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小球疾病发生及发展与HLA等位基因的关系,寻找肾小球疾病HLA易感基因。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肾小球疾病患儿的HLA等位基因进行分析,并分析了肾小球疾病患儿存在HLADRB1^*15的不同临床表现。结果:肾小球疾病患儿HLADRB1^*15基因频率为16.2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LADRB1^*15基因在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异;HLADRB1^*15型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患儿临床症状表现重。结论: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发展与HLA基因型有关;探讨肾小球疾病的HLA基因型对于判断病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QA1。DQB1基因多态性与扩张型心肌病(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IDC)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探讨IDC发病的免疫学机制及遗传易感性,为IDC的预防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999—09/2001—09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内科IDC患者133例。符合纳入标准IDC患者72例(IDC组),包括IDC家系先证者4例,其余68例为无血缘关系的散发IDC病例。选同期本院体检健康自愿者100例为对照组(男62例,女38例),平均年龄(51&;#177;16)岁。人选者均经超声心动图测量射血分数。采用PCR-SSP方法对IDC组和对照组进行HLA-DQA1,-DQB1基因分型;IDC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射血分数。结果:IDC组HLA-DQA1★0501基因和HLA-DQB1*0303基因频率分别为0.3889,0.1806,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0900和0.0364)。OR值分别为5.20(95%CI:3.60—8.50)和4.85(95%CI:2.56~9.39)。且该趋势随射血分数降低而愈趋明显,表现为HLA-DQA1*0501及HLA-DQB1*0303基因型在射血分数&;lt;15%的IDC患者中分布高于射血分数≥15%者。相反,IDC组HLA—DQA1*0201基因(0.0139)和HLA-DQB1*0502(0.0139),*0504(0.0417)基因明显低于对照组(0.2000,0.0727,0.1091)(χ^2=14.67,10.76,10.01,P&;lt;0.05)。IDC组中HLA—DQA1*0501基因型患者射血分数(18%)明显低于IDC组中其他基因型患者(41%),临床心力衰竭症状较重(χ^2=8.36,P&;lt;0.01)。HLA-DQB1各基因型间射血分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HLA-DQA1,-DQB1基因与IDC家系连锁分析Lod值&;lt;1。结论:HLA-DQA1*0501和HLA-DQB1*0303与中国北方汉族IDC患者遗传易感性相关;而HLA-DQA1*0201和-DQB1*0502,*0504则是IDC的保护基因。DQB1基因外显子第57位的丝氨酸对IDC具有保护性,其缺失或取代有可能造成IDC易患倾向。HLA-DQ基因多态性可作为IDC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LA-DQA1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回族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61例RA患者和81例健康对照者血样进行HLA-DQA1等位基因分析,寻找相关的基因型.结果:宁夏回族RA患者HLA-DQA1*0301(OR=32.45,P<0.01)和HLA-DQA1*0501(OR=3.11,P<0.01)等位基因显著高于宁夏回族健康人群:宁夏回族健康人群HLA-DQA1*0102(OR=0.19,P<0.01)和HLA-DQA1*0401(OR=0.04,P<0.01)等位基因显著高于宁夏回族RA患者.结论:HLA-DQA1*0301和*0501等位基因可作为宁夏回族RA易感基因的候选基因;HLA-DQA1*0102和*0401等位基因可作为宁夏回族RA保护基因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4.
HLA分型不只是一种应用性的临床检测指标,免疫遗传学研究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以分型为主要手段的HLA多态性分析,由于HLA个体遗传学差异的本质是在编码其抗原产物的基因水平上,所以分析HLA基因型无疑是分型的最准确方法,其准确性远高于血清学与细胞学分型,并已逐渐取代了前两者的位置。因此HLA抗原的DNA分型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对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几种常用HLA—DNA分型技术进行概述,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背景:HLA复合体是极其复杂的遗传系统,对其多态性的研究在法医学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群体遗传学、移植免疫、疾病相关等医学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的:了解HLA-Cw,-DQB1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在深圳汉族人群中的分布规律。设计、时间及地点:样本基因型的统计学分析,于2007-01/2008-06深圳市血液中心免疫遗传研究室完成。材料:样本来自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深圳地区志愿捐献者,使用EDTA-K2抗凝管采集外周血。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测定方法对深圳地区226名无关供者HLA-Cw,-DQB1基因座的2,3外显子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等位基因频率采用直接计数法计算,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采用x2检验。主要观察指标:样本HLA-Cw,-DQB1基因座的基因型。结果:226个样本中共检测到25个Cw等位基因。其中Cw*0102,Cw*0702的频率最高(0.1881),其他频率较高的等位基因依次为Cw*0304,Cw*0302,Cw*0401及Cw*0801,Cw*0303,Cw*0602。该位点基因型观察值与期望值经χ2检验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x2=116.00,...  相似文献   

6.
