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抑胶素对大鼠脑胶质瘤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脑胶质瘤缝隙连接蛋白在抑胶素干预下的表达变化,阐明抑胶素抑制脑胶质瘤的多源性调节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制作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及不同浓度抑胶素实验组(Ⅰ、Ⅱ、Ⅲ和Ⅳ,8、16 、32和64 μg•kg-1),各实验组腹腔注射抑胶素,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浓度抑胶素对大鼠脑胶质瘤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及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及8、16 、32和64 μg•kg-1抑胶素组大鼠脑胶质瘤CX4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分别为(4.31±1.24)、(5.23±2.01)、(11.58±3.21)、(20.13±3.04)和(23.58±4.32)个/视野,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各实验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及8、16 、32和64 μg•kg-1抑胶素组大鼠脑胶质瘤CX43表达量(蛋白条带的面积和平均灰度相乘量)分别为12 241、12 377、16 183、17 138和28 208,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各实验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0.01)。结论:抑胶素对脑胶质瘤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影响肿瘤细胞间的缝隙连接蛋白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和良性乳腺疾病患者血清中VEGF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36例乳腺癌患者、22例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囊性增生患者和35例正常健康女性血清VEGF含量,分析VEGF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结果:VEGF水平乳腺癌组[(145.8±13.6)ng•L-1]与良性病变组[(80.47±3.58)ng•L-1]和正常对照组[(58.38±7.04)ng•L-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水平有淋巴结转移者[(188.40±19.80)ng•L-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94.02±12.04)ng•L-1](P<0.01)。 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含量可能成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辅助指标之一,有助于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冲绳巴布蛇毒蛋白-1(OHAP-1)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2.5、5.0和10.0 mg•L-1 OHAP-1对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OHAP-1对C6胶质瘤细胞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检测胶质瘤细胞中丙二醛 (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2.5、5.0和10.0 mg•L-1OHAP-1对C6胶质瘤细胞生长抑制率(49.77%、67.65%和76.42%)高于对照组(P<0.001)。随着OHAP-1剂量的增加,bcl-2 mRNA的表达逐渐下降,bax mRNA的表达逐渐升高,bcl-2/bax亦逐渐减小。2.5、5.0和10.0 mg•L-1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且SOD活性低于对照组(P<0.01);5.0和10.0 mg•L-1组MDA含量高于2.5 mg•L-1 组和对照组(P<0.001),10.0 mg•L-1组SOD活性低于2.5 mg•L-1 组和对照组(P<0.001);10.0 mg•L-1组SOD活性低于5.0、2.5 mg•L-1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OHAP-1通过氧化应激使bcl-2/bax mRNA表达降低可能是抑制C6胶质瘤细胞增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10、20和50 μmol•L-1)的MG-132培养C6胶质瘤细胞,通过MTT法检测不同培养时间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HE染色、AO/EB染色以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MTT法检测显示10 μmol•L-1MG-132作用于C6胶质瘤细胞24、48和72 h后,细胞增殖A值(0.46±0.03、0.48±0.03和0.45±0.02)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10μmol•L-1 MG-132作用C6胶质瘤细胞12 h后即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到明显的凋亡亚二倍体峰,以不同药物浓度(10、20和50 μmol•L-1)处理C6胶质瘤细胞12 、24 和48 h后其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形态学检查呈现凋亡细胞的特征。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在体外可显著抑制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5.
氯化甲基汞抗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氯化甲基汞(MMC)抗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作用。方法:体 外培养C6胶质瘤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MMC给药实验组(将0.08~10.00 μmol•L MMC按浓度梯度分为8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MMC对体外养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和杀伤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MMC对C6胶质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25、2.50、5.00和10.00 μmol•L-1的MMC在体外均可抑制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C6胶质瘤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增殖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2.50、5.00和10.00 μmol•L-1 MMC 作用于C6胶质瘤细胞4、8、16和32 h后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杀伤作用随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强。0.31、0.63、2.50、5.00和10.00 μmol•L-1 MMC作用于C6胶质瘤细胞24h后细胞凋亡/坏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25、2.50和5.00 μmol•L-1 MMC 作用于C6胶质瘤细胞72 h后,G0/G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MC能够杀伤大鼠C6胶质瘤细胞,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具有应用于胶质瘤治疗 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海洛因对C6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海洛因对大鼠神经胶质瘤C6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表达的影 响,为探索海洛因成瘾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大鼠神经胶质瘤C6细胞加入浓度为0~100 mg•L-1的海洛因进行细胞培养,24 h后用MTT法检测海洛因对C6细胞存活率的影响。