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量及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和分析2010-2011年间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及主要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2年间临床选择以头孢霉素类、喹诺酮类、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等抗菌药物为主,DDDs变化大的有头孢呋辛钠、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等常用药物(DDDs降幅〉30%)。2011年大肠埃希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呋辛钠耐药率下降明显(P〈0.05),大肠埃希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下降也十分明显(P〈0.01)。其他临床常见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有超过50%的品种呈下降趋势。结论抗菌药物DDDs与细菌耐药性有一定相关性。医院应积极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调整药物品种结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有利于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2010~2014年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量与常见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变化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我院2010~2014年间,抗感染药物用药频度( DDDs)和5种病原微生物耐药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抗菌药物使用量与细菌耐药率之间的关系。结果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用量呈正相关,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与糖肽类抗菌药物的用量呈正相关;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呈负相关,对庆大霉素耐药率与喹诺酮类、糖肽类抗菌药物使用量呈正相关;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喹诺酮类、糖肽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呈正相关;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的使用表现出复杂的统计学关系,可能与其交叉耐药机制有关;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与青霉素类的用量呈负相关,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与氨基糖苷类的使用量呈负相关,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呈负相关。结论细菌耐药率变迁与抗菌药物用量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学》2017,(7):1299-1303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鲍曼不动杆菌(Ab)耐药性变化的相关性,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2013年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与Ab耐药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抗菌药物使用量与Ab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医院2009年—2013年间抗菌药物的总DDDs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头孢菌素类药物的DDDs均位列首位,碳青霉烯类、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头霉素类、氟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DDDs持续增高;Ab对于多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Ab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与美罗培南、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和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的DDDs呈正相关,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与氨基糖苷类DDDs呈负相关,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与头孢菌素类DDDs呈正相关(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较为严峻,其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临床上应规范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探讨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我院2005~2008年的相关数据资料,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性,分析用药频度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4年来DDDs一直处于第1位,临床用药选择倾向于价格更高、抗菌谱广的2线抗菌药物。DDDs排序前列的药物,耐药率普遍较高。临床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第3代头孢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应引起临床注意。万古霉素对表葡菌和金葡菌的耐药率最低。氟康唑对白色念珠菌的耐药率多年来居高不下。部分抗菌药物的DDDs与细菌耐药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应多方并举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提高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了解我院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与多种抗菌药物使用量之间的相关性,为有效控制感染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我院2014~2016年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和我院2014~2016年抗菌药的用药频度(DDDs),对抗菌药的用药频度和两种细菌的耐药性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年间,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发生一定变化。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但对部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有缓慢下降趋势,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等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对头孢他定、头孢吡肟、氨曲南等耐药率波动幅度较小。观察期间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耐药率与DDDs相关性分析显示: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与美罗培南DDDs呈明显正相关(P<0.05);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与头孢硫脒DDDs呈明显负相关(P<0.05);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DDDs呈明显正相关(P<0.05);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与头孢唑肟DDDs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与抗菌药物使用量之间不同程度上存在相关性,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控制和延缓耐药菌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及细菌耐药的变化趋势,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降低细菌耐药发生率和院内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应用抗生素品种、数量消耗量,同期病原菌感染情况、耐药细菌培养分离结果,应用细菌耐药监测软件统计处理数据。