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634位点及白细胞介素8(IL-8)-251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及血清IL-6、IL-8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风险的关系;分析IL水平与其编码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132例NSCLC患者(NSCLC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期1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为基础的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RM)技术检测IL-6-634C/G及IL-8-251T/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随机选取10%进行基因测序验证,应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中IL-6及IL-8浓度。结果(1)NSCLC组血清IL.6(9.56±5.52)ng/L、IL-8(4.25±2.12)ng/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65±2.12)、(1.12±0.8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携带IL-6-634位点CG和CG+GG基因型人群NSCLC发病风险分别是CC型的1.760倍和1.84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760,95%CI:1.064—2.911,P=0.027;OR=1.846,95%CI:1.149—2.967,P:0.011);IL-8—251位点TA及AA基因者的NSCLC发病风险较TT型患者有所减低,但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与腺癌患者比较,IL-6—634C/G及IL-8.251T/A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NSCLC组中IL-6—634C/G及IL-8—251T/A各基因型患者的血清IL-6及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NSCLC患者血清IL-6及IL-8水平明显升高;IL-6.634位点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NSCLC的发病风险可能增加;IL-6及IL-8的表达水平与IL-6.634及IL-8-251的基因多态性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学术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移植后感染是关系到移植成败的重要因素。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各阶段的感染的特点、预防及治疗,以进一步减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感染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检索策略: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Medline 1994-01/2007-05关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移植后感染的文章,检索词为"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infection",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7-05相关文章,检索词"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防治",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纳入标准:随机对照研究;实验或临床研究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文献评价:初检得到212篇文献,初审后选取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感染有关的文章126篇,删除明显无关及相关性不强的文章,进一步查找全文,29个实验符合标准,予以纳入。29个研究包括324例患者和140个实验动物,分别阐述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感染的原因、途径、特点、种类及各种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措施。资料综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感染发病隐匿,由于患者免疫力低下,感染不易控制,在不同阶段致病菌的种类有所不同,细菌感染普遍,在移植后各个时期均可出现,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致死性强,故预防和治疗感染至关重要,其治疗分为预防治疗、抢先治疗、经验性治疗和针对治疗。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感染的治疗已成为影响移植疗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及早的诊断及正确的治疗将成为移植后感染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与有机溶剂代谢相关酶的遗传多态性是否会影响人类溶剂性脑病(CSE)的患病率。方法研究对象包括CSE患者(n=97)和对照组(n=214)。对照组主要为社会经济背景相近的健康工人,对两组患者中与有机溶剂代谢相关酶类的基因多态性进行了观察,采用的方法为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的基因主要包括CYP1A1( MspI 和Ile/Val)、CYP2E(RsaI和DraI)、EPHX1(外显子3的Tyr113His和外显子4的His139Arg)、GSTM1(缺失基因型)、GSTT1(缺失基因性)以及GSTP1(GSTP1*A,GSTP1*B和GSTP1*C等位基因)。结果 CYP2E1*5B突变等位基因(OR 5.8,95%CI 1.8~18.8)和GSTP1*C突变基因(OR 0.40,95%CI 0.17~0.94)的CSE发病率更高。 EPHX1外显子4 Arg139突变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风险低(OR 0.25,95%CI 0.06~1.13)。结论 CYP2E1、EPHX1和GSTP1遗传多态性会改变发生CSE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炎症中C反应蛋白水平与基因型差异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炎症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与1059G/C基因型差异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感染性炎症与自身免疫性炎症两组患者(各110例)及对照组(80例)患者血清高敏CRP含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检测各组CRP1059G/C基因型。计量资料经对数转换(LN)后以t或t’检验。结果感染性炎症者CRP值为(2.576±0.31)LN mg/L,升高持续时间平均为9.92 d,6 h内呈高值者21例(19.09%),48 h内呈高值者100例(90.91%);自身免疫性炎症者CRP值为(3.293±0.24)LN mg/L,升高持续时间平均为19.92 d,6 h内达高值者11例(10.00%),48 h内达高值者83例(75.45%);两组CRP值、CRP升高持续时间及呈高值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炎症患者CRP 1059G/C基因型表现为GG,GC,CC三型,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GG基因型者CRP水平显著高于GC与CC型者(P<0.01)。结论自身免疫性炎症CRP升高水平及持续时间均高于感染性炎症,CRP 1059G/C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无差异。