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为规范全院新上岗护士和不同工作年限护士根据不同岗位职责进行培训管理与培训实施,构建医院护士全员化、标准化岗位培训教育模式.方法 基准于JCI对员工的资格与教育(SQE)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对全院护理人员培训组织结构与制度、培训标准和操作流程(SOP)、培训内容及方式界定、培训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再造及优化.结果 取得重庆市护理技能大赛二项操作第1名,获本系统岗位练兵活动护理技能比赛团体第1名(98.7分);全院护士人人通过了心肺脑复苏、消防知识、医院感染等理论及操作的培训考核,达标率达99%;全院急危重症专科监护培训班,参训者的考核达标率达100%.结论 医院护士全员化、标准化岗位培训教育模式的建立,使护士结合岗位需求规范化培训做到理论与实践及规范与操作的一致,对医院在职护士培训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构建急救技能培训体系 提高区域急救护理水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构建不同等级医院三位一体化的急救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区域急救护理水平。方法以三级医院急救中心为培训基地,以适应一、二、三级医院急救的护理技能为培训内容,分级别对10所医院的150名急诊护士进行统一培训。结果一、二、三级医院急诊护士的急救理论与急救技能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实施不同等级医院三位一体化的急救技能培训体系,能缓解基层医院急诊护士培训难和培训不到位的状况,提高区域整体的急救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刘荟  何莉  田径 《中国疗养医学》2010,19(12):1084-1086
目的探索新形势下疗养院护士在职教育培训方法。方法针对目前疗养院护理队伍成分多元化现象,知识层次、文化修养等方面差异较大的特点,构建疗养院护理队伍在职教育模式,针对不同成分、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考核、评价措施。结果通过培训提高了全院护士的综合护理技能与知识理论水平及对疗养院工作的适应和胜任能力。结论实施多元化分层次在职教育模式是疗养院护理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向克兰  王青丽  徐雯  殷翠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4):2236-2238
目的构建急诊护理人才三位一体化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区域急救护理水平。方法选择5所大专院校的专科及本科实习护生196名,以及5所一级医院、3所二级医院、2所三级医院中急诊从业护士150名,分别按编写的案例版《急救护理》教材教学及培训计划进行急救护理技能培训。结果两组护生对《急救护理》案例版教学方法效果的评价,及不同教学方法学习两组护生考核的成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按计划培训一、二、三级医院急救理论与急救技能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结论构建急诊护理人才从护生、护士到专科护士三位一体化教育培训体系,提高了护生、护士到专科护士的急救技能,实现了急救护理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区域性急救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层级信息化护理培训模式,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调研明确护士培训具体需求,以空间距离或专科相关性划分层级,借助移动信息技术考核方式开展由上而下的培训过程。结果构建了完整的以需求为导向的层级信息化护理培训模式。培训后,全院护士理论考试合格率为99.7%,技能操作合格率为100%。与去年同期相比,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了4.8%,护理质控得分平均提高了2.7%,患者满意度提高了3.2%。结论以需求为导向的层级信息化护理培训模式切实可行,对提升护士整体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实践能力有促进作用,易于实施和操作,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6.
