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正常葡萄糖耐量妊娠组(NGT)、葡萄糖耐量受损组(IGT)及GDM组血清TNF-α等。结果:与NGT、IGT组比较,GDM组妊娠中期血清TNF-α、IL-6、Fbg、CRPandHOMA-IR,ISOGTT,ΔI60/ΔG60值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TNF-α、IL-6、Fbg与HOMA-IR,ISOGTT,ΔI60/ΔG60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炎症因子与GDM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观察正常妊娠组(NGT)、葡萄糖耐量受损组(IGT)及GDM组血清TNF-α、Fbg以及OGTT结果,并计算HOMA-IR,ISOGTT,△I60/△G60.结果与NGT、IGT组比较,GDM组妊娠中期血清TNF-α、Fbg、HOMA-IR,ISOGTT,△I60/△G60值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TNF-α、Fbg与HOMA-IR,ISOGTT,△I60/△G60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TNF-α、Fbg等炎症因子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WBC)与妊娠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观察比较36例GDM(GDM组)、32例OGTT正常的孕妇(NGT组)和22例健康的非妊娠妇女(NC组)的血清C—RP、WBC、就诊时的BMI、糖脂代谢指标、HOMA-IR情况。结果与NC组相比,GDM组、NGT组的WBC、C-RP、HOMA—IR均增高(P〈0.01),与NGT组相比,GDM组增高更明显(P〈0.01)。C-RP和WBC均与就诊时BMI、TG、2hPG、2hIns、HOMA—IR呈正相关(P〈0.01)。结论GDM的发生可能是由于母体肥胖导致炎症反应,加重IR,从而引起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初发的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和单纯糖耐量受损(IGT)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以及胰岛素敏感性(IS)特征。方法北京市东城区既往无糖尿病史的2388名受试者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行胰岛素释放试验,本文纳入2244例,其中糖耐量正常(NGT)1608例,IFG240例,IGT243例,IFG+IGT 153例。比较各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S指数(Matsudaindex)、B细胞功能指数(1相Stumvoll index、△I30/△G30)。结果与NGT组比较,其余三组HOMA-IR显著升高,Matsuda指数及B细胞功能指数均显著降低(P均〈0.01);IFG组HOMA-IR及Matsuda指数均高于IGT组;IFG组△I30/△G30高于IGT组,而Stumvoll指数低于IGT组(P〈0.01);与IFG组、IGT组比较,IFG+IGT组HOMA-IR显著升高,Matsuda指数、1相Stumvoll指数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糖尿病前期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分泌缺陷和IR,IFG组肝IR较重,而IGT组肌肉IR较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妊娠糖尿病(GDM)及糖耐量减低(IGT)与糖耐量正常(NGT)孕妇的胰岛素敏感性(IS)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差异,并寻找合理的评价指标,观察早期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比较313例NGT、128例IGT及270例GDM孕妇的临床特征,前瞻性研究糖负荷后的IS和β细胞功能,并对IGT及GDM组进行前瞻性干预。结果较NGT组升高。(2)IGT、GDM组较NGT组的(1)IGT及GDM组的孕前BMI、WBC、ALT等指标HOMA-IR、HOMA2-IR升高,△Ins60/△Glu60、IS-QUICKI及IS-OGTT则降低。(3)IGT及GDM组中除23例(5.8%)加用人胰岛素治疗外其余仅单纯饮食控制即可达标。分娩时其孕重增加较NGT组为少,且新生儿体重及巨大儿发生率与NGT组相当。结论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功能代偿不足在GDM的发生中均起重要作用。评价孕期β细胞功能时,引入糖负荷后的指标可能更为准确。IGT及GDM孕妇经干预后巨大儿发生率可降低至正常孕妇水平。  相似文献   

6.
