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角鲨烯作为天然橡胶的模型物合成了ATRP引发剂,即先通过双键的部分环氧化得到环氧化角鲨烯(ESq),ESq再与2-溴代异丁酸发生开环反应合成溴功能化角鲨烯(ESq-Br)。采用FT-IR和1H-NMR研究了ESq与ESq-Br的结构,并结合GC-MS和13C-NMR分析了环氧基、溴功能基等官能团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ESq中含有3种环氧结构,且环氧基是均匀分布的;环氧基开环的同时伴随着重排副反应,通过研究剩余环氧基的分布,可推测ESq-Br中溴功能化单元(即引发点)的分布也是均匀的。  相似文献   

2.
用三乙胺盐酸盐与酚醛环氧树脂开环反应合成了一种水溶性聚合物,研究了相转移催化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开环顺序等条件对反应程度的影响。研究了开环反应中丙烯酸及三乙胺盐酸盐与酚醛环氧树脂的比例对产物的水溶性及感兴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由自制的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丙酯大孔共聚物与氨水反应,实现了环氧基的开环反应。考查了不同的氨水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对胺化转化率的影响,并测定了形成的伯胺基的pKa值为6.9。开环反应最适条件为:每克干树脂加入1.3mL的13mol/L的氨水60℃反应3h以上,转化率达到60%。  相似文献   

4.
为了让医学生掌握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的特点和开环方向,从而达到运用已学知识学习未知知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已储备知识的能力。就如何有效地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实施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教学,结合作者的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ω-氯已基环氧丙基醚分别与乙二醇双环氧丙基醚,一缩二乙二醇双环氧丙基醚,二缩三乙二醇双环氧丙基醚网化共聚,再与三乙胺或三丁胺反应,合成六种新型具有季铵盐侧基的网状大环聚醚。它们对钠、钾离子具有很高的络合容量,在固-液型和液-液型亲核取代反应中均显示很高的相转移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运用高分子反应法,制备脱氢枞胺键合交联聚苯乙烯树脂,反应分三步进行:醚化反应,双键环氧化和脱氢枞胺与环氧基开环反应,探讨了每一步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红外光谱对该功能高分子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该合成产物进行对映体分离的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7.
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PU/EPIPN)硬泡中异氰酸根的消耗速度较纯PU硬泡高,是由于环氧树脂的固化荆同时也是异氰酸根反应的催化荆。而PU/EP IPN硬泡中环氧基的反应速度和反应程度均较纯EP网络低,归因于互穿网络对基团扩散的阻碍。在互穿网络硬泡形成过程中,存在环氧开环中所新产生的羟基与异氰酸根的反应、大分子多元醇中羟基与环氧基的反应以及异氰酸根与环氧基形成嗯唑烷酮的反应三种形成网络间的化学键的途径。同时由于PU/EPIPN硬泡高度的交联,使得IPN硬泡中两个网络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动态力学性能表明所有IPN样品都只有一个玻璃化温度。透射电镜表明IPN样品无明显的相界面。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8个在N位上不同取代的螺吡喃和螺 嗪,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元素分析确证它们的结构。研究了螺环化合物和开环体(部花菁)的光致变色性能,测定了部花菁在12种溶剂中的吸收光谱,讨论取代基对部花菁的光谱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改进罗库溴铵重要中间体17β-羟基-16β-四氢吡咯基雄甾-2(3)α-环氧化合物的合成工艺。方法 对文献方法产生的副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根据所产生的副产物信息探索避免其形成的反应条件。结果 优化了此步反应条件,避免专利条件下产生的副产物的生成,提高了反应收率。结论 对17β-乙酰氧基雄甾-2(3)α,16(17)α-双环氧化物16位四氢吡咯开环反应专利方法下所得副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根据此线索改进反应条件,使反应产物的纯化和收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含环氧基聚硅氧烷作为一类新型的功能高人子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着重介绍含环氧基聚硅烷的种类、制备方法、性能特点等。  相似文献   

