。免疫组化技术、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D大鼠三叉神经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又称MAPK1/3)、蛋白激酶B1(Akt1)、蛋白激酶Cα(PRKCA)水平。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MXFT治疗偏头痛的核心靶点为MAPK1、MAPK3、Akt1、PRKCA等;主要通路为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MAPK1、MAPK3、Akt1、PRKCA、PRKCB、PRKCG与其映射成分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挠头次数显著增加(P<0.01),疼痛阈值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挠头次数显著减少(P<0.01),疼痛阈值显著提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中CGRP、ERK2、FOS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5,P<0.01),三叉神经节中Akt1、ERK1/2、PRKCA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浆中CGRP、ERK2、FOS蛋白水平,三叉神经节中Akt1、ERK1/2、PRKCA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MXFT抗偏头痛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扩张、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抑制神经元过度活跃等多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泡沫细胞焦亡探讨抵挡汤对其高糖环境下炎症级联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100 mg·L-1)诱导泡沫细胞焦亡模型,设置正常组(5.5 mmol·L-1 葡萄糖)、泡沫细胞组(100 mg·L-1 ox-LDL)、高糖组(33.3 mmol·L-1葡萄糖)、抵挡汤组(10%含药血清)、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抑制剂(MCC950,10 nmol·L-1)组。分别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观察细胞膜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胱天蛋白酶-1(Caspase-1)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焦亡通路关键蛋白NLRP3、Caspase-1、消化道皮肤素D(GSDMD)、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IL-1β、IL-1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α(IL-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释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泡沫细胞组NLRP3、Caspase-1、GSDMD、IL-1β、IL-18表达显著上调(P<0.01),炎症因子IL-1β、IL-18、MCP-1、IL-1α、TNF-α释放显著增加(P<0.01);与泡沫细胞组相比,高糖组NLRP3、Caspase-1、GSDMD表达显著上调(P<0.01),IL-1β、IL-18、MCP-1、IL-1α、TNF-α释放显著增加(P<0.01),抵挡汤及NLRP3抑制剂MCC950均可抑制高糖导致的NLRP3、Caspase-1、GSDMD表达的增加,显著降低IL-1β、IL-18 、MCP-1、IL-1α、TNF-α的释放(P<0.01)。结论 抵挡汤可通过抑制高糖环境下NLRP3/Caspase-1通路诱导的泡沫细胞焦亡,减轻炎症级联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陈皮藿香汤治疗腹泻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陈皮藿香汤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及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检索腹泻疾病相关靶点,聚焦共同靶标,借助Cytoscape 3.7.1及STRING数据库构建成分-靶点-疾病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Bioconductor平台和R语言对核心靶标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利用AutoDockTools 1.5.6和AutoDockVina 1.1.2软件中进行分子对接。最后通过动物试验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结果 陈皮藿香汤的主要活性成分51个、对应靶点226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37个;GO富集分析得1 249个条目(P<0.05)、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110条信号通路(P<0.05),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缺氧诱导因子-1(HIF-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橙皮苷与Akt1结合能力最强。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大鼠陈皮藿香汤给药后可以显著缓解大鼠的腹泻症状,给药第1天腹泻指数降为0.92,与模型组腹泻指数(1.24)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墨汁推进率70.36%,经统计学分析与模型组(58.2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后可改善大鼠的肠蠕动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表达明显降低(P<0.05),Akt1、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陈皮藿香汤中的有效成分主要通过Akt1、IL-6、IL-1β、EGF、EGFR等核心靶点调节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发挥对腹泻的治疗作用,为后续研究陈皮-藿香药对药理机制,两者间配伍的科学内涵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通路探讨补中益气汤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小鼠细胞焦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NOD.H-2h4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中益气汤低、中、高剂量(4.10、8.19、16.38 g·kg-1)组和硒酵母片(0.26 mg·kg-1)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0.05% 碘化钠(NaI)灌胃8周造模,继续给药干预8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甲状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甲状腺组织中NLRP3、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甲状腺组织中NLRP3、Caspase-1、IL-1β、IL-18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甲状腺组织中细胞焦亡相关蛋白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TPO-Ab、TgAb水平显著升高(P<0.01),甲状腺滤泡或增大呈立方状,或破坏萎缩,滤泡周围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TPO-Ab、TgAb水平显著降低(P<0.01),滤泡形态结构有所改善,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有所减轻,其中补中益气汤中剂量组降低和改善效果最为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甲状腺组织中NLRP3、Caspase-1、IL-1β、IL-18蛋白阳性产物和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NLRP3、剪切的(cleaved) Caspase-1、IL-1β、IL-18、GSDMD-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NLRP3、Caspase-1、IL-1β、IL-18蛋白阳性产物和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其中补中益气汤中剂量组降低效果最为明显,给药组NLRP3、cleaved