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而快速的乳小鼠心肌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用多聚赖氨酸预包被处理培养皿,采用两步法(0.25%胰酶4℃过夜,0.5 mg/m L-1.0 mg/m L II型胶原酶+5 mg/m L白蛋白的胶原消化液37℃短时多次消化),通过差速贴壁70 min+5-溴脱氧尿嘧啶的使用来纯化心肌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变化,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α-actinin特异性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心肌细胞并计算纯度。结果心肌细胞形态良好,自发搏动,细胞成活率可达到98%,纯度可达到95%。结论本方法培养的心肌细胞存活率高,纯度高,是一种理想的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高效获得乳鼠原代心肌细胞。方法取新生24 h乳鼠心脏,剪碎后单独用质量分数为0.08%的胰蛋白酶进行多次消化、细胞洗涤获得心肌细胞。台盼蓝染色后观察心肌细胞存活率。以搏动细胞数占视野中细胞总数比例估测心肌细胞纯度。结果获得的原代心肌细胞存活率>85%、纯度>95%。结论通过上述方法可获得较高存活率及纯度的原代心肌细胞,该培养方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好,基本能满足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3.
乳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和心肌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荧光鉴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和建立适用于乳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和心肌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技术方法。方法乳小鼠心脏剪成组织块,用Ⅱ型胶原酶加胰蛋白酶联合消化法分离细胞,再通过差速贴壁分离法分别收集、培养乳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和心肌细胞。光学显微镜下分别观察成纤维细胞和心肌细胞的基本形态特征的变化,并对2种细胞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用第2代心肌成纤维细胞行波形蛋白免疫荧光鉴定,而原代心肌细胞行α-横纹肌肌动蛋白、心肌肌钙蛋白和心肌肌球蛋白重链免疫荧光鉴定。结果差速贴壁分离法心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90 min基本贴壁,贴壁较早,培养第3~5代细胞生长良好,72 h心肌成纤维细胞波形蛋白免疫荧光鉴定纯度高达97%;而心肌细胞贴壁较晚,24 h贴壁后部分心肌细胞出现自发性搏动现象,48 h后细胞逐渐展开,72 h后逐渐形成细胞簇并出现同步搏动,心肌肌球蛋白重链、心肌横纹肌肌动蛋白、心肌肌钙蛋白免疫荧光鉴定心肌细胞纯度分别为95%、93%、95%。结论差速贴壁分离法结合免疫荧光鉴定可分离乳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和心肌细胞,此方法成熟、稳定、有效,为研究心脏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D乳鼠原代心肌细胞最佳分离、纯化及培养方法,以提供可靠的心肌细胞模型。方法:用含0.1%的胰蛋白酶及0.1%Ⅱ型胶原酶的酶混合液分离乳鼠心脏组织,并用差速贴壁分离法和5-溴脱氧尿核苷抑制法进行纯化,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心肌细胞的纯度。结果: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存活率达(96.9±8.9)%以上。显微镜下心肌细胞由圆形渐变为梭形、多边形,逐渐形成细胞簇,搏动频率约120~150次/min。用抗横纹肌肌动蛋白单克隆抗体鉴定心肌细胞,阳性率为(90.5±1.6)%。结论:本方法所获SD乳鼠的心肌原代细胞纯度高、活力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分离、纯化和培养BALB/c小鼠乳鼠心肌细胞的方法。方法:取出生1~3天以内的BALB/c小鼠乳鼠心肌组织,用0.125%胰蛋白酶和0.1%Ⅰ型胶原酶消化,将心肌细胞收集到含1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用差速贴壁分离法和5-溴脱氧尿苷相结合分离、纯化心肌细胞。采用α-actin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心肌细胞,用台盼蓝染色检查心肌细胞成活率。结果:24小时后可见部分单个心肌细胞搏动,48小时后可见心肌细胞相互连接同步搏动;免疫组化染色后可见培养的细胞是心肌细胞,心肌细胞成活率达95%。结论:本研究应用的方法可获得状态好、高成活率的BALB/c小鼠心肌细胞,是一种可靠的心肌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简单易行、成功率高的心肌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取新生大鼠心脏心尖部剪成1 mm×1 mm×1 mm大小进行体外组织块贴壁培养。结果:成功培养出原代心肌细胞,并能够传代。心肌细胞台盼蓝染色显示存活率>87%,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纯度>90%。结论:通过上述方法可获得较高存活率及纯度的心肌细胞,该培养方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好,符合实验需求。  相似文献   

