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25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183)和非冠心病组(n=72),根据冠脉病变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测定患者空腹血清尿酸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321.825±113.483μmol/L)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260.948±76.438μmol/L,P<0.01)。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血尿酸分别为314.03±112.313、317.08±108.739和338.43±107.762μmol/L,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经logistic回归校正相关因素后,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显著相关(P=0.014,OR=1.005,95%CI:1.001~1.008)。结论: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预测冠心病发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其早期干预可能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狭窄与血尿酸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999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心内科住院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血尿酸验测.以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累及程度的不同,分成冠脉无病变组、冠脉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进行方差分析,结合临床参数进行Kendall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772例冠状动脉狭窄组血尿酸为(328±103) μmol/L,1031例冠状动脉无狭窄组为(314±9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狭窄与血尿酸、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利尿药、血脂异常、肾功能、年龄、性别等单项临床参数均显著相关(r=0.051~0.271,均P<0.01).血尿酸水平与上述各项临床参数(除年龄)也显著相关(r=0.030~0.203,均P<0.05).3支病变组血尿酸(337±107)μmol/L高于无病变组(314±98)μmol/L、冠脉1、2支病变组[(318±99)μmol/L、328±10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状动脉狭窄与血尿酸水平显示独立相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血尿酸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65岁以上老年脑梗死患者血尿酸(Serum uric acid)水平与颈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198例,经颈部血管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扫描,结果发现无狭窄61例;有狭窄137例,其中轻度狭窄55例、中度狭窄48例、重度狭窄34例,比较不同组别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结果:无狭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286.6±66.5)μ mol/L]明显低于有狭窄患者((344.1±112.1)μ mol/L](P<0.001);轻度狭窄组血腺酸水平[(297.1±65.9)μ mol/L]明显低于中度狭窄组[(351.2±101.2)μmol/L](P=0.013);中度狭窄组明显低于重度狭窄组[(410.2±110.8) μmol/L](P=0.026).等级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P<0.001,r=0.4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并不是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236).结论: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但不是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He P  Xie XH  Ding YP  Chen XL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8):1989-1991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血尿酸(UA)等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拟诊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813例,入选对象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后,根据造影结果是否有冠状动脉狭窄≥50%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对冠心病组进一步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分为1~4支病变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s-CRP、脂蛋白a、血尿酸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754例,对照组59名.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比较,hs-CRP:(7.12±4.48比1.71±1.42)mg/L、脂蛋白a:(0.45±0.42比0.18±0.03)mmol/L、血尿酸:(402±103比327±88)μmol/L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支病变组和4支病变组比较分别为hs-CRP:(3.59±2.93比13.11±3.00)mg/L、脂蛋白a:(0.37±0.25比0.58±0.17)mmol/L、血尿酸:(384±126比444+90)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清hs-CRP、脂蛋白a、血尿酸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hs-CRP、脂蛋白a、血尿酸增高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联合检测hs-CRP、脂蛋白a、血尿酸水平对评价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病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血尿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尿酸(UA)与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523例行冠脉造影者,根据有无冠心病分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分别测定各组研究对象血UA的含量,观察血UA与已知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冠脉病变支数和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血UA与冠心病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血UA在冠心病组(327.93±95.20)μmol/L高于对照组(308.09±86.15)μmol/L(t=-3.67,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UA与多种已知的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相关,并随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增加(rs=-0.31~0.20,P〈0.01)。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在较正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后,血UA并非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UA与冠心病之间的表面相关性,可能是由于血UA与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相互或协同作用所致.高水平血UA可作为冠心病发病及冠脉病变程度的标志物之一而非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 ,探讨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6 0例冠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病组 (狭窄程度≥ 5 0 % ) 31例 ,与非冠心病组 (狭窄程度 <5 0 % ) 2 9例 ,其中冠心病组统计病变累及支数 ,并按冠脉狭窄程度分级得出冠脉狭窄程度记分 (CSS)。运用酶免分析法分别测定两组的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 (t Hcy)浓度并进行比较。将 t Hcy水平与性别、年龄、收缩压、冠心病病变累及支数及冠脉狭窄程度记分 (CSS)等采用多元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血清 t Hcy浓度 (17.8± 7.1μmol/ L)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 (10 .0± 5 .8μm ol/ L )。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非冠心病组 t Hcy增高与收缩压的相关性最强 ;冠心病组 t Hcy增高与病变累及支数及冠脉狭窄程度记分 (CSS)成正相关。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子 ,且其升高水平冠脉病变累及支数及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83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了解冠脉的病变程度,同时检查空腹血尿酸水平。结果冠脉造影显示冠脉正常者28例,冠心病55例。较之冠脉正常组血尿酸水平[(331±79)μmol/L],冠脉单支病变组血尿酸水平[(347±85)μmol/L],冠脉双支病变组血尿酸水平[(372±81)μmol/L],冠脉三支病变组血尿酸水平[(396±88)μmol/L]均显著升高(P〈0.05),而且冠脉病变三组间血尿酸水平两两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马飞  林鹏  喻锦城  陈文远 《海南医学》2012,23(22):103-104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异常在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分别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于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采用尿酸酶法测定血清尿酸浓度,并对血尿酸水平进行分析,探讨血尿酸水平异常和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病率的关系。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417.94±172.58)μmol/Lvs(315.25±128.23)μmol/L,P<0.001)]及高尿酸血症患者例数(47/65vs36/65,P=0.008)明显升高;对冠心病组中患者分性别再比较后发现,女性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451.00±169.23)μmol/Lvs(374.25±170.1)μmol/L,P=0.044)]及高尿酸血症患者比例(34/37vs13/28,P<0.001)明显高于男性冠心病患者,而非冠心病组中男、女患者血尿酸水平无明显区别。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对预测老年女性冠心病的发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与2型糖尿病及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将9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及单纯冠心病组,检测各组血浆LPA及血脂、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水平,并通过冠脉病变支数评价冠脉病变程度,分析各因素LPA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LPA水平明显增高,(4.57±0.28)μmol/L vs(3.99±1.04)μmol/L(t=6.01,P0.05);LPA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Hb A1c及冠脉病变支数是LPA危险因素(OR分别为1.124、1.018)。结论血浆LPA水平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尤其是冠心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方法 将20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AG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尿酸水平在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的支数和ACC/AHA评分有关(P<0.05).按临床分型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P<0.05).按冠脉病变的支数分组后,多支病变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对预测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血尿酸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 《河北医学》2011,17(5):614-6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266 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n=79)和冠心病组(n=187),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测定各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和血清尿酸与冠脉病变范围的相关性,并分析血UA与冠心病发生...  相似文献   

12.
