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硬膜外腔注射吗啡用于术后镇痛,效果确切,镇痛时间长,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恶心呕吐并发率较高。本研究旨在观察枢复宁(ondansetron)在硬膜外腔预防吗啡术后镇痛恶心呕吐的最佳剂量。 1 治疗方法术前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所有患者都插有导尿管,硬膜外穿刺点选择L_(1~2)或L_(2~3)间隙,分次注入2%利多卡因5ml和1.5%利多卡因15~20ml,以后视情况追加1.5%利多卡因,术中麻醉效果均优良。手术结束前30分钟Ⅰ组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mg,Ⅱ组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mg,同时静脉注射枢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腔注药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很多,本文采用硬膜外腔注药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总结如下。 1 治疗方法 1.1 硬膜外腔注药:取侧卧位,患侧在下,选L_3~L_4或L_2~L_3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向下置入导管3~4cm。注入2%利多卡因和0.5%布比卡因各5ml。强的松龙75~100mg,氟美松5~10mg,VitB_1 700mg,VitB_(12) 1mg混合液。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应用于老年人前列腺绿激光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160例老年人经尿道前列腺绿激光汽化术患者,随机分为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A)组,各80例。穿刺点选择L3~4,CSEA组蛛网膜下腔注入2%利多卡因0.8~1 mL,并根据手术时间硬膜外腔追加1.6%利多卡因;EA组硬膜外腔推注1.6...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采用硬膜外腔注射利多卡因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选择距离椎间盘突出部位2—3个腰椎间隙穿刺,在确定进入硬膜外腔后置入硬膜外导管,将2%盐酸利多卡因200mg+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B12 1000μg+0.9%NS 15ml,缓慢推入硬膜外腔。每周推药2—3次。结果:本组40倒均采用硬膜外腔注射药物加牵引和绝对卧床的保守疗法,优22例,平均治疗时间25天;良16例,平均治疗时间1个月;可2例。结论:采用硬膜外腔注射2%盐酸利多卡因200mg+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B12 1000μg+0.9%NS 15ml,并配合硬板床绝对休息和牵引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观察小剂量吗啡 (2mg)硬膜外腔注射 ,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与常规用量 3mg~ 4mg进行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比较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急诊剖宫产手术 80例 ,年龄 2 1岁~ 3 6岁 ,体重60kg~ 85kg ,有产科手术指征。随机分为试验组 (A组 )40例 ,对照组 (B组 ) 40例 ,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2 方法术前均常规肌注阿托品 0 .5mg、安定 1 0mg ,入室后用多参数生理监测仪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 80例均选择L2~ 3 ,行硬膜外腔穿刺 ,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管 3cm~ 4cm注入 1 .3 3 %利多卡因 (…  相似文献   

6.
应用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是肯定的,但其远期疗效众说不一。我院1989~1992年共收治44例,现将有随访结果的31例报告如下。 1 治疗方法 全组均采用腰L_2~L_3硬膜外阻滞,加坐骨神经阻滞,加腓总神经阻滞。阻滞所用药物为2%利多卡因8ml,维生素B_1100mg,维生素  相似文献   

7.
作者自1987年以来对高血压病人局麻药中加入1:30万肾上腺素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年龄28~81岁)的Ⅰ、Ⅱ期原发性及继发性高血压病人71例,随机分两组。A组29例,硬膜外腔注入不含肾上腺素的局麻药;B组42例,硬膜外腔注入含1:30万肾上腺素的局麻药。另选同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年龄相同没有高血压病的20例病人为C组(对照组),硬膜外注1:30万肾上腺素局麻药。本文病例均行腰段硬膜外麻醉,首次总量为2%利多卡因10ml~15ml,阻滞平面T_(6~10)至L_3~S_5,麻  相似文献   

8.
我科于2000年7月至2005年7月采用硬膜外注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0例。患者取健侧卧位,L_(3~4)及L_(4~5),突出者行L_5~S_1间隙穿刺,L_(4~5)和L_5~S_1突出症者行L_(3~4)间隙穿刺,3个间隙都有病变者选择较轻的L_(3~4)或L_5~S_1间隙穿刺。行后正中入路,用硬膜外穿刺针,针尾接玻璃吸管,以玻璃吸管内液体内吸证实穿过黄韧带。在硬膜外间隙置管3 cm,由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3ml观察15 min,无  相似文献   

