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氧化氮和Fas在T-2毒素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T-2毒素致软骨细胞凋亡与一氧化氮(NO)和Fas凋亡途径的关系。方法采用MTT法检测T-2毒素对软骨细胞存活率的影响;Annexin V/PI法和电镜观察研究T-2毒素致人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用Griess重氮化法,测定T-2毒素作用于软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T-2毒素对人软骨细胞表达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Fas蛋白的影响。统计分析T-2毒素诱导人软骨细胞凋亡与其分泌NO、iNOS和Fas蛋白的相关性。结果T-2毒素在浓度为1~2000ng/mL的范围内,对软骨细胞存活率的作用呈较典型的浓度依赖关系和时间依赖关系,而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浓度依赖关系更为明显;T-2毒素可引起软骨细胞发生凋亡的典型电镜形态改变,并使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明显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T-2毒素刺激软骨细胞分泌NO和表达iNOS蛋白;T-2毒素使凋亡相关蛋白Fas表达增多;软骨细胞分泌NO和表达iNOS蛋白和Fas蛋白量与T-2毒素诱导人软骨细胞凋亡率均有正相关性。结论T-2毒索引起的软骨细胞凋亡与T-2毒素刺激软骨细胞分泌NO和表达iNOS蛋白增多有关,并与凋亡相关蛋白Fas表达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2.
T-2毒素对软骨细胞NO合成、iN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T-2毒素对软骨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取胎儿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培养过程于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2毒素(1~20μg/L)连续培养5d,用Griess重氮化法测定软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用Western-Blot检测软骨细胞iNOS蛋白的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软骨细胞iNOS mRNA表达。结果:T-2毒素在1~20μg/L浓度范围内,能明显增加培养上清液中NO的含量,并使iNO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当T-2毒素浓度达10~20μg/L时能引起iNOS mRNA表达水平提高(P<0.05),浓度越高,刺激作用越强。结论:T-2毒素使软骨细胞iNOS表达增强并使NO合成增多;T-2毒素引起的软骨细胞损伤与合成NO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硫酸软骨素纳米硒对T-2毒素干预体外大骨节病软骨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合成并表征硫酸软骨素纳米硒粒
子,依据《大骨节病临床诊断标准》(WS/T 207-2010),选择Ⅱ/Ⅲ度KBD患者6例关节软骨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分别给予硫酸
软骨素纳米硒联合T-2毒素进行干预,采用MTT、HE染色和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变化。结果合成的硫酸软骨素
纳米硒中硒的含量为10.1%,可在蒸馏水中自组装成粒径为30~200 nm纳米粒子,红外图谱提示纳米硒与硫酸软骨素可能以共
价键的方式结合;硫酸软骨素纳米硒在浓度为50~200 ng/ml可有效抑制20 ng/ml T-2毒素诱导大骨节病软骨细胞的凋亡作用,
降低T-2毒素诱导软骨细胞的早期凋亡率[(8.64±1.57)%,P<0.05]。结论硫酸软骨素纳米硒具有抗T-2毒素诱导软骨细胞凋亡
的作用,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大骨节病的药物制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丁烯酸内酯(BUT)致培养软骨细胞的凋亡损伤,探讨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及补硒对软骨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单层及立体培养胎儿的软骨细胞.BUT毒素浓度分为0.1、1.0和5.0 μg/ml.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核糖核酸缺口标记技术和Annexin V染色定性和定量检测软骨细胞凋亡.用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调控因子Bcl-2、Bax在培养软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BUT毒素可引起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凋亡,且与BUT毒素浓度有一定关系.在0~1.0 mg/ml之间时,BUT毒素浓度越大,凋亡细胞数量越多;各毒素组培养软骨细胞Bcl-2、Bax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BUT毒素加硒组软骨细胞凋亡较毒素组明显减少(P<0.05),而且凋亡调控因子Bcl-2、Bax表达阳性率较毒素组降低(P<0.05).结论 BUT毒素可以引起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凋亡,且与BUT毒素浓度有一定关系,各毒素组Bcl-2、Bax蛋白表达增多.补硒对BUT毒素所致软骨细胞凋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安 《伤残医学杂志》2014,(14):303-304
目的:探讨大骨节病可疑致病因子串珠镰刀菌素(MON)对软骨细胞的生长的影响和硒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TT方法检测MON毒素对软骨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加硒后能够减轻这些改变,但并不能完全阻止这些变化。同时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IL-1β的浓度,了解炎症反应情况。结果:MON毒素作用于软骨细胞,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毒素浓度的升高,其抑制细胞生长和损伤细胞的作用越明显。随着毒素浓度增加,IL-1β浓度表达呈递增趋势,说明炎症反应越明显。结论:串珠镰刀菌素对软骨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微量元素硒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维甲酸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病理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的表达规律进行研究。方法:1&#215;10^-6mol/L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体外培养兔的软骨细胞株,观察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的合成变化,检测软骨细胞株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杂交分析软骨细胞中IGFBP-6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ATRA(1&#215;10^-6mol/L)作用软骨细胞24h,ATRA抑制了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的合成,并使软骨细胞凋亡率增加了250%(P〈0.05)。