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47例,以住院期间死亡为观察终点,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患者分别于中毒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两组间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组中毒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死亡组中毒后第3天及第7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是判断急性百草枯中毒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可靠指标,且C-反应蛋白浓度的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张兴国  谷燕  刘尊齐  王海石  周志俊 《河北医学》2010,16(11):1319-1321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01例,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以住院期间死亡为观察终点,两组患者分别于中毒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两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死亡组于中毒后第1天外周血WBC计数明显高于存活组(P〈0.001);死亡组于中毒后第1天、第7天血清CRP浓度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和P〈0.05)。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是判断急性百草枯中毒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可靠指标,且C反应蛋白浓度更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按患者的预后分为死亡组(n=32)和存活组(n=18)。另选取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入住RICU的第1、3、7天检测血清HMGB1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并对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对照组受试者体检时检测血清HMGB1、PCT水平。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住RICU第1天,观察组患者血清HMGB1及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患者各时间点HMGB1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入住RICU第1天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死亡组患者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PCT、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562、0.460,P<0.05)。结论重症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血清HMGB1水平升高,且死亡患者血清中HMGB1水平升高较存活患者更明显,因此,HMGB1可用于评估病情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探讨重症肺炎患者血清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变化及在判断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96例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存活组(59 例)和死亡组(37 例),选取健康者40 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重症肺炎患者入院第1、3、5 和7 天时,以及对照组体检当天,对血清NT-proBNP 和HMGB1水平进行检测,并记录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结果重症肺炎患者第1天血清NT-proBNP 和HMGB1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第1 天比较,存活组患者第3、5和7天时血清NT-proBNP、HMGB1水平和APACHEⅡ评分降低;死亡组患者第3天血清NT-proBNP、HMGB1水平降低,而第5 和7 天时血清NT-proBNP 和HMGB1 水平升高,死亡组患者第3、5 和7 天时APACHEⅡ评分升高(p <0.05)。存活组患者第1、3、5 和7 天血清NT-proBNP、HMGB1 水平、APACHEⅡ评分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重症肺炎患者血清NT-proBNP 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 <0.05),血清HMGB1 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 <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血清NT-proBNP、HMGB1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关,可作为评估病情和判定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50例AOPP、45例ACOP患者入院时中毒的程度分别各设轻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和重度中毒组,并各另设健康对照组(各45例)。中毒患者在入院的第1天治疗前、第3天、第7天或第5天抽静脉血进行血清CRP检测。结果AOPP、ACOP患者入院第1、3天,中度中毒组和重度中毒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轻度中毒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OPP第7天和ACOP第5天,其中度中毒组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第7天AOPP重度中毒组和第5天ACOP重度中毒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OPP重度中毒组第1、3、7天与ACOP重度中毒组第1、3、5天CRP水平与各自中度中毒组相对应入院天数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AOPP、ACOP患者血清中CRP水平与中毒的程度有关,可作为AOPP、ACOP患者诊疗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梗死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丁苯酞注射液对VEGF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发病1、3、7、10、14d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头颅CT测量梗死灶面积,将中等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用药组和非用药组,非用药组按常规治疗方案,用药组在病后第一天至第十四天加用丁苯酞注射液,2次/d 25mg静滴,3个月后采用mR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各时相血清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VEGF水平发病当天即升高,在7d达最高,第十天开始下降,14d降至最低;用药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非用药组(P<0.01);预后较好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预后较差者(P<0.01)。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能使VEGF表达增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严重烧伤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变化及其与脓毒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严重烧伤患者血浆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脓毒症及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25例烧伤总体表面积大于30%患者,根据是否并发脓毒症分组(脓毒症组14例、非脓毒症组1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改良基质显色法鲎实验分别检测患者伤后1、3、5、7、14、21、28d血浆HMGB1及内毒素含量的变化。