静脉治疗小组的建立与实践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索医院内建立静脉输液治疗小组的意义。方法明确小组工作目标和成员职责;修订和完善静脉输液实践标准;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理论和技能培训;建立质量监督体系及全院静脉输液会诊制度;与药师合作加强输液质量管理;开展静脉治疗相关领域的循证研究。结果大幅度提高了护士静脉治疗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了病人对静脉治疗满意率,静脉输液工具应用更加合理。结论静脉输液治疗小组的有效实践可以加快静脉输液治疗护理的专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介绍护理专业小组培训模式及效果,为我国护士专业化培训的途径、方法及效果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帕累托二八法则原理,以多纳比蒂安的结构-过程-结果评估模式为理论框架,构建护士专业小组培训模型,落实护理专业小组的培训计划,应用柯克帕特里克的"反应-学习-行为-结果"四层次培训评估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组建了15个护理专业小组,形成了747名专业护理人才队伍(占护士总数35.1%);构建了护士专业化培训模型,进行系统化理论和技能培训;评价结果显示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成果层均有效。结论:护理专业小组模式是护理人才专业化建设的科学模式,为医院护士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邝彩云  张翠雁 《当代护士》2023,(10):158-160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教育护士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为推动护理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学习与借鉴广东省护士协会教育护士的培养与管理经验,选取本院30名护士作为教育护士培养对象,从理论培训、临床实践和汇报演示几个方面分阶段培训,并设置教育护士岗位准入、职责与管理制度。比较培训前后护士的核心能力情况,以及设置教育护士岗位1年后全院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结果 30名教育护士的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总分及7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设置教育护士岗位1年后,全院护士培训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结论 在基层医院构建教育护士的培养模式,并应用于护理培训中,有利于提高护士核心能力,提升全院护理培训满意度,培养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成立护理技术小组提高全院护士临床护理技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全院护士进行统一培训,提高全院护士的整体技术水平。方法由护理部负责,成立护理技术小组,对常见护理技术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考核全院护士。结果全院所有护士的护理操作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结论加强对护士的临床技术培训,是提高全院护士的临床技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全院护士进行统一培训,提高全院护士的整体技术水平.方法 由护理部负责,成立护理技术小组,对常见护理技术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考核全院护士.结果 全院所有护士的护理操作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结论 加强对护士的临床技术培训,是提高全院护士的临床技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癌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及成效。方法 2010年11月,本院肝癌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制订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实行包干责任制;加强护士培训,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夯实基础护理;提供便民服务;接受患者监督。比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差异。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及基础护理覆盖率、护理文书合格率高于实施前(均P<0.01);护士受表扬人数增多,无发生护理差错和纠纷。结论根据肝癌病房的特点制订优质护理服务措施,优化了护理流程,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从而增加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基层医院护士护理继续教育需求调查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华  陈素文  卢惠琳 《护理研究》2003,17(10):566-567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在职护士对继续教育学习内容及方式的需求。方法 :以问卷形式进行了护理继续教育需求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显示 2 30名护士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专科理论与技能、新业务、新技术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习方式则偏重科内小讲课、院内专题讲座、个人自学、短期学习班。结论 :2 30名护士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强烈 ,认为继续教育是补充知识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培养和储备“一人多能”、“多能一专”、“多学科交叉专病护理”的突发性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备灾护士的管理实践。方法从全院考核择优选拔出12名骨干护士,分别在急诊科、ICU、手术室、产科、血液净化中心等进行院内培训、优先参加院外进修学习,重点掌握相关专业急救知识和技能。结果护理备灾体系的建立促进科研教学水平;备灾护士在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抢救护理中作用地位凸显;备灾护士的急救理论成绩由培训前的平均78.50分上升到90.60分、急救技能则由84.35分提高到94.56分,综合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得到医生、同事及社会一致认可。结论构建护理备灾体系对全面提升护士灾害救护能力有重要意义,是体现护理学在救援医学中地位和作用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入职护士对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培训的需求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2013年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新入职护士172名,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包括护理理论知识8个项目42个条目,护理操作技术2个项目36个条目;于每批新护士岗前培训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新入职护士对培训的需求。结果调查的10个项目中,最高得分平均(2.793±0.256)分,最低得分平均(2.180±0.442)分。需求程度从高到低分别是急救知识、专科护理技术、法律知识、专业知识、新知识新技术、自我提升知识、管理知识、教育知识、基础护理技术和科研知识。结论新入职护士注重急救知识、专科知识、法律知识,新知识新技术和自我提升知识,暂不重视管理、教育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护士希望提供专科护理技术培训的机会,但对基础护理技术培训需求不高。  相似文献   

15.