ATRA使软骨细胞中IGFBP-6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分别增加了140%和195%(P〈0.05)。结论:维甲酸可能通过负性调控靶基因IGFBP-6的基因转录和翻译,发挥对软骨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琥珀酸对人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以及在细菌感染、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以不同浓度(5、10、20和30mmol/L,pH5.5)琥珀酸刺激,24h后检测琥珀酸对细胞胶原合成及前胶原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加入的琥珀酸浓度升高,细胞胶原合成下降,前胶原蛋白mRNA表达下降;当琥珀酸浓度为20和30 mmol/L时,细胞胶原合成Ⅰ型前胶原蛋白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琥珀酸能抑制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在创面感染时,细菌能通过代谢产生琥珀酸从而抑制创面愈合,使得感染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体外原代细胞培养人正常关节软骨细胞,观察不同浓度的外源性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DCN)对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ases 13,MMP1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结合消化法分离培养人透明软骨细胞,观察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形态,阿尔新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鉴定透明软骨细胞,从基因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浓度的外源性DCN(对照组:0,A组:2.5μg/ml,B组:25μg/ml,C组:250μg/ml)作用下透明软骨细胞对MMP13、X型胶原(Collagen X)表达的影响。结果①正常透明软骨细胞培养呈多角型,扁平状,换液培养5 d时,细胞呈多边形、星形等,排列紧密呈"铺石板"样。②本法分离培养的原代透明软骨细胞的阿尔新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均为阳性。③随着外源性DCN浓度(0~250μg/ml)的不断增大,Collagen X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且成剂量依赖关系(A:0.78±0.03,B:0.71±0.04,C:0.63±0.01),MMP13的表达则在DCN高浓度组(250μg/ml)时明显降低(0.85±0.02,P<0.01)。结论外源性DCN抑制透明软骨细胞的Collagen X的表达且成剂量依赖关系,高浓度(250μg/ml)对MMP13的表达起明显抑制作用。表明外源性DCN可能通过抑制透明软骨细胞肥大化抑制软骨细胞MMP13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typeⅠreceptor,TGF-βRⅠ)阻断剂SB-505124对软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与机制。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的SB-505124处理后,前软骨细胞系ATDC5中p-Smad2/3的变化。MTT法检测SB-505124处理对ATDC5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及时间、浓度依赖性效应。Western blot检测c-Myc蛋白水平的变化。Real-time PCR检测SB-505124处理后软骨分化、细胞外基质合成及降解相关分子CollagenⅡ、Aggrecan及Adamts5表达与变化,并利用阿尔新蓝染色法检测SB-505124处理对ATDC5细胞中蛋白聚糖合成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示:SB-505124处理ATDC5细胞明显抑制TGF-β1激活的p-Smad2/3,并呈浓度依赖性;MTT检测结果示:SB-505124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的抑制ATDC5细胞增殖;Real-time PCR检测结果示:SB-505124处理明显抑制ATDC5细胞中CollagenⅡ、Aggrecan的表达,同时上调了Adamts5的表达;阿尔新蓝染色结果提示SB-505124处理明显抑制ATDC5细胞中蛋白聚糖的合成。结论利用SB-505124阻断内源性TGF-β信号,可抑制软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同时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体外原代细胞培养人正常关节软骨细胞,观察不同浓度的外源性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DCN)对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ases 13,MMP13)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结合消化法分离培养人透明软骨细胞,观察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形态,阿尔新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鉴定透明软骨细胞,从基因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浓度的外源性DCN(对照组:0,A组:2.5μg/ml,B组:25 μg/ml,C组:250 μg/ml)作用下透明软骨细胞对MMP13、X型胶原(Collagen X)表达的影响.结果 ①正常透明软骨细胞培养呈多角型,扁平状,换液培养5d时,细胞呈多边形、星形等,排列紧密呈“铺石板”样.②本法分离培养的原代透明软骨细胞的阿尔新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均为阳性.③随着外源性DCN浓度(0~250μg/ml)的不断增大,Collagen X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且成剂量依赖关系(A:0.78±0.03,B:0.71±0.04,C:0.63±0.01),MMP13的表达则在DCN高浓度组(250 μg/ml)时明显降低(0.85±0.02,P<0.01).结论 外源性DCN抑制透明软骨细胞的Collagen X的表达且成剂量依赖关系,高浓度(250μg/ml)对MMP13的表达起明显抑制作用.表明外源性DCN可能通过抑制透明软骨细胞肥大化抑制软骨细胞MMP1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大骨节病区FA对培养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大骨节病区腐植酸(FulvicAcid,FA)对培养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免疫印迹及Northern杂交法检测FA作用于体外长期培养的软骨细胞;采用荧光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ase)活性。