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以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板蓝根、玄参、桔梗、甘草等)水提液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群在不同孔径陶瓷膜分离过程中的动态迁移规律,并比较其膜滤通量、固含物去除率。方法分别以200 nm和50 nm孔径陶瓷膜对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水提液进行分离精制,连续多次取样,优化的HPLC法为Agilent Zorbo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采用切换波长,体积流量1 m 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同时测定复方中腺苷、(R,S)-告依春、甘草苷、哈巴俄苷、桔梗皂苷D和甘草酸铵6种有效成分,考察其动态迁移率。结果 HPLC法可以同时测定复方中6种有效成分,对于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水提液,在200 nm陶瓷膜分离过程中,6种有效成分的动态迁移率波动范围在71%~104%,平均迁移率85%,膜滤通量衰减较小,稳定通量在426~340 L/(m2·h),固含物去除率21.0%。在50 nm陶瓷膜中,6种有效成分的动态迁移率波动范围在83%~107%,平均迁移率83%,膜滤通量衰减较大,稳定通量在258~228 L/(m2·h),固含物去除率23.9%。结论初步探讨了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群在2种不同孔径陶瓷膜分离过程的动态迁移情况,为现代陶瓷膜技术在中药精制中的推广应用奠定药效物质迁移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陶瓷膜微滤技术精制复方咽舒宁水提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复方咽舒宁水提液的陶瓷膜微滤精制工艺。方法:以复方中有效成分表告依春和哈巴俄苷转移率、除杂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选陶瓷膜孔径,并以体外抑菌活性验证陶瓷膜微滤的精制效果。结果:最优陶瓷膜孔径为200 nm,进口压力为0.2 MPa,当储液桶中药液量无法循环时,加相当于膜滤系统最少循环量的水顶洗1次,当膜滤液量等于原液量时结束微滤。该陶瓷膜微滤液的表告依春和哈巴俄苷转移率分别为93.77%和82.67%、除杂率为24.64%。复方咽舒宁水提液的陶瓷膜微滤液和原液对5种咽炎致病菌的MIC和MBC无明显差异。结论:200 nm陶瓷膜微滤技术合理可行,可作为复方咽舒宁水提液的精制工艺。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浙江、湖北、四川、安徽等9个省份116批玄参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玄参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同时对8个活性成分(桃叶珊瑚苷、哈巴苷、咖啡酸、对香豆酸、阿魏酸、类叶升麻苷、安格洛苷C、哈巴俄苷)进行含量测定,分析其与生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建立了116批玄参的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746~0.997,共标定34个共有峰。聚类分析将116批玄参分为4类,OPLS-DA分析能有效地将3个传统道地产区玄参与非道地产区玄参进行区分(Q2>0.5)。不同产地玄参中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差异,与海拔、经纬度存在相关性。结论 建立的玄参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分析方法稳定、可靠,结合化学识别模式可为玄参药材的产地判别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不同干燥方式对板蓝根浸膏粉HPLC及物理指纹图谱的影响。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鼓风干燥法和真空干燥法制备板蓝根浸膏粉,以其HPLC及物理指纹图谱为评价指标,通过相似度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可压性评价。结果 4种板蓝根浸膏粉的HPLC及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范围分别为0.999~1.000和0.833~0.977。冷冻干燥粉、鼓风干燥粉、真空干燥粉具有较好的堆积性和流动性,喷雾干燥具有良好的可压性和均一性。结论干燥方式对板蓝根浸膏粉物理指纹图谱影响较大,喷雾干燥粉和鼓风干燥粉的压缩成型性更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复方金钱草颗粒HPLC指纹图谱,科学评价并有效控制其颗粒剂的质量,保证其生产的稳定性。方法:采用ODS-BP色谱柱,流动相乙腈(A)-0.2%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350 nm,柱温20℃。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130723版)对10批复方金钱草颗粒制剂进行相似度评价,并对处方中4味药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以芒果苷为参照峰,初步建立复方金钱草颗粒HPLC指纹图谱,10批制剂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61~0.997,标示出20个共有色谱峰,其中19个归属到各药材。结论:建立的方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准确、简单,可作为复方金钱草颗粒质量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玄参配方颗粒的真空带式干燥工艺。方法:以哈巴苷与哈巴俄苷总和含量和含水量为考察指标,以进料量、加热板温度、履带速度为考察因素,采用L_9(3~4)正交试验确定玄参配方颗粒最佳真空带式干燥工艺参数。结果:确定进料量12 L/h,加热板温度95℃,履带速度20 Hz,为最佳干燥工艺条件。结论:该干燥工艺所得玄参配方颗粒含水量和含量稳定,适用于玄参配方颗粒产业化工艺。  相似文献   

7.
