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司洛尔及硝酸甘油对气管拔管时循环副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复合鼻滴硝酸甘油对全麻病人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 :75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 (n =2 0 ) ,硝酸甘油组 (n =2 0 ) ,艾司洛尔复合硝酸甘油组 (n =2 0 )及对照组 (n=15 )。观察记录术前、给药、吸痰、拔管即刻及 1、5min各时SBP、DBP、HR的变化。结果 :在围拔管期 ,艾司洛尔组病人心率变化与对照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1) ,血压变化与对照比较略降低但无差异 :硝酸甘油组病人血压较平稳 ,与对照比较P <0 .0 1,心率变化无差异 ;艾司洛尔复合硝酸甘油组血压、心率均明显较对照平稳 (P <0 .0 1)。结论 :术毕静注 1.5mg·kg-1艾司洛尔加术毕前 10min滴鼻 0 .2 %硝酸甘油 4 μg·kg-1可以抑制全麻病人围拔管期心血管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注压宁定及利多卡因对全麻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36例骨科全麻病人随机分为3组,压宁定组静注压宁定0.5mg/kg,压宁定加利多卡因组静注压宁定0.5mg/kg和2%利多卡因1mg/kg,对照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术毕病人自主呼吸、咳嗽吞咽反射恢复,潮气量350ml以上时静注上述药液,2min后吸痰,5min时拔除气管导管。分别记录术前、用药时、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1min及5min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对照组病人围拔管期各时相的血压和心率均明显高于术前及用药时,以拔管时最明显;压宁定组病人围拔管期各时相血压较平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率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压宁定加利多卡因组病人围拔管期各时相的血压、心率较平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气管拔管前静注压宁定和利多卡因能够有效防止气管拔管引起的高血压和心率增快等心血管应激反应,对防止高血压病人、合并有心脏病及潜在心肌缺血危险因素的病人发生心血管意外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硝酸甘油和艾司洛尔对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6 0例ASAⅠ~Ⅱ全麻病人随机分为三组 ,于术毕符合气管拔管指征时 ,Ⅰ组静注艾司洛尔 0 .5mg·kg-1,Ⅱ组静注硝酸甘油 10 μg·kg-1,Ⅲ组静注生理盐水 3ml,观察围拔管期血压、心率 ,并计算血压心率乘积 (RPP)。结果 Ⅲ组病人围拔管期血压、心率及RPP升高 (P <0 .0 5 ) ,Ⅰ组血液动力学趋平稳 ,Ⅱ组血压变化不明显 ,而心率及RPP则于拔管时及拔管后一分钟显著增高。结论 艾司洛尔比硝酸甘油更能有效预防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与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择期手术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 3组 :E组 (艾司洛尔组 )在拔管前 2 min静注艾司洛尔 2 m g/ kg,EL 组 (艾司洛尔 +利多卡因组 )在拔管前 2 m in静注艾司洛尔 2 mg/ kg和利多卡因 1.5 m g/ kg,N组 (正常对照组 )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围拔管期心率、收缩压以及心率 -收缩压乘积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N组拔管期心率、收缩压变化明显 (P<0 .0 1) ,E组拔管期心率下降 ,与 N组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血压下降 ,与 N组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EL 组拔管期心率、血压平稳下降 ,与 N组比有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艾司洛尔和利多卡因能安全有效预防全麻后气管拔管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5.
王兵 《西部医学》2006,18(4):467-468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气管内给药对全麻结束拔管时呛咳的抑制和对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择期手术全麻病人5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25例。拔管前10分钟,A组2%利多卡因1.5m g/kg直接由气管导管内给药,B组给予生理盐水5m l于气管导管内,观察气管拔管前5分钟呛咳的发生率和平均动脉压(M AP)、心率(HR)的变化。结果A组呛咳发生率8%(2/25),B组60%(15/25),A组拔管时的呛咳反应明显减少于B组(P<0.01)。A组拔管前5分钟M AP、HR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利多卡因对减轻全麻结束时的呛咳和对心血管反应的预防有明显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艾司洛尔在预防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瑾  姚菊  沈施仁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3,23(3):295-295,297
目的 :观察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 4 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 2组 ,观察组在拔管前 2 m in静注艾司洛尔 2 mg/kg,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观察围拔管期心率、收缩压以及心率 -收缩压乘积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拔管期心率、收缩压变化明显 (P<0 .0 1) ,观察组拔管期心率、血压平稳下降 ,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艾司洛尔能有效预防全麻后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硝酸甘油和艾司络尔对高血压病全麻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预防作用 ,将 36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全麻病人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12例。于拔管前 2min分别给药 :A组将 0 .0 5 %硝酸甘油按 8μg/kg滴鼻 ;B组将 0 .0 5 %硝酸甘油按 8μg/kg静注 ;C组将 2 %的艾司络尔按 2mg/kg静注。结果A组拔管时收缩压升高 ( P <0 .0 5 ) ,B、C组血压较给药前下降 (P <0 .0 5 ) ;C组的RPP较A、B组明显下降 (P <0 .0 1) ,A组和B组的RPP分别升高和下降不明显 (P >0 .0 5 )。认为静注硝酸甘油或艾司络尔能有效防止高血压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 ,硝酸甘油滴鼻降压效果不稳定 ,应慎用  相似文献   

8.