结果严重烧伤患者伤后第1天血浆中HMGB1含量显著升高,其中伤后第7、21、28天脓毒症组HMGB1含量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患者存活组伤后第3、21天HMGB1含量显著低于非存活组(P<0.05,P<0.01),血浆中HMGB1含量与是否易并发脓毒症有关,但与烧伤总体表面积无相关性(P>0.05)。伤后第3、5、7、21天血浆HMGB1与内毒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HMGB1作为重要的晚期炎症介质参与严重烧伤后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其诱生与内毒素刺激密切相关,动态观察其水平有助于烧伤后病程监测及患者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在百草枯(paraquat,PQ)致小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72只C57BL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NS)组,百草枯对照(PQ)组,EGCG对照组,EGCG处理组.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60mg/kg腹腔注射,百草枯组给予PQ60mg/kg腹腔注射.EGCG对照组和EGCG处理组给予EGCG 4.0mg/kg腹腔注射.给药后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高迁移率蛋白(high-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的含量,real-time PCR法测定肺组织TNF-α,HMGB1 mRNA表达水平.并观察HMGB1在肺组织中表达的改变.结果 百草枯对照组小鼠染毒后6h血清及肺组织TNF-α、HMGB1水平即明显高于NS对照组(P<0.05).经EGCG处理组小鼠百草枯中毒第3天血清HMGB1和TNF-α水平低于PQ对照组(P<0.05或P<0.01).与百草枯对照组小鼠相比,EGCG处理组小鼠百草枯染毒后肺组织炎性改变明显减轻,肺组织HMGB1表达也明显减弱.结论 EGCG可明显减轻百草枯中毒导致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在百草枯(PQ)中毒肺纤维化患者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30例健康对照组于受检时,30例PQ中毒患者于入院时及入院后7 d、14 d、28 d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MMP-9和TIMP-1的水平。结果 PQ中毒患者入院时、入院后7 d、14 d血清MMP-9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Q中毒患者入院后7d血清MMP-9水平较入院时及入院后14 d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Q中毒患者血清MMP-9水平于入院后7 d达高峰。PQ中毒患者入院后7 d、14 d、28 d血清TIMP-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Q中毒患者入院后14 d血清TIMP-1水平较入院后7 d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Q中毒患者血清TIMP-1水平于入院后14 d达高峰。结论 MMP-9和TIMP-1在PQ中毒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白介素-6(IL-6)在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及其与脑梗死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方法筛选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于病程第2、4、7、12天空腹抽取静脉血,健康对照组20例,危险因素组20例(均无急性脑血管病,但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之一),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HMGB1、IL-6水平,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①脑梗死患者血清HMGB1水平病程第2、4、7、12天分别为(6.548±0.364)、(8.697±0.328)、(10.491±0.512)、(5.315±0.224)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994±0.243)μg/L]及危险因素组[(3.272±0.285)μg/L,P<0.01],病程第4~7天达峰值。危险因素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998)。②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病程第2、4、7天分别为(26.799±1.878)、(28.546±2.327)、(22.422±2.011)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3.275±1.214)pg/ml]及危险因素组[(15.186±1.325)pg/ml,P<0.01],病程第2~4天达峰值,脑梗死组病程第12天与危险因素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脑梗死患者血清HMGB1、IL-6水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与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无明显相关性(P>0.05)。血清HMGB1与IL-6水平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HMGB1、IL-6在脑梗死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脑梗死后患者血清HMGB1水平达峰值时间晚于IL-6,持续时间长于IL-6,两者与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等危险因素均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肝功能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APP患者46例,以住院期间临床死亡作为观察终点,分为存活组24例、死亡组22例。分别采集患者入院第1、3、7天空腹静脉血进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白蛋白(ALB)检测,两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存活组入院第1天ALT、AST、DBIL、ALB,第3、7天ALT、AST、TBIL、DBIL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入院第1、3、7天ALT逐渐升高(P〈0.05),ALB逐渐降低(P〈0.05),而AsT未见明显变化(P〉0.05);死亡组入院第3天A1月、AST、TBIL、DBIL较入院第1天显著升高(P〈0.01),入院第3天ALB较第1天显著降低(P〈0.01)。结论:APP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与中毒程度有关,是判断APP病情严重程度,肝脏损伤情况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IL-6和IL-10浓度变化与脓毒症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52例脓毒症患者,其中存活37例,死亡15例。于入组第1天及第5天抽取静脉血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6和IL-10浓度;同时采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进行评分,研究血清IL-6及IL-10浓度与APACHEⅡ的相关性。结果:入组第5天死亡组IL-6水平较第1天上升(P=0.043),存活组IL-6较第1天下降(P=0.018),两组间第5天IL-6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组第5天两组IL-10均较第1天下降,存活组下降更为明显(P〈0.001)。入组第5天死亡组APACHEⅡ评分较第1天上升,存活组较第1天下降,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组第1天和第5天两组的IL-6浓度均与当日APACHE Ⅱ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5),第5天仅IL-10浓度与APA.CHEⅡ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IL-6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不同时间点IL-10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尚不确定,动态监测其变化趋势有助于脓毒症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刘延媛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3):315-316,31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血清肌酸激酶水平的变化对重度脓毒症患者病情的判断及预后的意义。