褚莉  段树卿  宋佳  李云霞 《中草药》2019,50(2):396-401
目的 建立复方石韦片的H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并应用于其制剂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采用HPLC法,使用Agilent 5 TC C18(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 μL。对14批不同批次的复方石韦片及3批复方石韦片中间体(浸膏、颗粒)样品进行测定。结果 建立了复方石韦片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18个共有峰,指认出其中5个色谱峰,各批次间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RSD均<0.3%,批次间相似度>0.990。相同批次的复方石韦片中间体(浸膏、颗粒)及其成品间相似度均>0.990,相关性良好。结论 建立的复方石韦片HPLC指纹图谱方法简便、有效、重复性好,并可应用于其制剂制备工艺过程中的中间体的质量控制,为从整体上控制评价复方石韦片的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药饮片标准汤剂是衡量中药不同用药形式与临床汤剂是否基本一致的标准参照物,为有效解决中药配方颗粒等现代中药剂型中存在的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该研究从"标准汤剂"的角度,制备玄参饮片标准汤剂,并建立评价其质量的系统方法,为玄参配方颗粒等剂型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试验收集不同产地的15批玄参饮片,以水为溶剂,按照标准化工艺制备15批原料的标准汤剂,采用哈巴苷和哈巴俄苷作为定量检测指标,测定其含量,计算转移率,测定出膏率,并使用HPLC建立标准汤剂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结果表明15批玄参饮片标准汤剂中哈巴苷和哈巴俄苷转移率分别为(70. 84±13. 39)%,(48. 56±6. 40)%;出膏率为(57. 47±5. 89)%;指纹图谱共有峰9个,且15批玄参饮片标准汤剂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高于0. 97。该研究所采用的玄参饮片标准汤剂制备工艺符合传统汤剂制法,15批玄参饮片样品具有一定代表性,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行,可为玄参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制定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定量指纹图谱技术在桂枝茯苓胶囊过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定量指纹图谱为主要技术手段,评价中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建立起中药生产过程控制模式。方法:以桂枝茯苓胶囊为例,通过对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40%醇提浸膏、水提浸膏、混合浸膏、软材及成品的定量指纹图谱的测试,考察其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结果:4种中间体及成品各自10批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66~0.999,10批成品指纹图谱中没食子酸、芍药苷、苯甲酸、肉桂酸、苯甲酰芍药苷、桂皮醛及丹皮酚等特征峰定量结果的RSD15%。结论:该方法准确、可行,对中药过程质量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两种螯合树脂用于板蓝根提取液脱重金属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两种螯合树脂A和B用于脱除板蓝根提取液中重金属离子的可行性。方法在工业模式中药自控提取平台上进行脱重金属实验,以干膏得率、HPLC图谱相似度和重金属脱除率为考察指标,比较两种树脂对有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脱重金属后干膏得率损失低于7%,各批经过脱重金属单元所得干膏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限量。应用树脂A脱除重金属前后干膏的HPLC图谱相似度大于0.97,应用树脂B脱除重金属前后干膏的HPLC图谱相似度很低。结论树脂A较适合脱除板蓝根提取液中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11.
