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切口开胸手术与全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86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小切口组和胸腔镜组各43例,分别进行小切口手术和胸腔镜手术,分析两组总体及不同叶间裂发育情况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总体的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带胸管时间、引流量、淋巴结清扫个数及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1)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均多于小切口组[(214±44)min vs (169±26)min,P<0.05],但术中出血量低于小切口组[(65±13)mL vs (97±26)mL,P<0.05];(2)除淋巴结清扫个数没有差异外,胸腔镜组的术后带胸管时间[(5.2±0.9)d vs(7.6±1.5)d,P<0.05]短于小切口组,引流量[(168±33)mL vs(216±55)mL,P<0.05]少于小切口组,住院时间[(9.3±2.1)d vs (12.5±3.2)d,P<0.05]短于小切口组;(3)胸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总数低于小切口组(44.7% vs 21.1%,P<0.05),其中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小切口组(5.3% vs 21.1%,P<0.05).结论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较好,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并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与开胸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89例食管癌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胸腔镜组(53例)和开胸组(36例),胸腔镜组采取胸腔镜手术治疗,开胸组采取开胸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观察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胸腔镜组24 h引流量(137.1±10.5)mL、术中出血量(139.23±23.1)mL、手术时间(31.43±15.2)min、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4.21±1.23)d均明显优于开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明显低于开胸组的2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手术时间段、恢复快,且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隔离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胸腔镜治疗儿童先天性肺隔离症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1例先天性肺隔离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开胸组和胸腔镜组.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由制定的开胸组及胸腔镜组患儿纳入标准决定.开胸组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d至12岁8个月[(86.07±38.96)个月].胸腔镜组21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4个月至11岁2个月[(99.06±57.38)个月].对两组患儿随访5个月至5年,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以及病死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发病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中有1例中转开胸手术.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胸腔引流时间、CCU滞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胸组患儿(P<0.05),胸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胸组时间长(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均能有效治疗儿童先天性肺隔离症.与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胸腔镜和开胸亚肺叶切除术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10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5例接受开胸亚肺叶切除术(开胸组),105例接受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胸腔镜组).随访至术后18个月,评估所有患者的死亡、复发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肺癌病理分型、分期、直径和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手术时间[(137±12)min vs(149±9)min]、住院时间[(11±3)d vs(15±2)d]、失血量[(186±22)mL vs(212±12)mL]明显短于或少于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发现,胸腔镜组全因死亡人数(9例)少于开胸组(19例),胸腔镜组肺癌致死例数(6例)少于开胸组(15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总人数、局部复发人数、远处复发人数、心脏、肺部和其他各种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而且减少了全因死亡例数和肺癌致死例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术与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黄石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接受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出血量、胸管引流时间和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复发率等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55±16)min比(72±16)min],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6.4±1.1)d比(5.7±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花费显著高于观察组[(18 064±476)元比(10 054±39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术手术应用于自发性气胸不仅耗时短而且总经济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全胸腔镜(c-VATS)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总结其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心胸外科收治的62例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全胸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术中及术后无一例死亡。两组患者在平均术中出血量[(208.43±59.65) mL vs (271.62±87.30) mL]、术后第1天胸管引流量[(294.77±31.46) mL vs (351.39±29.71) mL]、术后胸管留置时间[(3.27±1.46) d vs (6.44±1.59) d]、术后住院时间[(7.53±2.35) d vs (12.41±2.46) d]、术后疼痛评分[(3.4±1.1)分vs (7.2±0.9)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7%(2/30) vs 28.5%(9/32)]等方面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手术时间[(159.62±43.10) min vs (147.54±50.76)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方法,在基层医院开展此项技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张志强 《医学综述》2014,(1):170-171
目的研究和探讨胸腔镜辅助肺癌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临朐县人民医院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84例确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3例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对照组41例采取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淋巴结清除数、累计生存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传统的开胸手术在手术用时为(114.3±21.6)min,低于研究组的(175.7±24.1)min;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318.5±65.7)mL vs(492.2±45.9)mL];研究组的引流时间为(3.4±1.1)d、住院时间为(9.5±3.2)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7.2±2.5)d、(14.1±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清扫淋巴结数、累计生存率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进行肺癌淋巴结清扫安全可靠,可达到与传统开胸手术同等疗效,且具有住院时间短、出血少等优势,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胸腔镜下肺上叶切除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的2种不同引流方式(单根多孔引流管与双胸腔引流管)的效果,选择较佳的引流方式.方法 收集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7年9月期间排除中转开放手术,术后持续出血、支气管残端持续漏气而再次手术的数据完整的83例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肺上叶切除及系统淋巴结清扫术患者,依据引流管放置方式不同分为单根多孔引流管组(44例)与双胸腔引流管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引流量、引流管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疼痛视觉模拟平分(VAS)的差异.结果 单根多孔引流管组术后引流量[(887.16 ±263.27)mL比(1081.41 ± 435.06)mL],引流管带管时间[(4.45 ±1.59)d比(6.21 ±3.43)d],术后住院时间[(9.43 ±1.72)d比(10.95 ±2.11)d]均少于双胸腔引流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根多孔引流管组患者术后第2天VAS评分[(3.91 ±1.07)分比(4.64 ±1.42)分]及术后1个月VAS评分[(1.66 ±0.75)分比(2.08 ±0.77)分]小于双胸腔引流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肺上叶切除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放置单根多孔引流管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木火  包燕妮 《中外医疗》2016,(31):185-187
目的 分析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的胸部外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方便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胸部外伤手术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开胸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40/40)和90.0%(36/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81.5±9.3)min、术中出血量(117.6±53.2)mL、引流时间(4.2±1.2)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的(90.7±11.4)min、术中出血量(150.7±56.8)mL、引流时间(5.3±1.1)d(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恢复时间短等优点,能真正实现及早诊治的目标;而且电视胸腔镜手术能让患者身心痛苦得以有效减轻,让患者疾病得以更快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单孔胸腔镜与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胸外科手术治疗的143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93例为对照组,单孔全胸腔镜手术5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24 h引流量、总引流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评估两组患者术后24、72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肺癌治疗功能性量表(FACT-L)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72小时疼痛情况及术后病理Ⅰ、Ⅱ、Ⅲ期所占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出血量[(38.40±20.71)mL vs(83.66±45.95)mL]、术后胸腔引流管引流量[(1143.40±623.64)mL vs(1645.54±935.63)mL]、引流管留置时间[(4.10±1.45)d vs(5.77±2.37)d]及术后住院时间[(6.32±2.89)d vs(7.74±2.54)d]、术后24小时疼痛情况[(5.10±1.70)分vs(5.70±1.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CT-L评分显示,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功能状况和整体生活质量评分[(22.32±1.25)分、(109.04±3.19)分]优于对照组[(21.67±1.38)分、(107.52±4.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理状况、社会及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其他因素的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三孔胸腔镜手术相比,单孔胸腔镜手术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