背景:转基因小鼠的开发已成为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必然趋势,HLA—DR是通过何种分子机制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是目前研究热点。 目的:拟对含有人CD4基因质粒pcDNA3-CD4和含HLA—DR0401基因质粒pLNCX2-DR*0401进行体外转化扩增,并观察其在小鼠成纤维细胞内的表达。 设计、时间及地点:开放性实验,于200706/2008-01在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实验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分步完成。 材料:含人CD4基因载体pcDNA3-CD4和含HLA-DR0401基因载体pLNCX2-DR*0401分别由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微生物学系和马里兰巴尔的摩县大学生物化学系惠赠。大肠杆菌DH5α为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株为南京凯基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品。 方法:取pcDNA3-CD4和pLNCX2-DR*0401质粒转化DH5α感受态菌,再接种到含氨苄青霉素的LB琼脂培养板进行抗性筛选培养,挑取阳性克隆菌落进行培养后抽提质粒,并取样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和测序。采用脂质体转染L929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和直接免疫荧光法对人CD4和HLA—DR0401的表达进行检测。 主要观察指标:①质粒扩增情况。②质粒酶切及测序鉴定。③质粒转染L929细胞后的表达。 结果:经转化扩增后,pcDNA3,CD4、pLNCX2-DR*0401质粒的纯度及浓度均较高。人CD4表达载体经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目的基因插入正确且与GenBank一致,HLA—DR0401表达载体酶切鉴定正确,测序鉴定HLA—DRα基因正确。流式细胞仪检测转pcDNA3-CD4载体的细胞约61%呈阳性,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人CD4在转基因细胞中得到表达,分布于胞膜及胞质内。流式细胞术检测仅有1%的转pLNCX2-DR*0401载体的细胞呈阳性,直接免疫荧光无特异性荧光检出。结论:成功转化并扩增了人CD4和HLA,DR0401表达载体,并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系L929,为下一步转基因鼠模型的构建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汉族人强直性脊柱炎致病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①探讨汉族人HLA-B27亚型基因结构特点。②合成HLA-B27基因检测试剂。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顺序特异性引物法和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对120例健康人和4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HLA—B27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采用本项目合成的HLA—B27DNA检测试剂,在120例正常人中进行了检测,有6例出现HLA—B27扩增带,HLA—B27基因携带者占5%;而65例疑为AS患者中有46例出现HLA-B27扩增带,占70.3%,(RR=46,P&;lt;0.01);制备的HLA—B27基因检测试剂,具有快速简便、准确性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结论:①在中国汉族人中至少存在2种HLA—B27亚型基因,分别是B*2704和B*2705,同时B*2704和B*2705也是汉族人HLA—B27主要的亚型;HLA—B27的B*2704和B*2705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致病基因。②DNA分型检测HLA—B27基因完全可以取代目前的血清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NK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B/X基因型对无关供者HLA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和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聚合酶链反应(SSOP-PCR)的方法,对52对HLA全相合供.受者进行KIR与HLA分型.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2例,急性髓系自血病(AML)1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l例,急性杂合型白血病(HAL)l例。结果①28例供者KIR基因型为B/X,24例供者KIR基因型为A/A。②KIR基因型B/X组患者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重建时间与A/A基因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Ⅲ^。-Ⅳ^。急性GVHD(10.7%VS20.8%,P=-0.266)和慢性GVHD(53.6%Vs29.2%,P=0.067)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X基因型组患者移植后3年持续缓解率(70.7%VS62.5%.P=0.414)和3年总生存率(75.5%VS62.5%,P=0.194)高于A/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无关供者HLA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供者KIR基因型B/X可能增加了患者慢性GVHD的发生率,对持续缓解率和总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国内骨髓库主要采用分辨率较高的聚合酶链反应-寡核苷酸探针分型反向杂交荧光微珠法,该方法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使部分隐藏新基因的标本的检测结果表现为摸棱两可,对该可疑标本进行确认最简便的方法是DNA测序HLA分型检测。 