结果2010—2012年我院住院患者应用抗生素药物11类40种,其中DDDs排名居前3位的依次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我院2010—2012年住院患者培养标本中分离到菌株分别为830、1274、3278株,其中排名居前2位的依次为革兰阴性细菌(G-)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3年间抗菌药物总用药频度(DDDs)与细菌耐药呈正相关,β-内酰胺酶类药物的DDDs与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存在相关性(r=0.7035,P〈0.05)。头孢菌素类的DDDs与G-菌耐药率间呈正相关(r=0.8002,P〈0.05)。喹诺酮类的DDDs与G-菌耐药率呈正相关(r=0.8045,P〈0.05)。结论抗菌药物的DDDs与细菌耐药率具有相关性,合理应用抗生素可减少细菌耐药发生,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9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变化趋势及抗菌药物使用量,探讨抗菌药物使用量与病原菌耐药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年间13种抗菌药物使用量与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对目标抗菌药物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的用药频度,对耐药率与DDD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年期间病原菌耐药率逐步上升,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有9种抗菌药物DDDs的变化与治疗目标菌的耐药率变迁呈显著相关。结论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或使用不当与加速细菌耐药的产生和发展可能有着密切联系,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对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统计分析某三甲医院2011年-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革兰阴性细菌耐药率,为临床降低细菌耐药性和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2013年送检病原菌培养结果、同期各类别抗菌药物累计使用频度和细菌耐药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2013年排名前五位的革兰阴性病原菌均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阴沟肠杆菌,每年所占比例无明显变化。抗菌药物总用药频度逐年减少,从2011年的255456.37 DDDs下降到2013年的155024.25 DDDs,头孢菌素 酶抑制剂类及大环内酯类用量排名逐年升高,三四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类用量排名则逐年减少,抗真菌类及碳青霉烯类排名无明显变化。各类细菌对阿莫西林耐药率均较高,2013年基本达到100%,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逐年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类抗菌药呈逐渐耐药趋势。 结论 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部分细菌的耐药率有增加的趋势,需要更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缓目前的耐药形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某医院病房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与耐药性关系分析。方法收集我院检验科的微生物检验数据和各科室病房抗菌药物的使用量的数据,计算出每百张床位每天DDDs值。比较各科室病房的病原菌检出情况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耐药性、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结果留医部所有病房共检出1801株菌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595株,占88.56%;革兰氏阴性菌206株,占11.44%;医院病房抗菌药物使用每天每百张床位DDDs值由高到低为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青霉素类,其值分别为5.03、2.69、0.95、0.77、0.52〔DDDs/( d ×百张床位)〕;金葡菌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最高为69.41%,耐药率与氟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使用量呈正相关( r =0.507,P=0.016;r=0.841,P=0.008),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的耐药率最高为72.0%,产酸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耐药率最高为75.44%;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量呈正相关(r=0.812,P=0.009)。结论金黄色葡球菌、大肠埃希菌、产酸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严重,且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03~2009年我院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变化趋势及抗菌药物年使用量,探讨用药量与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7年间14种抗菌药物年用量与这些药物对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的敏感性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的用药频度(DDDs),并用直线回归法对耐药率与DDD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7年间14种抗菌药物DDDs呈波动状况,病原菌耐药率逐步上升。7年间我院有9种抗菌药物DDDs的变化不仅与它们本身的耐药性变迁呈显著相关,而且与其它10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变迁都有相关。结论: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或使用不当与加速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发展和传播存在着密切相关。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对延缓耐药菌的产生和蔓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使用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晓林  廖致红 《中国药师》2009,12(4):457-459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9种常用抗菌药使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别统计我院2003—2007年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及9种常用抗菌药的用药频度(DDDs),用直线回归方法对耐药率与用药频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9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全部呈现增长态势,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最高。耐药率与用药频度的相关性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与哌拉西林的用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的上升趋势与抗菌药的大量使用有一定关系,临床应根据细菌耐药性合理选择抗菌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张芫 《中国药房》2012,(6):546-549
目的:调查我院铜绿假单胞菌(PA)的现状和耐药性变迁,探讨耐药性和用药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6-2010年8种抗菌药物的年用量进行汇总,计算抗菌药物的年用药频度(DDDs),并用SPSS14.0版统计软件对PA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年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A对我院常用的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5年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吡肟用药量呈上升趋势,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用量呈下降趋势。PA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与DDDs呈强相关,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r=0.933,P<0.01)和庆大霉素(r=0.971,P<0.01)DDDs呈显著正相关,与环丙沙星DDDs呈负相关(r=-0.840,P>0.05)。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与DDDs呈中等相关,PA与头孢他啶无相关性。