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勇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2):39-40
目的了解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状况,分析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对生活质量影响的程度,为卒中后抑郁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引入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价认知功能障碍,并根据认知功能障碍的差异进行分组;引人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日常生活功能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三组患者的MMSE的评分无显著差异;但随着患者认知能力障碍的加重,其QOL评分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升高。结论认知能力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影响,改善认知功能是其预后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同时探讨其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沭阳县仁慈医院收治并确诊的7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测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评分。将MMSE评分在27~30分设为无认知功能障碍组。而将MMSE评分小于27分设为认知功能障碍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既往疾病史。探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情况。结果7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43例,占55.1%。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35例,占44.9%。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分析:年龄、意识障碍病史、合并其他疾病、LDL偏低及病变部位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影响因素,上述因素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MMSE测量表可作为认知功能障碍的常规检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分析可知年龄、意识障碍病史、合并其他疾病、LDL偏低及病变部位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影响因素,进而在临床上针对上述因素采取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缺血性卒中后早期(3个月内)认知功能恶化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住院治疗的19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卒中急性期(发病14天以内)和卒中后3个月患者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总分是否降低2分以上,分为认知功能恶化组和非恶化组,并进行组间对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卒中后3个月内认知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 结果: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有117例(60.0%)患者被诊断为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卒中后3个月有37例(19.0%)患者发生了认知功能的恶化。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缺血性卒中后3个月内认知功能恶化和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急性期MMSE评分、急性期CDR评分、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关( 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RR=2.509,P=0.045)、文盲(RR=3.038,P=0.011)、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RR=1.364,P=0.016)是缺血性卒中后3个月内认知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急性期MMSE评分(RR=0.852,P=0.001)为其保护因素。 结论:缺血性卒中早期认知功能恶化的发生率达19.0%。年龄>70岁、文盲、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卒中急性期存在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是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抑郁(PSD)和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二者时常相伴出现,PSD 患者常出现情绪减低、 兴趣缺失、睡眠障碍、失用、内疚等症状,甚至重度患者可能自杀。了解 PSD 发病机制、卒中后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相 关性,及早进行临床干预,有利于加快患者身心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着重介绍卒中后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并作一综述,为临床的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抑郁2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卒中患者除有各种躯体症状外,还常伴发情感障碍,其中以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最多见,卒中后抑郁常常可以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直接影响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因此,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患者躯体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为探讨其发生率、特点及相关因素,抗抑郁剂的合理应用,我们21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其中出现卒中后抑郁的85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2002年9月~2005月8月在我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排除既往有精神障碍史、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商丘市中心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0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将35例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设为治疗组,73例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设为对照组。统计两组年龄、性别、心衰、高血压、心肌梗死、房颤、烟酒史、脑卒中史及糖尿病等资料,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治疗组房颤、高血压、烟酒史、大病灶、病灶位于基底节、脑卒中史及糖尿病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脑卒中病史、大病灶、病灶位于基底节、高血压及糖尿病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其中脑卒中病史、大病灶、病灶位于基底节、高血压及糖尿病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李斗  魏嘉 《医学综述》2022,(1):168-173
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人类致残、致死的常见原因之一.认知功能障碍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效果不佳.根据中医学理论,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由髓减脑消、血凝痰生、脑络淤塞、脑髓损伤、元神受损、神机失用所致.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脑卒中后情感障碍较常见,其中抑郁障碍是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常见类型之一。卒中患者由于抑郁而出现注意力、学习和执行功能损害,不利于患者肢体功能残疾和认知损害的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目前已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总结近年关于卒中后抑郁的研究,对了解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影响因素、诊断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右江医学》2019,(2):81-85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认知功能的康复及心身健康,降低生活质量,且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自杀风险大,加重了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故积极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该文就目前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许多脑卒中患者病后常出现情绪低落,自责自罪,兴趣减低等症状,其表现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也称卒中后抑郁,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抑郁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影响病人的康复,加重脑卒中,损害认知功能的有效发挥。由于卒中本身可造成认知和情感障碍,抑郁症在这类病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84-87
