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54-56+59
目的探讨脐带血白介素-6和白介素-10水平在早产儿脓毒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9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新生儿科早产儿脓毒血症组(观察组)和早产儿非脓毒血症组(对照组)各50例,对两组脐带白介素-6和白介素-10水平进行检测,并对白介素-6和白介素-10水平与临床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脐带血白介素-6与白介素-10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8.09、22.58,P0.01),早产儿脓毒血症不同疗效脐带血白介素-6与白介素-10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63.95、44.70,P0.01)。结论脐带血白介素-6与白介素-10水平对早期识别早产儿脓毒血症和临床疗效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与免疫异常有关,白介素-10也被发现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基因,其基因多态性影响不同个体中白介素-10的分泌表达。本文就白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白介素-10作为一种Th2型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随着临床医学的高速发展,其对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不断被发现.白介素-10在新型隐球菌感染中起负性调节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主要为影响Thl/Th2反应平衡;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持续感染过程中白介素-10广泛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白介素-10对艾滋病作用机制可能包括白介素-10通过抑制促炎症驱动对HIV复制和减少慢性免疫活化的免疫效应、通过减弱效应T细胞应答从而导致HIV持续感染、通过激活HIV的表达通过膜TNF-α/TNFR-1通路上调细胞膜TNFα和TNFR-1等来阐明.但要揭开在新型隐球菌致病与HIV/艾滋病(AIDS)患者防御之间所引发的一系列细胞因子尤其是白介素-10的网络介导作用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的患者的免疫状况。方法:9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是否并发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49例)和对照组(41例),所有患者均于发病24h内和第28d检测白介素-4、白介素-6、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4+/CD8+。结果:在发病24h内,感染组患者的白介素-4、白介素-6、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发病28d,感染组患者的白介素-4、白介素-6、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CD4+/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患者存在早期过度免疫和晚期免疫抑制的状况,在治疗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部分白介素水平与乙型肝炎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不同类型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3种白介素IL-4、IL-10、IL-12的水平,观察感染者白介素水平与肝炎发展的关系.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4水平出现显著性下调(P<0.05),而IL-10、IL-12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P<0.01).乙肝病毒携带组则未发现白介素水平变化.结论:血中白介素水平是判断乙肝病毒感染者免疫状态及进行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抗炎因子与感染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感染的发展过程中,贯穿着致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相互作用,对感染的发展方向与结局产生深远的影响。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3(IL-13)作为抗炎因子,由Th2细胞产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本文对此类细胞因子与感染的关系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白介素-10与肝星状细胞的激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星状细胞的持续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在肝损伤时,激活的肝星状细胞可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促进胶原纤维沉积,导致肝纤维化的形成.白介素-10是一种多功能的炎症抑制因子,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肝纤维化的作用,因而研究白介素-10与肝星状细胞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白介素-10对肝星状细胞激活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聚乙烯颗粒对人单核细胞分泌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影响.[方法]用Ceridust 3615 颗粒(聚乙烯颗粒)(平均直径14.27,6.39,1.74,1.01,0.54和0.28 μm)分别刺激人单核细胞,颗粒体积与细胞数的比例为100:1和10:1.在颗粒刺激细胞24 h后,运用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促炎因子(白介素-1β,白介素-6和细胞坏死因子α)及抗炎因子(白介素-10)的表达.[结果]Ceridust 3615 颗粒可刺激单核细胞分泌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但未能引起白介素-10(IL-10)的表达.颗粒比例增高可促使单核细胞分泌更多的IL-6和TNFα,却减少IL-1β分泌,对IL-10的分泌则无影响.个体差异使巨噬细胞对同种颗粒的刺激产生不同的反应,其差异可达到30倍.[结论]个体差异是影响人工关节寿命的重要因素,聚乙烯颗粒可刺激单核细胞产生炎因子但对产生抗炎因子(IL-10)的作用不明显,提示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不平衡或许是人工关节松动不断进展的另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吴茱萸汤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防御素及白介素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2月—2023年5月荆门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3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吴茱萸汤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Mayo评分、防御素[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1-3(HNP1-3)及人β-防御素2(HBD-2)]及血清白介素[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白介素-10(IL-10)]。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ayo评分、防御素及血清白介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Mayo评分、防御素及血清IL-1β、IL-6、IL-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汤灌肠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防御素及白介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外周血白介素-1β、白介素-6及白介素-1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25例CHF患儿和20例门诊体检健康儿童血清IL-1β、IL-6及IL-10浓度。