罗智  刘宏  王媛 《北京医学》2015,(4):317-31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因ACS住院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220例,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12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100例。选择同期因胸痛住院,冠脉造影正常者87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测定空腹血清胆红素及尿酸水平,并进行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采用Gensini评分法评价冠状动脉损害程度,分析血清胆红素及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UA组、AMI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分别为(13.29±5.89)mmol/L、(11.48±5.35)mmol/L,均低于对照组(16.70±4.2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组、AM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尿酸浓度分别为(348.06±119.96)mmol/L、(366.19±134.95)mmol/L,均高于对照组(267.70±114.9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组、AMI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Gensini评分与血清胆红素及尿酸水平均呈显著相关(r值分别-0.344,0.351,P<0.05)。结论老年ACS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尿酸水平明显增高,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低胆红素、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予以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13.
对天津市5134例体检者的体检资料及问卷表进行横向分析。1423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者的血尿酸(UA)水平为(340±81)μmol/L,明显高于3711例非NAFLD者的(274±76)μmol/L;轻、中、重度NAFLD患者的UA水平分别为(331±78)、(347±83)和(377±75)μmol/L(F=19.68,P〈0.01),NAFLD的检出率也随UA水平的增高而明显升高。性别、血甘油三酯、空腹血糖水平及BMI(B值分别为-0.43、0.53、-0.21和0.19)与NAFLD者的UA水平密切相关,而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与其无关。提示UA水平可作为NAFLD严重程度的血清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心内科诊治的10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的血尿酸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将其分别分为高尿酸组(n=42)与正常尿酸组(n=67)、IMT正常组(n=45)与IMT增厚组(n=64),比较各组患者的血脂、尿酸、颈动脉IMT等指标,其中血脂、尿酸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颈动脉IMT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结果本组109例患者中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38.53%(42例);高尿酸组患者血甘油三酯(TG)[(2.83±1.24) mmol/L]、总胆固醇(TC)[(5.80±1.3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3.97±0.98) mmol/L]及颈动脉IMT水平[(1.08±0.19) mm]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2.28±1.12) mmol/L、(5.32±1.13) mmol/L、(3.61±0.82) mmol/L、(0.98±0.12)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增厚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为(419.28±60.17)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51.11%(23/45),分别高于IMT正常组的(345.92±52.09)μmol/L及29.69%(19/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732,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可作为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76例心功能不全患者与42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心功能不全患者在不同心功能状态下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68例患者心衰控制前、后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比较入院时未用过利尿剂与已用过利尿剂的心衰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结果:心功能不全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尿酸水平分别为(492.34±34.67)μmol/L和(257.02±25.21)μmol/L,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不全组心功能分级Ⅱ、Ⅲ、Ⅳ级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349.24±25.40)μmol/L、(451.12±23.12)μmol/L和(557.27±24.61)μmol/L,不同心功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68例患者心衰控制前、后的血清尿酸水平分别是(512.34±21.32)μmol/L和(403.13±24.35)μmol/L,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用过利尿剂与已用过利尿剂的心衰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随心功能加重而升高,血清尿酸水平不受服用利尿剂的影响。血清尿酸水平是反映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尿酸 (UA)及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326例疑诊冠心病(CHD)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阴性者160例作为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者166例作为冠心病组.对两组患者的血脂、尿酸进行比较,并将冠心病组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进行血清UA、non-HDL-C结果比较. 结果 冠心病组UA和non-HDL-C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清UA、non-HDL-C水平越高,以三支病变组升高最为明显,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non-HDL-C、UA水平与冠状动脉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non-HDL-C比LDL-C对CAD的发生有更好的预测评价作用,高水平UA可能是导致C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