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荨麻疹方药配伍规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古今185首治疗荨麻疹的方剂,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形成23个因子,运用中医理论,对各因子及方剂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从解表药与补益药、解表药与活血药、祛风湿药与活血药、补益药与活血药、补益药与理气药、清热药与活血药、清热药与疏风药、清热药与泻下药、宣肺药与利水湿药、理气药与化湿药、补益药与重镇药等药物配伍方面,探讨了荨麻疹的方药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2.
王苗  周铭心 《吉林中医药》2013,(12):1291-1294,1301
选取明代赵开美宋刻本《伤寒论》,从中选取其汤剂方剂88首,采用方剂计量学方法判定各方之君药,测算其君药指数,分析其性味、归经特点,同时对比所判定君药与古代医家所认定君药的符合程度。其中有1味君药者79首,2味君药者9首,共97味君药,去除重复后共得充当君药药物31味。君药指数统计,豆豉(0.80)最大,其次为赤石脂、麻黄、柴胡、半夏等。本文判定君药与文献既定君药符合率为76.9%。君药与非君药特性比较,君药之温药大于非君药,而其寒药小于非君药;君药之辛味药大于非君药,而其甘味药小于非君药;君药之归脾胃膀胱肾经者大于非君药。  相似文献   

3.
从中药五味理论角度出发,探究“软坚散结”的内在含义及发展演变脉络,发现古文献、现代中药教材、现代临床研究中“软坚散结药”的药味存在差异,提出“软坚散结药”应包括味咸的软坚药和味辛、苦的散结药。对软坚药与散结药进一步划分,提出软坚药味多咸,无须进一步分类,符合“软坚散结”治疗大法;散结药味多辛、苦,更针对疾病病机,可划分为清热散结药、化痰散结药、化瘀散结药、理气散结药、消食散结药、扶正散结药6类,临床上应辨证选药处方。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中医学角度阐述了风药治血的机制 ,其主要有 :祛除致病因素 ,风药治气 ,风药治肝 ,风药治脾 ,风药直接治血 ,风药补血 ,风药凉血。  相似文献   

5.
关药为山海关以北,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为我国道地药材十大药系之一.目前,未有完善的关药信息的主要保存地,打造特色关药标本馆能够承载着关药资源的收集,科普宣传,对关药馆建设进行介绍,挖掘关药资源,推动关药全品种集中展示,打造"关药"品牌的聚合力和传播力,服务民生,助力药材集散地与关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药对配伍规律,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近30年来经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中药复方数据库,分析药对配伍规律.结果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75首复方中,统计得到药对2508对.结论 采用x2检验对有统计学差异的高频药对的功效进行统计,得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药对配伍特色:祛风湿药与解表药中的发散风寒药配伍;补虚药与解表药中的发散风寒药配伍;祛风湿药中的祛风寒湿药与补虚药配伍;补虚药、解表药、祛风湿药的相须配伍;活血化瘀药与解表药、补虚药配伍;温里药与补虚药、解表药、祛风湿药配伍,总结配伍的代表药对,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临床对补血剂的组方配伍方法进行分析,认为补血剂与补气健脾药,活血化瘀药、益肾填精药、养阴生津药、安神药、祛风药、温阳药配伍为多,有一定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8.
