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建立脂蛋白(a)的自动透射比浊法,探讨本地区健康人脂蛋白(a)水平及分布。方法 取羊抗人脂蛋白(a)血清,经聚乙二醇-磷酸盐-氯化钠缓冲液(PEG-PBS)处理,按终点法在TECHNICONRA-500生化分析仪上编制测定参数。结果批内CV:2.8% ̄4.3%,批间CV:3.2% ̄4.7%,回收率:98.1% ̄103.6%,线性范围:0 ̄800mg/L,1204名不同年龄健康人血清脂蛋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汁CEA对胆系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用放免法测定46例胆系病人的血清及胆汁CEA水平。结果胆石症与胆囊良性息肉胆汁及血清CEA统计学处理无差异。胆囊癌及胆管癌胆汁CEA分别为12635±1386、13402±1508明显高于其血清CEA771±298、1345±379(P<001),且与胆石症及良性息肉胆汁CEA也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胆汁CEA测定可为临床鉴别胆系良恶性病变,提供一个较好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蒺藜总皂甙抑制培养的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E选择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甙(GSTT)对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CMEC)表达E选择素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BCMEC粘附大鼠血单核细胞(MNC)和中性粒细胞(NTP)的数目;应用ELISA法检测BCMEC表达E选择素的量。结果:BCMEC经IL-1β诱导后,明显增加细胞表面E选择素的表达;BCMEC与白细胞的粘附率亦明显增加,对MNC的粘附率从(12.9±0.4)%增至(45.7±0.6)%,对NTP的粘附率从(14.7±0.3)%增至(44.9±0.6)%。抗E选择素单克隆抗体(AEmAb)能显著降低IL-1β的诱导作用。在IL-1β处理前,用GSTT(0.01~1.00g/L)与BCMEC共孵育,则GSTT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IL-1β的诱导作用,降低E选择素的表达量。结论:GSTT能抑制BCMEC表达E选择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48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治疗中血清电解质K ̄+、Cl ̄-、Na ̄+和CO_2CP及动脉血气PaO_2、PaCO_2、PH、BE改变诸资料进行分析,提示上述各项变化对该病预后均有影响。其中PaO_2<5.3KPa(40mmHg)、PaCO_2>10.7KPa(80mmHg)、BE>+6.5mmol/L和血Cl_-≤80mmol/L、血Na ̄+<125mmol/L者死亡率均显著增高(达100%),PH>7.45,血K ̄+≤3.0mmol/L、CO_2CP≥29.3mmol/L者死亡率亦明显升高(达80%)。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胆管切开取石(CBDE)与内镜括约肌切开(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494例胆总管结石,经CBDE治疗326例,EST治疗168例,用χ2检验分析两种方法治疗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CBDE组中胆囊已切除的168例胆管结石,术后残留结石19例,手术成功率88.7%。EST组中,胆囊已切除的161例胆管结石,158例切开成功,3例失败(切开未成功),残留结石1例,手术成功率97.5%。EST组胆囊已切除病人的成功率明显高于CBDE组(P<0.01)。术后并发症CBDE组24/326(7.4%),EST组8/168例(4.5%),CBDE组明显高于EST组(P<0.01)。结论在胆囊未切除的胆总管结石病人应行CBDE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的胆管结石应采用EST治疗。EST治疗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天数短等优点。EST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MDS166例,其中RA122例(73.5%),RAS5例(3%),RAEB25例(15%),CMML1例(0.6%),RAEB-T13例(7.9%),对其诊断标准和分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A-50、CA19-9、CEA和SA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实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放射法(IRM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分光光度法分别对3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30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胃良性疾病组)及3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血清CA-50、CA19-9、CEA和SA测定。结果胃癌患者上述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高于胃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0.01),胃癌患者血清中CA-50、CA19-9、CEA和SA的阳性率分别为63.3%,46.7%,53.3%和76.7%。将四项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以任二项阳性作为诊断标准,则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6.7%,准确性为92.2%。阳性预测值为92.6%,阴性预测值为92.1%。结论血清CA-50、CA19-9、CEA和SA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应用免疫组化对胆囊不同病变内S-100树突状细胞浸润与肿瘤相关分子的表达相互关系进行对比研究。包括胆囊癌症病人切除标本30例,结石20例,慢性炎症20例。用单克隆抗P53蛋白、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癌胚抗原(CEA)及多克隆抗S-100蛋白抗体,LSAB法检查上述病变标本,结果发现癌症病人的P53蛋白生为46.7%(14/30),PCNA为86.7%(26/30),CEA为30.0%(9  相似文献   