结果发现Ⅰ型胶原蛋白产生及其mRNA表达,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FA浓度是正相关,但是当FA浓度大于50mg/L时细胞出现坏死,Ⅰ型胶原蛋白产生量降低;发现ALPase活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FA浓度增大也增强,但当FA浓度增大到50mg/L时,ALPase活性降低。结论提示FA对大骨节病患者软骨细胞有加速分化作用,可能与大骨节病病理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体外培养的原代大鼠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弦:取24h新生sD大鼠肱骨头处软骨,用Ⅱ型胶原酶多次消化后获得原代软骨细胞,取P1代细胞进行实验。对照组软骨细胞用含10%FBS的H—DMEM的培养基培养;实验组分4个浓度组,在培养基内分别加入终浓度为6.25μmol/L、12.5μmol/L、25μmol/L、50μmol/L的丹参酮ⅡA。培养24h后,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丹参酮ⅡA可明显抑制软骨细胞的增殖,且抑制程度与丹参酮ⅡA的浓度呈正相关;丹参酮IIA可抑制软骨细胞PCNA的表达;随着丹参酮HA浓度的增加,G0/G1期的软骨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而S期的比例明显降低。结论:丹参酮HA可诱导软骨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抑制软骨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雪腐镰刀菌烯醇(NIV)对培养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及硒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NIV对培养的单层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软骨细胞单层培养、应用琼脂糖电泳和碱性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检测培养的单层软骨细胞DNA的损伤。结果:在实验设定的NIV浓度范围内(0.0005—0.0200mg/L),随NIV浓度增加,软骨细胞基质蛋白多糖代谢明显降低、蛋白质合成减少、DNA含量减少、DNA受损细胞增多、DNA损伤加重,同浓度NIV加硒组损伤情况较未加硒组轻。在设定3个NIV浓度下,NIV并不影响软骨细胞的脂质过氧化,但加硒可使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明显减低。结论:在实验设定的NIV浓度范围内,NIV对培养软骨细胞有明显损伤作用,加硒有保护作用,但不能阻止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补肾壮筋汤(BZD)含药血清介导的Sox9基因高表达对IL-1β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传代培养的第2代大鼠软骨细胞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模型组给予IL-1β(10μg/ml)刺激软骨细胞24h, BZD组予IL-1β(10μg/ml)刺激软骨细胞24h后,加入BZD含药血清(400μg/ml)。BZD干预72h后收集所有软骨细胞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软骨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00),软骨细胞Sox9、蛋白聚糖aggrecan及胶原蛋白Ⅱ的基因及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P=0.000);与模型组比较,BZD组增强了软骨细胞活性(P<0.05),软骨细胞Sox9、蛋白聚糖aggrecan及胶原蛋白Ⅱ的基因及蛋白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结论 BZD在IL-1β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损伤中可能通过过表达Sox9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拮抗剂(AT1RA)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Ⅰ型胶原蛋白合成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HSC-T6肝星状细胞系作为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的研究模型。将培养的肝星状细胞分为对照组、AngⅡ组、AT1RA组和AngⅡ+AT1RA组。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Ⅰ型胶原蛋白的含量。RT-PCR法检测肝星状细胞中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Ⅰ型胶原蛋白含量及肝星状细胞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AngⅡ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1RA组与AngⅡ+AT1RA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Ⅱ能够促进肝星状细胞Ⅰ型胶原蛋白的合成及其mRNA的表达,而AT1RA能够明显抑制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100A11-RAGE通过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对小鼠骨关节炎软骨细胞肥大和细胞外基质代谢的调控。方法  不同浓度的外源性S100A11(0、1.25、2.50、5.00及10.00μg/ml)与小鼠软骨细胞孵育48 h,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ADAMTS-5以及Ⅱ型、Ⅹ型胶原蛋白表达,以筛选作用最显著的S100A11浓度。加入不同浓度Anti-P38(0、1.25、2.50、5.00及10.00μg/ml)与小鼠软骨细胞预孵育12 h后,再加入作用最强的外源性S100A11孵育(10μg/ml)48 h,检测MMP-13、ADAMTS-5以及Ⅱ型、Ⅹ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  小鼠软骨细胞MMP-13、ADAMTS-5以及Ⅹ型胶原蛋白表达随外源性S100A11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明显高于对照组;而Ⅱ型胶原蛋白表达随外源性S100A11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加入Anti-P38预处理后,MMP-13、ADAMTS-5以及Ⅹ型胶原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S100A11单独处理组,而Ⅱ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高于S100A11单独处理组。结论  外源性S100A11通过与RAGE结合,并经P38MARK信号转导通路诱导软骨细胞肥大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其机制可能与通过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诱导MMP-13、ADAMTS-5以及Ⅹ型胶原蛋白表达,并降低Ⅱ型胶原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镰刀菌毒素丁烯酸内酯(BUT)对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硒(Se)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单层及立体培养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加Se0·1μg/ml对照组、BUT0·1μg/ml组、BUT1·0μg/ml组、BUT5·0μg/ml组和BUT1·0μg/ml Se0·1μg/ml组等6个处理组。