洪伟  肖玲  查灵芝 《黑龙江医学》2005,29(11):831-832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对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全麻病人随机分为2组,分别于术毕符合气管拔管指征时静注乌拉地尔0.1 mg/kg或生理盐水0.1 mL/kg,观察围拔管期血压、心率、心律,并计算心率与动脉收缩压乘积(RPP)。结果围拔管期发生了明显的心血管反应,血压、心率及RPP明显升高(P<0.05),应用乌拉地尔使上述指标趋于平稳。结论小剂量乌拉地尔能有效的预防全麻病人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在拔管2min前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mg/kg,B组注射利多卡因1mg/kg,C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 A组拔管期心率、血压平稳,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拔管期与C组比较血压较平稳(P<0.05),但心率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组内分析,血压、心率变化明显(P<0.05)。结论 艾司洛尔较利多卡因更有效地预防全麻后气管拔管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静滴预防高龄病人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方法:60例高龄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二组,0.01%硝酸甘油(NTG)静脉滴注组(n=30)和对照组(n=30),手术开始缝皮时停吸麻醉药后,NTG组用0.01%NTG以0.5~2ug/kg/min,通过微量泵静脉滴注,使血压接近术前水平,具备拔管指征时拔管。用无创监测仪测量并记录停吸麻醉药后5分钟,拔管前1分钟,拔管后1、3、7分钟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并计算收缩压与心率乘积(RPP)。结果:停吸麻醉药后5min两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整个观察中两组HR亦无显著性差异。拔管前1min、拔管后1min两组SBP,DBP及RPP有显著差异(P〈0.01);拔管后3min SBP及DBP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RPP无显著性差异。拔管后7min SBP、DBP、RPP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硝酸甘油静滴能有效地预防高龄病人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1.
利多卡因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摘除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静脉应用对腹腔镜胆囊摘除术老年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了解其麻醉效果。方法:将 58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 (n=29)和对照组 (n=29),均选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实验组在气管内插管前 60s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1 ~1. 5mg/kg,插管后即用微量泵静注利多卡因 2mg·kg-1·h-1。对照组,除不用利多卡因外,余用药与实验组相同。观察麻醉前、诱导后、插管后即刻、术中及拔管前血压及心率变化;拔管时呛咳发生率及术毕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结果:实验组在插管后、术中及拔管前血压及心率变化较对照组小,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5 );拔管时呛咳发生率,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5 );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利多卡因静脉复合全麻,具有麻醉效果确切,心血管应激反应小,循环变化轻,不影响术毕苏醒等优点,可作为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艾司洛尔对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硝酸甘油和艾司洛尔对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全麻病人随机分为三组,于术毕符合气管拔管指征时,Ⅰ组注艾司洛尔0.5mg.kg^-1,Ⅱ组静注硝酸甘油10ug.kg^-1,Ⅲ组静注生理盐水3ml,观察围拔管期血压、心率,并计算血压心率乘积(RPP)。结果 Ⅲ组病人围拔管期血压、心率及RPP升高(P〈0.05),Ⅰ组血液动力学趋平稳,Ⅱ组血压变化不明显,而心率及RPP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应用方法不同对颅脑手术全麻围拔管期心立管反应和呛咳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拟施全麻开颅手术30例。随机分为3组。3组术前用药、全麻诱导、维持方法相同。用不同方法斡药物观察。结果 A组立压、心率无明显变化,呛咳不明显。B组血压、心率有明显变化,但呛咳不明显。C组吸痰拔管时,立压、心率变化显著(P<0.01),呛咳明显。结论 颅脑手术围拔管期静注配合气管内应用利多卡因预防心血管反应和呛咳反应的效果优于单纯静脉或气管内应用。  相似文献   

14.