RT-PCR法检测海洛因作用下C6细胞PCNA mRNA的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海洛因浓度为10、20和100 mg•L-1时C6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0.62%、80.97% 和62.73%,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 (P<0.05)。在转录物水平,浓度为20 mg•L-1的海洛因作用于C6细胞48 h时,PCNA基因的转录产物PCNA mRNA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值为0.297(P<0.01)。结论:海洛因浓度为20 mg•L-1时对C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接近30%,可能与海洛因成瘾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牛磺酸对乙醇醛细胞毒性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乙醇醛所致细胞毒性的抑制作用。 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彗星实验)检测牛磺酸(50 mmol•L-1)对乙醇醛(GA, 0.1 mmol•L-1)所致小鼠脾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抑制作用,并用2,4-二硝基苯肼法定量检测牛磺酸对反应体系中乙醇醛含量的影响,同时设乙醇醛阳性对照组和PBS阴性对照组。 结果:在0.1 mmol•L-1乙醇醛溶液中加入50 mmol•L-1牛磺酸后,小鼠脾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率较阳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彗星实验的迁移距离(尾长)也显著缩短(P<0.01),牛磺酸呈剂量依赖性明显降低反应体系中乙醇醛的含量。 结论:牛磺酸对乙醇醛的细胞毒性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硫氨基甲酸吡啶(PDTC)对酸性环境中培养的人卵巢癌细胞SKOV3的增殖活性及白细胞介素8 (IL-8) 表达的影响,以及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SKOV3细胞分为5组:常规培养液组(对照组)和酸性培养组以及酸性培养液加PDTC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5、50、100 μmol•L-1的PDTC);各组培养12 h后,MTT法检测PDTC对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8蛋白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内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SKOV3细胞在酸性环境中IL-8表达水平[(1 384.211±42.320) ng•L-1]高于对照组[(617.505±47.850) ng•L-1] ( P<0.01)。加入不同浓度PDTC(25、50、100 μmol•L-1) ,IL-8表达逐步降低[(1 239.053±14.490)、(1 113.578±29.140)、(1 014.457±55.490) ng•L-1] ,均低于酸性培养组( P<0.05)。在酸性环境中的SKOV3细胞可观察到颜色较深的核内NF-κB蛋白条带,应用PDTC后NF-κB在核内的蛋白条带颜色变浅。结论: PDTC对酸性环境中SKOV3细胞IL-8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与PDTC抑制NF-κB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东北雷公藤对肾炎大鼠血清中MMP-2、MMP-9和TGF-β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观察东北雷公藤对肾炎大鼠尿蛋白及血中TGF-β1、MMP-2和MMP-9的影响,研究其在肾炎大鼠中的作用。 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MMP-2、MMP-9和TGF-β1。 结果:经东北雷公藤治疗后肾炎大鼠尿蛋白[(170.38±32.62)mg/24 h]明显低于治疗前[(327.38±48.67)mg/24 h,P<0.01];血清TGF-β1水平模型对照组为(287.60±43.37)ng•L-1,模型治疗组为(210.67±39.36)ng•L-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中MMP-2模型对照组为(240.63±38.34)μg•L-1,模型治疗组为(382.26±40.38)μg•L-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MMP-9模型治疗组高于模型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东北雷公藤可能具有延缓肾炎大鼠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Sch B)作用于脑胶质瘤SHG-44细胞后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细胞生长抑制作用,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培养脑胶质瘤SHG-44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和Sch B 50、100、200 mg•L-1组,MTT法检测不同剂量Sch B作用SHG-44细胞后其生长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Sch B作用后SHG-44细胞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00 mg•L-1Sch B作用SHG-44细胞24 h,细胞增殖活性轻度增加(P<0.05);Sch B (50、100 和200 mg•L-1)作用48或72 h,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200 mg•L-1Sch B作用SHG-44细胞72 h,培养上清中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Sch B作用SHG-44细胞72 h后,Sch B 50、100和200 mg•L-1组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Sch B能明显抑制SHG-44细胞VEGF蛋白表达及细胞生长,提示Sch B可能通过抑制脑胶质瘤血管生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化三乙基锡(TETC)对体外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为胶质瘤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MTT法检测0.5、1.0和2.0 μmol/L TETC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作用24和48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Hoeche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0.5、1.0和2.0 μmol/L TETC作用48 h后 C6胶质瘤细胞核的形态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0.5、1.0和2.0 μmol/L> TETC作用48 h后 C6胶质瘤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0.5、1.0和2.0 μmol/L TETC在体外可抑制C6胶质瘤细胞增殖,24 h抑制率分别为7.92%、9.51%和19.03%;48 h抑制率分别为15.62%、36.16%和41.92%,存在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上升趋势,48 h抑制率在各剂量组间及各剂量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荧光显微镜显示TETC作用C6胶质瘤细胞48 h后,细胞呈现核浓缩和碎裂的凋亡形态学改变。