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湖南省啮齿动物携带汉坦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湖南省啮齿动物中汉坦病毒(HV)流行情况及病毒型别。方法采用IFA法检测鼠肺中HV抗原;用RT-PCR法扩增阳性标本中HV的部分S和M片段;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系统发生分析及分型。结果在湖南省HV流行的地区共捕获啮齿动物344只,其中6份标本HV抗原阳性,病毒携带率为1.74%。对扩增出的部分S与M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5份标本中的病毒为汉城型HV(SEOV),1份为汉滩型HV(HTNV)。用S(620~990 nt)与M片段G2区(2001~2301 nt)核苷酸序列所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湘乡褐家鼠、黄胸鼠及黄毛鼠携带的病毒均为SEOV的S4亚型;宁远褐家鼠携带的病毒为SEOV的一个新亚型;石门小家鼠携带的病毒为HTNV的H4亚型。结论湖南省为混合型HV疫区,以汉城病毒为主,并具有宿主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慈溪市啮齿动物中汉坦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浙江省慈溪市啮齿动物中汉坦病毒(HV)流行情况及病毒型别.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鼠肺中HV抗原;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扩增阳性样品中HV的部分S片段;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系统发生分析及分型.结果 在慈溪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点共捕获啮齿动物243只,在7份鼠肺样品中检测到HV抗原,其中4只为褐家鼠,3只为黄胸鼠,病毒携带率为2.88%.用汉城型病毒(SEOV)特异性引物从6份HV抗原阳性样品中扩增出部分S片段(620~999 nt)并测定了序列.对扩增出的部分S片段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6株病毒与现有的SEOV有最高的同源性,均为SEOV.用部分S片段核苷酸序列所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6株病毒构成两个单元支,其中由褐家鼠携带的3株病毒与BjHD01株病毒的亲缘关系最近,分在同一分支,由黄胸鼠携带的3株病毒构成另一分支,与L99、R22及Hb8610株的亲缘关系较近.结论 慈溪市的褐家鼠与黄胸鼠分别携带一种不同亚型的SEOV,表现出SEOV在同一地区的遗传多样性,并支持宿主与汉坦病毒共进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辽宁省汉城型汉坦病毒(HV)的基因亚型及其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辽宁省内主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地区的鼠肺和病人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鼠肺中HV抗原,应用HV特异性引物以RT-PCR方法扩增标本中M和S基因片段的特异性核苷酸序列,测序后与已知病毒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构建系统发生树,以明确其型别和亚型及其地理分布情况.结果 辽宁省HFRS疫区褐家鼠携带的病毒均为汉城型病毒(SEOV);对鼠肺及病人携带HV的部分M片段及部分S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发现SEOV的同源性较高,变异较小,稳定性较高,而且地理位置相近地区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很高(>98.8%),具有小范围的地理聚集现象.结论 辽宁省流行的SEOV均为S3亚型,基因亚型分布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锦州市啮齿动物中汉坦病毒(HV)的感染情况及基因分型。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鼠肺中HV抗原;阳性样品扩增汉坦病毒M片段并测序;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系统发生分析及分型。结果 2011—2013年在锦州市出血热疫区,对捕获的977只鼠进行HV抗原检测。共检出HV抗原阳性鼠肺样品43份,病毒携带率为4. 40%。依据病毒分类及命名原则将43份样品分为7个毒株,每个毒株随机选取1份HV抗原阳性样品,对部分M片段进行扩增并测定序列。分析表明7株病毒与汉城病毒(SEOV)有较高的相似性,为95. 6%~100%,而与汉滩型病毒(HTNV)相似性仅为70. 2%~71. 4%,表明7份鼠肺均携带SEOV。结论锦州地区HV优势毒株为SEO型,其主要传染源是褐家鼠,系统进化树显示分离到7株SEO起源相同,均为S3亚型,并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变异较小,基因型别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湖北省武汉地区啮齿动物自然感染汉坦病毒(HV)情况以及流行的基因型和亚型。