结论:5年来PA对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呈波动性下降趋势,部分抗菌药物使用量与PA耐药水平变化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抗菌药物的应用与细菌耐药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生皆  卜春莲 《中国药房》2008,19(20):1557-1558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应用量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某医院2005~2006年1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计算相关系数,描述用药频度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及相关密切程度。结果: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其用药频度的相关系数在0.6101~0.9730之间,相关均具显著性。结论: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呈正相关。应多方并举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提高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2005—2007年某院抗菌药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院近3年来抗菌药使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探讨细菌耐药性变异与抗菌药使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抗菌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05—2007年各类抗菌药及常用品种的DDDs作统计和排序,同时统计4种强势致病菌的年度耐药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抗菌药使用总的DDDs逐年上升,3年来总的增幅为19.16%;DDDs前3位一直都是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4种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细菌耐药率变化与抗菌药的用药频度密切相关。结论:抗菌药的用药频度对细菌耐药性变异有重要的影响,医院须加强抗菌药的管理,以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与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掌握细菌耐药规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及治疗效果。方法:从本院2007年全年住院病历中随机抽取240份,按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实际用药天数、药物利用指数(DUI)和联合用药种数进行综合统计。收集2007年本院临床分离菌株,采用Kirby 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以WHONET5.4软件进行菌株数据分析。结果:抗菌药物DDDs排序结果显示,头孢菌素类(5种)、喹诺酮类(1种)临床用药最为广泛,其中左氧氟沙星的用量最高。本院临床共分离病原菌1501株,其中,革兰阳性(G^+)菌412株(27.45%),革兰阴性(G^-)菌970株(64.62%),真菌119株(7.93%)。药敏试验结果中G^+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最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性不佳;G^-菌对碳青霉烯类最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和阿米卡星敏感度次之。结论:对细菌的耐药监测,是掌握细菌耐药规律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控制ADR发生率,遏制细菌耐药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使用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7-2011年住院病人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以及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5年来,本院最常用的抗菌药物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其中头孢菌素类消耗量最大,用药金额相对较高,并且第三代及第四代头孢菌素使用量逐年增加,细菌耐药情况日趋严重。结论: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选药起点偏高等问题。医院应加大管理力度,使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相似文献   

17.
2002年~2004年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我院抗菌药物使用量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2002年~2004年5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并对用药频度和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3年来抗菌药物的总用药频度值增长了47.14%;2004年,4种主要病原菌对9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44%;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年来用药频度分别增长4倍、19.8倍、7倍,病原菌对其耐药率也明显提高,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增加22%以上。结论:医院应多方面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2005~2007年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5~2007年抗菌药物使用资料,并对用药频度、销售金额、药品用量以及检出细菌耐药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变化较大,注射用左氧氟沙星使用明显上升。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使用明显下降,抗菌药物销售金额逐年下降,2006年比2005年下降了0.4%,2007年比2006年下降了7.72%。检出的细菌有一些变化,且细菌耐药情况越来越严重。结论: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有一定的改善,但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顾建英  蔡映云  顾萍  叶晓芬 《中国药房》2012,(46):4344-4347
目的:评价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我院呼吸病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统计我院呼吸病区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2010年8-12月,整治前)、后(2011年8-12月,整治后)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率均值由整治前的96.93%下降至整治后的79.78%(P〈0.05),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均值由整治前的43.81%下降至整治后的32.99%(P〈0.0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均值由整治前的67.72DDDs/100人/天降至整治后的51.10DDDs/100人/天(P〈0.05)。整治后抗菌药物总用药频度(DDDs)较整治前下降32.49%,注射剂类降低35.30%,口服剂类无明显变化;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所占比例由46.43%降至39.67%,呈下降趋势,而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所占比例由53.57%上升至60.33%,呈上升趋势;痰培养阳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所降低。单药应用率由整治前的24.43%上升至整治后的48.15%,二联用药率由整治前的73.76%下降至整治后的51.85%。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我院呼吸病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抗菌药物使用率、AUD和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比例尚未达到理想要求,需进一步加强宣教和监管。  相似文献   

20.
2005~2008年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及其中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和应用频度分析法对2005~2008年我院抗菌药物及其中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品种数、消费金额、应用数量都呈逐年上升之势,特殊使用抗菌药用药金额、用药频度亦逐年上升。结论:抗菌药物在我院临床应用结构基本合理,但仍应重视其安全性、有效性,合理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