方法:测定226例重度脓毒症患者确诊后第1天及第7天的C反应蛋白、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按照预后分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t检验分析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并做A-PACHEⅡ评分和C反应蛋白、血清肌酸激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死亡组C反应蛋白、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C反应蛋白、血清肌酸激酶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结论:C反应蛋白、血清肌酸激酶水平的监测对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缪杰  甘霈 《西部医学》2014,(8):1018-1020
目的 比较锁定髓内钉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患者血清TGF-β1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 随机选择锁定髓内钉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病人,在术后1、7、14、60d四个时间点采集血标本,以健康体检者血标本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TGF-β1的表达差异.结果 术后1天,髓内钉组、接骨板组的血清中TGF-β1蛋白含量有所增高,但与正常组的差异均不显著;术后7天,髓内钉组、接骨板组的TGF-β1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术后14天,髓内钉组、接骨板组的TGF-β1蛋白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与正常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术后60天,髓内钉组、接骨板组的TGF-β11蛋白含量明显下降,接近正常.髓内钉组和接骨板组的血清TGF-β1蛋白含量在4个不同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对于髓内钉组,术后14天的TGF-β1血清含量显著高于术后1天(P<0.05),接骨板组术后7、14天的TGF-β1血清含量显著高于术后1天(均P<0.05).髓内钉组和接骨板组术后1天与术后60天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髓内钉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两组患者血清TGF-β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但是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说明两种内固定治疗均与TGF-β1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前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探讨其与撤机是否成功的关系。方法将155例机械通气患者按原发病因不同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44例)、脑血管意外组(43例)、中毒组(33例)和创伤组(35例),再按照撤机是否成功分为撤机成功和撤机失败2个亚组。各组在年龄、性别、住院时间、营养状况和疾病严重程度(急性生理与慢性疾病评分、ApacheⅡ评分)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各组撤机前1 d测定的甲状腺激素T3、T4、FT3、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撤机失败的COPD和脑血管意外患者的T3和FT3水平明显低于撤机成功者(P〈0.05),而在创伤和中毒患者中,撤机成功组和失败组的T3和FT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T4、FT4和T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COPD和脑血管意外的机械通气患者中,T3和FT3水平低可预测撤机成功性较小;而在创伤和中毒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中,T3和FT3水平尚无明显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Prdx)1和Prdx6在脓毒症病人血清中表达水平和变化规律,以及其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脓毒症病人共5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入组病人第1、3、5、7天静脉血Prdx1和Prdx6表达水平,并收集相应时间的体温、白细胞计数、血小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以及病人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原发病、感染部位、感染细菌、有无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或机械通气)。结果脓毒症休克病人血清中Prdx1水平高于脓毒症病人(P < 0.05),2组血清中Prdx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15分组脓毒症病人血清中Prdx1水平明显高于 < 15分组(P < 0.01),而2组血清中Prdx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3、5和7天,存活组Prdx1水平随时间推移明显低于死亡组(P < 0.01),除第3天外,2组血清Prdx6水平随时间推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dx1和Prdx6在脓毒症病人血清中表达增高,两者可能成为脓毒症病人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对预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Y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34例VAP患者,根据治疗后转归情况分为恶化组(未愈/死亡组,A组)14例和康复组(治愈席活组,B组)20例,分别于诊断为VAP第1、3、5d及死亡,转出ICU的当天,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乳胶试验法检测血清SAA、CRP水平,并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结果与B组比较,A组第1d、第3d、第5d及死亡,转出ICU的当天血清SAA、CRP及APACHEH评分均明显增高(P均〈0.01),B组血清SAA、CRP水平则随感染控制后明显下降;APACHEⅡ评分与血清SAA呈正相关(r=-0.568,P〈0.05)。结论血清SAA水平能反映V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死腔分数 (VD/VT)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于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集符合柏林标准的机械通气ARDS患者32例.自入EICU起连续6天测定PaCO2、ETCO2, 计算VD/VT, 同时收集患者一般情况、生命体征、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Ⅱ) 、肺损伤预测评分 (LIPS) 、PaO2/FiO2等, 随访28 d病死率;根据预后分存活组和死亡组, 探讨死腔分数 (VD/VT) 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患者预后评估中作用.结果 ARDS患者VD/VT均升高, 入院1~3 d VD/VT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4~6 d死亡组均高于存活组 (P<0.001) , 第4天VD/VT死亡组较存活组明显增高.ROC曲线显示:第4天预测ARDS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 (AUC) 为0.910, 高于APACHEⅡ和LIPS评分, 以0.62为临界值预测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16和0.955.结论 死腔分数为ARDS预后的危险因素, 第4天死腔分数对预后评估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