9.
<正> 我们使用1:2:1液(即1份地卡因、2份利多卡因,1 份生理盐水)连续硬膜外阻滞,对120例子宫切术及术后止痛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120例,年龄25岁~67岁。其中子宫肌腺病48例,子宫肌瘤62例,子宫肌瘤合并卵巢肿瘤10例,术前常规肌注安定10mg,阿托品0.5mg,入室后经L_(2-3)或L_(1-2)间隙直入法穿刺,硬膜外腔头端置3—3.5cm。平卧后输液吸O_2,以10ml地卡因,  相似文献   

10.
硬膜外阻滞可发生各种神经系统并发症,但非损伤性感觉障碍尚很少有人报道。最近我院连续发生3例,报道如下。 例1,男性69岁,85年6月4日在连续硬膜外阻滞下行阑尾切除术。术前血压130/80,心率84次/min。硬膜外穿刺点T_(12)L_1,穿刺顺利,置管后首次注入1.6%利多卡因溶液(含肾上腺素1:20万,下文中各溶液均同此)6ml,麻醉平面T_7~L_3,半小时后又注入上述溶液4ml,以后每小时注入0.4%丁卡因溶液4ml共2次。术后出现右大腿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感觉障碍,各种知觉丧失,1月后痊愈。于同年7月5日再次在连续硬膜外阻滞下行阑尾术后窦道切除术,穿刺点仍为T_(12)L_1,注入1.6%利多卡因溶液3次,剂量分别为10、6、6ml。术后再次出现同一区域感觉丧失,经用维生素B_1、B_2冶疗,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阻滞中的用量及优缺点。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的剖宫产患者200例,随机均分为Ⅰ、Ⅱ两组,选择第2~3腰椎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行蛛网膜下腔穿刺,见脑脊液流出后,Ⅰ组蛛网膜下腔注射0.75%盐酸罗哌卡因1.5ml,Ⅱ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75%罗哌卡因2.0ml作为腰麻剂量。退出腰麻针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4cm,两组均注入2%利多卡因3ml,用于硬膜外及术后镇痛试验量。结果200例待产妇的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均获成功,Ⅰ组最高感觉阻滞麻醉平面达第8胸椎,Ⅱ组达第6胸椎。Ⅰ组感觉阻滞麻醉范围平均为(7±2)个节段,Ⅱ组为(9±3)个节段;Ⅰ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为(136±8)min,Ⅱ组为(160±9)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笔者认为剖宫产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中,在2%利多卡因3ml试验量的基础上,使用0.75%盐酸罗哌卡因1.3ml能明显减少产妇术中不良反应,并能达到较好的镇痛质量和肌松效果,而不必使用常规剂量的0.75%罗哌卡因2.0ml。  相似文献   

12.
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中,我们观察了经硬膜外腔或静脉辅助氟哌啶与芬太尼合剂(简称氟芬合剂)对预防牵拉反应的治疗效应,现报道如下。55名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心肺功能正常。麻醉前不用任何药物。硬膜外穿刺间隙腰1-2,采用随机双盲法分组、给药。穿刺成功后注入2%利多卡因3ml做试验剂量,观察5分钟无异常给药。Ⅰ组:硬膜外腔注入2%利多卡因10ml加氟哌啶2.5mg及芬太尼0.05mg混合液共12ml(该组及以下各组均含1:20万肾上腺素),先4ml、后sml两次注完,10分钟后切皮3!组:硬膜外腔注人2%利多卡因12ml,切皮前静注与1组同…  相似文献   

13.
硬膜外阻滞下行阑尾切除术中,牵拉阑尾系膜常引起病人胃区疼痛,恶心,呕吐,鼓肠等反应。我们在局麻药中加入小剂量的芬太尼注入硬膜外腔,经120例观察,对减轻阑尾牵拉反应效果满意。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共240例,男140例,女100例,年龄22—50岁,均患急慢性阑尾炎,选麦氏切口行阑尾切除术,无明显心肺疾患,ASA为Ⅰ~Ⅱ级。1.2方法:随机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20例。两组病人经T11-12行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向头置管3cm。麻醉试验剂量均用2%利多卡因5ml,其余用不含肾上腺素的1.5%利多卡因,总量10~…  相似文献   