7.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更为简便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使分离的心肌细胞达到理想的数量、存活率和纯度.方法:用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联合消化,分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并以细胞免疫荧光进行心肌细胞纯度鉴定.结果:心肌细胞分离良好,收获细胞数量及存活率高,可贴壁搏动生长,免疫荧光显示培养的心肌细胞纯度达95%以上.结论:改良的细胞培养技术可获得生长状态良好的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8.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鼠心肌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更好地获取高存活率、高搏动率及高纯度的心肌细胞,以建立良好的原代心肌细胞研究模型。方法无菌状态下取出生3 d以内Wistar乳鼠心室肌,以混合消化酶(0.06%胰蛋白酶和0.1%Ⅱ型胶原酶均量混合液)反复进行短时间多次消化,用差速贴壁法纯化心肌细胞,并加入5-溴脱氧尿嘧啶抑制非心肌细胞分裂增殖,2 d后首次换液,以后隔日换液。结果心肌细胞24 h左右已基本贴壁,并可见单个细胞搏动,2~6 d形成单层心肌细胞和其细胞簇的同步搏动,经培养所获细胞搏动良好,存活率高,免疫组化鉴定显示培养的心肌细胞纯度95%以上。结论该方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更为简单、有效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 取出生24 h内大鼠左心室,剪碎,0.125%胰蛋白酶、0.08%胶原酶Ⅰ分离,离心收集心肌细胞,差速贴壁法和化学试剂抑制非心肌细胞生长,纯化后培养于DMEM培养基.免疫荧光鉴定纯度,0.4%台盼蓝染色检查心肌细胞成活率.结果 心肌细胞纯度为95%,平均成活率96%,并出现同簇细胞的同步跳动.结论 本研究应用改良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培养方法,心肌细胞存活率高,纯度高,且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可满足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改良原代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培养技术,提高AM培养效果。方法SD大鼠,在体支气管灌洗肺获取AM,通过预先注射空气、14号注射器针头回收灌洗液、低速离心、种板前多次吹打等改良措施分离和培养AM。倒置显微镜连续观察AM的形态变化,台盼蓝拒染实验鉴定AM存活率,瑞氏-姬姆萨染色鉴定AM纯度。结果AM体外培养后40 min即见细胞贴壁;2~3天时,细胞形态多样,呈圆形、不规则形、梭形等形态,胞体变大,胞质丰富。台盼蓝拒染实验示AM存活率≥95%,瑞氏-姬姆萨染色示AM纯度≥95%。结论本实验改良了原代AM培养的技术方法,提高了原代AM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小鼠胰腺星状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PSCs)分离培养方法,并观察分离培养结果。方法:在原有大鼠胰腺星状细胞分离培养技术基础上,将胰腺组织块碎片进行分离培养并传代,从而得到纯化的星状细胞。采用油红O染色,结合免疫荧光以及蛋白质印迹法鉴定小鼠胰腺星状细胞,通过细胞计数及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生长及活力。结果:组织块法所得小鼠原代胰腺星状细胞油红染色阳性;第3天起细胞快速生长并逐渐活化,传代后的细胞基本活化。活化的PSCs免疫荧光染色显示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阳性。蛋白质印迹结果表明,活化的PSCs均表达α-SMA、结蛋白,完全活化后结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结论:通过组织块法可成功分离出小鼠胰腺星状细胞,其细胞产率、活力和纯度均可满足体外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大鼠发病机制远端肺静脉平滑肌细胞(PVSMC)的原代培养方法,为体外研究肺血管疾病提供实验材料.方法:采用显微操作和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大鼠远端PVSMC,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平滑肌α-actin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并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计算纯度.结果:镜下培养的细胞呈典型的"峰-谷"状生长,平滑肌细胞特异的平滑肌α-actin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纯度达98.5%.结论:用胶原酶消化法能够原代培养大鼠远端PVSMC,所获细胞数量多、纯度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体外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可行性以及观察UC- MSC体内移植对心肌梗死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10 μmol/L 5-氮胞苷(5-aza)体外诱导UC-MSC 14 d,通过RT-PCR、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其分化效果;采用腹腔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每只3.0 mg/(kg/d),制作心肌梗死模型鼠;在注射ISO 48 h后,实验组将DAPI标记的UC-MSC经两次尾静脉移植给心肌梗死模型鼠,移植后第4周和第8周,分别采集实验小鼠的心脏、脾脏,以未移植细胞组的小鼠心肌损伤模型作为对照, 通过心脏指数和脾脏指数测量,免疫荧光和碱性复红-苦味酸(HBFP)染色鉴定其体内分化和修复作用。结果RT-PCR分析表明诱导的UC-MSC表达心肌特异性基因:心肌α-actin、TBX5、GATA4 和NKx2.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诱导细胞呈心肌α-actin和NKx2.5阳性,且呈双核现象。尾静脉移植后第4周和第8周,模型受体鼠心脏均发现有DAPI阳性细胞迁移至心肌组织且呈现心肌α-actin阳性,HBFP染色及心脏和脾脏指数结果显示移植UC-MSC对心肌损伤的模型鼠有明显的修复和治疗效果。结论UC- MSC在体外经5-aza诱导可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尾静脉体内移植UC- MSC对心肌损伤小鼠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7):564-567