9.
应用多种抗人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用IL-2诱生患者淋巴细胞2周形成的LAK和TIL细胞的表型。结果:LAK细胞中CD_3 ̄+细胞为(85.0±2.53)%,CD_(16)细胞为(8.3±1.0)%,证实LAK细胞是以T细胞为主,包括有NK细胞的混合群体。双标记表型分析CD_8 ̄+Leu7 ̄-的CTL细胞占81.48%,因而推测LAK细细胞中,抗原特异性和MHC限制性的CTL细胞占有很大比例。TIL细胞中CD_3 ̄+细胞为(64.7±9.7)%,CD_(16) ̄+细胞为(1.6±0.2)%,Leu7 ̄+细胞为(6.8±1.1)%。双标记表型分析CD_8 ̄+Leu7 ̄-的CTL细胞占CD_8 ̄+细胞的86.76%,证实TIL细胞主要是T细胞,NK细胞极少。  相似文献   

10.
用层析荧光法和ABC-ELISA法检测了20例小细胞肺癌(SCLC),3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25例良性肺疾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功酶BB(CK-B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结果表明:SCLC组血清CK-BB和NSE含量高于其它3组(P<0.001);4组血清的CK-BB均值分别为30.2、8.4、6.3和4.3IU/L,NSE分别为52.2、12.7、10.3、和9.2ng/ml.以9.5IU/L(CK-BB)和20.8ng/ml(NSE)为正常值上限,SCLC组的阳性率分别是70%(CK-BB)和80%(NSE),高于NSCLC组(P<0.005)。SCLC血清CK-BB和NSE显著相关(r=0.7934,P<0.001),联合检测可使敏感性提高到90%,特异性提高到94%。因此,作者认为血清CK-BB和NSE可以作为SCLC的诊断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07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CEA含量.结果61.7%增高.其中,结直肠癌阳性率最商(68%),肺癌增幅最高(32.31±29.48mg/L).带瘤状态者血清CEA阳性率69.3%,不带瘤状态者33.3%.提示血清CEA测定可作为恶性肿诊断和监测复发的一项指标.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维生素E(VE)、普罗布考(PRB)对溶血卵磷脂(LPC)引起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CMEC)损伤的保护作用和脑微血管平滑肌细胞(BCMSMC)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及结晶紫染色法分别测定BCMEC损伤和BCMSMC的增殖。结果:VE5~50μmol/L时显著抑制LPC50nmol/L引起的BCMEC释放LDH,释放率下降至(36.8±1.0)%~(16.2±2.9)%;显著抑制LPC10nmol/L引起的BCMSMC增殖,抑制率为(37.6±7.0)%~(61.3±0.6)%。PRB5~50μmol/L时显著抑制LPC50nmol/L引起的BCMEC释放LDH,释放率下降至(34.2±3.3)%~(19.1±2.4)%;显著抑制LPC10nmol/L引起的BCMSMC增殖,抑制率为(40.9±2.4)%~(47.0±3.7)%。结论:VE和PRB对LPC引起的BCMEC损伤有保护作用,对BCMSMC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国人乳腺癌中EB病毒DNA(EBV-DNA)的检出率及EB病毒(EBV)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1)在102例乳腺癌中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EBV内部重复序列BamHIW区域,并以34例乳腺纤维腺瘤,3例管内乳头状瘤和10例乳腺导管上皮增生作为对照组;(2)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中73例乳腺癌中的EBV潜在膜蛋白(LMP)和EBV核抗原2(EBNA2)。结果(1)PCR检测显示29例(28.4%)乳腺癌有EBV-DNA,而对照组中仅2例(4.3%)纤维腺瘤有EBV-DNA,两组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P<0.001);(2)免疫组化技术显示LMP和EBNA2阳性率分别为13.7%和17.8%,且阳性物质定位于肿瘤细胞,而非肿瘤中浸润的淋巴细胞。结论EBV感染与乳腺癌的发病可能有一定关系,明确EBV感染在乳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将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测定190例鼻咽癌(NPC)患者血清中急性期蛋白(APPS)包括:唾液酸(SA).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α_1-酸性糖蛋白(aα_1-AGP),触珠蛋白(HP),铁传递蛋白(TF)和前清蛋白(PA)及EB病毒(EBV)IgA/VCA,IgA/EA抗体,并评价APPS和EBVIgA/VCA,IgA/EA抗体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将APPS测定值经逐步判别分析统计学处理,求得判别函数,用以对NPC进行判别诊断。结果发现:NPC治疗前组ANPSEBVIgA/VCA,IgA/EA与临床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81.88%和56.57%,而治疗后未复发组两者的符合率分别为80.95%和33.33%。结果表明:对NPC的诊断和随访APPS优于EBVIgA/VCA,IgA/EA抗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内皮舒张因子(EDRF)对去甲肾上腺素(NE)和去氧肾上腺素(PE)引起的缩血管效应的影响,研究大鼠主动脉平滑肌释放平滑肌舒张因子(MDRF)的可能性。方法内皮完整和去内皮大鼠主动脉环悬于器官浴槽中,测定血管的张力和收缩速度的变化。实验在消炎痛(imdomethaoin,10μmol/L)和普萘洛尔(propranolol,3μmol/L)存在下进行。结果用甲烯蓝(MB,10μmol/L)和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30μmol/L)处理内皮完整的大鼠主动脉环,NE和PE的剂量反应曲线明显左移(P<0.001)。EC30值降低7倍和5倍。用阻断剂处理去内皮的大鼠主动脉环,剂量反应曲线仍可见有统计学意义的左移(P<0.05)。EC30值下降3倍。结论实验结果证明,血管平滑肌细胞也能产生少量MDRF。  相似文献   