糖耐量低减的真胰岛素水平与β—细胞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真胰岛素水平测定在评价糖耐量低减(IGT)β-细胞功能中的意义。方法 对99例患者[IGT30例,糖耐量正常(NGT)30例,2型糖尿病(DM)39例]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真胰岛素(TI)、胰岛素(NS)、C肽(CP)释放试验。对三组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比值、负荷后净增胰岛素/净增血糖比值(ΔI60/ΔG60)、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各组各点的TI均比INS值低,且以空腹值低得更明显。空腹INS为DM组>IGT组>NGT组,而空腹TI则为NGT>IGT>DM;负荷后的INS和TI均为IGT组>NGT组>DM组。用TI或INS计算均显示AUCG/AUCI比值IGT组>NGT组;IAI显示NGT组>IGT组>DM组;ΔT60/ΔG60以TI计算显示IGT组>NGT组>DM组。结论 IGT患者有显著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和胰岛素抵抗增强。TI比INS检测的结果更具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对妊娠糖尿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和β细胞分泌功能对妊娠糖尿病(GDM)的影响。方法观察妊娠中晚期孕妇糖耐量正常(NGT)者35例、糖耐量减低(IGT)者33例和GDM者38例在不同糖耐量状态下的IR和β细胞分泌功能,采用HOMA-IR和HOMA-β分别评价IR和β细胞分泌功能。结果IGT组的HOMA-IR明显高于NGT组(P<0·05),两组的HOMA-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M组的HOMA-IR明显高于NGT和IGT组(P<0·05),HOMA-β明显低于NGT和I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中晚期孕妇IGT阶段胰岛素早期分泌功能受损,到GDM阶段兼有严重的IR和β细胞缺陷。从NGT、IGT到GDM,随着糖代谢紊乱的不断进展,IR逐渐加重,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减退。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大样本群体中探讨不同糖耐量状态孕妇血脂谱及其围生结局,并寻找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50g口服葡萄糖筛查试验(GCT)1hPG≥7.8mmol/L的孕妇共2069例,按100gOGTT结果分为NGT(n=911)、IGT(n=422)和GDM(n=736)3组,并测定3组HbA1c、TG、TC、LDL-C、HDL-C水平,以上指标均在24~28孕周获得。结果(1)不同糖耐量状态的孕妇TG、TC、LDL-C、HDL-C均较非孕参考范围明显升高。从NGT—IGT—GDM组,TG逐步上升(P〈O.01),HDL-C逐步下降(P〈0.01),TC和LDL-C无统计学差异。(2)经过对血糖的严格干预后,3组的孕期体重增加,新生儿体重无差异,然而巨大儿的发生率在GDM和IGT组仍明显高于NGT组(14.1%,13.1%7J$6.6%,P〈0.01)。(3)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OGTT中的FPG(OR=2.98,95%CI1.63~5.48,P〈0.01)、孕期体重增加(OR=1.12,95%CI1.06~1.19,P〈0.01)为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DL-C为独立保护因素(OR—0.41,95%C10.20~0.86,P〈0.05)。结论妊娠时,血脂各组分较非孕状态明显升高,从NGT→IGT→GDM,TG逐步上升而HDL-C逐步下降。即使经过血糖的严格干预,巨大儿的发生率并不能降低到NGT组水平。FPG水平和孕重增加是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DL-C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酶免法测定50例2型糖尿病(DM组)、50例糖耐量减低(IGT组)及40例糖耐量正常(NGT组)个体的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结果显示IGT组和DM组显著高于NGT组(P〈0.05,P〈0.01);回归分析显示FPG和FIns与抵抗素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评估正常糖耐量孕妇(NGT)、糖耐量减低孕妇(GIGT)和妊娠期糖尿病孕妇(GDM)的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受试者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1Ns)、内脂素和LEP的水平。结果GDM组和GIGT组血清内脂素、LEP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显著高于NGT组(P〈0.01)。血清内脂素、LEP与HOMA-IR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GDM孕妇存在胰岛素抵抗,内脂素、LEP可影响GDM孕妇IR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ELISA法测定29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GDM组)及3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d)水平;分析其与血清空腹胰岛素(INS)、血浆葡萄糖浓度(FBG)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GDM组血清TNF-α、sICAM-1、sVCAM-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GDM组血清TNF-α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sICAM-1及sVCAM-1呈正相关(P均〈0.01),GDM组血清TNF-α与sICAM-1及sVCAM-1存在协同表达作用。