目的通过体外分离培养昆明小鼠胰腺星状细胞(PSC),建立更为经济合适的分离PSC方法。方法采用酶消化联合碘海醇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小鼠PSC,经油红O染色和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鉴定原代培养的PSC,传代并观察其活化状态。结果昆明小鼠分离PSC数量可达1.84×105,存活率为93.0%。经自发荧光及油红O染色鉴定原代分离PSC脂滴,发现PSC纯度较高。形态观察经传代培养的PSC在前3代细胞状态良好,第4代PSC细胞形态呈现活化且α-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呈阳性。结论酶消化联合碘海醇密度梯度离心可以成功分离昆明小鼠PSC,前3代PSC的活力与纯度均能满足体外实验的要求,昆明小鼠可作为更为经济适用的PSC分离动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及纯化方法的优化探索,寻找简单、有效的培养及纯化方法。方法 20只乳鼠随机分两组,A组采用酶消化法+吸管吹打获取心肌细胞;B组通过酶消化法+自制转子磁力搅拌获取心肌细胞。两组均采用差速贴壁和5-溴脱氧尿核苷(BrdU)纯化心肌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心肌细胞纯度,台盼蓝染色观察心肌细胞活性,显微镜下计数心肌细胞搏动性。结果 A组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搏动率、纯度分别为(89.90±2.92)%、(91.30±2.00)%和(94.90±1.79)%; B组分别为(94.70±2.31)%、(95.00±1.24)%和(95.60±1.43)% 。B组心肌细胞活性及搏动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心肌细胞纯度稍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dU加入后与未加入相比,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结论 酶消化法+自制转子磁力搅拌更优于酶消化法+吸管吹打,可以有效获取心肌细胞,BrdU有利于心肌细胞的纯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传统培养方法进行改良,以获得更高纯度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方法新生1~2d Sprague-Dawley(SD)大鼠的大脑皮质混合胶质细胞原代培养8d后,采用恒温摇床振荡分离法、差速贴壁法和胰酶消化法结合条件限定培养基纯化培养细胞,台盼蓝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纯化培养2d后进行A2B5和DAPI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和细胞纯度分析。结果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纯化培养细胞的胞膜完整,细胞无损伤;免疫荧光染色后细胞纯度分析显示,A2B5染色阳性细胞占DAPI染核细胞的百分比为98.14%。结论通过对传统的混合胶质细胞培养及振荡分离和纯化方法的改进,能够培养出高纯度的OPC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的分离及培养方法,并进行形态学观察。方法:取出生1~3 d的SD大鼠的乳鼠,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分别消化心肌组织,差速贴壁法分离心肌细胞,并加入适量BrdU纯化心肌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及纯度。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心肌细胞并观察其形态,计算存活率92%,纯度90%,2~3 d出现同步搏动。结论:胰蛋白酶联合Ⅱ型胶原酶消化可分离存活率较高的心肌细胞,用差速贴壁法并加入适量BrdU可纯化心肌细胞,使细胞搏动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传统培养方法进行改良,以获得更高纯度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方法 新生1~2 d Sprague-Dawley(SD)大鼠的大脑皮质混合胶质细胞原代培养8 d后,采用恒温摇床振荡分离法、差速贴壁法和胰酶消化法结合条件限定培养基纯化培养细胞,台盼蓝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纯化培养2 d后进行A2B5和DAPI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和细胞纯度分析。结果 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纯化培养细胞的胞膜完整,细胞无损伤;免疫荧光染色后细胞纯度分析显示,A2B5染色阳性细胞占DAPI染核细胞的百分比为98.14%。结论 通过对传统的混合胶质细胞培养及振荡分离和纯化方法的改进,能够培养出高纯度的OPC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优化小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方法: 取新生0~1 d的C57BL/6乳鼠大脑皮质,胰酶消化结合机械吹打方法,分离皮质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并差速贴壁处理,待细胞接种24 h轻柔换液,以后每隔2~3 d换液,且每次换液前手动振荡洗涤2次,传代3次后,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鉴定。 结果: 经过原代及传代培养,获得形态典型、纯度在95%以上的星形胶质细胞。结论: 优化后的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方法,稳定有效,操作简便易行,并可获得高纯度的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年小鼠心肌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评价心肌细胞的存活状况。方法应用改良Langendorff方法进行成年小鼠心脏灌流,分离并培养心肌细胞,评价杆状心肌细胞的比例变化。台盼蓝染色判定心肌细胞活力,应用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治疗心肌细胞24 h后,WST方法测定细胞生存率。结果在每个成年小鼠心脏分离了40~60万的心肌细胞,台盼蓝染色结果68%为存活心肌细胞。心肌细胞培养1 h2、4 h及48 h后,杆状心肌细胞的比例分别为70%、50%及30%。心肌细胞生存率随着毒胡萝卜素浓度的增加逐渐减低,其中1、5及10μmol/L毒胡萝卜素的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应用改良Langendorff方法及严格控制心脏灌流培养的条件,可以成功地分离培养成年小鼠心肌细胞,有助于进行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