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联素(APN)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PCI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0例)、低瑞舒伐他组(37例)和高瑞舒伐他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PCI术前7 d开始给予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及术后4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和血清脂联素(APN)浓度;术前检测血脂浓度。结果 PCI术前三组间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术前三组间的APN和hs-CR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周和术后4周时,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低瑞舒伐他汀组APN浓度升高,hs-CRP浓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瑞舒伐他汀组较阿托伐他汀组和低瑞舒伐他汀组APN浓度升高更明显,hs-CRP浓度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可明显降低PCI术后血清hs-CRP水平和升高APN水平,且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2.
刘红军 《当代医学》2011,17(5):97-99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给予阿托伐他汀预治疗能否减轻PCI相关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方法 78例拟行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预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PCI前接受7d的阿托伐他汀40mg/d的治疗 对照组在PCI前不使用他汀类药物.两组患者均接受其他常规治疗,且在PCI后均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在术前和术后24h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髓过氧化物酶(MPO)、肌钙蛋白Ⅰ型(cTnI),并记录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术后hs-CRP、MPO、cTnI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升高(t=8.2707,3.5621,2.6705和3.1671,3.8826,2.4049,P<0.01或P<0.05) 治疗组术前和术后的hs-CRP、MPO、cTnI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3.3525,2.1587,2.8529 和3.1171,2.7133,2.0915,P<0.01或P<0.05) 治疗组的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4.3858,P<0.05).结论 PCI前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预防性28d治疗,可以显著减少PCI造成的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对心肌有保护作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牟英  罗彩东  刘云兵 《四川医学》2013,(11):1690-1691
目的 观察术前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负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PCI介入治疗的11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高剂量负荷组术前12h予阿托伐他汀40mg口服,术前2h再给予40mg口服,术后继续20mg/d治疗;对照组术前不予阿托伐他汀,仅术后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测定PCI前后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炎症指标变化.结果 高剂量负荷组患者CIN发生率为1.69%,明显低于对照组11.86% (P〈0.05).PCI术后两组患者cTnI、CK-MB和CRP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增高(P〈0.05),但高剂量负荷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术前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负荷可减少ACS患者术后CIN发生率,该保护效应可能与其减轻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心衰患者sCD40L和BNP水平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影响,探讨其在慢性心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18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干预组,n=59)和对照组(n=59),对照组采用强心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法他汀20mg。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分别查血脂、BNP及sCD40L水平的变化。结果结果显示sCD40L与LVEF呈负相关,血脂和BNP的变化与sCD40L呈正相关。治疗后血清BNP及sCD40L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阿托法他汀治疗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sCD40L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BNP呈正相关。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心衰时血清sCIMOL水平,sCD40L可作为心衰预测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前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对外周静脉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CA)中的炎症介质水平与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PCI术前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 n=32)和对照组(n=28)。两组分别于PCI术前即刻、术后24h抽取外周静脉血和术中抽取ICA血,测定并比较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浓度;PCI术后1周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L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L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峰值射血率(PER-LV)、左心室峰值充盈率(PFR-LV)。结果 组间对比,PCI术前,治疗组外周静脉中IL-6的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CI术后24h,治疗组外周静脉血中的IL-6、sCD40L和MMP-9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AMI后第7天,治疗组的EDV-LV、ESV-LV、LVEF、PER-LV、PFR-LV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组内对比,在两组患者中,PCI术前ICA中的IL-6、sCD40L和MMP-9浓度均显著高于其外周静脉水平。