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研究头电针配合言语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语言康复训练配合头电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言语训练治疗,言语训练采用Schuell刺激法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训练,对不同类型的失语症患者训练类型有所侧重。每次30min,每周5次,2周为1个疗程。针灸治疗选取头部穴位,运动性失语取运动区,感觉性失语取感觉区,完全性失语取语言三区,并且配合百会、风府、哑门等穴位。每周治疗5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语言功能评分采用《汉语失语成套测验》,就自发说话、语言理解、复述和命名四方面内容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进行比较。失语程度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分级标准进行评价,总疗效比较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自发说话、言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及失语程度评分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分别为0.01、0.03、0.02、0.02、0.02,P均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自发说话、言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及失语程度评分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分别为0.02、0.03、0.01、0.02、0.03,P均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自发说话、言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及失语程度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3、0.03、0.03、0.02、0.03,P均0.05)。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为0.03,P0.05)。结论:头电针配合言语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自发说话、言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及失语程度,疗效优于单纯言语训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进阶式言语训练法对脑卒中后基底节性失语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基底节性失语症 患者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语言康复,治疗组给予进阶式言语训练法,均 治疗3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法(BDAE)及西方失语测验量表(WAB)评价2组患者的 失语程度及言语功能。出院后随访3个月,采用BDAE量表评估失语程度并判定康复疗效。结果:治疗后,2 组的BDAE分级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的BDAE分级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WAB量表各项评分均 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自发言语(信息量及流畅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后, 2组的BDAE分级继续提高,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78%),但2组间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进阶式言语训练有助于改善卒中后基底节性失语症患者的言语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镜像神经元疗法(MNST)对脑卒中后急性期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脑卒中后急性期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的言语-语言疗法组(SLT组)和MNST组,每组24例。3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后急性期内科治疗和常规护理,SLT组在此基础上接受Schuell刺激法、交流效果促进法和强制诱导法等训练。MNST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镜像神经元疗法。SLT组和MNST组每天训练1次,每次30min,每周5天,共2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中文版语言障碍筛查测试(CLAST)和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评定其失语症严重程度。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CLAST各项评分及总分、BDAE分级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MNST组的CLAST各项评分和总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与SLT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相比,MNST组在命名、复述以及总分上都有所提高(均P<0.05)。此外,与SLT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相比,MNST组的BDAE分级也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镜像神经元疗法可安全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急性期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致护理对高压氧治疗脑挫裂伤失语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的行高压氧治疗脑挫裂伤失语症患者75例.将所有患者使用随机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高压氧(HBO)结合常规神经外科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由护士进行针对患者的不同程度失语类型的相对细致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且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细致护理对于高压氧治疗脑挫裂伤失语症患者恢复有着重要作用,其不仅能有效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且能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故此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康复护理在阿尔茨海默病(AD)伴轻中度失语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2例AD伴轻中度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强化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强化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非言语交流和针对失语症的强化言语康复护理.采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法(BDAE)评价两组康复效果.