李延年  伍振峰  尚悦  王芳  万娜  李远辉  李慧婷  杨明 《中草药》2018,49(10):2372-2377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丹参浸膏粉体学性质的影响。方法以丹参提取物为模型药物,通过减压干燥、真空微波干燥及喷雾干燥得到3种浸膏粉,以粒径、粒径分布宽度、粒径范围、松密度、振实密度、豪斯纳比率、休止角、压缩度、黏性、比表面积、孔体积、含水量和吸湿性13个物理指标综合评价粉体学性质,并将粉体物理属性归纳为均一性、堆积性、流动性、可压性和稳定性5个方面,建立相应的物理指纹谱。通过物理属性数值评价粉体学性质;运用相似度评价法比较3种粉体的相似度;构建参数指数、参数轮廓指数以及良好可压指数,用于分析粉末的可压性。结果 3种干燥方式所得粉体均具有较差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其中减压干燥和真空微波干燥粉体具有良好的堆积性,喷雾干燥粉体具有优越的均一性和可压性;由相似度可知,喷雾干燥与减压干燥浸膏粉体学性质相似度为79%,与真空微波干燥的相似度为81.3%。结论中药物理指纹谱可用于评价不同干燥方式对中药提取物粉体学性质的影响,以及物理性质对药物成型性的影响,为中药浸膏粉体提供了新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2.
降脂灵片微波真空干燥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选降脂灵片的微波真空干燥工艺。 方法: 以浸膏相对密度、微波功率、干燥时间为自变量,大黄素、熊果酸、齐墩果酸提取量的总评“归一值”为因变量,通过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降脂灵片的微波干燥工艺。采用HPLC测定大黄素、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流动相依次为甲醇-0.1%磷酸(80:20),乙腈-甲醇-0.5%乙酸铵(67:12:21),检测波长分别为254,210 nm。 结果: 最佳微波真空干燥工艺为将浸膏浓缩至相对密度1.27 g·mL-1,微波功率511 W,干燥时间27 min;大黄素、熊果酸、齐墩果酸提取量分别为0.321,0.548,0.118 mg·g-1,与三者的预测值0.324,0.545,0.121 mg·g-1非常接近。 结论: 优选的干燥工艺稳定可靠,与热风干燥工艺相比指标成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值得在中药物料的干燥工序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3种贯叶连翘提取物制备工艺的稳定性与重复性.方法:建立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对不同批次提取物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模式识别.结果:3种工艺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重复性,且酶解后优于酶解前,纯化后优于纯化前,以酶解后经大孔树脂LSA-10纯化所得提取物的制备工艺为最佳.不同批次提取物的镜像度较高,具有良好的相似性(>0.9).结论:HPLC指纹图谱可用于同类提取物的质量控制和制备工艺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不同干燥方式所得蟾蜍肉氨基酸类成分的指纹图谱及4个氨基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蟾蜍肉品质及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热风干燥、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和阴干干燥4种方式所得蟾蜍肉干燥样品的指纹图谱,同时测定4个氨基酸含量,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运用SIMCA 14.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 不同干燥方式得到的16批蟾蜍肉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均大于0.970,共匹配出10个共有峰,指认出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4个氨基酸;PCA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7.95%;PLS-DA得出异亮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均大于0.7,提示4个氨基酸可作为评价不同干燥方式所得蟾蜍肉品质的关键指标;阴干干燥、热风干燥、冷冻干燥和真空干燥4种方式所得蟾蜍肉氨基酸总质量分数测定值分别为7.92%、4.62%~5.37%、7.89%~9.02%和4.60%~9.24%。结论 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行,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干燥方式对蟾蜍肉氨基酸含量产生较大影响,可为蟾蜍肉干燥方式和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国家资源普查收集的产自10个省市的58批桔梗样品进行性状鉴别,测定其浸出物、桔梗皂苷D的含量,建立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比较。方法: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浸出物及桔梗皂苷D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梯度洗脱,建立不同产地桔梗样品HPLC指纹图谱。结果:58批桔梗样品中有2批表面色泽,7批大小,11批断面特征不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浸出物、桔梗皂苷D的含量的总不合格率为36.20%;建立了58批桔梗样品的特征指纹图谱,共找到17个共有峰;四川省桔梗样品浸出物、桔梗皂苷D含量及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3个方面均较高,重庆市、湖南省桔梗样品3个方面均较低;对58批不同产地桔梗进行了聚类分析及性状、浸出物、桔梗皂苷D含量和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浸出物、桔梗皂苷D含量及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不成正向相关,但样品中浸出物含量以及各成分含量的差异与样品性状特征(皮部)具相关性。