目的:应用DNA测序方法确认HLA—DRB1位点1个新等位基因。 设计、时间及地点:常规初检于2005-11在河南血液中心中国骨髓库河南分库HLA组织配型实验室完成,测序实验于2006-04在美国海军骨髓库HLA实验室完成。 材料: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初检结果可疑为新基因的重采血样5mL。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寡核苷酸探针分型流式微珠杂交技术对中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进行HLA中低分型检测,对可疑为新等位基因的样本进行DNA测序分析,通过EBI(http://www.ebi.ac.uk/)和NCBI(http://www.ncbi.nlm.nih.gov/)将测序结果与已知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yte antigen,HLA)等位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以确认是否为新的基因序列。 主要观察指标:测序结果与已知HLA等位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 结果:样本HLA—DRB1位点中低分型结果的初检、复检反应格局与分析软件数据库中HLA—DRB1等位基因的模板谱型均不匹配。样本DRB1*11XX第2外显子序列与所有已知等位基因序列均不一致,与DRB1*110401的同源性高达9970,外显子2区域中的308位碱基发生了C〉A碱基替代,并导致了相应氨基酸丙氨酸〉谷氨酸的改变。 结论:该等位基因为HLA-DRB1:11组中的1个新等位基因,2006-07被WHO的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DRB1*115402。  相似文献   

10.
CTLA-4基因启动子区-31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SLE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分子—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4,CTLA—4)基因启动子区—318位点基因多态现象在中国南方人群中的分布及与SLE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提取外周静脉血有核细胞基因组DNA,以聚合酶饺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检测180例SLE患者和140名正常对照组CTLA—4基因启动子区—318位点基因型。结果:SLE患者CTLA—4基因启动子区—318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别为TT型1.1%、TC型41.1%和CC型58.8%,等位基因频率为T等位基因21.7%、C等位基因78.3%。SLE患者各种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CTLA—4基因启动子区—318位点各基因型与SLE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相关关系。结论:SLE患者CTLA—4基因启动子区—318位点基因多态现象与SLE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FCM在微量残留病(MRD)检测中的意义,利用4—6组4色抗体组合,以CD45/SSC设门法对273例成人和142例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进行了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免疫分型检测和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eukemia associated immunophenotyping,LAIP)分析。结果表明:根据CD34和CD10的表达特点,可将B—ALL患者分为Ⅰ型(CD34^+CD10^-);Ⅱ型(CD34^+CD10^+);Ⅲ型(CD34-CD10^+);Ⅳ型(CD34^-CD10^-)。Ⅰ型和Ⅱ型患者LAIP的阳性比例分别为100%和92%,但Ⅲ型患者LAIP阳性率只有79.2%,显著低于Ⅰ型和Ⅱ型患者。总体B—ALL患者LAIP的检出率为90%,成人与儿童组无明显差异。而利用CD34/CD10/CD19/CD45一组抗体,LAIP检出率达到77.6%。结论:90%成人和儿童B-ALL白血病患者具有LAIP,因此对这类患者适宜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进行MRD监测。  相似文献   

12.
急性白血病患者HLA半倍相合骨髓移植后供者源复发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半倍相合骨髓移植后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复发情况,对2例接受半倍相合骨髓移植后出现白血病复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了外周血、骨髓检查、骨髓细胞形态观察及HLA基因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发现。2例原发病分别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普通细胞型)和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且2例白血病细胞均有染色体畸变或癌基因突变、活化,2例骨髓移植后完全供者源造血重建,但2例复发后白血病细胞均来源于供者源,血型和HLA分型均为供者型,复发后2例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型)和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这一结果提示,供者源复发可能与移植后应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有关,化疗、放疗以及受者本身造血微环境异常也可能参与了二次白血病的发生过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源复发可能是研究人白血病发生的适宜模式。  相似文献   

13.