疾病的治疗离不开正确的给药,为了确保临床快速、安全、有效地治疗疾病,需要选择正确的给药方法.临床给药的方法较多,大致分为2类:①体内用药,包括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②体外用药,包括舌下给药、鼻腔给药、眼睛给药、耳内给药、直肠给药、阴道给药、皮肤给药.这些给药法各有特色、各有利弊,具体选用哪种方法给药,取决于疾病的类型、病情、药物本身的特性等.现将临床常用给药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鲜药及干药所制四生丸汤药药效和成分差别。方法:鲜药、干药四生丸汤药大鼠灌胃,采用手工法测定比较大鼠的凝血时间;采用HPLC-MS分析对比鲜药、干药四生丸汤药的成分区别。结果:APTT时间,与空白组比较,四生丸鲜药组与干药组明显缩短(P0.05),鲜药组比干药组明显缩短(P0.01);鲜药、干药四生丸汤药样品离子流图大致趋势、峰值相似,但仍有不少区别之处,2D、3D图都有不同之处。结论:无论鲜药还是干药四生丸汤药都有促凝血功能,而鲜药的功效优于干药;四生丸干药和鲜药所制汤药的成分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赵育芳  孙国凌  奚胜艳  钱小燕 《中医杂志》2011,52(14):1233-1235,1245
目的研究中医抗肝纤维化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网(CNKI)1990年1月至2010年1月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研究的文献,统计药物的使用频次和频率,分析总结规律。结果共选取符合标准的文献80篇,其中临床研究44篇,动物实验研究36篇,所用中药共136味。临床研究文献中抗肝纤维化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两类药是补虚药(27.76%)和活血化瘀药(23.62%),使用频率在1%以上的药物依次为活血化瘀药8味,补虚药7味,清热药3味,利水渗湿药2味,解表药、泻下药、止血药、消食药、理气药各1味;实验研究文献中抗肝纤维化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两类药是补虚药(30.54%)和活血化瘀药(26.60%),使用频率在1%以上的药物依次为活血化瘀药7味,补虚药8味,清热药3味,利水渗湿药2味,解表药、泻下药各1味。结论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是抗肝纤维化组方的基本构成要素,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泻下药、止血药、消食药、理气药是主要配伍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中药的配伍不是随意相加和堆砌,而是有中医理论指导的。中医方剂的组成,一般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四个部分。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是辅助君药增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同时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佐药是既配合君药、臣药加强治疗作用,又能清  相似文献   

12.
民族药是我国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悠久 ,数千年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当前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下 ,应大力发展民族药 ,开创民族药的时代。1 民族药有悠久的历史 ,丰富的理论基础 ,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丰富的药材资源 ,在现代的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药包括藏药 ,蒙药 ,维吾尔药 ,苗药 ,瑶药 ,回药 ,纳西族药 ,土族药 ,侗药 ,傣药等 ,是各个少数民簇在漫长的与自然和疾病的斗争中逐渐认识并积累起来的 ,在治疗疾病中 ,各具优势 ,各具特色。藏药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 ,具备了隆、赤巴、培根三大要素 ,五源…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查阅相关瑶药文献,对瑶药分类进行整理分析.瑶药可按风打属性分为风类药、打类药和风打相兼药;按功效分为风湿药、补益药、跌打药、解毒药、消瘤药和抗疫药;按应用分为药浴用药、药膳用药等.通过整理分析分类结果,可为瑶药分类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药外用治疗腰肌劳损的用药特点及药对配伍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检索1997—2017年间中药外用治疗腰肌劳损的相关文献,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所用的中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8篇文献,收入基本处方45首,涉及中药132种,用药累计频次为542次;频次≥10的高频药物有红花、威灵仙、草乌、川乌、独活、没药等17种,多为祛风湿药和活血化瘀药;出现频次较多的药性为温、平、热,药味为辛、苦、甘,药物归经为肝、肾、脾、心,高频药对组合为祛风湿药间的配伍,祛风湿药与活血化瘀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与温里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与止血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与解表药间的配伍。结论:中药外用治疗腰肌劳损以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对组合以祛风湿药间的配伍、祛风湿药与活血化瘀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间的配伍为主。  相似文献   

15.