不同基因型者CRP升高水平不同,GG型高于GC与CC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本地区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ECO)检出率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Bio-Merieux公司的ATB半自动鉴定仪鉴定细菌,K-B单向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鉴定809株大肠埃希菌,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产ESBLs)347株,占42.9%,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均较高,对一~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及单酰胺类抗菌药物均高度耐药,产ESBLs菌株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珠.结论 尿路感染ECO呈多重耐药,加强对产ESBLs菌株监测,有效地预防控制耐药菌株蔓延扩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受体拮抗剂(IL‐1Ra)编码基因2018(IL‐1RN‐2018)多态性及血清IL‐1Ra/IL‐1β比值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选取85例NSCLC患者作为NSCLC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为基础的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 )技术检测IL‐1RN‐2018 T/C基因SNP ,随机选取10%进行基因测序验证,应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中IL‐1Ra及IL‐1β水平。结果(1)NSCLC组患者IL‐1RN‐2018基因的TC型、TC+CC型的NSCLC发病风险分别为 TT型的2.646倍和2.31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鳞癌患者与腺癌患者比较,IL‐1RN‐2018 T/C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NSCLC组患者的血清中IL‐1Ra、IL‐1β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1Ra/IL‐1β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NSCLC组中各基因型患者的血清IL‐1R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RN‐2018的C等位基因携带者的 NSCLC患病风险增加;IL‐1Ra/IL‐1β的降低可能预示NSCLC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 1 992~ 2 0 0 1年某市居民传染病发病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调查 1 0年间该市各县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传染病科和专科医院的门诊及住院患者 (均为首次就诊者 )病历资料 ,并进行统计。结果  1 0年来该市居民支原体肺炎、结核病等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P <0 .0 5 ) ;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肾综合征出血热、乙型脑炎等疾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P <0 .0 0 1 ) ;麻疹、伤寒与副伤寒等发病率则成波动性变化 (P >0 .0 5 )。结论  1 0年来该市居民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但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远未消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感染性和自身免疫性炎症中白细胞介素(IL)诸细胞因子IL-1、IL-2、IL-6、IL-8、IL-12、IL-18和IL-4、IL-10、IL-13水平变化及变化持续时间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性免疫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于不同时间检测感染性炎症75例(感染组)和自身免疫性炎症74例(自身免疫组)患者血清各因子含量值共8次,比较各因子变化情况及变化持续时间.结果 IL-1、IL-2、IL-6、IL-8、IL-12、IL-18因子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2周后,感染组各因子检测水平开始降低并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自身免疫组多数因子则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两组各因子异常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IL-10、IL-13因子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1~2周后,感染组各因子检测水平开始降低并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自身免疫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2组间异常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细胞因子异常变化水平,特别是异常波动时间与炎症的性质及结局可能有内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以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对FUO的诊治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7月—2017年6月唐山市工人医院符合FUO诊断标准的患者372例。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诊断方法、病因分类、预后。结果 372例FUO患者中,男184例,女188例;平均年龄(48.0±18.3)岁。确诊病因287例(77.2%),其中通过临床特点和/或治疗反应确诊138例(48.1%),通过病原学或血清学确诊86例(30.0%),通过影像学确诊50例(17.4%),通过病理学或骨髓象确诊13例(4.5%);未确诊病因85例(22.8%)。287例确诊病因患者中,感染性疾病181例(63.1%),其中细菌感染121例(66.9%),病毒感染60例(33.1%);结缔组织病57例(19.9%),其中成人Still病14例(24.6%);肿瘤性疾病17例(5.9%),其中血液系统肿瘤10例(58.8%);其他疾病32例(11.1%),其中亚急性甲状腺炎15例(46.9%)。结论 感染性疾病为FUO的主要病因,其中布氏菌病和结核病为主要病种。在FUO的诊断上不仅要根据地区及不同级别医院的特点,也要结合病史,仔细、反复查体,充分利用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有创检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临床工作中,需要将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与15%氯化钾注射液一起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500ml或0.9%氯化钠100ml中共同输人。我们在配置过程中发现用20ml注射器抽取15%氯化钾注射液,注入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中,无菌瓶内立即出现白色絮状物,充分摇匀后白色絮状物仍存在。而用20ml注射器抽取5%葡萄糖氯化钠或0.9%氯化钠注射液,注入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中,充分摇匀后无菌瓶内呈白色澄明液,未有絮状物产生,再抽取15%氯化钾注射液,药液澄清,仍未有絮状物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