14.
地塞米松降低腰部硬膜外麻醉腰背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对比观察术前、术毕硬膜外腔地塞米松对腰部硬膜外麻醉腰背痛的预防效果 .方法 选择 ASA ~ 级在腰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患者 12 0 0例 ,均分为 4组 ,硬膜外腔首次量均为 19m L 利多卡因复合液 .组 ∶ 2 0 g· L- 1 利多卡因 18m L和 9g· L- 1氯化钠注射液 1m L;组 :同组 ,同时静注地塞米松 (Dexa) 1m L(5 mg) ;组 :2 0 g· L- 1 利多卡因 18m L加 Dexa 1m L (5 m g) ;组 :同组 ,但于术毕硬膜外腔注入 7.5 g· L- 1 丁哌卡因 5 m L 加 Dexa1m L(5 mg) .此后全组患者按手术需要硬膜外腔注入 5 g· L- 1 丁哌卡因5~ 8m L.结果 术后前 3d组 , , 和 腰背痛发生率分别为 2 4.7% ,2 3.3% ,8%和 8.7% .组 和组 腰背痛发生率明显多于组 和组 (P<0 .0 1) ,且疼痛程度明显重于后两组 ,组 和组 或组 和组 间无明显差异 (P>0 .0 5 ) .组 ,组 硬膜外穿刺次数与术后腰背痛明显正相关 (P<0 .0 1) ;组 ,组 腰背痛发生率及硬膜外穿刺次数与腰背痛无明显关系 (P>0 .0 5 ) .结论 硬膜外腔地塞米松有效预防腰部硬膜外麻醉后腰背痛 ,其疗效不受注药时机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5.
最近见一报道,介绍了在T_(12)~L_1和在T_(8~9)硬膜外穿刺置管,用2%利多卡因作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 EA),行兰尾切除术和胆囊切除术。注药后10min病人出现Horner's征,此时痛觉阻滞范围分别为T_3~L_1、T_2~T_(10)。类似情况我们在临床麻醉中也曾遇到过,其产生机理可能系因局麻药在硬膜外  相似文献   

16.
东莨菪碱在硬膜外腔的应用已较为多见 ,但对能否预防硬膜外麻醉低血压的研究尚未见报导。本文即对此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30例上腹手术病人 ,年龄 2 5~ 5 0 (41± 8 2 )岁 ,体重 49~6 8(5 8± 8 5 )公斤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为对照组 ,硬膜外腔仅注入规定量的利多卡因。Ⅱ组为试验组 ,在与Ⅰ组等量等浓度的利多卡因中加入东莨菪碱 0 2 5mg ,两组年龄、体重无统计学差异。麻醉方法 :30例病人均择T9~T10 间隙穿刺 ,麻醉试验量为 1 6 % ,利多卡因 5ml,首剂用量均为 16ml,加肾上腺素 1∶2 0万…  相似文献   

17.
自60年代国内报告硬膜外腔注射可的松治疗腰腿痛以来,硬膜外腔注射激素治疗腰腿痛作为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院已应用于临床。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近两年间治疗的37例总结报告如下。 1 治疗方法 明确诊断后,在患者病变椎体上1~2个椎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置入导管2~3cm,首先注入1.5%利多卡因5ml,5~10分  相似文献   

18.
1 治疗方法 术前30分钟肌内注射安定10mg,T_6~L_5硬膜外间隙穿刺,常规头向置入硬膜外导管。麻醉用药为1.5%~2%利多卡因,236例术中静脉注射哌替啶50mg或芬太尼0.05mg。手术结束后,保留硬膜外导管,待麻醉作用消失,患者感到伤口疼痛时,将曲马多100mg(2ml)(德国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随着微量泵在临床上应用的普及,我院自1996年3月到1997年12月使用微量泵持续注入局麻药用于硬膜外麻醉100例,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100例患者,ASAⅠ—Ⅱ级,无脊椎畸形和硬膜外穿刺禁忌。男64例,女36例,年龄22—70岁。手术种类上腹部手术(胃、胆道手术)40例,下腹部手术(子宫切除、直肠癌)60例。术前用鲁米那0.1—0.2,阿托品0.5mg肌注。上腹部手术穿刺部位T_(7—8)或T_(8—9),下腹部手术穿刺部位L_(1—2)或L_(2—3),均向上置管2.5—3.5cm,局麻药均用2%利多卡因(内含1:20万~u付肾素),术中辅助用药氟哌啶2.5mg,度冷丁50mg静注。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引起末梢神经炎性疼痛多为剧痛,难以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与睡眠,本文治疗7例,初步介绍如下。 1 治疗方法 下肢及臀部疼痛采用硬膜外腔(L_3~L_4)留管2周,隔天注药(吗啡10mg、东莨菪碱0.3mg、VitB_(12)1mg、2%利多卡因或0.75%布比卡因1.5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