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尼妥珠单抗(泰欣生)是一种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与EGFR胞外域结合,阻断下游信号通路而起到抗肿瘤作用。临床研究表明,尼妥珠单抗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鼻咽癌和胶质瘤等实体瘤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同时具有耐受性好、皮疹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头颈部肿瘤EGFR单抗用后嗅觉障碍病例的临床特点,结合复习文献探讨EGFR单抗治疗的安全性及其致嗅觉丧失的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2年在本科接受IMRT±同期化疗联合EGFR单抗治疗的头颈部肿瘤(鳞癌及鼻咽癌)患者328例资料,统计急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于IMRT±同期化疗前1周接受首次EGFR单抗治疗后出现嗅觉丧失者2例(0.6%),均为初治中年男性患者。1例为尼妥珠单抗治疗出现嗅觉丧失后继续使用,治疗结束后半年随访时嗅觉仍未恢复;1例为西妥昔单抗治疗出现嗅觉丧失后停药13 d嗅觉部分恢复,但继续使用尼妥珠单抗治疗后无变化。考虑嗅觉丧失的发生与EGFR单抗使用有关,但机制不清。  相似文献   

3.
大量研究表明,EGFR信号通路与放疗抵抗相关,许多恶性肿瘤高度表达EGFR。EGFR阻断成为放疗增敏的途径之一。作为第一个由中国和古巴合作研制的EGFR单克隆抗体,尼妥珠单抗有其独特的临床特性,其联合放疗在头颈部肿瘤、食管癌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等肿瘤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及探索,本文就尼妥珠单抗放疗增敏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照研究,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EGFR表达水平与联合EGFR单抗诱导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118例来自“尼妥珠单抗、顺铂、5-氟尿嘧啶诱导化疗后顺铂同期调强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病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EGFR表达水平。其中,尼妥珠单抗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诱导治疗组(NPF组)58例,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诱导化疗组(TPF组)60例。比较两组EGFR表达情况与诱导治疗疗效相关性。结果:全组EGFR表达率为94.9%;EGFR表达与性别、临床分期等临床特征无显著相关(P>0.05)。EGFR表达水平与TPF诱导化疗的疗效无显著相关(P=0.090),但显著影响联合尼妥珠单抗的诱导治疗疗效(P=0.015);与TPF化疗比较,EGFR高表达水平患者接受联合EGFR单抗的诱导治疗有更好的治疗反应(P=0.033)。结论: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EGFR的表达水平与联合EGFR单抗诱导治疗的疗效密切相关;对于EGFR高水平表达的患者,增加EGFR单抗可能提高诱导治疗的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5.
方晶  朱远 《中国肿瘤》2014,23(3):228-23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在多种肿瘤中存在高表达,与肿瘤的进展、耐放化疗有关。抑制EGFR信号传导通路可控制肿瘤的发展。尼妥珠单抗作为一种新型的抗EGFR单克隆抗体.已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中。全文就尼妥珠单抗联合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相关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陈猛  何侠 《肿瘤学杂志》2015,21(3):165-170
鼻咽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西妥昔单抗竞争性阻断EGFR与配体结合,阻断酪氨酸激酶磷酸化及下游胞内信号通路活化,发挥抗肿瘤作用。西妥昔单抗联合放、化疗用于治疗局部晚期及复发转移性鼻咽癌,耐受性良好,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控。在现有研究证据上应设计有针对性的临床研究,以确定西妥昔单抗与放、化疗的合理联合模式,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疗效。该文就西妥昔单抗的作用机制及其用于鼻咽癌治疗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头颈部肿瘤是世界上第6大常见的肿瘤。超过70%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即为局部晚期。尽管不断地努力改进治疗方法,但晚期病例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为了提高疗效,患者通常接受化疗、手术、放射治疗和分子靶向药物综合治疗。大量研究证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密切相关,EGFR在大多数头颈部肿瘤中高表达,对这些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抗EGFR单克隆抗体已经在一些国家被批准用于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本文综述了西妥昔单抗和尼妥珠单抗治疗HNSCC的研究进展。HNSCC的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是选择西妥昔单抗还是尼妥珠单抗?本综述将围绕这一临床医生尤为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尼妥珠单抗对肺腺癌A549细胞系的放射增敏作用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克隆形成实验测定尼妥珠单抗和辐射联合作用于A549细胞系的细胞存活率,并根据数学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求出放射增敏比(SER)。其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尼妥珠单抗联合2 Gy、8 GyX线照射后的细胞周期变化。最后,Western blot检测尼妥珠单抗与放射联合作用后细胞EGFR磷酸化水平的差异,再检测A549细胞接受辐射后p27、AKT及其磷酸化形式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与单纯放射组比较表达的差异。