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王珮悦  沈芳  曾琳  韩彤妍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6):3377-3382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技术的发展使得高危新生儿存活率明显提高,早产儿数量也随之增多。高危儿相对于正常新生儿具有更多的潜在生长发育问题及更高的不良预后风险。高危儿出院后的随访对尽早发现发育延迟、尽早干预、改善高危儿远期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高危儿定义及分类、国内外高危儿出院后随访研究进展,以期为高危儿出院后随访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脑性瘫痪的早期干预(附36例报告)市卫生防疫站梁军近年,随着我国妇幼保健医学事业飞跃发展,新生儿中高危儿存活率有明显提高,在这部分存活的高危儿中,脑损伤所致中枢神经损害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发病率最高,最具有代表性的疾病是小儿脑瘫。对这些高危儿施以早...  相似文献   

3.
高危新生儿是指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的新生儿,也包括已出现危象的新生儿,因其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且多样化,以往病死率较高,但随着近年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建立,高危儿病死率明显下降。因此,对高危病儿实施连续、全面、整体的监护,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治疗,细心护理,可提高存活率。我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高危新生儿16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68例危重病儿血清纤维结合蛋白(Fn)的检测,结果显示:36例危重新生儿及32例危重小儿血清Fn水平分别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组和正常小儿组。到恢复期,两组患儿血清Fn水平均恢复到正常水平。随着患儿器官损害数量的增多,血清Fn水平也随之明显降低。提示血清Fn水平与危重病儿的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生儿的神经精神行为,以便早期予以综合干预,提高高危儿的生存质量。方法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方法,对120例高危儿进行测定,并根据患儿家长意见分为干预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干预组自新生儿期就开始予以综合干预,而对照组按常规育儿和随访,两组均在12个月时分别采用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测定其行为发育商(DQ)。结果干预组高危儿的行为发育商(DQ)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NBNA既有助于高危儿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又有助于家长对高危儿的认知,是预测高危儿后遗症的早期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应海燕  刘凯 《吉林医学》2011,(20):4176-4177
目的:观察导致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围生期高危因素及多系统受损特点。方法:对收治的56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围生期母亲妊娠高血压、窒息、胎膜早破、母亲糖尿病、脐带结扎延迟、小于胎龄儿、胎-胎、母-胎输血是发生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高危因素。多系统受损以神经、心肺、胃肠道、血液系统为主要表现。结论:宫内慢性缺氧及母亲内分泌异常是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主要围生期高危因素,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可引起多系统受损,因此,对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要引起足够重视,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李庆华 《中外医疗》2007,26(20):16-16
目的 研究高危儿筛查与早期干预,以期能早期发现婴儿脑损伤,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达到降低儿童残障发生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方法 对在本院2006年出生的新生儿和在门诊体检的6个月内的350例小儿进行了高危儿筛查,对于筛出的异常儿进行运动功能训练、按摩、理疗等综合治疗.结果 综合治疗后,盖塞尔测试五大能区的DQ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早期发现发育临界儿和进行早期干预,是降低婴儿脑损伤患病率、减少小儿残疾的一个重要途径,有效降低脑瘫、智力低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17例低体重儿护理体会孙桂英张新宇(第一临床学院)低体重儿是新生儿各种疾病的易感人群,也是新生儿死亡的高危人群。加强对低体重儿的护理,对于提高我国围产儿的存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1995年6月至1996年6月我院高危儿监护室共收治低体重儿17例,现将临...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度窒息的相关因素,以期降低其发生率,减少对围产儿的危害。方法对54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病例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就其相关因素进行比较、总结。结果导致新生儿重度窒息的相关因素很多,在相关高危因素中,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排前2位,在和胎龄及体重关系中,早产儿、过期儿的窒息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同期的足月儿,同时早产儿明显高于过期儿;在分娩方式的比较中,顺产与剖官术重度窒息发生率相近,产钳术、臀位助产的重度窒息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顺产与剖宫术,臀位助产明显高于产钳术;高危因素合并的越多,发生窒息的可能性就越大,当高危因素超过2项时,发生重度窒息儿的概率大大增加。结论导致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因素很多,如何预防,关键在于做好和健全围产保健,及早发现、纠正和治疗;提高产科质量,减少新生儿产伤及重度窒息的发生,降低围产儿死亡或伤残。  相似文献   

