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医院接收的产后盆底肌力康复产妇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评价两组盆底肌力、盆底肌疲劳度、尿失禁程度、盆腔脱垂程度及性生活质量,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力以5级为主(59.18%),显著高于对照组(28.57%)(P <0.05)。2级肌力、3级肌力、4级肌力下盆底肌疲劳度比较,观察组Ⅰ类肌纤维与Ⅱ类肌纤维的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ICI-Q-SF、POP-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SF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45%(P <0.05)。结论 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给予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进一步增强盆底肌力,减轻盆底肌疲劳度,预防和减轻尿失禁及盆腔脱垂,改善性生活质量,尤其防范产后并发症,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盆底肌肉训练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分娩产妇,随访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患者4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0例。观察组患者产后6周开始接受盆底肌肉训练,采用法国PHENIX盆底康复训练系统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及电刺激治疗,同时给予常规盆底肌肉训练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肌肉训练指导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治疗有效226例,有效率为94.17%,子宫脱垂治疗有效76例,有效率为90.48%,尿失禁治疗有效119例,有效率为95.97%。对照组患者盆底肌力治疗有效182例,有效率为75.83%,子宫治疗有效脱垂53例,有效率为60.92%,尿失禁治疗有效84例,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盆底肌力治疗有效率、子宫脱垂治疗有效率及尿失禁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手测盆底肌力为(4.04±0.35)级,盆底玉类肌纤维肌电压为(8.08±1.56)μV,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为(8.11±1.51)μV,盆底玉类肌纤维疲劳度为(-0.02±0.02)%,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为(0±0.01)%。对照组治疗后手测盆底肌力为(3.32±0.41)级,盆底玉类肌纤维肌电压为(5.05±1.24)μV,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为(5.42±1.33)μV,盆底玉类肌纤维疲劳度为(-0.04±0.02)%,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为(-0.01±0.02)%。观察组盆底肌力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力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有显著效果,对改善尿失禁与子宫脱垂情况也起到有效作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李清芳 《黑龙江医药》2023,(5):1199-1201
目的:探讨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运用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实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漏尿情况、盆底肌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干预前漏尿情况、盆底肌力以及生活质量比较(P>0.05);观察组干预后国际尿失禁问卷调查表(ICIQ-SF)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Ⅰ类肌纤维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对照组,Ⅰ类肌纤维肌电值、Ⅱ类肌纤维肌电值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存质量简表(QOL-BREF)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漏尿症状,显著增强患者盆底肌力,促进患者产后康复,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在产后盆底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盆底肌减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神经肌肉治疗仪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后对两组的肌电活动、疲劳度、1h漏尿量、尿失禁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盆腔器官脱垂(POP)、阴道壁松弛、排尿困难、性交痛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Ⅰ类肌纤维电位平均值、Ⅱ类肌纤维电位平均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Ⅰ类肌纤维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h漏尿量、ICIQ-SF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QO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壁松弛及POP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能有效改善阴道肌电压力,减轻尿失禁、阴道壁松弛及POP情况,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汤联合早期盆底康复锻炼对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予早期盆底康复锻炼,观察组予补中益气汤+早期盆底康复锻炼,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肌疲劳度、阴道压力、1 h漏尿量、性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高于对照组的75.00%(χ2=7.386,P=0.007)。治疗12周后,2组Ⅰ类肌肌力、Ⅱ类肌肌力、Ⅰ类肌疲劳度、Ⅱ类肌疲劳度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阴道压力及性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1 h漏尿量较治疗前减少,且观察组升高/减少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阴道前壁膨出率及阴道后壁膨出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补中益气汤联合早期盆底康复锻炼治疗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效果较好,可促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在产后阴道前壁膨出中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家庭训练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改善产妇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于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接收的86例产后阴道前壁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家庭训练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案应用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盆底I、Ⅱ类肌肌力、盆底肌电位活动均值均显著上升,疲劳度均明显下降(P <0.05);治疗后与同时期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盆底I、Ⅱ类肌肌力、盆底肌电位活动均值均明显较高(P <0.05),疲劳度显著较低(P <0.05)。