方法 2000-2003年、2009-2011年秋冬季在武汉地区新洲、江夏区野外及居民区采用夹夜法捕鼠。对捕获的动物进行分类鉴定并取肺脏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抗原。抗原阳性的样本,采用RT-PCR方法扩增部分S片段核苷酸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2000-2003年捕获啮齿类动物437只,HV抗原阳性鼠肺标本24份,病毒携带率为5.49%。2009-2011年捕获啮齿类动物173只,HV抗原阳性鼠肺标本7份,病毒携带率为4.05%。褐家鼠为当地的优势鼠种。22份标本成功地用汉滩病毒(HTNV)、汉城病毒(SEOV)特异引物扩增部分S基因片段并测序。17只(13只褐家鼠,4只黑线姬鼠)鼠肺标本中扩增出SEOV部分S基因片段(nt 588~1147),分别属于第3亚型和2个新的基因亚型。5只黑线姬鼠的鼠肺标本中扩增出HTNV部分S基因片段(nt615-1141),分别属于第7亚型和1个新的亚型。结论 武汉地区流行的HV为SEOV和HTNV,并发现新的基因亚型,SEOV可能“溢出”感染黑线姬鼠。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褐家鼠与黄胸鼠中汉坦病毒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云南省褐家鼠、黄胸鼠中汉坦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其型别,以明确基因亚型及其地理分布,为该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捕捉鼠类取鼠肺,冷冻切片后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中汉坦病毒抗原,从阳性鼠肺标本中提取病毒RNA,利用RT—PCR扩增汉坦病毒S和M基因部分片段并测序分型,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 共捕获褐家鼠和黄胸鼠307只,检测到阳性样品14份,阳性检出率为4.56%。分析部分S片段(600~999nt)与M片段G1区(140~640nt)、G2区(2003~2302nt)的核苷酸序列,及用部分S及G2核苷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将来自云南省8个地区的汉城病毒分为2个亚型:S1和S3亚型。结论 云南省主要为家鼠型HFRS疫区,汉城病毒有2个亚型,地理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7.
褐家鼠携带2株汉坦病毒的遗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河南省杞县两地褐家鼠标本中的汉坦病毒(HV)遗传特征,研究其与已知HV及疫苗株之间的关系.方法 提取病毒总RNA,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扩增阳性标本中HV的全M、S基因片段,测序后进行序列特征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 成功扩增出2株HV(NM133株和Q12株)的全M、S基因片段,并测定序列.2株病毒的S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全长分别为1770nt和1772 nt,均仅有1个开放读码框(ORF),编码429个氨基酸,M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全长均为3654 nt,编码1133个氨基酸.2株HV与绝大部分已知的汉城病毒(SEOV)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但与汉滩病毒(HTNV)等其他型HV同源性较低.2株病毒的核蛋白、糖蛋白氨基酸序列与疫苗株Z37具有一致的二级结构.另外,在用全S和M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所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2株病毒被分在SEOV的Ⅰ亚型,与Hb8610、R22、HB55、L99以及K24-e7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 2株病毒为SEOV的Ⅰ亚型,与包括疫苗株Z37在内的已知SEOV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和一致的二级结构,提示当前的疫苗能有效预防SEOV引起的肾综合征出血热.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辽宁省锦州市啮齿动物中鼠种构成、带毒率、汉坦病毒(HV)流行情况及病毒分型。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鼠肺中HV抗原;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扩增阳性样品中的部分M片段;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系统发生分析及分型。