10.
严桂珊  庄颖瑜  李丽冰  梁敏  唐蔚  何力 《广东医学》2006,27(11):1733-1734
目的为降低容桂街道社区高危孕产妇死亡率、缺陷儿的出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提供科学的依据,以便制订行之有效的策略及措施。方法对2001~2005年容桂街道高危孕产妇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3~2005年实行高危孕产妇系统管理后与2000~2002年3年期间,高危妊娠的比例明显下降(P<0·05),高危孕产妇、高危妊娠率、新生儿死亡数、新生儿死亡率、缺陷儿数、缺陷率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孕产妇后3年平均死亡率(4·0/万)略高于前3年(4·4/万),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提高孕前检查、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做好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不断提高产科质量,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减少缺陷儿的出生,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的应用丁国芳,徐景蓁北京协和医院(100730)近年来,由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和发展,使新生儿和早产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从存活质量上讲,营养对于高危儿和早产儿就显得更为重要。新生儿期是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营养缺乏不仅影响近期身...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脑瘫高危因素儿信访调查以及在小儿神经专科门诊发现的脑瘫,了解脑瘫的发病情况并做脑瘫发病因素分析.脑瘫高危因素儿信访调查采用二种方法,其一是从1990年1月至1993年12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产科和海南省人民医院产科出生的11472名活婴中,信访调查高危因素地2124名,发现脑瘫21例,占脑瘫高危因素儿9.8‰,占活婴1.83‰.其二是从1994年1月至1996年3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产科和海口市妇幼保住院产科出生的凡是有脑瘫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均由产科医护人员直接发通知信,进书定期随访检查,共有1582名.结果发现脑瘫128例,占脑瘫病危因素地8.09%,确诊脑瘫时年龄均在6个月以内,有助于脑瘫的早期诊断.此外,从1990年1月至1997年7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小儿神经专科门诊12335例病人中共发现脑瘫428例.本文对脑瘫的发病因素分析发现,早产、新生儿窒息、妊娠期感染、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导致脑瘫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围生期高危儿系统管理12年回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我院逐步建立的围生期高危儿系统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实施围生期高危儿系统管理模式前后,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及其相关资料,分析高危儿管理后生活质量的主要指标,如围生期死亡率、窒息发生率、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死亡率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合并症、发生中枢协调障碍的围产因素、干预效果等。结果围生期高危儿管理系统建立前后对比显示,尽管分娩数逐年增加,但围生儿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窒息率明显下降(P=0.000);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存活率不断提高;发生中枢协调障碍的各种高危因素。依次胎儿宫内窘迫(30.5%)、母亲早期感染史(28.5%)、母亲妊娠糖尿病者(27.8%)、足月小样儿(26.7%)、早产儿(25.8%)、新生儿窒息(25.0%)、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23.1%)、妊娠早期阴道流血史(20.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9%)等;实施系统管理高危儿较门诊对照组中中枢协调障碍患儿发现早、疗程短、疗效好。结论围生高危儿系统管理模式的建立,确实能有效提高围生高危儿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14.
方璐  孙鹂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454-1455
随着医学的迅猛发展,新生儿死亡率显著降低,但是调查显示,高危儿存活率亦明显提高,且存活下来的高危儿常常留下不同程度的近期或者远期后遗症,将给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我国卫生部于2009年制定的《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中提出:"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中重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围生医学和儿科学的进步,高危新生儿(高危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远期神经心理发育的预后更需要关注,神经心理发育反映了神经系统发育的状况,对于高危儿长期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高危儿因受脑损伤高危因素的影响,远期生长发育中语言、执行功能、注意力、记忆力、认知能力等神经心理发育方面都落后于正常儿童。该文主要描述高危儿神经发育和心理发育的多方面具体表现,为早期干预高危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低血糖病因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晓云  余友霞 《重庆医学》2004,33(3):419-421
目的了解高危新生儿低血糖发生情况、探讨低血糖病因和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及危害性措施. 方法对597例高危儿进行血糖监测.结果高危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7.71%;早产儿组较之于足月儿组、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组较之于正常出生体重儿组、小于胎龄儿组较之于适于和大于胎龄儿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增高(P<0.002 27).结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和小于胎龄儿易发生低血糖;围产期缺氧和应激是引起低血糖的重要原因;出生后3d内尤其1d内易发生低血糖;对高危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正>高危新生儿是指有危急症状的新生儿或有各种潜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包括产时和产后有高危因素影响的新生儿,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伤残率[1]。高危儿不仅直接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还影响着千万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其发生尤其受到关注,如能早期进行健康干预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运动疗法加引导式教育共同对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探索更好的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的方法.方法收集于2009年—2011年的61例高危儿,将小儿在4月(干预前)和12月(干预后)的智能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高危儿在12月时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交行为、适应能力、发育商较4月明显提高,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运动疗法加引导式教育是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07年9月26日-28日,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全区小儿疾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学习班特邀请我国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创始人、著名小儿脑瘫治疗专家李永库教授和青岛市儿童医院神经康复中心主任王贞教授,为来自区内二十多个医疗机构从事儿科、神经科、康复科和儿童保健等工作的百余名医护人员进行了理论授课、现场示教、实际操作和查房等多种形式的培训。随着小儿急救医学的发展,高危新生儿尤其是出生低体重儿的抢救存活率不断提高。但是,在我国约有0.18%~0.6%的新生儿患有脑损伤,如果不及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会留下神…  相似文献   

20.
应用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对高危儿早期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高危儿神经系统的损伤情况,早期干预,防止伤残。方法:设自然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30例,轻度窒息儿30例,足月择期剖宫产儿30例,早产儿20例,按中国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法,在生后4-7d,12-14d,26-28d进行3次测定。结果:轻度窒息儿与正常新生儿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轻度窒息组第3次测定与生后第1次测定差异也有显著性。早产儿与正常新生儿比较,3次测定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剖宫产儿组生后4-7d与正常新生儿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但第2次和第3次测定与正常新生儿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是影响新生儿脑功能、运动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早产儿的脑功能和运动能力可随着日龄的增长而逐渐恢复,早期干预有利于促进高危儿的脑功能恢复,愈早愈好,降低高危儿的伤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