目的 探讨认知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9年3月我院诊治的7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予口服奥拉西坦胶囊0.8 g/次,4次/d,连用8周。对照组患者予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认知训练,两组均干预8周。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指标的变化,并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 干预8周后,两组MMSE评分、WMS评分和画钟试验评分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佳(χ2=4.13,P0.05)。结论 认知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肯定,明显延缓认知功能障碍进展,改善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发生后出现的以情绪低落、活动机能减退、思维迟滞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障碍性疾病,大约1/3患者在2年内会发展为卒中后抑郁症。PSD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活动、卒中后恢复,并增加患者死亡率和残疾率,早诊断、早治疗对PSD患者卒中恢复至关重要。本文对卒中后抑郁各种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背景:卒中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越来越多的卒中患者出现缺血性脑损伤(白质损伤和静息梗死)。本研究旨在探讨首次卒中后缺血性脑损伤进展是否与认知功能相关。方法:对101例卒中患者随访2年。在卒中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功能评估,在基线和卒中后2年对所有患者进行CT检查,记录白质损伤和(静息)梗死的进展情况。结果:卒中后1个月和24个月时,进展性血管性脑损伤患者执行认知任务的能力更差,但认知功能的变化与无进展性血管损伤的患者之间并无差异。随访期间,大多数认知功能都有改善。结论:尽管首次卒…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焦虑、抑郁对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患者个性特征、抑郁焦虑症状史对患者是否有慢性焦虑、抑郁进行定性判定。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分。比较不同分组患者MMSE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年龄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MSE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MMSE评分呈线性负相关(r=-0.221,P=0.029)。女性MMSE评分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均衡年龄和性别后,焦虑组MMSE评分高于无焦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抑郁组与抑郁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焦虑为MMSE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龄是老年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慢性焦虑可能是老年期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患者入院时静脉血白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R)值以及发病后2周外周血细 胞因子IL-17、IL-6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贯序性纳入2015年3月~2017年9月就诊于皖南 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内科卒中病房首次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记录患者入院时的人口学资料、临床基线资料、影像学资料, 并与入院14 d后抽取静脉血,随访3个月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按照美国精神病治疗协会发布的美国心理疾病诊断标准第五版 DSM-IV(SCID-I-R)诊断标准诊断抑郁,分为卒中后非抑郁障碍组和卒中后抑郁障碍组;并根据Hamilton抑郁量表(HAMD-17) 行抑郁程度的评价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SD与入院时NLR和PLR值、以及病后2周外周血细 胞因子IL-17、IL-6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受教育年限、BMI、独居、卒中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认知功 能障碍(MMSE评分)、神经功能恢复程度(mRS评分)、实验室指标(NLR、PLR、IL-17、IL-6)与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具有显著 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对相关因素进行调整后,NLR第三四分位数(即NLR≥4.02)(P<0.001)、 PLR第三四分位数(即PLR≥203.74)(P=0.002)、IL-17(P=0.025)、IL-6(P=0.016)与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生具有独立相关 性。对重度抑郁患者(HAMD≥24)的亚组分析中,调整相关因素后发现此4组实验室指标仍是其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入院时 静脉血NLR、PLR水平、发病2周后外周静脉血IL-17、IL-6是缺血性脑卒中后3个月PSD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王璐  胡颖  钟琪  陈蕾  祝滨  徐明然  卫清琪  王俊 《安徽医学》2021,42(5):505-508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卒中后抑郁(PSD)的影响,分析抗Hcy治疗对PSD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神经内科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0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患者抑郁状态,并依据HAMD-17评分将患者分为PSD组及无PSD组.检测患者血清Hcy水平,分析血清Hcy水平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HAMD-17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SD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高Hcy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抑郁与认知功能变化.结果 与无PSD组相比,PSD组患者卒中病程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血清Hcy水平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305,P<0.05),血清Hcy水平与HAMD-17评分呈正相关(r=0.24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病程长、NIHSS评分高、血清Hcy水平高是P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高Hcy患者进行降Hcy治疗后,血清Hcy水平降低、HAMD-17评分降低、MoCA评分升高(P<0.05).结论 PSD发生与患者卒中病程、NIHSS评分、血清Hcy水平有关,且对于卒中伴高Hcy血症的患者行降Hcy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至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75例。采用多导睡眠监测评估患者OSA的严重程度,结果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表示。根据AHI,将患者分为中重度OSA组136例(AHI≥15次/h)和轻度OSA组139例(AHI<15次/h)。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和卒中后6个月的认知功能。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卒中后6个月MoCA评分与AHI的相关性。结果中重度OSA组患者急性期、卒中后6个月Mo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命名、注意力、延迟回忆、定向力方面均低于轻度O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者在语言功能、抽象功能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卒中后6个月MoCA评分与AHI均呈负相关(r=-0.311和-0.389,均P<0.01)。结论OSA导致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早期诊断和干预OSA可降低该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俊生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0):3749-3750
目的观察氟西汀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内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奥扎格雷钠治疗,研究组接受氟西汀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周后研究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巴塞尔日常生活能力指数(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氟西汀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能改善患者抑郁情况,提高其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卒中后抑郁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华  罗榕 《四川医学》2013,(11):1685-1687
目的 研究对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ost ischemic stroke depression, PIS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收治缺血性卒中患者87例.根据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ost ischemic stroke depression, PISD)发生与否分为研究组和未有PISD的对照组,分析PIS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8.4%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PISD,研究组额叶、颞叶病灶比例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卒中患者容易发生PISD,尤其是NIHSS评分高,病灶位于额叶、颞叶患者,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SSRIs/西酞普兰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西酞普兰对患者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为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筛选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西酞普兰片,为每天早餐后口服20mg,连用3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月、3月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功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19.35±2.85,21.55±3.24,P<0.05)。结论:西酞普兰能改善患者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