结论:所鉴别的性状特征,测定的浸出物、桔梗皂苷D含量以及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可为优质桔梗的筛选,新版《中国药典》标准的修订以及桔梗质量评价,提供更全面、真实、具代表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市售两面针商品药材进行质量调查和评价。方法: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两面针项下方法,对18批两面针商品药材进行性状鉴别、薄层色谱及高效液相法检测氯化两面针碱含量,并建立两面针HPLC指纹图谱方法,结合相似度评价对样品药材进行鉴别分析。结果:样品性状,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的结果显示,9批药材有伪品掺杂现象;样品总灰分的含量是2.4%~6.4%,水分含量是7.0%~12.1%,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是2.2%~8.6%;HPLC测定中有2批样品检测不到氯化两面针碱,11批样品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低于0.8;18批药材均不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标准。结论:目前市场上的两面针药材品质参差不齐,伪品掺杂现象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5个产地15批次野菊花饮片标准汤剂并确立其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其出膏率、指标成分含量及转移率、指纹图谱等数据,为野菊花饮片标准汤剂及其配方颗粒的制备提供参考。方法:参照传统煎药工艺制备标准汤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DAD)测定指标成分蒙花苷的含量,计算该成分的转移率,绘制指纹图谱,采用真空干燥法制备浸膏粉,计算出膏率。结果:15批野菊花饮片标准汤剂中蒙花苷质量浓度0. 19~0. 74 g·L~(-1),转移率21. 95%~66. 23%,平均转移率37. 12%(RSD 11. 8%); p H 5. 1~5. 5;出膏率24. 7%~32. 5%,平均出膏率27. 87%(RSD 2. 4%)。指纹图谱共有峰有9个,确认其中2个色谱峰(2号和9号)分别为绿原酸和蒙花苷。结论:建立的制备工艺符合传统汤剂制备方法且稳定可行,可用于野菊花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优化蟾蜍油干燥工艺,并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及氨基酸含量测定为主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以氨基酸和浸出物为指标,进行蟾蜍油热风干燥、自然阴干、冷冻干燥及真空干燥工艺的优选,分别考察了热风干燥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物料厚度,冷冻干燥的预冻时间、冷冻干燥时间,真空干燥的温度及时间对蟾蜍油的影响。采用HPLC建立15批蟾蜍油的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同时,采用柱前衍生化法测定氨基酸含量。结果 蟾蜍油最佳工艺为不叠加样本,50 ℃热风干燥11 h。HPLC指纹图谱中共确定7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9;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质量分数分别为0.40%~0.57%、0.57%~0.78%、0.54%~0.75%、0.26%~0.86%。结论 所确定的工艺及质量评价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为蟾蜍油的加工炮制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钟文蔚  郑东阳  邹洪荟  卓泽伟  郭立玮 《中草药》2021,52(11):3234-3238
目的以杜仲叶EucommiaeFolium水提液为模型药物,通过探索液、固体物料指标成分含量相关性,构建面向中药澄清精制膜工艺过程评估的简便方法。方法将杜仲叶水提液依次以多种微滤和超滤膜集成工艺澄清、精制,杜仲叶水提原液记为W1,过200 nm陶瓷膜透过液记为W2,之后分别过相对分子质量为10 000、3500超滤膜,透过液记为W3、W4,测量过膜前后药效物质(粗多糖、总黄酮、总多酚、绿原酸)和大分子非药效杂质(蛋白质)含量。并开展液、固体物料指标成分含量相关性模型的理论推导。结果发现指标性成分在干浸膏中的含量为指标性成分在液体物料中的含量与固含率的比值,以绿原酸与总蛋白为例进行验证,实测值与估算值极为接近。结论作为实际生产中对膜澄清、精制工艺科学、合理性判断的一种简便方法,该模型虽有一定局限性,但作为解决复杂体系膜工程化问题的手段,则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可为基于膜过程的中药制药分离工艺智能化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甘草饮片标准汤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15批不同产地的甘草饮片标准汤剂,对甘草苷和甘草酸进行含量测定,计算转移率与出膏率,并建立了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通过对15批甘草饮片标准汤剂进行测定,甘草苷和甘草酸转移率范围分别为59.4%~87.4%和49.8%~78.9%,出膏率范围为29.9%~38.9%,并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软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确定了10个共有峰,对15批甘草饮片标准汤剂分别进行了相似度评价,其相似度均大于0.9。该研究中甘草饮片标准汤剂制备方法规范,15批样品质量稳定,指纹图谱相似度高,其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可为甘草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