术后24h,所有患者外周静脉血IL-6和MMP-9的浓度均显著增高(P均<0.05),而sCD40L的浓度只有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STEMI发生时,ICA中的MMP-9、IL-6和sCD40L的水平显著高于外周静脉,而患者于急诊PCI术前口服阿托伐他汀能够不同程度降低炎症介质的水平,但对近期左心室功能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CS患者PCI术后血小板CD40L表达及血浆MPO水平的变化以及阿托伐他汀对二者的影响.方法:1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40 mg治疗组、20 mg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7天、1个月空腹检测血清中MPO和sCD40L的水平.结果:(1)ACS发生后血液中sCD40L、MPO会迅速升高,在PCI的影响下,两者继续升高,然后逐渐下降.(2)治疗组PCI术后血清sCD40L、MPO水平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sCD40L与MPO的变化趋势的相关性分析无相关性(P=0.58,r=0.153),结论:PCI术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sCD40L、MPO进一步升高;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PCI后血清sCD40L、MPO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松森 《中外医疗》2012,31(21):6-7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术(PCI)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型受体1(PPAR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2-9月在该院心内科收治的84例接受PCI的ACS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口服治疗,分别检测术前、术后24h和术后3d的血清hs-CRP和PPARγ/水平。结果研究组术后血清hs-CRP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血清PPARγ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PCI术后血清hs-CRP水平,并且可以显著提高血清PPARγ水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改良的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PCI患者100例随机分组:A组,PCI术前起始负荷量阿托伐他汀80 mg,后40 mg×7 d,以后20 mg qd;B组,PCI术前术后均每日阿托伐他汀20 mg。分别于服药前及术后24 h,服药后7 d分别测定hs-CRP、MMP-9及NO水平。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血管事件。结果服药前两组患者hs-CRP、MMP-9、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hs-CRP、MMP-9较术前升高,NO较术前降低(自身对比,P〈0.05,组间对比,P〉0.05);服药7 d后两组hs CRP及MMP-9均较术后24 h下降,NO较术后24 h升高(自身对比,P〈0.05,组间对比,P〈0.05)。结论改良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可显著降低PCI术后体内炎症反应,稳定斑块,并改善内皮功能,并不增加肌溶解等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心衰兔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衰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健康成年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心衰对照组(n=12)、心衰阿托伐他汀干预组(n=12),后两组均通过主动脉瓣膜破坏两周后加行腹主动脉缩窄术成功制备心衰动物模型,心衰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实验6周末开始每天给予阿托伐他汀3mg/kg灌胃治疗共4周,测定各组实验前、实验6周末、实验10周末时血清sCD40L水平的变化。结果:各组血清sCD40L基线水平呈微量,且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成功制备心衰模型后心衰对照组、心衰阿托伐他汀干预组的血清sCD40L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心衰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明显低于心衰对照组(P<0.05),心衰对照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慢性心衰病程中血清sCD40L水平明显升高,参与心衰病理过程,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心衰时血清sCD40L水平,这是阿托伐他汀对心衰有益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长期服用他汀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给予单次负荷剂量80 mg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85例择期行PCI且术前服用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30 d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CI前8~12 h服用阿托伐他汀,剂量分别为20 mg(常规剂量组)42例,80 mg(负荷剂量组)43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8和24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变化。结果  ①常规剂量组术后8和24 h CK-MB、cTnT、hs-CRP高于术前,以术后24 h升高明显;②负荷剂量组术后24h CK-MB、cTnT、hs-CRP高于术前;③负荷剂量组术后24 h CK-MB、cTnT、hs-CRP低于常规剂量组。结论  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前给予80 mg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疗程为14d。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sCD40L和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和74.36%,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sCD40L及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血清sCD40L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干扰脑缺血后血小板CD40/CD40L信号通路、抑制血小板活化、减轻炎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有心力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AMI伴心衰拟行PCI患者87例,随 机分为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3组,并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10、20、40 mg/d,在PCI前即刻(0 h)、术后12 h、24...  相似文献   

13.
