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膜下脂肪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12例儿童眼部结膜下脂肪瘤的临床表现、手术、病理报告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总结结膜下脂肪瘤的诊断及手术方法.结果 术中摘除瘤体后予结扎断端,随访2个月~6年,均未见复发,亦未见眼球运动障碍.结论 结膜下脂肪瘤多位于颞侧,单眼多发,手术为首选的治疗方法,适当的手术方法可避免复发.应与结膜下脂肪疝及皮下脂肪瘤等其它结膜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Madelung′s病,即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MSL)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良性脂肪代谢性疾病,国内文献报道已有数十例,其主要表现为全身多发的脂肪瘤,本文旨在探讨MSL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MSL 1例诊断及精准治疗的病例资料,患者在超声引导下手术切除MSL。结果病理结果证实为多发性脂肪瘤。术后随访1年半无复发。结论 MSL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脂肪代谢性疾病,肿瘤界限难以确定,单纯手术切除难度较大,结合术中B超定位及术后脂肪抽吸等辅助治疗,能增加肿瘤切除率,从而减少了MSL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性胶质瘤临床、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影像及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颅内多发性胶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检出病灶21个,其中额叶13个,颞叶2个,顶叶2个,枕叶4个.3例手术全切除,5例肿瘤次全切除,1例开颅探查活检.结果 术后单纯放疗2例:1例照射3 200 cGy后放弃治疗,1例照射3 600 cGy未行X刀治疗,两例均半年后复发.放疗后行X刀补量5例:2例半年后复发次行二次X刀;1例3年后复发,再行手术全切;2例随访1年,MRl复查未见肿瘤复发.放疗+X刀+化疗2例:目前随访1年,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征象.结论 MCG的治疗困难,病死率高,预后差,目前治疗仍首选手术,随后尽快实施放疗和化疗,选择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可相应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肾脏常见的良生占位性病变,但双肾同时发生多发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少见.现报告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双肾多发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复发的原因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7年46例(48处)大肠癌术后复发的原因.结果:吻合口处复发13例,盆腔内复发15例,会阴部复发6例,肝脏转移7例,腹腔内复发7例.手术后2年内复发35例(76%).结论:首次手术应根据大肠癌生物学特点,制定合理的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切除足够的肠管、彻底清除淋巴结及其所在的肠系膜、杀灭微小转移灶,是预防大肠癌术后复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LL)的影像诊断价值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资料,全部行CT扫描;其中4例行MRI扫描、10例行B超检查.7例术前诊断明确且肿瘤直径大于4cm行肾切除术.结果:病理检查均诊断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术后病情稳定.结论:CT、MRI诊断准确率高,是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最佳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确定治疗方案有一定指导价值;肿瘤直径>4cm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时应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08年本院诊治的5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B超、CT和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47例行肾肿瘤剜除术,1例行肿瘤剜除术并肾部分切除术,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2例行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经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3例,上皮样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8例,上皮样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合并经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结果 5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48例患者术后经3~75个月的随访,未见脂肪瘤复发且肾功能良好.结论 B超和CT检查是术前确诊的主要依据.直径大于4 cm的肾错构瘤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时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间质瘤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2~2005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47例GIST的临床资料.结果:50岁以后为GIST的高发年龄,好发部位为胃,其次是小肠.本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为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和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胃镜、超声胃镜、结肠镜、消化道造影、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肿瘤,通过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明确诊断.转移情况以肝脏和腹腔转移最为常见,其中肝脏转移7例,腹腔转移4例.手术为治疗的首选.术后6个月至5年随访的30例患者中,8例死亡,7例复发或转移.