推行全程护理职业教育 不断提高护士素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为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在职教育,进一步提高护理队伍的素质,推行"全程护理职业教育".方法根据不同学历、职称进行不同的训练.其训练内容主要有职业道德教育;"三基"训练;专科护理;护理新业务、新技术、新进展;管理、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教育;外语能力的培训;电脑知识培训.采用院内培训和院外培训.结果护士的整体水平大大提高.结论推行全程护理职业教育,能不断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6.
In China, community nurses do not have systematic training, and the nursing education curriculum focuses on clinical nursing both in vocational school and high school. Most nurses work at a hospital, and almost all community nurses lack systematic knowledge about community nursing. A training program for community nurses in Guangzhou City has been conducted since 2003. The training curriculum has evolved over the years, but is not standardized. This article describes research on improving community nurses’ basic knowledge and practice skills. We modified the curriculum with a questionnaire and a modified Delphi method. First, 318 participating nurses and instructors were queried in December 2012. Then 22 experts modified the training program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and implementation since 2013. After 4 years, we followed up with the new participating nurses to evaluate the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17.
在职护士分层次培训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护士分层次培训和加强专科护士培训,提升护士的执业能力,提高护理质量。方法结合实际制订分层次培训计划和专科护士培训计划,培训方式采取集中授课和科室培训相结合,集中训练和床边指导相结合。结果专科技术操作、急救技能考核、护理质量等比上年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在职护士分层次培训和专科护士培训,对提高护士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国内外风湿科专科护士定义、培养意义、培养现况等方面内容介绍,寻求适合我院风湿科专科护士发展的模式框架。 方法 对国内外风湿科专科护士培养现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国外专科护士培养起步早,已形成规范、科学、系统的培训模式,国内风湿科专科护士培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结论 通过加强风湿科专科护士理论与实践培养、明确风湿科专科护士的临床使用以及完善风湿科专科护士管理体系等措施,进一步有效提高我院护理服务质量,配合我院 MDT 诊疗团队建设,培养风湿科专科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我国31个省份三级医院专科护士的培养及管理现状,为规范三级医院专科护士的培养及使用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8年8月—9月抽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92所三级综合或专科医院的护理部专科护士负责人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以电子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 结果 三级医院拥有的专科护士数量达到45.5(18.0,100.0)名,涉及的专科护士种类多样;专科护士学历以本科为主、中级职称最多,省级护理学会培养的专科护士最多;专科护士在临床发挥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专科护理(97.3%)、护理管理(81.2%)、护理教学(77.5%)、护理科研(61.9%)等方面;目前针对专科护士管理的相关制度有岗位管理制度(92.0%)、考核制度(69.8%)、晋升制度(49.4%)、薪酬制度(38.0%);管理者对专科护士在临床发挥的作用较为满意,认为影响专科护士发挥临床作用的因素:支持政策不够(80.9%)、临床工作负荷过重(79.3%)、角色定位不清(67.9%)、岗位职责不明(57.6%)。管理者认为目前专科护士培养仍存在无再认证(63.6%)、质量参差不齐(58.0%)、缺乏统一认证机构(54.5%)等问题。 结论 专科护士整体素质较高,在临床专科护理中发挥了重要角色,管理者应进一步完善专科护士的晋升制度、薪酬制度,以提高专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应给予专科护士更多支持,包括政策支持、明确岗位职责等;培训机构应同质化专科护士的培养质量,促进专科护理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层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实践能力提升模式,使分级诊疗模式下转基层的慢性伤口肠造口患者得到同质化专科护理服务,适应分级诊疗模式需求。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及现状调研方法,收集基层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临床实践中存在问题,通过开办为期6周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临床实践培训基地,临床实践以WCET“一对二导师制”模式,保证足够的临床实践案例,确保学员的实践质量。并对学员回院后开展的专科护理质量延续追踪,对比培训前后满意率。结果培训后提高了基层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教育指导、沟通与协作能力等方面的满意率。结论对基层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为辅“一对二导师制”实践基地培训模式进行培训及延续质量追踪能有效提升基层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使下转基层的慢性伤口造口患者专科护理质量同质化,适应分级诊疗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