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对KGla细胞系的增殖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甲基转移酶抑制剂通过干扰DNA甲基化发挥抗白血病作用的可能性,采用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和细胞分化剂CDAⅡ体外处理因高甲基化致p15基因表达失活的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G1a,经细胞形态学,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3H标记同位素微量分析法,限制性内切酶,流式细胞术及间接免疫荧光等技术对加药前后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发现,两种药物对KG1a细胞均有时间和(或)浓度依赖性的增殖抑制作用,5-Aza-CdR和CDAⅡ对细胞分别表现了诱导凋亡和诱导分化的可能以及G2和G0/G1期阻滞,与此同时DNA甲基转移酶活性和基因组DNA甲基化程度下降,p15蛋白表达部分恢复,结论:通过抑制甲基转移酶活性,干扰DNA甲基化以发挥抗白血病作用的途径是可能的,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HLA-A新等位基因HLA-A~* 110106的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HLA新的等位基因HLA-A* 110106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商用DNA试剂盒抽提样本基因组DNA,利用HLA-A组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先证者HLA-A基因的第2、3外显子,经酶法纯化扩增产物后,用第2、3外显子双向测序引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先证者有2个HLA-A等位基因,其中1个为HLA-A*0203,另1个HLA-A等位基因经HLA b last验证为新的等位基因,新的等位基因序列已递交Genbank(EF092416)。与最接近的HLA-A*110101等位基因序列相比,新的等位基因仅在第3外显子上有1个核苷酸不同,即第387位G→C,但未引起氨基酸的改变。结论该等位基因为新的HLA-A等位基因,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A*110106。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建立从全血EDTA抗凝样本中高通量提取基因组DNA的有效方法,以常规应用于Luminex rSSO HLA流式磁珠基因分型。使用2ml深孔板和TECAN DNA全自动工作站,从288份骨髓捐献者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提取的DNA样本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其浓度和纯度,并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的完整性;DNA样本用One lambda rSSO HLA—A、B和DRB1基因分型试剂盒进行PCR扩增、分子杂交和Luminex流式磁珠分析仪检测,统计分析每一DNA样本HLA—A、B和DRB1基因扩增产物经DNA探针分子杂交后的阳性磁珠和阴性磁珠的荧光信号强度。结果表明:从400μl全血中提取了基因组DNA,288份样本的DNA产量平均为3.217±0.715μg,A260/A280值平均为1.710±0.103,A260-A320/A280-A320值平均为1.761±0.151;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得DNA的分子量均大于15kb;每一样本mA—A、-B和-DRB1杂交后的阳性磁珠的荧光信号强度均〉600RFU,而阴性磁珠的荧光信号强度〈50RFU。结论:本方法适用于从大量全血样本中快速提取基因组DNA,所得的基因组DNA适用于高通量中华骨髓捐献者样本的HLA流式磁珠基因分型等下游的移植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  相似文献   

16.