结论:GIST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术前确诊率低,其确诊依赖免疫病理结果.GIST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对病变复发或发生远处转移者应积极手术并结合应用分子靶向药物以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1996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24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开放手术10例,腹腔镜手术切除14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1例伴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增生。术后随访1~3年,肿瘤无复发。结论 CT和MRI是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术前诊断的主要方法,肿瘤直径≥4 cm,具有内分泌功能,有症状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手术方式以腹腔镜手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管内血管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情况,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经病理确诊为椎管内血管脂肪瘤患者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椎管内血管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MRI是该病有效的检查方法,但无特异性,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结论:手术切除是椎管内血管脂肪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复发少。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肝脓肿 (diabetichepaticabscess ,DHA)的临床特点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94年 5月~ 2 0 0 3年 3月我院收治的 2 9例DHA和 6 4例非糖尿病肝脓肿 (nondiabetiche paticabscess ,NDHA)进行对比总结。结果  2 9例DHA均为 2型糖尿病患者 ,老年人居多 ,男女发病相似 ,6 4例NDHA以中年人为多 ,男略多于女 ;DHA的诱因主要为肺部感染、胆囊炎胆结石、尿路感染、腹腔肿瘤 ,而NDHA为胆道疾患、腹腔手术等 ;病原菌DHA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坚实牙胞杆菌、大肠杆菌 ,NDHA为粪肠球菌、模仿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 ;DHA组治愈率较NDHA组低 ( 37.9%和 6 2 .5 % ) ,P <0 .0 5 ;平均住院时间较NDHA组长 ,分别为 ( 32 .4± 10 .2 )d和 ( 2 3.8± 11.1)d ,P <0 .0 5 ;DHA组应用抗生素时间较NDHA组长而量大。结论 DHA是糖尿病感染中严重的感染症之一 ,与长期高血糖有关。及早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至正常、应用足量抗革兰阴性杆菌抗生素控制感染、及时脓液穿刺手术 ,是DHA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解剖性分离方法在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降低肝癌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有效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398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3例采用解剖性分离方法(A组)进行肝切除;155例采用传统钳夹法(B组)进行肝切除。围手术期常规保肝治疗。比较2组术中出血及输血情况、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死亡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A组肿瘤直径(6.02±3.24)cm,术中出血量(445±240)ml,输血52例(24.3%),输血量(520±280)ml。无手术死亡及腹腔出血、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轻度并发症12例(4.9%),术后住院时间为(13.4±4.9)d。B组肿瘤直径(5.84±2.93)cm,术中出血量(1 200±320)ml,输血53(34.2%)例,输血量(1 400±623)ml。手术后30d内死亡5例(3.23%),发生并发症25例(16.1%),其中术后腹腔或肝创面出血5例、肝功能衰竭5例。术后住院时间(18.9±10.3)d。A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死亡率、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P<0.05,P<0.01)。结论在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同时,采用解剖性分离方法进行肝切除,可以显著降低肝癌肝切除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陈溉  姚健  官禹 《四川医学》2009,30(10):1567-1569
目的探讨手辅助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的适应证。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1月,我院在手辅助胸腔镜下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术17例。胸腔镜下经右胸游离胸段食管及肿瘤,清扫胸腔内淋巴结,上腹部正中切口完成胃的游离及清扫腹腔内淋巴结,颈部切口完成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术。结果1例因双腔气管插管失败,1例因胸腔粘连中转开胸,另15例经胸腔镜手术成功。手术时间250-360min,平均270min。术中出血量150-400ml,平均240ml。清扫淋巴结4-10枚,平均6.4枚。术后2-3d拔除胸腔引流管,引流量200-500ml,平均350ml。术后喉返神经损伤1例,术后3个月恢复。17例随访4-15个月,平均8个月,均健在,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主要适用于食管癌临床Ⅰ期及Ⅱ期,肿瘤长度〈5cm,无外侵及纵隔明显肿大淋巴结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培元通腑冲剂对腹腔内感染患者术后肠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患者,根据其是否服用中药分为中药组和非中药组(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用胃肠动力药。分别观察这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术后48小时的腹腔引流量的改变。结果:中药组患者无明显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腔内引流量较对照组均有减少。肠功能恢复时间较为对照组缩短。结论:培元通腑冲剂能较好的促进术后患者肠功能的恢复。