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后血糖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选择50例初诊T2DM患者接受为期2周的CSII强化治疗,于治疗前、后测定血糖及CRP,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CRP显著增高(P〈0.01)。(2)CSII治疗2周后血糖及CRP明显降低(P〈0.01)。结论短期CSII治疗可以控制血糖并改善初诊T2DM患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内炎症状态及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对T2DM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初诊T2DM患者接受为期2周的CSII强化治疗,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同时测定T2DM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采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选择基线资料匹配的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炎症因子IL-6(P<0.01)、TNF-α(P<0.05)、CRP(P<0.05)显著增高。(2)炎症因子IL-6、TNF-α、CRP与HOMA-IR呈正相关(r1=0.6071,P<0.05;r2=0.8033,P<0.01;r3=0.7435,P<0.01)。(3)CSII治疗2周后炎症因子IL-6、TNF-α、CRP明显降低(P均<0.05),HOMA-IR明显降低(P<0.01)。结论新诊断的T2DM患者处于慢性炎症状态,这种炎症状态与胰岛素抵抗形成有关,短期CSII治疗除降低血糖外,能显著降低T2DM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炎症,减轻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8-异前列腺素F2α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胰岛素泵(CSII组)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组)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8-异前列腺素F2α、C反应蛋白(CRP)等变化情况。结果MSII组和CSII组治疗后FPG、2hPG、HbAle、8-异前列腺素F2α、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FC—P、2hC—P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SII组FPG、2hPG、C-P、2hC-P、8-异前列腺素F2α、CRP治疗前后变化量明显高于MSII组(P〈0.05)。CSII组较MSII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与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组相比,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不仅具有平稳降糖、改善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而且具有改善氧化应激及降低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50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兰芬 《广西医学》2010,32(11):1387-1388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CSII)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初诊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CSII组50例用CSII强化治疗;MSII组52例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治疗,疗程均为14d。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全天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MSII组,胰岛素全天用量少于MSII组(P〈0.01),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SII组(P〈0.01)。结论T2DM患者宜及早CSII强化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血糖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泌乐50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胰岛β细胞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40例新诊断T2DM患者,应用优泌乐50强化治疗2周,分析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PG)、空腹胰岛素(FINS)、精氨酸刺激试验后胰岛素增值(△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以及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FPG、P2hPG、HOMA-IR及hs-CRP明显降低(P〈0.05或P〈0.01),△INS和HOMA-IS明显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INS、HOMA-IS呈负相关,与HOMA-IR呈正相关。结论对显著高血糖初诊T2DM患者应用优泌乐50短期强化治疗可快速降低血糖,控制慢性炎症样反应,有效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治疗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对2型糖屎病(T2-DM)患者血糖及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116名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CSII和MSII强化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血糖达标时间、血糖波动情况、血清CRP、TNF-α的变化.结果:CSII组与MSII组的血糖达标时间,CSII组显著短于MSII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7个时点指血血糖水平显著降低,达标时血糖CSII组明显低于MSII组(P<0.05);达标时最高与最低血糖的差值CSII组明显小于MSII组(P<0.05).两组血清CRP治疗后均有显著降低(P值均<0.05),且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TNF-α均有下降趋势,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II与MSII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均能有效控制T2-DM患者的血糖,促进短期血糖达标,降低血清CRP,但CSII治疗较MSII优.方法:结果:结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伴显著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对21例空腹血糖>11.1mmol/L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RP的变化及其与糖负荷后30min胰岛素增值与血糖增值的比值(△I30'/△G30')、HomaB功能指数和Homa-IR的关系。