结果 2008—2013年锦州市出血热疫区捕鼠1 838只,分属2科4属5种,病毒携带率为4.24%(78/1 838);各年之间鼠肺带毒率有统计学意义(χ2=13.579,P=0.019,P<0.05);部分M片段序列分析表明,11株病毒与汉城病毒(SEOV)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2%~100%,而与汉滩型病毒(HTNV)同源性仅为70.6%~71.2%,系统进化树显示检测阳性的11株SEO起源相同,与Bj HD01株病毒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锦州地区HV优势毒株为SEO型,变异较小,基因型别较为稳定,并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鞍山地区出血热基因亚型进行检测,为防制HFRS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鞍山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地区的鼠肺和病人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鼠肺中HV抗原,应用HV特异性引物,以RT-PCR方法扩增标本中M和S基因片段的特异性核苷酸。结果鞍山市HFRS疫区褐家鼠携带的病毒均为汉城型病毒(SEO)S3亚型。结论鞍山地区流行的SEO均为S3亚型,基因亚型单一,应继续加强监测和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某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状况、啮齿动物间汉坦病毒(HV)感染特点及HV基因型,为HFRS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夹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确定鼠种构成。针对HV基因M片段部分序列设计2种型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法检测宿主动物带病毒情况。结果共捕获宿主动物14只,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1.43%。RT-PCR扩增检测出阳性标本1份,为褐家鼠。分型为汉城型阳性标本。密切接触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64%。结论该地区存在汉城型HV感染,提示应加强疫情监测,防止疫情的扩大蔓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呼和浩特市流行的汉坦病毒进行基因分型,为制定肾综合征出血热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初筛为阳性的鼠肺标本用汉坦病毒型特异性引物,以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部分M和S基因片段上的目的核苷酸序列,纯化回收测序后,将扩增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已知病毒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以明确汉坦病毒的基因型及基因亚型。结果呼和浩特市33份阳性鼠肺中,其中32份为褐家鼠肺,1份为小家鼠肺,经巢式RT-PCR扩增,用汉城病毒型特异性引物共扩增出部分S、M片段(G1、G2区)69个,经同源性和系统发生分析,褐家鼠和小家鼠所携带汉坦病毒均为汉城型S1亚型。结论呼和浩特市家鼠中流行的汉坦病毒为汉城型,与流行病学分型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福建口岸汉坦病毒的基因型别和分子特征。方法对2010年福建口岸捕获的鼠形动物进行汉坦病毒检测,对部分阳性标本进行M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 2010年福建口岸共捕获鼠形动物839只,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58.52%;鼠形动物携带汉坦病毒阳性率5.84%,均为汉城型(SEO),阳性鼠种为褐家鼠和黄胸鼠,阳性率分别为8.96%和3.09%。汉坦病毒检出呈较明显的冬春季高峰。用M基因片段(nt2001~2301)核苷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将福建口岸SEOV分为S2和S3两个亚型。结论 S3亚型SEOV为福建口岸优势流行亚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深圳市啮齿动物所携带的汉坦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汉坦病毒基因型别。方法 采用笼日法布点捕鼠,收集鼠肺标本后研磨提取RNA。运用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分型检测,进一步采用反转录-巢式PCR扩增部分M片段G2区和S片段核苷酸序列,并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 共捕获200只鼠类动物,包含褐家鼠189只、黄胸鼠9只和小家鼠2只。汉坦病毒检出率为21.0%(42/200),均为汉城病毒,其中宝安区鼠肺检出率最高,达45.7%(χ2=25.60,P<0.05)。从阳性鼠肺标本中分别扩增出25条汉坦病毒M片段G2区和S片段序列,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3%~100.0%和97.6%~100.0%,与来自广州市的参考序列核苷酸相似性较高。系统进化树显示此次研究深圳市鼠类动物所携带的汉坦病毒均为汉城病毒的S2亚型。氨基酸突变位点分析发现,在S基因编码的核衣壳蛋白中存在1个位点突变,为BA-111第973位由丙氨酸(Ala)变为苏氨酸(Thr)。