认为联合检测血清TNF-α、sICAM-1和sVCAM-1对控制GDM患者妊娠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减少GDM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糖代谢紊乱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 观察糖耐量受损(IGT)、2型糖尿病(DM)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F)、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变化。方法 30例IGT患者、30例2型DM患者及33名正常对照者(NGT)纳入本研究。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葡萄糖(FPG)、胰岛素(FINS)、SOD、MDA、hsCRP、sVCAM-1,并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彩超测定肱动脉的血管内径,以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血管内径变化百分比反映EDF。结果 (1)IGT组、DM组的EDF较NGT组显著下降(均P〈0.01),DM组较IGT组更低(P〈0.01)。(2)IGT组、DM组的SOD较NGT组显著下降(均P〈0.01),而MDA显著上升(均P〈0.01)。DM组与IGT组比较SOD显著下降(P〈0.01),MDA显著上升(P〈0.01)。(3)hsCRP、sVCAM-1在NGT、IGT、DM组逐渐上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EDF与HOMA—IR、hsCRP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059、-0.447,均P〈0.01,n=93)。结论 EDF的损害在IGT阶段即可出现,而在DM患者中损害更为严重。胰岛素抵抗、hsCRP与EDF的损害密切相关。SOD、MDA、hsCRP、sVCAM-1可能参与上述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3.
妊娠糖尿病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产后6—8周糖代谢异常情况,寻找导致产后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183例确诊为妊娠糖尿病患者,于产后6~8周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按WHO标准进行再分类,分为糖尿病、糖耐量低减(IGT)和正常糖耐量(NGT),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183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中产后有63例(34.4%)血糖正常(NGT组),87例(47.5%)IGT(IGT组),33例(18.0%)糖尿病(DM组)。(2)DM组的确诊孕周早于其他两组(P〈0.01),空腹血糖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3)DM组中有糖尿病家族史、在孕期需胰岛素治疗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其高危因素有孕期发病早、糖尿病家族史、空腹血糖高、需胰岛素治疗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正常空腹血糖/正常糖耐量(NFG/NGT)、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及IFG/IGT个体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差异,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443名39~65岁非糖尿病(DM)个体根据OGTT分为以下4组:NFG/NGT、单纯IFG、单纯IGT和IFG/IGT组。比较各组间血清hsC-RP的差异,并对与之相关的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GT组比IFG组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IFG组与NFG/NGT组以及IGT组与IFG/IGT组间的hsC-RP水平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是hsC-RP的独立预告因子。结论IGT比IFG个体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hsC-RP与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的多种组分相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评估正常糖耐量孕妇(NGT)、糖耐量减低孕妇(GIGT)和妊娠期糖尿病孕妇(GDM)的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TNF-α、内脂素及胰岛素水平。结果 GDM组和GIGT组HOMA-IR显著高于NGT组,GDM组HOMA-IR显著高于GIGT组。血清TNF-α、内脂素水平由NGT组到GIGT组和GDM组均呈显著增高,TNF-α、内脂素与空腹胰岛素、孕晚期体重指数、HOMA-IR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TNF-α、内脂素水平与GDM患者IR程度密切相关,其水平可作为预测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标,将来可能是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不同糖耐量人群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B细胞功能状态。方法分析5523例患者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的结果,根据WHO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糖代谢正常(NGT)组、单纯空腹血糖升高(IFG)组、单纯糖耐量减低(IGT)组、空腹血糖升高合并糖耐量受损(IFG+IGT)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结果(1)HOMA-IR:IFG、IGT、IFG+IGT和T2DM组比NGT组分别增加41%、19%、47%和69%(P〈0.01)。(2)校正IR影响后,IFG、IGT、IFG+IGT和T2DM组比NGT组HOMA-β分别下降54%、19%、55%和68%,△I30/△G30分别下降47%、40%、63%和82%(P〈0.001);IFG、IFG+IGT和T2DM组AUCI比NGT组分别下降27%、26%和30%(P〈0.01)。