Caspase-1、IL-1β、IL-18、GSDMD-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补中益气汤可改善AIT,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NLRP3/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抑制细胞焦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黄连温胆汤含药血清对胰岛素抵抗体外模型细胞焦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设置黄连温胆汤含药血清组和空白血清组,将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按照体表面积换算分别予7.8 g·kg-1·d-1的黄连温胆汤药液和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提取并配制空白血清及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采用棕榈酸钠处理HepG2细胞构建胰岛素抵抗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空白血清组、黄连温胆汤含药血清高剂量组、黄连温胆汤含药血清中剂量组、黄连温胆汤含药血清低剂量组,培养24 h后应用1×10-7 mol·L-1胰岛素处理各组细胞15 min,收集细胞上清,采用葡萄糖氧化酶(GOD-POD)法测定各组细胞葡萄糖的含量,并计算葡萄糖消耗量及抑制率,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筛选黄连温胆汤含药血清最佳剂量。将HepG2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连温胆汤含药血清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NOD样受体蛋白3(NLRP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机制部分将HepG2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空载体组、NLRP3过表达组、空载体+IR组、空载体+IR+黄连温胆汤含药血清组、NLRP3过表达+IR组、NLRP3过表达+IR+黄连温胆汤含药血清组,GOD-POD法测定各组细胞葡萄糖的含量,并计算葡萄糖消耗量。ELISA检测各组细胞IL-1β、IL-18释放水平;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细胞胱天蛋白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及NLRP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LRP3、GSDMD和Caspase-1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葡萄糖消耗量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温胆汤含药血清高剂量组葡萄糖消耗量升高最为显著(P<0.01)。与空白组比较,IR-HepG2细胞IL-1β、IL-18释放水平和NLRP3 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温胆汤含药血清可明显降低IR-HepG2细胞上清IL-1β、IL-18、NLRP3 mRNA与蛋白的表达(P<0.05,P<0.01)。与空白组、空载体组比较,NLRP3过表达可显著降低细胞葡萄糖消耗量(P<0.01);与空载体+IR组比较,NLRP3过表达可明显上调IL-1β、IL-18水平和NLRP3、Caspase-1、GSDMD的mRNA及蛋白水平(P<0.05,P<0.01);与NLRP3+IR组比较,黄连温胆汤含药血清可明显逆转上述指标(P<0.05,P<0.01)。结论 高脂诱导IR-HepG2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与炎症及NLRP3表达密切相关。黄连温胆汤含药血清通过靶向抑制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改善IR-HepG2细胞焦亡,为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芹菜素对人大肠癌CL18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选择人大肠癌CL187细胞,利用芹菜素(0、30、45、60 mg·L-1)进行干预后,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芹菜素对CL187细胞的增殖作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芹菜素对CL187细胞胱天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芹菜素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中Akt、磷酸化(p)-Akt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p-ERK1/2、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JNK、p38 MAPK、p-p38 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芹菜素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芹菜素组细胞克隆数和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克隆形成抑制率显著升高(P<0.01);不同浓度芹菜素干预CL187细胞48 h,与空白组比较,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凝聚,细胞荧光反应增强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与空白组比较,芹菜素组(45、60 mg·L-1)抑凋亡基因Bcl-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芹菜素组促凋亡基因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芹菜素组促凋亡蛋白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P<0.01),芹菜素组(45、60 mg·L-1)促凋亡蛋白B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芹菜素组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芹菜素组(60 mg·L-1)Akt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芹菜素组(45、60 mg·L-1)p-Akt、ERK1/2、p-ERK1/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芹菜素组JNK、p-JNK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芹菜素组(60 mg·L-1) p38 MAPK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芹菜素组p-p38 MAPK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芹菜素组p-Akt/Akt明显降低(P<0.05,P<0.01),芹菜素组p-ERK1/2/ERK1/2显著降低(P<0.01),芹菜素组(45、60 mg·L-1)p-JNK/JNK明显升高(P<0.05,P<0.01),芹菜素组p-p38 MAPK/p38 MAPK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芹菜素可抑制大肠癌CL187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和调控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寿胎丸在脂多糖(LPS)诱导的人绒毛外滋养细胞(HTR-8/SVneo)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对细胞损伤中氧化应激和焦亡的调控,为寿胎丸安胎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方向。方法 采用LPS(100 μg?L-1)诱导HTR-8/SVneo细胞损伤建立细胞模型,设置空白组、模型组、寿胎丸组(10%寿胎丸含药血清)、抗氧化剂组(1 mmol·L-1 NAC)、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抑制剂组(50 μmol·L-1MCC950)。