结果:强化组言语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言语强化护理可改善AD伴轻中度失语症患者的言语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右侧颞上回后部对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例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 TMS组和假刺激组。rTMS组采用低频rTMS刺激右侧颞上回后部,每周5次,每次20min,共治疗3周。假刺激组采用假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d内、治疗后3个月、6个月对两组患者采用西方失语症失语评定量表(WAB)进行言语功能评估。结果:与假刺激组相比,rTMS组各时间点WAB总分(F=5.023,P=0.030)和听理解分值(F=8.158,P=0.002)的上升幅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rTMS治疗后3d、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的WAB-AQ总分(t=2.489,P=0.042;t=2.788,P=0.020)、听理解(t=3.800,P=0.003;t=3.532,P=0.005)的差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低频rTMS刺激右侧颞上回后部能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症患者的言语功能,特别是听理解能力改善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配合醒脑开窍针法,对照组仅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每天1次,每周6次,共治疗4周。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表(ABC)法和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评定2组患者失语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ABC评分、BDA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4周后2组BDAE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的改善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影像MRI定位后头针联合醒脑静治疗脑卒中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卒中失语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还应用醒脑静治疗,并根据病变部位不同给予个性化辩证头针治疗,治疗3月。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测验(BDAE)和N400评估疗效。结果:治疗3月后,对照组BDAE评分180分9例,80~180分45例,80分46例;治疗组BDAE评分180分5例,80~180分30例,80分65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潜伏期缩短,波幅降低(P0.05)。结论:影像MRI定位后定位头针联合醒脑静治疗脑卒中失语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失语症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按入组时序号尾数单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按照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住院第2天开始运用运动想象疗法进行言语康复训练.使用中国康复中心失语检查法在住院当天做失语症测评,并在住院当天和住院第11天即运动想象疗法治疗结束后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中的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法进行失语症严重度评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前2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0次后2组均比治疗前好转,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有效,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失语症恢复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及轻、中型颅脑损伤失语症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探讨高压氧对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失语症患者按入院次序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于发病7d后加用高压氧干预,治疗15d为1个疗程,每疗程中间休息3d,共治疗3个疗程。本研究采用ZM2.1型语言障碍诊治仪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残存语言功能情况,并在每一疗程高压氧治疗结束后检测2组患者的语言能力,观察其语言功能是否改善。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各项语言功能评分均有提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除听读字项目外,其它10项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3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患者11项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进行比较,发现该组患者每一疗程结束后其各项语言功能评分均有一定程度提高,其中高压氧治疗1个疗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个疗程与治疗1个疗程时比较,均显示患者复杂指令、表达语音及表达语义3项评分显著提高(P〈0.05);高压氧治疗3个疗程与治疗2个疗程时比较,发现患者各项语言功能改善均不显著(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促进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康复,患者经1—2个疗程治疗后其语言功能改善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失语症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本科住院的84例有失语症的脑出血患者,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检查失语的类型及特点,结合临床及CT、MRI结果分析它们的发生及类型与病灶和其他因素的关系。结果脑出血失语症的发生及其特点与出血病灶的部位有密切的关系,但同时还受到许多因素影响。结论研究脑出血失语症,除考虑病灶因素外,还必须注意分析出血所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Broca失语患者言语能力的影响。方法:把70例脑卒中后Broca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连续康复组和对照组,连续康复组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未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但两组的常规内科治疗和早期的言语康复治疗均相同。分别于入组时(V1)、入组后第2个月末(V2)和第5个月末(V3)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进行评定。