结论(1)从IGT、IFG、IFG+IGT到T2DM发展过程中IR程度逐渐加重,胰岛β细胞早时相分泌和基础分泌功能逐渐衰竭,晚时相分泌代偿能力功能减弱,总体分泌功能逐渐减退。(2)从NGT、IGT、IFG、IFG+IGT到T2DM的糖代谢异常发生发展过程反映了胰岛β细胞早时相、基础和整体分泌功能逐渐衰退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糖调节受损(IGR)不同组分的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状况。方法OGTT筛查北京地区无DM史中老年人群,据2003年ADA标准,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耐量减低(IGT)组、及IFG合并IGT(IFG+IGT)组,检测各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Stumvoll)、β细胞功能指数(HBCI/IR)及第一、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结果(1)IFG组:HOMA-IR显著高于NGT组和IGT组,ISI-Stumvoll高于IGT组(P均〈0.05),HBCI/IR显著低于NGT组和IGT组(P〈0.05);(2)IGT组:HOMA-IR和HBCI/IR均位于NGT组和IFG组之间,ISI-Stumvoll、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显著低于NGT组和IFG组(P均〈0.05);(3)IFG+IGT组:HOMA-IR高于NGT组、IFG组和IGT组,ISI-Stumvoll显著低于NGT组和IFG组(P均〈0.05),HBCI/IR显著低于NGT组和IGT组(P均〈0.05);(4)在非糖尿病人群中,随着FPG及2hPG的升高,HOMA-IR有递增趋势,ISI-Stumvoll、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有递减趋势(P均〈0.05)。结论IFG主要是肝脏IR和基础状态时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受损。IGT的肌肉IR较重,其糖负荷后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受损较重。在非糖尿病人群,FPG和2hPG的升高与IR呈正相关,与胰岛β细胞功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可溶性(Fas)及(TNF-α)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30例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COPD患者、25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查血常规、测定肺功能,用EHSA法检测血清sFas及TNF-α浓度。结果发现COPD急性加重期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百分比Neu/Leu%、sFas、TNF-α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组(P〈0.01,P〈0.05,P〈0.01);COPD急性加重期组患者血清sFas、TNF-α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且在急性加重期组中TNF-α与Neu/Leu%呈正相关(r=0.586,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sFas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凋亡参与了COPD的发病,可能是引起肺内炎症细胞浸润及肺实质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2型糖尿病(T2DM)、空腹血糖受损/葡萄糖耐量异常(IFG/IGT)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52例在我院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或治疗的患者,依据血糖情况分为3组,其中T2DM组42例,IFG/IGT组38例,正常对照(NGT)组72例,采取空腹血,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RDW、血红蛋白,多功能血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素氮和空腹血糖,同时统计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并分析其关系。结果RDW在T2DM组、IFG/IGT组和NGT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T2DM组和NGT组、IFG/IG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IFG/IGT组与NG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直线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P〈0.0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是RDW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T2DM患者RDW升高,RDW的变化与空腹血糖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糖耐量受损(IGT)期的变化及其与大鼠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IGT组,采用高脂饮食诱导糖耐量受损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放免法检测血清脂联素、TNF—α等指标,在光镜下观察冠状动脉的病理变化并测定冠状动脉内中膜的厚度。结果IGT组大鼠血清脂联素在治疗8周时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5),TNF-α治疗12周时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上升(P〈0.01);左冠状动脉内中膜厚度在治疗12周、20周时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血清脂联素下降、TNF—α升高与IGT期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显著相关,提示血清低脂联素、高TNF—α参与了心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