王萍  唐旭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1):2507-2509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初步总结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nritis,CAG)配伍用药规律。方法:检索1994-2006年中医辨证治疗CAG相关文献,提取证候类型、辨证用药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AG脾胃虚弱证治疗以益气健脾药为主,常与温里药、理气药、活血药和养阴药组合配伍;肝胃不和证以疏肝理气药与活血药、养阴药组合配伍最多见;脾胃湿热证以化湿药与理气药、健脾益气药之间的配伍最多见;胃阴不足证中养阴药主要与理气药、活血药、和胃消导药组合配伍;胃络瘀血证组方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常配伍理气药、益气健脾药和养阴药。结论:辨证治疗CAG用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多在主方、主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本证型病机特点,适当配伍其他类药物,或使其兼顾病机更加广泛,提高主药治疗效果,或防止主药作用太过,佐制其潜在副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从整体出发,重视辨证论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珍珠粉及珍珠提取液的眼部给药体外释药规律,探讨珍珠粉及珍珠提取液的释药机理.方法:采用离体角膜立式扩散池法,以总氮含量为考察指标对珍珠粉与珍珠提取液的体外释药规律进行研究.结果:珍珠提取液30 min内基本达到释药平衡,释药迅速,并且完全;而珍珠粉末释药缓慢,并且释药不完全,240 min时,累积释药量仅达到16.6%,小于20%.结论:珍珠提取液眼部给药体外释药速度及累积释药量显著高于珍珠粉末.珍珠粉眼部给药具有缓慢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17.
张韶瑜  宋乃宁  樊慧蓉  刘昌孝 《中草药》2011,42(8):1571-1575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评价痹祺胶囊配伍组方对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cytochrome P450,CYP450)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全新的"Cocktail"一点法,建立LC-MS/MS法测定大鼠体内5种探针药物非那西丁、甲苯磺丁脲、美芬妥英、右美沙芬和咪达唑仑及其相应的代谢产物的浓度,分析和评估痹祺胶囊配伍组分对大鼠体内5种CYP450酶的诱导和/或抑制作用。结果痹祺胶囊组方存在基于CYP450的配伍规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君药+臣药组、君药+使药组、君药+臣药+佐药组、君药+臣药+使药组、君药+佐药+使药组及痹祺胶囊全药组对CYP1A2具有显著诱导作用;君药+臣药组、君药+臣药+佐药组、君药+臣药+使药组及痹祺胶囊全药组对CYP2C9具有显著诱导作用。结论痹祺胶囊组方存在基于CYP450酶较显著的配伍规律,为进一步研究痹祺胶囊组方配伍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仲景方大黄药对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04,3(5):37-41
目前大多数重视研究单味药与成方,而忽视药对研究,药对是研究单味药的提高,是研究方剂的结构单元.本文以经方大黄药对为例,探讨大黄药对的配伍、用量及临床应用等,并为临床扩大大黄药对应用范围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药用植物地理成分及海拔与中药性味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四格表卡方检验法和相关分析法对上述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苦味药在青藏高原成分中、辛味药和涩味药在华中成分中、甘味药和咸味药在蒙新荒漠成分中、寒性药在青藏高原成分中比例较高,具有极显著性差异或显著性差异.苦味药比例与海拔呈正线性相关,辛味药、咸味药、酸味药、淡味药与海拔之间呈负线性相关,寒性药与海拔之间呈强正线性相关,温性药、微温性药、平性药与海拔之间呈强负线性相关.结论 初步认为药用植物中化学成分的产生和积累可能受到一定的环境影响,进而使地理成分及海拔与中药性味之间具有某些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氯化钾渗透泵型控释片剂释药规律及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渗透泵型控释片剂的释药规律及释药重现性,探索考察释药机制的新方法。方法 锅包衣方法制备渗透泵片。考察片心处方中的助悬剂、释药孔朝向、溶出仪转速、包衣膜厚度、包衣膜中PEG400用量、释药孔大小及片心硬度对释药的影响。测定一个释药孔制剂与两个释药孔制剂的药物释放度以考察释药机制。结果 释药孔朝向对不含助悬剂的制剂释药有明显影响,而对含助悬剂的制剂释药无影响。衣膜厚度增加,释药减慢,膜中PEG400含量增加,释药加快;而溶出仪转速、片剂释药孔大小及其片心硬度在一定范围内对释药没有显著影响。一个释药孔制剂与两个释药孔制剂的药物释放度基本一致。结论 在片心中加入助悬剂能显著提高制剂释药重现性。衣膜厚度、膜中PEG400含量是控制制剂释药速率的两大因素。比较一个释药孔与两个释药孔制剂的释放度是考察释放机制的快速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