11.
以季戊四醇、三氯氧磷、三聚氰胺为原料合成了[1-氧-4-亚甲基-2,6,7-三氧-1-磷杂双环(2,2,2)辛烷]磷酸酯双三聚氰胺盐阻燃剂,将该阻燃剂加入到环氧树脂中制成阻燃环氧树脂。用TG、SEM、EDS和FT-IR进行表征,并采用极限氧指数法和垂直燃烧法测试材料的燃烧性能,结果表明,极限氧指数和垂直燃烧性能随阻燃剂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阻燃剂含量达到30%时,氧指数达到36,垂直燃烧性能达到V-0级;阻燃剂对材料的成炭量影响不大,但改变了炭层的组成和物理性质,燃烧过程中形成的含有P、O、N的粘性高聚物将炭层连接在一起,起到了隔热、隔氧作用,发挥了凝聚相阻燃作用。此外,阻燃环氧树脂在燃烧过程中有NH3等不燃气体逸出,有效地稀释了气相中的氧气浓度,发挥了气相阻燃作用,对材料的阻燃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法研究了双酚S环氧树脂和甲溴双酚A环氧树脂分别与二胺基二苯砜在恒温条件下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得出了各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用量新型苯端基聚醚酰亚胺(P-PEI)对其改性4,4’-二氨基二苯甲烷四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TGDDM)/4,4’-二氨基二苯砜(DDS)体系的固化速率及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I用量的增加,固化反应速率增大,形成了不同的相结构。解释了PEI用量对粘接剪切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聚丙撑碳酸酯(PPC)对环氧树脂(EP)的改性作用、加入20~30Phr的PPC,环氧树脂力学性能可以大幅度提高,粘接剪切强度为1233MPa,冲击强度为16.78kJ/m2;而纯环氧树脂固化物,其剪切强度为9.36MPa,冲击强度为9.99kJ/m2。SEM和DSC观测表明PPC/EP体系呈两相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以聚乙二醇-邻苯二甲酸酐-环氧树脂E-44多元嵌段共聚体为乳化剂,将环氧树脂E-4乳化成水包油的稳定水基乳液。用乳液体系电导率和粘度的变化表征了相反转乳化过程。研究了乳化剂浓度、三元多嵌段共聚体中亲水嵌段分子量和乳化温度对相反转乳化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体系在较高乳化剂浓度(9.1%)下为完全相反转,在低乳化剂浓度(4.1%)下为不完全相反转。相反转时水与环氧树脂E-44的重量比值随乳化剂浓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6-氯-5,12-萘并萘醌(1)与酚醛树脂经亲棱取代,一步合成制备具有光致变色性的酚醛树脂(3)。在苯溶液中,光致变色聚合物(3)与光致变色化合物6-{4-[2-(4-羟基苯基)异丙基]苯氧基}-5,12-萘并萘醌(2)有相似的光致变色行为。但是,在聚合物(3)中,由于苯基处于聚合物骨架中不易迁移,使聚合物(3)的变色速度较化合物(2)明显减慢,化合物(2)的光异构化速度常数是聚合物(3)的3倍。同时发现溶剂对聚合物(3)的光诱导trans-ana异构化反应速度有明显影响,在氯仿中的反应速度常数约为在苯中的2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中间相沥青和酚醛树脂粘结剂及其热解炭的抗氧化性,通过X-ray衍射,扫描电镜,粘结剂残炭率及炭真密度测定,综合评价中间相沥青用作镁炭砖粘结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的抗氧化明显优于酚醛树脂,中间相沥青炭结构致密,有取向性,呈石墨化炭结构,而酚醛树脂质炭结构疏松,无取向性,呈难石墨化炭结构,中间相沥青残炭率为65.53%,炭真密度为1.91g/cm^3,酚醛树脂残炭率为49.40%,炭真密度为1.73g/cm^3,可以看出,粘结剂炭的抗氧化性取决于它的显微结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力学性能、热性能以及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聚醚多元醇对环氧树脂酸酐体系的增韧效果。结果表明:聚醚多元醇在环氧固化过程中分相析出,呈现出较好的增韧效果;在环氧酸酐体系中,大分子量聚醚多元醇的增韧效果不如小分子量的;而由环氧乙烷封端的聚醚多元醇,由于含有与环氧树脂相容的聚环氧乙烷(PEO)链段,分散相与环氧母体间能够形成良好的界面作用,也体现出良好的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甲阶酚醛树脂在贮存过程中容易自缩聚,稳定性低。采用两种方法对其进行改性:一种是引入氯丙烯以降低羟甲基活性,另一种是合成高邻位酚醛树脂并加入聚乙二醇。通过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别表征了改性前后树脂的基团变化、热性能,并进行了固化动力学分析,考察了酚醛树脂的黏度变化以研究其贮存性能。研究表明:成功地运用这两种方法合成了改性树脂,且热分析结果说明羟甲基的活性有所减弱;固化动力学结果表明树脂活化能变化较小,说明树脂贮存稳定性提高且对固化影响不大,烯丙基改性将酚醛树脂的贮存期由30 d提高到108 d,聚乙二醇改性后也可以贮存至108 d。  相似文献   

20.
介绍膨胀单体和膨胀聚合反应,综述膨胀单体对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环氧树脂结合剂的改性研究及其进展,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