结果 克隆形成实验显示尼妥珠单抗显著增加了A549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放射增敏比(SER)为1.36。尼妥珠单抗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S期,而辐射后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二者联合作用后S期比例较单纯放射组细胞显著减少。尼妥珠单抗与放射联合作用后,辐射诱导的EGFR磷酸化被抑制,AKT在放射后各时间点Thr308位点磷酸化也受到显著抑制,p27蛋白在放射后各时间点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而尼妥珠单抗作用后p27表达明显增加,再行照射后仍有较高表达。结论 尼妥珠单抗对体外培养的肺腺癌细胞系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在于通过对EGFR功能的抑制,抑制了其下游信号通路中AKT的激活,而p27的表达增加,可能与细胞周期分布发生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9.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EGFR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参与多种信号通路,且在HNSCC中高表达。目前,一系列抗EGFR靶向治疗药物相继用于HNSCC的临床研究及治疗,包括西妥昔单抗、尼妥珠单抗和阿法替尼等。本文就HNSCC抗EGFR的治疗现状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药物选择及预后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特异性阻断肿瘤生长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具有极大潜力。目前,有两种通过修正细胞内外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过程来达到阻断此信号传导通路的治疗方法已被应用于NSCLC的治疗中。现以吉非替尼、西妥昔单抗等药物为例,综述EGFR抑制剂在NSCLC治疗中单独及与化疗或其他靶向治疗药物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过表达在肺鳞癌中常见,而与预后差相关。本研究旨在观察抗EGFR单克隆抗体尼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二线及以上治疗晚期肺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尼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二线及以上治疗的晚期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和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通用毒性标准4.0版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结果13例晚期肺鳞癌患者中,1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2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4例稳定(stable disease, SD)和6例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 ORR)为23.1%,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ift rate, CBR)为53.8%。6例患者进行了EGFR免疫组化检测,5例EGFR 3+,1例EGFR 2+,这6例患者1例CR,1例PR,4例SD,ORR为33.3%,CBR为100.0%。23.1%的患者出现3度-4度血液学毒性,非血液学毒性轻微,2例(15.4%)出现尼妥珠单抗相关皮疹。结论尼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二线及以上治疗晚期肺鳞癌有效且不良反应容易耐受,尤其是EGFR表达阳性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治疗前血液标志物在尼妥珠单抗治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的预测作用目前尚未明确。探讨治疗前血液标志物与鼻咽癌分期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其在治疗后近期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共8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放化疗综合治疗,放疗过程中予以尼妥珠单抗治疗。治疗前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及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DNA拷贝数。结果:治疗前血小板计数、PLR及血浆EBV DNA水平均未显示出与鼻咽癌患者的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及治疗后的肿瘤缓解程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治疗前联合血小板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与治疗后颈部淋巴结的缓解程度显著相关,血小板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均正常的患者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率显著升高。结论:对于尼妥珠单抗治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前联合血小板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较单独血小板计数、PLR和血浆EBV DNA水平更能预测患者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Liu YP  Xu L 《中华肿瘤杂志》2011,33(2):81-83
近年来,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不断出现,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成为治疗的重要靶点.针对EGFR治疗的策略有两类,一类是作用于胞外配体结合区的单克隆抗体,如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和尼妥珠单抗;另一类是胞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如吉非替尼、埃罗替尼等.  相似文献   

14.