结论在产后阴道前壁膨出中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家庭训练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盆底康复效果,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具有更好的预防作用,同时该治疗方式简便、廉价,尤其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尿失禁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足月单胎妊娠的初产妇45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50例、产后7d组151例和产后42 d组1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健康教育,产后7d组和产后42 d组除了常规产后健康教育外,分别在产后第7天、第42天开始接受为期6周的盆底康复治疗,采用低频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12个月时的UI发生情况,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治疗后3个月、12个月时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3个月、12个月时,产后7d组、产后42 d组的UI发生率分别为5.3%、2.0%与15.2%、1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3%、20.0%,均P< 0.05,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产后7d组的UI发生率明显低于产后42 d组(P<0.05),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均显著高于产后42 d组(均P<0.05);产后7d组、产后42 d组产妇产后性焦虑、性交流、性体像、性态度、性反应、性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 0.05),而产后7d组改善程度较产后42 d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初产妇产后盆底Ⅰ类肌、Ⅱ类肌的肌力,降低UI的发生率及改善其产后性生活质量,而在产后7d开始接受盆底康复治疗,这种治疗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间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收的50例产妇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产妇选择产后3个月开始盆底康复训练,研究组产妇选择产后42d开始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分析比较两组盆底压力分级及康复训练前、训练后尿失禁阳性率。另外,对比两组训练前、后Ⅰ类及Ⅱ类肌纤维肌力分级,同时对比两组尿失禁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两组盆底压力Ⅰ级、Ⅱ级、Ⅲ级、IV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康复训练前尿失禁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康复训练后研究组尿失禁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训练前后两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两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尿失禁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两组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后开始盆底康复的时间越早越有利于盆底肌的修复,改善盆底功能受损,预防尿失禁的发生,有效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陈春慧  陈建  陈丽娟 《江西医药》2021,56(9):1324-1327,1332
目的 探讨远程监控产妇完成盆底肌肉训练对预防产后尿失禁发生的效果.方法 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孕产妇86例,随机分成接受产后远程微信监控骨盆底肌运动训练的观察组与不接受该训练的对照组各43例.采用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测试、盆底肌评分、盆底肌15s收缩次数、盆底肌最大用力收缩持续时间、尿失禁发生率评价两组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两组尿失禁发生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产妇分娩3个月、6个月后,Ⅰ类纤维肌力、Ⅱ类纤维肌力、盆底肌评分、15s收缩次数、最大用力收缩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娩6个月后观察组尿失禁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20%(P<0.01).结论 微信远程监控骨盆底肌运动训练能指导产妇产后正确完成骨盆底肌运动训练,从而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的肌力与运动障碍,预防产妇产后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治疗对改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92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各46例,分别采取常规康复指导与综合性产后康复治疗。最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功能及受损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盆底功能优良率(93.48%)明显优于对照组(82.61%),且治疗前,两组各盆底肌力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手法治疗后,观察组手测阴道横断面肌力、盆底Ⅰ类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纤维肌电压、盆底Ⅰ类纤维疲劳度、盆底Ⅱ类纤维疲劳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失禁、尿频、尿急、下腹酸胀、下坠感、阴道干涩、阴道松弛等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采取综合性康复治疗,有利于改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现象,对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子宫中隔切除术后预防粘连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宫腔镜术后不同处理方法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55例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术后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术后处理措施,包括宫腔放置与不放IUD,是否进行人工周期治疗,部分患者术后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第1、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宫内放置IUD的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取环.结果 54例患者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其中40例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完成了术后2次宫腔镜检查,另14例只完成一次检查.宫腔术后放环与否对术后宫腔形态影响无差异(P>0.05),术后使用人工周期治疗患者较未使用者子宫内膜厚,此两者术后第3个月宫腔镜检查发现宫底创面均已有内膜覆盖.使用GnRH-a类药物患者术后官腔形态满意.结论 TCRS术后宫腔放置IUD无助于预防术后粘连的发生;术后人工周期治疗应更个体化并有针对性的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及时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可防止术后宫底新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许明哲  杨昭鹏  李波 《中国药事》2011,25(12):1243-1246
