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指征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近50年来人工关节技术的演变、假体改进、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总结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指征及关键技术的运用技巧。结果:随着假体材料的不断改进、手术技巧的提高以及规范化的操作与管理,关节置换手术已成为治疗严重髋、膝疾患的临床常用手术。结论:我院骨科在国内率先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至今愈1100例患者接受了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关节外科技术在我院骨科得到不断发展及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一般洁净手术间的空气洁净等级,积极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造成的感染,保障手术成功。方法设置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间,采用改良空气消毒模式,同时做好每例关节置换手术术前、术中、术后的手术间空气细菌监测。结果通过前期的资料收集、分析,获得较可靠的实验数据,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间在应用改良空气消毒模式后沉降菌数量明显少于改良前。结论改良空气消毒模式可达到关节置换手术对手术间空气洁净等级的初步要求,减少沉降菌,有利于基层医院开展此类手术。  相似文献   

3.
徐晓雨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6):1165-1166
人工关节股骨头置换手术是骨科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常见方法,手术多为单侧人工关节置换,同时行双侧股骨头置换的病例较少,在用物准备及护理上略有不同。现将1例同时行双侧置换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处理和疗效。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113例EVEN s分型Ⅲ Ⅳ,年龄70~90岁(平均78.8岁),采用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和人工关节置换。结果 113例均平稳度过手术期,1例术后第3天死于大面积脑梗塞,结论 严格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22例双膝同期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路径,探讨制定围手术期处理路径的重要性。方法对22例双膝同期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制定围手术期处理路径,并按照围手术期处理路径严格执行。个别特殊患者可在处理路径外加减。结果22例双膝同期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患者均按照统一的围手术期处理路径,均平稳度过手术关及获得满意的双膝关节功能,并发症明显减少,无死亡率。结论双膝同期人工关节表面置换围手术期的处理比单膝人工关节置换更为重要,是患者平稳度过手术及避免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条件,也是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好坏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围手术期临床路径的制定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6,(10):1338-1339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2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人工关节置换组140例和PFNA内固定组140例。结果:PFNA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关节周围疼痛例数均低于人工关节置换组,PFNA内固定组患者下地行走时间长于人工关节置换组(P<0.05)。PFNA内固定组优良率高人工关节置换组(P<0.05)。结论:PFNA内固定较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髋臼假体翻修重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庆铭 《上海医学》2004,27(2):69-71
随着人工关节技术的普及,关节置换已越来越多地被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所接受。目前,全国每年约有5万例患者接受髋关节置换,但由于人工关节假体自身存在的“时限性”及手术操作引起的并发症,使目前需行髋关节翻修手术的病例逐渐增多。据报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第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在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A组、B组(n=18)。A组给予人工关节置换治疗;B组给予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手术情况、恢复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A组术后功能恢复时间、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均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案,各有优势,但从手术耐受、早期下床、术后骨折愈合康复的角度上来说,人工关节置换优势更加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缺点,并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45例,其中19例接受人工关节置换,26例接受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手术前、后行FRS评分及Harris评分。结果:人工关节置换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内固定组(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的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FRS评分及Harri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在明确适应证的前提下,人工关节置换比内固定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上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关节置换应规范化与专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威明 《广东医学》2006,27(2):149-150
人工关节置换已逐步在我国得到开展,在广东省甚至在镇一级的医院也已开展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随着越来越多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开展,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适应证选择偏宽;有些患者手术后1-2年甚至都没有能独立行走.又不得不接受又一次手术;有些患者由于医生的手术技术问题使假体安放不良在短期内需再次进行翻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动力髋部螺钉(DHS)内固定术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49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人工关节置换术组、DHS内固定组和PFNA内固定组,对3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下床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3组患者住院后均在5 d内手术,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DHS内固定组(P<0.05),而PF-NA内固定组与人工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低于人工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下床时间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明显短于DHS内固定组(P<0.05),而人工关节置换组明显短于PENA内固定组(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工关节置换理念的更新和完善,人工关节材料、工艺的改进和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小切口微创关节置换,就是近年出现的一项非常有实用价值的新技术、新方法。我院根据本地区经济条件,利用小切口微创的新理念,实施了前路小切口微创单髋置换。2003年4月~2004年12月,采用前路小切口微创技术为5位患者施行了单髋置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将重庆市九龙坡区笫五人民医院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采用常规髋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为人工关节置换组(50例);采用改良髋关节前外侧入路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为微创关节置换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微创关节置换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人工关节置换组(92.0%vs 84.0%),微创关节置换组临床疗效优于人工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20,P=0.017);微创关节置换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4 h平均引流量均少于人工关节置换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微创全髋置换术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3年10月,对具有完整资料且接受内固定或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220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内固定组122例,人工关节置换组98例,对这两种治疗方法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站立时间、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内固定组随访6~36个月,人工关节置换组随访6~30个月,两组术后在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在住院费用方面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P<0.05),而在术后站立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则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明显优点,疗效好,缺点为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晚期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能达到解除关节疼痛、重建活动功能的目的。人工关节置换面临的难题之一是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和远期疗效,而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是影响人工关节长期稳定性、减少人工关节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原因除了假体设计、手术技术、假体微动等力学因素以外,还有假体材料及其产生的磨损颗粒等生物学因素。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行设计、铸造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双侧复发性颞下颌关节强直1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减少了复发的机会,保持了下颌支高度,恢复了颞下颌关节功能。讨论了颞2下颌人工关节置换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行设计、铸造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双侧复发性颞下颌关节强直1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减少了复发的机会,保持了下颌支高度,恢复了颞下颌关节功能。讨论了颞下颌人工关节置换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提高,人工关节置换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而术后辅以合理的康复训练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人工关节置换病人最常见的全身并发症是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髋关节置换后DVT的高发期是术后1—4天,膝关节置换术后最易在术后24h发生。因此,我们特别制作了从手术前1日至术后5日的康复护理单。临床应用取得满意效果。见附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友病患者实施全髋人工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7例本院骨科收治的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的血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围手术期给予合适的护理。结果:本次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康复优良率达到100%。结论:对于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血友病患者来说,在围手术期要以控制出血为基本护理目标,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和手术特点展开相应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本书根据编者多年来临床工作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进行编写,全书共分11章,第1章为人工关节置换总论,分别从髋、膝、肩人工关节的发展史、假体材料及类型进行论述。第2~7章分别阐述了髋、膝、肩人工关节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及术前准备,全面系统地列举了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具体的防治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