结果:治疗2周,血清TNF-α和CRP水平明显下降(P<0.01),△I30'/△G30'增高(P<0.05),HomaB功能指数明显上升(P<0.01),Homa-IR下降(P<0.01);血TNF-α和CRP水平与HomaB功能指数和Homa-IR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对显著高血糖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快速控制血糖,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前后2型糖尿病患者(T2DM)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变化,探讨二甲双胍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42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二甲双胍治疗前后血清HS—CRP、TNF-α、ICAM-1水平,并与3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2DM血清HS—CRP、TNF-α、ICAM-1浓度较正常人升高(P〈0.01),且二甲双胍治疗8周后血清HS—CRP、TNF-α、ICAM-1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炎症活动,二甲双胍在降低血糖的同时有抗炎作用,能使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短期治疗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观察降血糖效果以及对血脂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空腹血糖〉11、1mmol/L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2例,进行为期2周的CSII强化治疗,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3个月、2年时血清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改变。结果经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后FPG、PPG、HbA1c、TG、CRP均有明显改善(P〈0.05)。随访3个月,有20例TG、CRP、HbA1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1)。追踪到2年时,有8例患者仅需饮食、运动即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TG、CRP、PG、PPG、HbA1c均维持有效水平(P〈0.01)。结论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CSII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抗炎的作用,部分患者不用任何药物,仅通过饮食控制就可获得良好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短期胰岛素泵(CSII)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Betatrophin水平的影响,探讨Betatrophin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60例初诊T2DM患者接受2周短期CSII强化治疗,所有研究对象于治疗前后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并检测血脂及其他相关生化指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Betatrophin浓度。结果: CSII治疗后血清Betatrophin水平为448.83(229.89~719.68) pg/m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393.79(168.51~577.63) pg/mL,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初诊T2DM患者CSII治疗前血清Betatrophin与HbA1c呈正相关(r=0.320,P<0.05),与空腹血糖变化量(△Glu 0)、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量(△HOMA-IR)呈负相关(r分别为-0.304、-0.266,P均<0.05);CSII治疗前后血清Betatrophin变化量(△Betatrophin)与空腹胰岛素差值(△Ins 0)、空腹C肽差值(△C-P 0)呈正相关(r分别为0.282、0.307,P均<0.05)。 以△Betatrophin为因变量,△Ins 0、△C-P 0、△Glu 0、△HOMA IR为自变量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结果显示△C-P 0(β=172.03,P=0.016)进入方程(R2=0.103,P<0.05)。结论: 初诊T2DM患者经短期CSII治疗后血清Betatrophin水平显著增高;且△C-P 0是△Betatrophin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PNP)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伴有PNP分为观察组(T2DM伴PNP组)63例和对照组(单纯T2DM组)57例,比较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红细胞沉降率(ESR)、神经功能缺陷量表(NDS)评分及SUA水平,并对T2DM患者的SUA水平与NDS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组患者TG、TC、HDL-C、LDL-C、CRP、ESR、IL-6、TNF-α及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FBG和SUA水平及ND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SUA水平与NDS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 SUA水平对T2DM患者PNP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脂肪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对健康对照组(A组)、NAFLD组(B组)、T2DM组(C组)及T2DM伴NAFLD组(D组)肝功能、血脂、血糖、胰岛素水平、血尿酸、脂联素(ANP)、肿瘤坏死因子(TNF—α)进行测定。结果与A组相比,B、C、D组ANP明显下降(P〈0.01),TNF-α明显升高(P〈0.01),D组与B、C组相比,ANP下降(P〈0.01),TNF-α上升(P〈0.01)。结论脂肪细胞因子参与T2DM、NAFLD病理生理过程,恢复脂肪细胞因子的水平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炎性介质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其在此类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50例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0例健康者的EPCs数量、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MT等指标。结果: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IMT、Hs-CRP、IL-6、TNF-α、收缩压和脉压均显著高于健康者(P<0.05);EPCs数量显著低于健康者(P<0.05)。EPCs数量与颈动脉IMT(r=0.577)、Hs-CRP(r=0.483)、IL-6(r=0.442)和脉压(r=0.390)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是内皮系统、血管重构和炎性反应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应用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新诊断T2DM患者随机分为3组:双C组、单纯CSII组、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组。双C组行CGMS连续监测血糖,后两组均采用指尖血糖仪监测血糖。比较3组治疗3d时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及各组强化治疗2周后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1)空腹血糖:强化治疗后3组均明显下降,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餐后2h血糖:强化治疗后3组均明显下降(P〈0.01),与CSII组、MDI组相比,双C组下降更明显(P〈0.01),CSII组、MDI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3)血糖漂移:双C组MAGE显著低于CSII组及MDI组(P〈0.05),而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糖达标时间:双C组和CSII组明显短于MD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双C组少于CSII组及MDI组(P〈0.01),CSII组与MDI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6)低血糖发生的次数:双C组少于CSII组与MDI组(P〈0.01)。结论3组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治疗均有效,短期应用CSII治疗效果好于MDI治疗,在CGMS监测下的CSII降糖治疗效果更好,达标所需时间短,胰岛素需用量少,低血糖事件少。  相似文献   

15.