目的介绍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为国内药品监管机构和原料药生产企业提供信息,促进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国际化。方法通过查阅调研欧盟相关药品法规和与EDQM同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的组织机构和具体程序。结果与结论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在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加强了药典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保证了原料药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给予大鼠槲皮素后血浆中代谢产物的定性检出条件。方法:给予大鼠槲皮素单体(100mg.kg-1)后腹腔静脉取血,血浆样品经2mol.L-1盐酸(甲醇-水溶液)水解,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浆样品中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大鼠给药后3h内取血、血浆样品经盐酸水解处理4h,可稳定检测槲皮素和异鼠李素,样品在—20℃条件下贮存稳定。结论:血浆样品采集时间、盐酸水解时间及贮存方式等不同均可影响代谢产物的有效检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与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8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三组,三组均采用综合治疗,A组62例用甲泼尼龙静脉滴注,B组60例雾化吸入布地奈德,C组60例用静滴氢化可的松,观察三组喘憋、哮鸣音消失和住院时间。结果A组喘憋、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B,C组缩短(P〈0.05)。结论甲泼尼龙静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效、安全、方便,明显加快治愈过程,优于布地奈德与氢化可的松。  相似文献   

15.
住院患者精神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精神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调查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403例住院精神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并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①传统精神药物使用显著减少,新型精神药物使用占据首位;②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趋向小剂量化;③本组联用丙戊酸盐类药物显著增多;④我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近年来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新型精神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县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县乡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医疗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9-2010年1504例县乡级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按性别、年龄、院别、付费方式、疾病分类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秩和检验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间及院别间平均住院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平均住院日为10.39 d,女性为8.69d,乡级医院为9.27d,县级医院为9.50 d.不同年龄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15岁组、15 ~24岁组、25~44岁组、45 ~65岁组、大干65岁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8.10 d、7.66d、8.83 d、10.26 d和11.33 d.自费患者平均住院日为8.39 d,新农合组为9.10 d,商业保险组10.17 d,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患者则为11.08 d.不同疾病分类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明显,妊娠类平均住院日最短,为6.73 d,而肿瘤患者则为14.26 d.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分类及不同付费方式间平均住院日存在差异,县级医疗机构和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慢性宫颈炎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引起盆腔脏器炎症,并且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诣在探讨不同方法在慢性宫颈炎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0例宫颈炎患者,采用药物保妇康栓、聚焦超声治疗及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电切术治疗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治愈慢性宫颈炎,并且切除宫颈移行带,减少宫颈癌发生。  相似文献   

18.
大蒜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萍  于维萍  段云霞 《齐鲁药事》2005,24(3):159-161
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恶性肿瘤,中药大蒜含有多种抗癌活性成分,其抗癌、防癌作用已被国内外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证实。本文就大蒜提取物的抗癌、防癌作用及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片剂溶出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丽  商萍 《黑龙江医药》2006,19(5):379-380
目的:考察片剂溶出度的影响因素,提高片剂溶出度,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各种参数对片剂溶出度的影响,选择出最佳工艺条件,如改进处方、控制颗粒硬度和大小、控制压力等工艺参数,用于指导大型生产,提高片剂溶出度。结论:崩解剂及润滑剂的用量对片剂溶出度影响较大,颗粒的硬度及大小、粘合剂的温度,压片压力对片剂的溶出度亦有影响;片剂直径大小对片剂溶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构建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对手术器械消毒的管理促进作用,以期为消毒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16800件手术器械的消毒使用构建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进行管理,对比实施管理前后效果,分析构建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对于手术器械消毒的管理促进作用。结果构建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之后,手术器械消毒的管理情况明显得到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前后效果分析实施之后,促进效果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构建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之后,质量追溯时间明显得到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之后能够有效提升相关的工作效率,同时准确达到对手术器械的质量追溯,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