分别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情况;Hochest 33342/PI双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死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释放情况;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LRP3、胱天蛋白酶(Caspase)-1、消化道皮肤素D(GSDMD)、IL-1β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NLRP3、Caspase-1 mRNA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IL-1β、IL-18含量显著增加(P<0.01),氧化应激因子ROS、MDA含量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NLRP3、Caspase-1、GSDMD、IL-1β蛋白和NLRP3、Caspase-1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寿胎丸组、NAC组及MCC950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P<0.01),寿胎丸组和NAC组MDA、ROS活性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寿胎丸组和MCC950组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18含量减少(P<0.01),细胞内NLRP3、Caspase-1、GSDMD、IL-1β蛋白和NLRP3、Caspase-1、IL-1β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寿胎丸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焦亡减轻LPS诱导的HTR-8/SVneo细胞损伤,这可能是寿胎丸防治复发性流产,发挥安胎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草酸铵对僵蚕抗凝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草酸铵对僵蚕抗凝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凝血酶时间(TT)为指标,用添加法比较不同浓度草酸铵对僵蚕提取液和凝胶分离液抗凝作用的影响。结果:添加草酸铵浓度在1.8~21.3mg/ml范围内,对固形物含量15.8~31.6mg/ml的提取液和14.6~29.1mg/ml的凝胶分离液的TT值增加成正相关。结论:草酸铵对僵蚕提取液、凝胶分离样品的抗凝作用均有增强作用,随提取液浓度降低影响增大,而随凝胶分离液浓度增大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12.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量微生物法对丁胺卡那霉素(AMK)单用及AMK与苯唑青霉素(OXA)合用后,兔体内AMK血药浓度进行测定;药时数据用MCPKP软件经IBM计算机处理,并对两组药动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OXA对AMK的药动学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诸病源候论》对皮肤病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诸病源候论》在皮肤病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总结 ,该书着重讨论了皮肤病的命名、分类、病因病机 ,并阐发了《内经》“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理论和预防为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左归丸对先天肾虚仔鼠发育过程中皮肤内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机制,探索补肾填精法在生长发育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只雌雄比例为2∶1的大鼠进行配对,复合应激法刺激孕鼠构建先天肾虚仔鼠模型,根据将孕鼠处理方式不同,分为正常组,肾虚组,左归丸低、高剂量组(2,8 g·kg-1)。正常组不造模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肾虚组造模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左归丸低、高剂量组造模给予左归丸悬浊液灌胃。切取出生后21 d仔鼠的背部皮肤,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仔鼠皮肤显微结构形态,测量真皮层和表皮层厚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分别检测仔鼠皮肤分泌型糖蛋白3a(Wnt3a)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mRNA和蛋白表达量,免疫双荧光检测皮肤内自噬指标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和人死骨片1-泛素结合蛋白p62(SQSTM1-p62)的表达。结果:正常组仔鼠皮肤层次清楚,结构正常,肾虚组真皮层胶原排列疏松,左归丸低、高剂量组皮肤组成基本正常;与正常组比较,肾虚组仔鼠在皮肤的表皮层增厚,真皮层变薄(P<0.05);与肾虚组比较,左归丸低、高剂量组皮肤的表皮层和真皮层厚度的改变明显恢复(P<0.05)。与正常组比较,肾虚组仔鼠Wnt3a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肾虚组比较,左归丸低、高剂量组Wnt3a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5)。同时免疫荧光法检测发现与正常组比较,肾虚组的LC3的表达上调,SQSTM1-p62表达下调;与肾虚组比较,左归丸可以逆转SQSTM1-p62和LC3的异常表达(P<0.05)。结论:左归丸可以通过增加仔鼠皮肤内Wnt3a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的表达,下调皮肤细胞自噬水平,改善先天肾虚仔鼠皮肤异常发育。  相似文献   

17.
姜黄素对血管生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对牛血清促进的牛内皮细胞、人肝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影响;观察姜黄素对肿瘤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的牛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琼脂糖刮除法检测姜黄素对牛血清及肿瘤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的牛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姜黄素能明显抑制牛内皮细胞增殖,同肿瘤细胞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姜黄素能抑制牛血清及肿瘤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的牛内皮细胞迁移。结论:姜黄素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是姜黄素抗血管生成的机理之一;同时也说明姜黄素是一种特异性血管生成抑制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缓冲盐对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脂质体及其游离药物能力的影响,并对阿魏酸脂质体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缓冲盐(Na2HPO3-NaH2PO3)平衡的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脂质体与游离药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药物含量,计算包封率。结果:该法在0.56~2.8 μg· 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精密度小于1.1%。缓冲盐平衡后的大孔吸附树脂对脂质体的吸附作用均有所降低,且不影响大孔吸附树脂对阿魏酸的吸附能力。其中HPD450对空白脂质体的回收率在97.2%~100.8%,平均回收率为98.1%。结论:缓冲盐可提高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脂质体及游离药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中风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今天还广为应用。随着康复医学理论的深入,结合现代康复理论实践思考脑卒中偏瘫康复的针刺如何有效干预,对于脑卒中偏瘫康复的中医针刺治疗理念认识及临床康复疗效的提高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汤诺  何燕  沈琳  林钟香 《辽宁中医杂志》2009,(10):1800-1802
目的:通过研究舒心饮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相关致炎因子的影响和量效关系,阐明舒心饮干预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舒降之组、舒心饮低、中、高剂量组。观察血脂、光镜下胸主动脉的病理变化、胸主动脉内膜致炎因子MCP-1、P-selectin蛋白的表达。结果:舒心饮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升高HDL/TC的比值;显著降低动脉内膜厚度、泡沫细胞阳性内膜面积及其占内膜总面积的百分比;舒心饮能显著降低P-selectin、MCP-1在大鼠胸主动脉内膜的表达;中剂量舒心饮也许是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最佳剂量。结论:舒心饮能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炎症的启动和致炎因子的激活,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