董弘  王爽  张健  刘晨阳 《黑龙江医学》2001,25(10):756-756
目的和方法 为了解硝酸甘油 (NTG)滴鼻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效果 ,将 33例腹部择期手术病人 (ASAⅠ~Ⅱ )随机分成治疗组 (n =18)和对照组 (n =15 )。麻醉为静注芬太尼 2 μg/kg ,面罩吸氧 5min后 ,治疗组以NTG5mg用生理盐水稀释 2ml,并于插管前 2min ,分别在两侧鼻腔各滴入 0 2 5ml(共约1 2 5mgNTG) ;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滴鼻 (约 1ml) ,随后 2组都以依托咪酯 0 3mg/kg ,琥珀胆碱 1 5mg/kg ,静注快速诱导后插管。连续观察并记录病人入室后 ,插管前、后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结果 对照组插管后 ,血压、心率明显升高 ,而治疗组插管后 ,血压无明显增高 ,心率无明显变化。结论 NTG滴鼻能有效地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小剂量硝酸甘油 (NTG)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CO2 人工气腹时的心血管反应 ,将 40例行LC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2 0例 ,硝酸甘油组 (NTG) 2 0例。术中连续监测心率 (HR)、收缩压 (SP)、舒张压 (DP)并计算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 (RPP)。结果表明 :对照组气腹时HR、SP、DP、RPP明显增加 (P <0 .0 5 ) ,NTG组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两组间气腹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气腹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认为小剂量NTG可预防CO2 人工气腹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6.
美托洛尔预防高血压病人气管拔管心血管不良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注射液在预防高血压病人气管拔管心血管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32例全麻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美托洛尔组手术结束前约15分钟静注美托洛尔注射液0.05mg/kg,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2~5ml,比较两组拔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指标。结果:对照组在拔管前1min至拔管后10min与基础值相比心率显著增快,血压显著增高,美托洛尔组无明显变化,且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在拔管前1min和拔管后1min与基础值相比心输出量显著增高,美托洛尔组无明显变化,且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气管拔管可引起高血压病人血压增高、心率增快等心血管不良反应,拔管前静注美托洛尔0.05mg/kg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范雪梅  丁斌  张炳熙 《北京医学》2004,26(3):180-182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鼻咽部手术全麻拔管期呛咳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鼻咽部手术患者75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5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麻醉用药相同.术毕拔管前,三组分别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1.5mg/kg(Ⅰ组)、2.0mg/kg(Ⅱ组)或生理盐水5ml(Ⅲ组,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围拔管期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Ⅰ组、Ⅱ组拔管时呛咳反应明显减轻(P<0.01),血压、心率波动小于对照组(P< 0.05).Ⅱ组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以减少鼻咽部全麻术毕拔管期的呛咳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波动,以静脉注射1.5mg/kg的利多卡因更为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治疗4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硝酸异山梨酯组(ISDN Ⅰ组)30例,硝酸甘油组(NTGⅡ组)16例。结果:Ⅰ组对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P>0.01),Ⅱ组对血压、心率用药后30min 内有明显影响(P<0.05)。两组相互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ISDN 与 NTG 疗效相同,而 ISDN 对血压、心率影响小,更适用于血压偏低和/或伴有心功能不全的病人。  相似文献   

19.
不同药物预防全麻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曲马多、乌拉地尔用于预防拔除气管导管期间心血管反应的作用.方法:将60例拟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下行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成利多卡因组、曲马多组、乌拉地尔组及对照组4组, 每组15例.符合拔管指征时4组患者分别静推利多卡因(1 mg/kg)、曲马多(50 mg)、乌拉地尔(12.5 mg)及生理盐水(2 ml),3 min后拔除气管导管.记录诱导前、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3、5、10min各时点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值.结果:拔管后曲马多组、乌拉地尔组的HR、SBP和DBP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曲马多比其它3组更能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结论:曲马多、乌拉地尔均可有效预防全麻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且曲马多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艾司洛尔与硝酸甘油复合利多卡因预防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疗效。方法 择期手术病人45 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采用生理盐水对照,B组采用艾司洛尔,C组采用硝酸甘油+利多卡因,连续监测拔管期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HR)。结果 B组拔管时至拔管后10 min SBp、HR明显低于拔管前(P<0.05);C组拔管期各项指标与诱导前无显著性差异;B、C组拔管时至拔管后3 min与A组各对应点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硝酸甘油复合利多卡因预防拔管时心血管反应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