结果CHF组患儿IL-1β及IL-6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IL-10水平也有所增加,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HF时炎性因子(IL-1β及IL-6)和抗炎因子(IL-10)比例失衡所致的免疫紊乱对于CHF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以反复性、发作性的呼吸困难为表现,其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多认为是在遗传基础上受到体内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EOS)和T淋巴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与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激发下发病,以气道慢性炎症和以气道高反应(AHR)为显著特点,其中细胞因子作为免疫活性细胞中的效应因子,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在哮喘疾病发病机理中处于重要地位。本文主要对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3(IL-13)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原因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外周血白介素-1β、白介素-6及白介素-1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25例CHF患儿和20例门诊体检健康儿童血清IL-1β、IL-6及IL-10浓度。结果CHF组患儿IL-1β及IL-6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IL-10水平也有所增加,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HF时炎性因子(IL-1β及IL-6)和抗炎因子(IL-10)比例失衡所致的免疫紊乱对于CHF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汪小平  赵雄飞  易绍萱  陈渝  太光平 《重庆医学》2005,34(6):897-897,899
目的构建一个人白介素10(hIL-10)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为研究hIL-10的生物学活性打下基础.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提取质粒pCDHIL-10中hIL-10全长cDNA,采用定向克隆的方法将hIL-10基因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的多克隆位点中,经转化、扩增、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电泳鉴定分析.结果外源性hIL-10基因成功插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的中.结论成功完成了人白介素10(hIL-10)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为今后进一步研究hIL-10的生物学活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金雅茹 《中外医疗》2008,27(16):49-49
目的 评价微波联合中药与微波联合白介素-Ⅱ两种方法治疗宫颈部复发性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自愿分两组,分别用微波联合中药、徽波联合白介素-Ⅱ两种方法治疗,治疗后6个月评价疗效.结果 两种方法复发率分别是:微波联合中药为10%.饭波联合白介素-Ⅱ为45%.结论 治疗宫颈部复发性尖锐湿疣饭波联合中药治疗效果优于微波联合白介素-Ⅱ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介素-2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每次注入白介素-2200万U 顺铂40mg 生理盐水60ml 利多卡因10ml 地塞米松10mg;B组每次注入顺铂60mg 生理盐水60ml 利多卡因10ml 地塞米松10mg,1周1次,连用2次;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CR7例,PR16例,NR9例,总缓解率为71.88%,B组患者CR5例,PR13例,NR14例,总缓解率为56.25%。结论白介素-2加顺铂联用有协同作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优于单用顺铂,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80例进行分组回顾分析.Y组采取常规治疗并加以依巴斯汀片口服,G组采取常规治疗并加以枸地氯雷他定片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治疗总有效率;治疗中乏力、头痛等症状发生率;用药前和用药4周患者风团数目、瘙痒症状评分、白介素-4、白介素-10的差异.结果 G组相较于Y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G组相较于Y组治疗中乏力、头痛等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前两组风团数目、瘙痒症状评分、白介素-4、白介素-10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4周G组相较于Y组风团数目、瘙痒症状评分、白介素-4、白介素-10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与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风团,减轻瘙痒,降低机体炎症水平,且无明显副作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对复发的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疗效.方法 17例18人次复发的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使用原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基础上,用重组人白介素-111.5mg/d皮下注射,疗程5~10d.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0天复查外周血血小板.结果 14例患者血小板计数在5~10 d上升至正常,2例次明显上升但低于正常,2例略有提高.结论 重组人白介素-11可以有效促进ITP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的恢复,快速控制ITP患者的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8.
陈清  李崇彬  陈翠芳 《河北医学》2007,13(11):1316-1318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白介素—Ⅱ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静滴更昔洛韦250mg,1次/d,白介素—Ⅱ 10万u,1次/d;对照组46例,单用更昔洛韦方法同治疗组。均连用10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00%,78.26%,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更昔洛韦联合白介素—Ⅱ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优于单用更昔洛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以及白介素-10 (IL-10)在诊断早产儿细菌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早产儿感染患者5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16例为对照组.两组分别检测CRP、IL-6、IL-8、IL-10,并比较IL-6、IL-8、IL-10之间与CRP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 早产儿感染患者IL-6、IL-8与CRP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新生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L-10水平与正常新生儿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IL-6敏感度较高(88.00%);IL-8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准确度较高(68.75%、86.96%、55.00%),IL-10准确度较低(4.55%).结论 测定IL-6、IL-8在早产儿感染诊断中较IL-10更具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布鲁菌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17(IL-17)变化及与预后效果的关系.方法 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接诊的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本研究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