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13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保肾颗粒对急性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丹参滴丸(阳性药)组和保肾颗粒3.6,1.8,0.9 g/kg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10 d后,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加冰水浴法制备大鼠急性血瘀证模型,于禁食20 h后腹主动脉采血,分别测定不同切变率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等血液黏滞度指标。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保肾颗粒3.6,1.8 g/kg剂量组能明显降低急性血瘀证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P0.05)。结论:保肾颗粒对急性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降低其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死亡教育课程对护士照护临终患者态度的影响。方法 2012年9月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60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观察组实施死亡教育课程,内容包括死亡教育、死亡观、临终护理及死亡相关伦理与法律等,共11次课,21学时。对照组未进行培训。入组时及观察组培训后分别采用中文版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量表(FATCOD)进行测评。结果入组时两组护士FATCOD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3);观察组接受培训后FATCOD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两组护士FATCOD得分前后差值比较,观察组FATCOD得分升高的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得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内比较发现,对照组FATCOD得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3);观察组FATCOD得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培训后,观察组持正向态度的护士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5)。结论死亡教育培训能有效改善护士对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护士对照护临终患者及家属态度的正向改变,有助于在临床真正开展临终关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国内蛋白质组学在传统中医药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蛋白质组学在传统中医药研究中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医药卫生数据库,收集2007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与主题相关研究型文献,运用Note Express v3.2.0.6915和Excel 2013等软件以及各数据库自带分析功能从发表时间、期刊分布、研究机构、研究人员、文献被引量、基金资助情况和高频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350篇有效文献。蛋白质组学近10年在传统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年均发文量135篇,基本形成核心作者群体,发文量前3位的研究机构为浙江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对22个高频关键词分析发现,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中医证型证候上研究较多,在中药及中药复方研究中以药效作用机制研究为主,通常以双向电泳-质谱联合为蛋白质组学常用技术分析方法,在治疗疾病方面,以心脑血管疾病上应用最多。结论:在国家大力支持下,蛋白质组学技术已成为中国传统医药研究领域热门技术,并逐步走向成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传统医药现代化和世界化发展,但在少数民族医药领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应加强该技术在民族医药领域的研究,以促进中国传统医药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长期给予藏药"佐太"对大鼠肾脏可能存在的氧化损伤,以期揭示藏药"佐太"长期用药对肾脏可能存在的过氧化毒性作用,为"佐太"制剂在临床上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藏药"佐太"高、中、低剂量组,通过对大鼠给予"佐太"混悬液90天、180天及停药恢复30天,对动物进行一般观察,检测大鼠肾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计算其肾脏系数并进行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连续给药"佐太"90天、180天及停药30天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藏药"佐太"各给药组大鼠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进食及排便情况均无明显异常,各给药组大鼠肾脏中MDA含量、SOD活性、肾脏系数及肾组织病理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推测长期使用藏药"佐太"对大鼠肾脏不产生明显的氧化损伤和肾脏毒性作用,但其安全性问题仍然需要广泛而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通脉醒脑滴丸抗血栓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方法:玻璃毛细管法测定小鼠凝血时间;角叉菜胶复制小鼠尾血栓模型,观察小鼠尾血栓形成情况;尾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复制小鼠软脑膜微循环障碍模型,观察小鼠毛细血管收缩率和血液流态变化情况。结果:295.40、147.70、73.85mg/kg剂量下,通脉醒脑滴丸具有抗凝血作用,可对抗由高分子右旋糖酐引起的小鼠软脑膜微循环障碍(P<0.05);复制模型24、48、72h后在295.40mg/kg剂量下,通脉醒脑滴丸能显著抑制体内血栓的形成(P<0.05)。结论:通脉脑醒滴丸具有抗血栓与改善微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6.
代谢组学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的又一门新兴组学技术,在方法学上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及综合性的特点,与中医药理论的整体观、动态观、辩证观相吻合。主要综述了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中药效应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并对代谢组学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使用价值,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对提高HIE的认识有重要意义。方法笔者对3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 CT诊断HIE轻度6例,中度19例,重度5例,合并颅内出血1例。颅内出血倾向随CT分度增高而增加,能明确HIE病变部位、范围,确定是否合并颅内出血。结论螺旋CT能准确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分类和程度,对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狗皮膏皮肤用药安全性研究。方法对家兔进行皮肤急性毒性实验、皮肤刺激性实验,对豚鼠进行皮肤过敏实验。结果狗皮膏对家兔皮肤未引起急性毒性反应和刺激性反应,对豚鼠无致敏作用。结论狗皮膏是一种安全性较好的外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酒蒸黄连对2型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剂量STZ复合高脂饲料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连续灌胃4周后给予酒蒸黄连等药物干预,分别测定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活性,观察酒蒸黄连对氧化反应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酒蒸黄连能明显提高模型大鼠血清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及NO、NOS水平(P<0.01~0.05)。结论:酒蒸黄连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应激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上游氧自由基(ROS)的大量释放相关,该作用可能是酒蒸黄连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脉醒脑滴丸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及对照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评价神经功能状态,测定脑含水率和脑梗死比率,并测定过氧化损伤相关指标。结果:通脉醒脑滴丸能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损害,降低脑水肿程度和脑梗死比率,降低脑组织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论:通脉脑醒滴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理与其减轻过氧化损伤,减轻组织缺血坏死程度和脑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