结果:入组后5个月末连续康复组失语商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后Broca失语患者的言语能力。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汉语失语症早期康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语言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脑血管病汉语失语症患者随机分组,其中的30例患者分别于发病7天内和8-14天内进行28天的语言康复训练;另外30例患者不做语言康复训练为对照组.在康复训练前及28天后和3个月后追踪分别用汉语失语检查法测查此60例患者的失语商,并进行自身和三组间比较.结果应用语言康复训练效果更好(P<0.01),康复训练越早越好(P<0.05).结论语言康复训练对急性脑血管病汉语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起着重要作用,早期康复效果明显且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语性失语症的临床特征及康复。方法报道1例母语为朝鲜语和汉语且日本语流利的在日本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因车祸颅脑外伤导致多语失语症的临床康复过程。结果和结论经2~3个月康复治疗后,患者沟通能力进步,主要以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恢复为主。各种语言呈现不同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对维吾尔语版失语检查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方法:通过对汉语版失语症量表(ABC)进行翻译和回译,并进行语言的调适和预测试后,将其运用于10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血管病后的维吾尔族失语症患者,均在入院时进行语言功能评定,其中30例失语症患者在住院后1周再次进行第2次测评。对评定结果进行失语症分类和数据汇总,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量表的重测信度,应用因子分析法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同时进行内在信度及分半信度检验。 结果:维吾尔语版失语症检查量表的重测信度较好,除书写检查中的两个分项目低于0.7外,其余22个分项目的重测信度均>0.7;量表总的内在信度系数(Cronbach α系数)和拆分为4个部分(口语表达、听理解、阅读和书写)的Cronbach α系数均>0.7;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906;因子分析结果提示该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 结论:维吾尔语版失语症检查量表在对维吾尔语失语症患者的诊断、分类和量化方面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是一种可用于维吾尔族失语症患者的较理想的评定工具,对维吾尔族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完全性失语症的语言转归。方法对2例完全性失语症患者利用Schuell刺激法、交流效果促进法(PACE)和功能性交际治疗(FCP)进行语言训练,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进行评定。结果2例患者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完全性失语症患者经过系统、正规的语言训练在几个月或几年后可转变为运动性失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命名性失语症为例,构建符合国际失语库标准的普通话失语症语料数据集。方法:根据国际失语库标准,采集9例命名性失语症患者自发性言语的多媒体样本,采用CLAN软件进行转录、编码和校验,并对所建立的样本数据集进行语言分析。结果:在失语库测试的整体水平,患者产生句子数96.89±22.45,耗时为709.1±283.78s,词类187.2±58.89个,词次563.67±286.15个,名词103±56.39个,动词99.67±44.65个。在单项语言任务水平,这些参数还支持语言任务间比较。在看图说话和命题任务中,名词和动词的产出量呈显著正相关(n=9,r=0.765,P0.05;n=9,r=0.945,P0.001);在命题任务中,动词的产出量与AQ值呈显著正相关(n=9,r=0.686,P0.05)。结论:命名性失语症患者名词和动词的产出量相同,动词更能反映言语改善程度。国际失语库为汉语失语症提供了有效的语料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8.
失语症语言理解障碍的测评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艳  陈卓铭  傅耀高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2):1885-1888
【目的】探讨Broca失语与Wernicke失语患者语言理解障碍的特点及机制。【方法】采用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检测11例Broca失语患者及10例Wernicke失语患者,对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语言理解检测项目及语言理解功能亚项的得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语言理解检测项目除听指字外其它各项目均与语言理解的功能亚项存在相关,相关系数r=0.71~0.98;②Broca失语组与Wernicke失语组的语言理解功能亚项中听简单指令、听复杂指令、听是否、视文字复杂理解中的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Broca失语组与Wernicke失语组的在听理解检测项目的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视理解检测项目的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①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的语言理解检测项目与功能亚项存在相关性,其检测结果可用于失语症患者语言理解功能的评估。②Broca失语与Wernicke失语患者语言理解障碍可能存在不同机制,根据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语言理解检测结果可以进行失语症患者语言理解障碍机制的探讨,并为其语言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集体语言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病人语言功能恢复的作用。 [方法 ]将 84例脑卒中失语病人随机分为 3组 ,集体强化组 (3 0例 )给予集体语言强化训练 ;一对一康复组 (2 4例 )进行一对一康复训练 ;对照组 (3 0例 )不进行康复训练。比较 3组病人康复前后失语严重程度 ,应用汉语失语检查法检查 84例病人的失语商 (AQ ) ,并进行自身和 3组间比较。 [结果 ]康复训练 2 8d后集体强化组 10 0 %显效 ;一对一康复组 3 8%显效 ,2 9%有效 ,3 3 %无效 ;对照组 10 0 %无效。 3个月后集体强化组AQ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一对一康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对照组A值降低 ,与康复前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集体语言强化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失语病人语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儿童失语症的发病率很低。本文对6例儿童失语症进行了分析。资料显示出儿重失语证的一些言语症状和治疗预后与成人失语症有很大个同,由于多数儿童失语症患者处于学前,因此,儿童失语症不能采用成人失语症的方法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