广东地区汉族正常人群HLA-E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检测广东地区汉族正常人群HLA—E基N的多态性,并分析HLA—E与典型HLA—Ⅰ类(Ia)位点之间的连锁关系,采用PCR—SSP方法检测广东地区150个无血缘相关的正常人的HLA—E基N型,同时用NIH标准微量淋巴细胞毒方法检测其中106人HLA—A,一B基N型,对HLA—E与HLA—A,-B位点之间作连锁分析。结果发现,在广东地区汉族正常人群中共检出3个HLA—E等位基N:HLA—E*0101,HLA—E*01031,HLA—E*01032,其基N频率分别为45.33%,32.33%,22.33%。未检出E*0102和E*0104。HLA—E与HLA—A,-B位点之间B15/*E01032及A2/E*01032存在连锁不平衡,除此之外其他任何两位点之间不存在连锁不平衡。结论:HLA—E高度保守的多态性提示其生物学特性可能有别于HLA—Ia分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风险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1—02/2002—06在华北煤炭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对象均为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心肌梗死诊断根据NRI确诊,均知情同意。根据是否合并心肌梗死分为心肌梗死组68例和非心肌梗死组190例。按常规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扩增产物用20g/L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对不同患者组等位基因(I,D)和基因型频率(DD,DⅠ,Ⅱ)进行比较。相对风险&;gt;1为等位基因和基因型与疾病有肯定关联(风险因子)。结果:两组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2型糖尿病心肌梗死组DD纯合子频率明显高于非心肌梗死组[41.2%,33.2%(χ^2=0.833,P&;lt;0.05)],D等位基因频率也较非心肌梗死组显著增高[64.7%,55.0%(χ^2=3.8491,P&;lt;0.05)]。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的相对风险分别为1.33和1.50。结论:D等位基因和DD基因型是2型糖尿病心肌梗死发生的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2,DRB1^*04,DRB1^*09基因频率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AD)的关系,试图从分子免疫遗传学角度揭示SAD的发病机制。方法SAD组44例(广州市精神病院中筛选),男ll例,女33例,年龄59—9l岁。正常对照组45例(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保健科体检的自愿健康老年人)。男14例,女3l例。年龄6l-88岁。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分别测定44例SAD患者(SAD组)和45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的HLA—DR2,DRB1^*04,DRB1^*09基因频率。结果 SAD患者中3种基因频数分别为25,5,16;频率分别为28.4l%,5.68%,18.18%。而正常老年人中的相应基因频敦分别为16,13,19;频率分别为17.78%,14.44%,21.1l%。其中HLA-DR2,DRB1^*04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002,4.187,P&;lt;0.05),DRB1^*0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O.050,P&;gt;0.05)。结论 HLA—DR2可能是SAD的易感基因。而HLA-DRBl^*04可能对SAD的发病起到保护作用。HLA-DRB1^*09与SAD发病无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族人群HLA-Cw等位基因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自行建立的HLA-Cw基因测序分型方法,并辅以Ariza商品化测序试剂盒,对100份维吾尔族无关个体血样进行HLA-Cw基因的第2和第3外显子进行序列测定;用ABI PrismTM3100检测测序反应产物,Assign3.5分析软件分析结果。结果(1)经As-sign3.5软件分析,能直接分析出明确的HLA-Cw等位基因型的样本占30%;排除罕见等位基因后,可判定HLA-Cw等位基因型的样本占33%;其余的样本经PCR-SSP高分辨分型试剂盒检测后,可判定出等位基因型;(2)在70份模棱两可的结果中,共有41种NMDP Allele Code,出现120次,其中频率在5%以上的有03BPSK等7种,其频率之和>50%(61/120);(3)检出了27种HLA-Cw等位基因,频率大于10%的2种常见等位基因为:Cw*0602>Cw*0102,介于5%—10%的依次为:Cw*0401>Cw*0303>Cw*0701>Cw*1502,维吾尔族中Cw*02,04,05,06组与Cw*01,03,07,08组的频率分别为0.295和0.485;(4)共检出62种HLA-Cw等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结论本文的结果可为骨髓库和临床无关供/受者样本的HLA-Cw高分辨基因分型提供重要参考;所得到的HLA-Cw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可为人类学、遗传学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识别并确认中国人群HLA新等位基因。方法采用基因克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HLA新等位基因与HLA已知基因序列的差异。建立HLA新等位基因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分型方法,并对1200名HLA-A*11阳性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无关供者(包含100名HLA-A*11纯合子个体)进行HLA新等位基因筛选和频率分析。结果HLA新基因与A*110101的差异只是在外显子3区域中279位碱基发生C→T突变,导致93位密码子由CAC变为CAT,但氨基酸未发生变化,并最终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A*110104。该新基因出现在2个无关家系中,分别具有2~3代遗传史。在1200名无关供者中未发现其他带有新基因的个体。其基因频率为0.000 83。结论HLA-A*110104新基因具有稳定的遗传性和一定的普遍性,对无关供者的选择和人类学、遗传学等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