采用单克隆、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种处理因素对Ⅱ型胶原(ColⅡ)、X型胶原(ColX)、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甲状旁腺激素相关多肽(PTHrP)在培养软骨细胞中表达的影响。结果中、高剂量BUT组Ⅱ型胶原表型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UT Se组Ⅱ型胶原表型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中、高剂量BUT组(P<0·05);低、中、高剂量BUT组培养软骨细胞的bFGF和PTHrP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各组均未见X型胶原的表型表达。结论BUT可影响软骨细胞Ⅱ型胶原的合成,补硒对BUT损伤软骨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人重组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对国产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物中软骨细胞分泌功能以及Ⅱ型胶原( typeⅡcollagen,Col-Ⅱ)、蛋白聚糖( aggrecan,AGG)和SRY相关高迁移率组基因9(SRY-related high mobility group-box gene 9,Sox9)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3周龄新西兰幼兔,取双膝关节软骨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将生长状态良好的第2代细胞以1×106/mL浓度接种于多孔钽并给予不同浓度BMP-7,分为对照组(多孔钽/软骨细胞组)、5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1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及2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 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BMP-7对多孔钽/软骨细胞生长及增殖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软骨细胞在多孔钽表面及内部生长情况,二甲基亚甲蓝( dimethyl methylene blue,DMMB)比色定量法对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物糖胺多糖( glycosaminoglycan,GAG)进行定量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ol-Ⅱ、AGG和Sox9 mRNA的表达。结果:原代软骨细胞培养24 h后呈梭形生长,4 d后细胞呈多角形,胞浆丰富。阿辛蓝( alcian blue)、番红O( safranin O)、Col-Ⅱ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呈阳性反应。 CCK-8法细胞增殖检测结果显示,1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细胞增殖水平高于其他各组( P<0.05)。扫描电镜示各组软骨细胞在多孔钽表面生长状态良好,细胞有多个突起、伸展、叠层生长并覆盖于多孔钽表面。 GAG定量检测显示,1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GAG含量比其他各组均明显升高( 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各实验组Col-Ⅱ、AGG和Sox9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以2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升高最为明显( P<0.05)。结论: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体能促进体外软骨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分泌,促进软骨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周期性机械应力对大鼠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大鼠原代软骨细胞,并将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蛋白聚糖(Aggrecan)及Ⅱ型胶原酶(ColⅡ)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增殖细胞抗原(PCNA)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与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1 h、2 h的软骨细胞活力均明显提高(P<0.05),Aggrecan及ColⅡmRNA表达量均明显提高(P<0.05),Bcl-2、PCNA及CyclinD1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上调(P<0.05),ERK1/2磷酸化水平明显上调(P<0.05)。结论:周期性机械应力能显著促进软骨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体系,了解白藜芦醇对白细胞介素(IL)-lβ诱导OA软骨细胞蛋白聚糖代谢的影响。方法软骨细胞采自OA患者,采用分阶段酶消化法体外原代培养人软骨细胞。在培养液中加入IL-lβ诱导剂,设立兔血清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白藜芦醇加药组;给予实验兔以白藜芦醇剂量灌胃后,抽取含药血清培养细胞。采用3种方法了解蛋白聚糖的代谢水平:1)用二甲基亚甲蓝分光光度法(DMMB法)检测细胞中及培养液中的糖安多糖(GAG)含量;2)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液中蛋白聚糖的不同代谢片段(Mab-3B3和5D4);3)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法检测软骨细胞的蛋白聚糖、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1)和MMPs-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各浓度白藜芦醇含药血清组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释放入培养液中GAG百分比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白藜芦醇的增加,释放入培养液中GAG的百分比逐渐降低;3B3含量的均值较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与白藜芦醇浓度呈正相关,释放入培养液中5D4含量的均值则明显降低(P<0.05),与白藜芦醇浓度呈负相关;白藜芦醇可以增加OA患者软骨细胞和IL-1β诱导的OA患者软骨细胞蛋白聚糖mR-NA表达,减低MMPs-1、MMPs-3 mRNA的表达。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抑制IL-1β对OA患者软骨细胞蛋白聚糖代谢的促进作用,达到保护软骨,防止OA的目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