崔建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12):1042-1044,104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98例行PCI术治疗的UAP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PCI术前2组患者血清CK-MB、c Tn I及h-FA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PCI术后血清CK-MB和c Tn I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对照组患者PCI术前后血清h-FA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CI术前后血清CK-MB、c Tn I及h-FA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K-MB和c Tn 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PCI术后2组患者血清h-FA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2组患者血清TNF-α、INF-γ、IL-10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CI术后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患者PCI术后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PCI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10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PCI术前后血清TNF-α和INF-γ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有效减轻UAP患者PCI术后炎症反应,对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血清sCD40L和MMP-9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龙川  蔡鑫  邵杉  胡思淦  涂胜 《西部医学》2009,21(7):1105-1107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sCD40L、MMP-9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4例CHD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5例,另外和23例正常对照血清sCD40L、MMP-9的浓度。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清sCD40L、MMP-9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O.05),而AMI组和UAP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AP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MI组及UAP组血清sCD40L与MMP-9水平正相关(分别为r=0.974,P〈0.01;r=0.959,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血清sCD40L和MMP-9水平升高明显,可作为预测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刘德林 《西部医学》2012,24(11):2126-2128
目的评价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直接PCI,42例)和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PCI,40例),比较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PCI后即刻TIMI血流,术后12、24h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术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术后30d内不良心脏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及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无明显差异(P>0.05),替罗非班组梗死相关动脉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高于对照组(P<0.05),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未发生严重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术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术后12、24h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在急诊PCI治疗中是有效而安全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使用普罗布考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预后及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AMI患者82例,随机分为普罗布考组(41例)及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普罗布考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普罗布考500mg/次,每日2次。对照组应用辛伐他汀10mg每晚一次口服。记录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 d内心血管事件。并予以炎症相关生物标志物——肿瘤坏死因子(TNF-α),CD40配体(CD40L),P选择素(Ps)检测。结果:普罗布考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 d累计发生心血管事件3例,与对照组相同(P〉0.05)。两组术前CD40L,Ps及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后30 d CD40L,Ps及TNF-α各指标同术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普罗布考组出院后30d TNF-α,CD40L,Ps水平较与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普罗布考可减轻AMI行PCI治疗患者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任骞  孙琦伟 《陕西医学杂志》2013,(12):1631-163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心梗组,并随机分为A组、B组各20例,在给予吸氧、抗凝、扩张冠脉血管等治疗的基础上,A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d,B组口服瑞舒伐他汀20mg/d,服药4周。比较治疗前心梗组与对照组hs-CRP水平,A组、B组治疗前后hs-CRP、血脂水平,并监测其不良反应。结果:与正常健康人相比较,AMI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4周后,A组、B组hs-CRP、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其中B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P<0.05),且冠脉事件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AMI患者早期使用较大剂量瑞舒伐他汀(20mg/d)能显著降低患者hs-CRP、血脂水平,减少冠脉事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前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患者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关系。方法选取126例行PCI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前hs-CRP水平分为A、B、C3组,A组(hs-CRP水平〈lmg/L)纳入患者45例,B组(hs-CRP水平为1~3mg/L)纳入患者41例,C组(hs-CRP水平〉3mg/L)纳入患者40例。对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观察患者术后CIN的发病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CIN的发生率分别为11.1%、17.1%和30%,且血清hs-CRP水平较高的患者CIN发生率也较高,3组总体差异和A组与C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而A组与B组、B组与C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论是将术前hs-CRP水平作为连续变量还是作为分类变量纳入回归模型,患者术前hs-CRP水平的显著升高都是CIN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患者发生糖尿病也是CIN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在围手术期应用水化治疗和性别为男性是CIN发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行PCI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前hs-CRP水平与其术后CIN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关系,是CI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糖尿病也是CIN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围手术期应用水化治疗和性别为男性是CIN发病的保护因素。临床医生应密切关注危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关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及血清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除进行常规西药治疗外,还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患者于入组时及治疗14d后分别进行心电图窦性心率震荡(HR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检测,并比较治疗14d后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震荡初始(TO)值均显著降低(P<0.05),震荡斜率(TS)值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O、TS值变化更加明显(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CK-MB水平均显著降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s-CRP、CK-MB水平治疗后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P<0.01)。治疗14d后两组患者心电图改变、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可明显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窦性心率震荡,降低血清hs-CRP、CK-MB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造影剂肾病(CIN)与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患者171例为研究对象,低剂量组87例,术前和术后均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口服;高剂量组84例,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口服,术后3d40mg口服,以后维持20mg口服。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测定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tatin 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白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术后48h高剂量组SCr水平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19),术后72h低剂量组患者EGFR显著低于高剂量组(P=0.022),术后24h高剂量组Cystatin C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06);低剂量组CIN发生率显著高于高剂量组(P=0.039)。高剂量组患者术后各炎症反应指标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造影剂用量≥150mL是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7,OR=1.571,95%CI:1.087-7.813),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是CIN发生的保护因素(P=0.016,OR=0.756,95%CI:0.341-0.947)。结论急诊PCI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预防CIN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阿托伐他汀抑制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