张云林 《湖南医学》2014,(2):257-259
【目的】研究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泵输注(CSⅡ)对新诊2型糖尿病(T2DM )不用其他药物的前提下能否长期控制血糖,以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对新诊 T2DM 患者[ n =126,空腹血糖(FBG)>13.9 mmol/L]入院接受2周的CSII治疗。在CSII前后,进行静脉糖耐量试验(IVGTT)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脂质谱、血浆游离脂肪酸(FFA )、前胰岛素和C肽水平。随访期间患者停用胰岛素,仅进行长期饮食控制。【结果】126例患者在接受CSII的第(6.3&#177;3.9)d达到最佳血糖控制[空腹血糖(FBG)<6.1 mmol/L ,餐后2 h血糖(2hPG)<8.0 mmol/L]。完成CSII二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FPG ,2hPG ,HBA1C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FA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上升( P <0.01,P <0.05),β细胞功能恢复程度更大( P<0.05)。【结论】短期强化胰岛素疗法可使具有严重高血糖的新诊T2DM患者血糖得到长期控制。β细胞功能改善,尤其是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恢复,可能是患者获得缓解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邵兰  招伟贤  陈研生  肖健斌  韦晨浦 《吉林医学》2010,31(13):1742-1743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开腹胆管手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白细胞介素-2(IL-2)、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30例胆管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参附组(S组,参附注射液加手术组)及对照组(C组,单纯手术组)各15例,参附组术前予参附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IL-2、CRP和TNF-α水平。结果:术后第1天参附组CD4+细胞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CD8+细胞在两组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两组血清IL-2水平均有降低,参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参附组血清TNF-α、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术前应用参附注射液能改善、调节胆管手术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比浊法检测108例胃癌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并与85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和120例健康体检者对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胃癌组患者HMGB1、CRP、IL-6、IL-8和TNF-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P<0.01)。胃癌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密切相关,随着胃癌病情加重,HMGB1、CRP、IL-6、IL-8和TNF-α水平逐渐升高,Ⅲ、Ⅳ期胃癌患者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P<0.01)。结论血清炎性因子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胃癌进展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MHD患者54例,随机分为LFHD组、HFHD组和HDF组各18例,检测治疗前后AGEs、Hcy、CRP、IL-6及TNF-α水平的变化,另纳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MHD患者透析前AGEs、Hcy、CRP、IL-6及TNF-α水平均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LFHD组单次和透析8个月后均不能降低AGEs、Hcy、CRP、IL-6、TNF-α(P>0.05);HFHD组单次透析后AGEs、Hcy下降(P<0.05)。透析8个月后,Hcy、CRP、IL-6及TNF-α下降(P<0.05);HDF组单次和透析8个月后AGEs、Hcy、CRP、IL-6、TNF-o下降(P<0.05),透析8个月后,与LFHD组比较,HFHD组及HDF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HDF组低于HFHD组(P<0.05)。结论 MHD患者存在微炎性状态,HDF和HFHD可以降低AGEs及Hcy水平,改善微炎性状态,HDF可能优于HFH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