结论 深圳市鼠类动物所携带的汉坦病毒为汉城病毒的S2亚型,与深圳市历年以及周边省市汉坦病毒代表病毒毒株相比变异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城区中心地带鼠间汉坦病毒(Hv)感染状况及其病毒型别差异。方法选取北京城区某方圆约1km两街区之内的食物资源丰富、场所隐蔽的中、小餐饮行业、蔬菜集贸市场及周边垃圾堆、卫生死角等生态环境,从2003年12月至2004年11月每月连续采用夹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和鼠种构成。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鼠血清IgG抗体;针对汉坦病毒M基因部分片段设计汉城型汉坦病毒(SEOV)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法检测宿主动物携带HV情况,阳性标本直接测序。利用Excel和SPSS软件分析宿主动物HV感染的动态特征。最后用DNASTAR软件对获得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捕获啮齿动物229只,平均鼠密度6.41%(229/3570),褐家鼠和小家鼠分别为餐饮业、农贸市场生境的优势鼠种。褐家鼠血清抗体阳性率3.51%(6/171),带病毒率为0.58%(1/171);小家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90%(4/58),带病毒率为172%(1/58)。病毒检出率以11、12月最高,抗体水平冬春季(1、4月)最高,与春季人群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季节基本一致。2份扩增阳性标本(分别来源于小家鼠和褐家鼠)均为SEOV,差异为5.40%,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他们位于2个不同的较小分支,但均位于Z37支系。结论北京城区2种主要的HV宿主在一些鼠害重点行业密度仍较高,虽然HV基础感染率不高,但持续存在,为春季人群HFRS发病高峰的重要影响因素。来自2个不同宿主的HV基因有一定的差异。小家鼠的传播作用有所加强,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2011-201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国家监测点浙江省天台县汉坦病毒(HV)的基因型别和进化变异情况,了解天台县HV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将天台县2011-2018年HV抗原阳性的鼠肺标本超声后提取核酸,利用HV型特异性引物,应用巢式PCR对部分M片段进行扩增分型和序列测定,将天台县2011-2018年的HV序列与国内外其他已知的HV序列进行比较,以明确该地区的基因型别,分析病毒的进化变异情况。结果 HV抗原阳性的67份鼠肺标本经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扩增后31份标本为阳性,其中30份为汉滩病毒(HTNV)、1份为汉城病毒(SEOV),31份PCR阳性鼠肺均来自黑线姬鼠。31份巢式PCR阳性产物的部分M片段核苷酸序列有30株分布在HTNV单元群,1株分布在SEOV单元群。HTNV单元群中的天台T2018-130株与天台其余29株及国内外其他株同源性为84.8%~87.9%,差异较大,天台其余29株亲缘关系较近; SEOV发生群中的T2016-31株来自黑线姬鼠的鼠肺标本,与SEOV天台以往分离株ZT71株、ZT10株和浙江温州分离株Z37株在系统发生树上分布于同一或临近分支。结论 浙江省天台县HV流行的主要型别HTNV基因表现出明显的地理聚集现象,但也存在着基因差异较大的变异株T2018-130株;同时从病毒基因序列分析证实SEOV T2016-31株存在于黑线姬鼠中,可能意味着在SEOV进化过程中病毒在宿主间发生了“溢出”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12 - 2015年江西省啮齿动物间流行的汉坦病毒基因型别和基因亚型。方法 选取江西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发生地区捕鼠,收集鼠肺标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中汉坦病毒抗原,提取阳性鼠肺标本核酸,设计并采用特异性引物分别对病毒的S、M、L 3个基因进行RT - PCR扩增,对扩增产物测序和分析。结果 共捕鼠2 235只,其中汉坦病毒阳性的86只,阳性率3.85%,流行的HV基因型为汉滩型(Hantaan orthohantavirus,HTNV)和汉城型(Seoul orthohantavirus,SEOV)。江西省HTNV之间S、M、L 3个基因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3.4%~100%,与国内外HTNV参考株3个基因核苷酸的同源性为77.3%~88.0%,在3个基因系统进化树上均呈独立分支;M基因系统进化分析发现江西省SEOV分布在S3、S4亚型分支以及1个独立的进化分支,该独立分支的9株SEOV与国内外SEOV M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仅为84.3%~88.7%。结论 江西省啮齿动物流行的HV为HTNV和SEOV 2种基因型别,其中HTNV为新的基因亚型,SEOV存在3个基因亚型:S3、S4和1个新的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