16.
培哚普利与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新武  陆愚 《广东医学》1999,20(2):141-142
目的 观察新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对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120例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培哚普利2 ̄4mg/d和卡托普利12.5 ̄25mg/d进行治疗,运用偶测血压(CBP)及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来评价疗效。结果 CBP监测培哚普利组显效率53.3%,总有效率90.0%,卡托普利组的显效率51.7%,总有效率81.7%,两组疗效相近。但ABPM培呆普利组显效率31.3%  相似文献   

17.
鹅绒藤对离体豚鼠心房收缩力及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鹅绒藤水溶性浸膏(AECC)及正丁醇提取物(BICC)对离体豚鼠左心房均表现出依剂量性负性肌力作用,半效抑制浓度(IC_50)AECC为4.5mg/ml.BICC为1.3mg/ml,二者高浓度时对离体豚鼠右心房频率有明显抑制作用。经测定二者对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AECC、ip、LD50)3.8±0.4g/kg、(BICC、iv、LD_50)0.60±0.07g/kg(95%可信限)。  相似文献   

18.
~(125)I-抗AFP放射免疫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纯化抗AFP多抗,用氯胺T氧化法标记 ̄(125)I,得 ̄(125)I-抗AFP抗体进行导向治疗不能切除的肝癌22例。均经静脉滴注。全组 ̄(125)I中位剂量为289.3(100.3~708.9)MBq,抗AFP抗体的IgG量为5.2mg(1.8~12.8mg)。可评价疗效19例,有效率为31.6%(CR5.3%,PR26.3%),总有效率(CR+PR+MR)为42.1%,肿瘤缩小率为63.2%(12/19)、AFP下降率64.7%(11/17),6例转阴,治后1年生存率为47.1%(8/17),7例尚存活,5例存括14~33个月。治疗耐受良好,毒副反应轻微。 ̄(125)I半衰期长,射线穿透力短,对正常组织扰乱少,使用方便,防护较简便,具有显著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根据离子选择电极稀释法(间接法)的基本原理,研制出测定Na、K、Cl、CO_2的全套试剂,并在SYNCHRONEL-ISE分析仪上,将自制全套电解质测定试剂与BECKMAN原装试剂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自制试剂测定的重复性好,准确性高,与进口试剂相关良好(r_(Na)=0.998,r_K=0.999,r_(Cl)=0.998,r_(CO_2)=0.889);批内重复性,CV%<3.3;批间重复性,CV%<5.7;回收率99%~105%。通过对电极斜率和SPAN值的观察表明,自制试剂对电极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地高辛标记的cDNA探针,原位检测DDPH[1-(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氧基苯乙胺基)丙烷酸盐]对缺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致猪PASMCPDGF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分6组:常氧、低氧无血清培养液组(N、H组),常氧、低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组(NECCM、HECCM组),NECCM+DDPH、HECCM+DDPH组。用自动图像分析仪检测各组细胞PDGF-A和-B链杂交产物的平均光密度(OD)值。结果:HECCM组PDGF-A和-B链mRNA表达量分别是NECCM组的1.40、1.49倍(P<0.01),分别是N组的1.8倍、1.7倍(P<0.01),HECCM+DDPH组PDGF-A、-B链mRNA表达量分别为HECCM的0.73倍、0.65倍(P<0.01),与NECCM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提示DDPH在PDGF基因转录水平抑制HECCM诱导的PASMC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