减轻的腹腔内炎症,增强和促进胃肠蠕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卡铂复合液腹腔内化疗的抗腹腔粘连和腹膜纤维化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含有卡铂、透明质酸钠、人体清蛋白的卡铂复合液在胃癌、大肠癌切除术后腹腔内化疗中的抗腹腔粘连和腹膜纤维化作用。方法:胃癌、大肠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卡铂液组和卡铂复合液组,比较两组中层得在第2次手术时腹腔内粘连发生率和粘连程度,腹膜纤维化发生率和纤维化程度;采用寿命表分析法术后复发转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一种安全、方便地将巨大胸膜孤立性纤维肿瘤(SFTP)完整切除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肿瘤直径>10cm的SFTP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增强CT明确肿瘤血供,术中均先采用胸腔镜探查明确肿瘤位置、直径及范围,分离与重要脏器相关的黏连,将肿瘤完整切除。其中1例患者术前行滋养动脉栓塞术。记录患者的手术方式、肿物直径大小、手术耗时、出血量、术后置管时间、切缘是否有残留和有无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5例患者的肿瘤均完整切除,切缘均为阴性。术中平均出血量210mL,手术平均耗时112min,术后平均置管时间3.8d,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对于SFTP患者,术前应行增强CT扫描判断肿瘤血供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必要时行滋养动脉栓塞;开胸术中辅以胸腔镜是一种较为安全、便捷和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经腹多发性子宫肌瘤剥除术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对比. 方法 整群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前来该院就诊的96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其中对照组实施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而观察组则实施腹腔镜下的肌瘤剥除术,然后就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所用时间、残瘤率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详细对比. 结果 通过详细对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所用时间均是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残瘤率这两项则较为欠缺;通过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对比,发现各种并发症中发生率两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不仅能够节省手术时间,还能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来缓解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一期经皮穿刺单个球囊多次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期经皮穿刺单个球囊多次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和椎体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个球囊一期多次扩张行PKP治疗多发性疼痛性椎体病变18例45椎,年龄平均68.77岁。其中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11例29椎,椎体转移肿瘤2例4椎,多发性骨髓瘤5例12椎。监测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分析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日常生活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对手术满意程度等。比较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后凸角(Cobb角)。结果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5~127min,平均29.3min/椎。术中球囊扩张的压力为87~210Psi,平均为165Psi;扩张体积为1.5~4ml,平均3.25ml;扩张次数为2~5次,平均2.94次,1例球囊在第5次扩张时破裂,1例球囊在第3次扩张时破裂。骨水泥注射量为2~8.5ml,平均3.95ml/椎。1例1椎出现椎管内少量渗漏,1例2椎出现椎旁渗漏,均无症状。患者VAS由术前(8.00±0.97)分降低到术后的(3.28±0.75)分;ODI评分由术前平均的72.8%降低到29.5%。椎体前缘高度和中线高度明显恢复,Cobb角改善。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3个月,受防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均得到稳定的维持,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未见手术椎体再塌陷或手术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结论一期经皮穿刺单个球囊多次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和多发性椎体肿瘤的经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稀碘伏液灌洗腹膜腔 ,预防术后腹腔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择 71例伴有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急腹症手术病人 ,术中应用生理盐水碘伏混合液 (约含有效碘 0 .0 2 5 % )反复彻底清洗腹膜腔 ,直至冲洗液清晰。结果  71例患者无 1例出现术后腹腔内感染及其它有关并发症 ,均顺利康复 ;同时腹壁切口的感染率也明显降低。结论 利用稀碘伏液术中清洗腹腔污染或感染的方法能有效防止术后腹腔感染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老年消化道双原发癌的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经验。方法:对26例老年消化道双原发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6例占同期多原发癌的37%(26/70);52个病灶早期诊断62%(32/52);手术39例次;内镜粘膜切除(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9例次。手术和EMR总切除率92%;5年生存率61%。次癌手术17例,中位生存期30.5个月,其中早癌12例,晚期癌5例;EMR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60个月,手术与EMR治疗生存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72939)。结论:EMR治疗消化道黏膜癌效果与手术相同,对老年更适合。多原发癌早期诊断、治疗可获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