特异性阻断肿瘤生长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具有极大潜力。目前,有两种通过修正细胞内外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过程来达到阻断此信号传导通路的治疗方法已被应用于NSCLC的治疗中。现以吉非替尼、西妥昔单抗等药物为例,综述EGFR抑制剂在NSCLC治疗中单独及与化疗或其他靶向治疗药物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尼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和顺铂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组46例经病理学确诊的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多西他赛和顺铂化疗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尼妥珠单抗.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60.9%,高于对照组的34.8% (P <0.05).试验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56.5%,高于对照组的34.8% (P <0.05).入组患者不良反应均为消化道反应、血液学毒性、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等,且不良反应均为Ⅰ、Ⅱ度,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尼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和顺铂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有效性高,且不良反应可控,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尼妥珠单抗是一种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人源化Ig G1型单克隆抗体,可在多种肿瘤中提高化疗和放射治疗的敏感性;而非小细胞肺癌常用化疗药物有多种,尼妥珠单抗对这些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尚缺乏报道。本研究探讨尼妥珠单抗对顺铂、吉西他滨、紫杉醇、培美曲塞、长春瑞滨在非小细肺癌细胞中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PC9人肺癌细胞作为观察对象,WST-1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染色联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微管、微丝的分布情况。结果尼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对PC9细胞的增殖抑制最为显著(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3),细胞发生G2/M期阻滞的比例显著提高(P<0.05);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提示尼妥珠单抗促进PC9细胞中的微管和微丝聚集且排列整齐。结论尼妥珠单抗能够显著提高紫杉醇在PC9细胞中的敏感性,机制可能与促进微管、微丝聚集和诱导G2/M期阻滞有关。尼妥珠单抗联合紫杉类药物可能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个潜在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7.
肖晓光  陈元  冯伟  郑隽奇 《癌症进展》2011,9(4):433-437
目的 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非头颈部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5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Ⅳ期恶性肿瘤患者,包括非小细胞肺癌9例,结肠癌3例,胃癌3例,食管癌2例,神经胶质瘤2例,膀胱癌2例,胆囊癌2例,胆管癌1例,肝癌1例.患者接受尼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尼妥珠单抗200mg静脉滴注,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转移性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3例既往接受过多方案化疗的晚期转移性鼻咽癌患者,接受尼妥珠单抗每周200 mg,静脉滴注;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脉滴注,d1、d8,每3周重复,每2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全组13例中,CR 2例(15.2%),PR 6例(46.2%),CR+PR 61.5%,1年生存率76.9%。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骨髓抑制。结论 尼妥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鼻咽癌的近期疗效确切,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9.
西妥昔单抗疗效预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妥昔单抗(cetuximal)是一种抗表皮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人/鼠嵌合型IgG1单克隆抗体.能够阻碍内源EGFR配体的结合,进而阻断受体的二聚化、酪氨酸激酶磷酸化及其信号转导从而抑制受体的功能.此外,西妥昔单抗还可以介导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ADCC)靶向杀伤表达EGFR的肿瘤细胞.西妥昔单抗对许多种肿瘤均有效,并能够提高放化疗的敏感性.EGFR免疫组化阳性表达是最初进行西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入选标准,然而,部分患者并未从西妥昔单抗的治疗中获益.一些临床研究结果也证实EGFR免疫组化结果与EGFR单抗治疗疗效并不甚相关.因此这就需要进一步探讨西妥昔单抗治疗有效性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20.
尼妥珠单抗不同给药时序对人肺癌细胞系的放射增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尼妥珠单抗不同加药时间对A549、Calu-6人肺癌细胞系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发生机制。方法:采用人肺癌细胞系A549、Calu-6体外培养作为研究对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系EGFR表达。尼妥珠单抗不同给药分组:尼妥珠单抗放疗前24 h组,放疗同时加药组,放疗后24 h加药组。MTT法及克隆形成法检测尼妥珠单抗对两种细胞系的细胞毒性作用和放射增敏作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法检测P21、Bax、Bcl-2、phospho-DNA-PK、Akt和pAk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尼妥珠单抗作用于A549细胞24h后的IC20值、IC50值分别为(1.13±0.37)、(24.78±1.25) μg/mL,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后给药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2.02、1.77、1.39。放疗前加药组观察到更高的凋亡率和G2/M期的阻滞。同时,本组P21、Bax、Bcl-2、phospho-DNA-PK和pAkt表达的改变也较其它组明显。尼妥珠单抗作用于Calu-6细胞24 h后的IC20值、IC50值分别为(2.42±1.26)、(51.15±2.41) μg/mL。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后给药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23、0.99、0.91。放疗前加药组凋亡率和G2/M期的阻滞比例最高。放疗前给药组P21、Bax、Bcl-2、phospho-DNA-PK和pAkt表达改变较其它组明显。结论:尼妥珠单抗对A549、Calu-6细胞均有抑制增殖作用。不同加药时序影响放射增敏效应,其中放疗前加药放射增敏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