1.0和2.0 μmol/L TETC作用C6胶质瘤细胞48 h后,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期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细胞凋亡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ETC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通过细胞周期阻滞及诱导凋亡可能是TETC抑制C6胶质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西兰花多肽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西兰花多肽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提取、分离及纯化西兰花多肽;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用不同剂量(0、0.01、0.10、1.00和10.00 mg•L-1)西兰花多肽作用24 、48和72 h后,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情况,MTT方法检测药物作用后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西兰花粗多肽有4个主要洗脱峰,其中第2峰收集液多肽(组分Ⅱ)含量最高,用于后续活性研究。西兰花多肽作用大鼠C6胶质瘤细胞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明显的凋亡小体,尤其以西兰花多肽10.00 mg•L-1组最为明显。MTT结果,药物作用48 h时,西兰花多肽10 mg•L-1组细胞增殖活性(0.127±0.011)明显降低,与对照组(0.501±0.0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作用72 h时,西兰花多肽各剂量组均表现为对细胞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0.753±0.022)比较,细胞增殖活性西兰花多肽1.00 mg•L-1组(0.583±0.082)和10.00 mg•L-1组(0.073±0.001)明显降低(P<0.01)。结论:西兰花多肽可诱导C6胶质瘤细胞发生凋亡反应,并且随着药物剂量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凋亡效应增强,提示西兰花多肽具有良好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阿司匹林和塞来昔布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及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NSAIDs的抗肿瘤作用。方法:MCF-7细胞根据所加药物不同分为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2.5、5.0和10.0mmol·L-1)组和塞来昔布(30、60和120 μmol·L-1)组,以不含药物的培养液作为阴性对照组。MTT法检测不同时间(24、48和72h)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不同时间(24和48h)各组MCF-7细胞中COX-2及VEGF的表达。结果:①2.5 mmol·L-1阿司匹林作用48h、30 μmol·L-1塞来昔布作用48和72 h及60 μmol·L-1塞来昔布作用48 h细胞增殖抑制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他各剂量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10.0 mmol·L-1阿司匹林作用24、48和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同一时间2.5 mmol·L-1阿司匹林组(P<0.05)。120 μmol·L-1塞来昔布作用24、48和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同一时间30和60 μmol?L-1塞来昔布组(P<0.05)。2.5、5.0和10.0 mmol?L-1阿司匹林作用72 h较作用24 h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P<0.05)。②MCF-7细胞中均有COX-2和VEGF蛋白表达,均定位于细胞浆,染色呈黄或棕黄色。③30 μmol·L-1塞来昔布作用24、48 h和60 μmol·L-1塞来昔布作 48 h与阴性对照组比较MCF-7中COX-2和VEGF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他各剂量组细胞中COX-2和VEGF表达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10.0 mmol?L-1阿司匹林作用24和48 h细胞中COX-2和VEGF表达低于同一时间2.5和5.0 mmol·L-1阿司匹林组(P<0.05)。120 μmol·L-1塞来昔布作用24和48 h细胞中COX-2和VEGF表达低于同一时间30 μmol·L-1塞来昔布组(P<0.05)。10.0 mmol·L-1阿司匹林和120 μmol·L-1塞来昔布作用48 h较作用24 h细胞中COX-2和VEGF表达降低(P<0.05)。结论:阿司匹林和塞来昔布均有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作用,同时亦能抑制细胞中COX-2和VEGF的表达,上述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苯乙酸(PA)对胶质瘤C6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体外培养胶质瘤C6细胞经PA诱导分化后,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检测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PA 0(对照)、2.5和5.0 mmol•L-1分别作用C6细胞24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0.2、10.3±0.5和20.6±1.1;作用72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0.3、24.9±0.7和42.0±1.7,随PA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细胞凋亡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C6细胞中,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75±0.022、0.21±0.019和0.149±0.004,PA 5.0 mmol•L-1作用72 h后表达水平分别为0.244±0.024、0.399±0.030和0.206±0.033。PA作用前后bcl-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ax和caspase-3表达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PA对胶质瘤C6细胞具有诱导凋亡作用,并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PA诱导凋亡的机制与bax和caspase-3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16功能性短肽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脑胶质瘤C6细胞和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同剂量的P16功能性短肽(12.5、25.0、50.0和100.0 mg·L-1)分别作用于小鼠脑胶质瘤C6细胞和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24、48和72 h,同时设不加药的阴性对照组,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12.5、25.0、50.0和100.0 mg·L-1的P16功能性短肽均可抑制C6和U251细胞的增殖,其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随着剂量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C6和U251细胞增殖抑制率增加。结论:P16功能性短肽能抑制小鼠脑胶质瘤C6细胞和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