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14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探究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和恢复的相关皮质下区域。 方法 纳入大脑中动脉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患者10例(吞咽障碍组)和未发生吞咽障碍的大脑中动脉梗死后患者10例(非吞咽障碍组)。选取胼胝体等11个感兴趣区(ROIs),比较吞咽障碍组和非吞咽障碍组病灶侧与健侧的扩散张量参数扩散各向异性(FA)的比值rFA的差异,以及吞咽障碍组1个月和3个月吞咽障碍恢复时的rFA值的变化,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rFA与吞咽障碍的结局和严重度量表(DOSS)评分的关系。 结果 比较吞咽障碍组和非吞咽障碍组各ROI的rFA值后发现,吞咽障碍组岛叶的rFA值为0.73±0.16,非吞咽障碍组岛叶的rFA值为0.97±0.07,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比较吞咽障碍组发病1个月内和发病3个月后ROIs中扩散张量参数rFA值后,吞咽障碍组岛叶、大脑脚、小脑上脚的rFA值在发病3个月后均显著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障碍组发病1个月内的DOSS评分为(4.4±0.8)分,与发病3个月后(6.3±0.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障碍组发病1个月内,DOSS评分与岛叶、大脑脚和小脑上脚具有显著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个月后, DOSS评分仅与大脑脚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早期吞咽障碍程度(发病1个月内)与岛叶、大脑脚、小脑上脚相关,而晚期(发病3个月后)与大脑脚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酶(CYP)2C19基因分型与氯吡格雷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8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15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检测患者入院后空腹外周血中CYP2C19*2,CYP2C19*3基因分型。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20年2月,观察再发脑卒中的情况,并分析CYP2C19*2,CYP2C19*3基因分型与再发脑卒中关系。结果随访时间14~2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8.2±1.5)个月,共7例患者失访,共20例(13.2%)患者复发缺血性脑卒中。再发脑卒中患者中CYP2C19*2 GG型及CYP2C19*3 GG型均低于无复发患者(P<0.05),CYP2C19*2 GA型,CYP2C19*2 AA型CYP2C19*3 GA型,CYP2C19*3AA型均高于无复发患者(P<0.05)。Kaplan-Meier法并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CYP2C19*2 GG型无复发时间长于AA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6.759,P=0.034)。CYP2C19*3GG型无复发时间长于AA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x2=8.660,P=0.013)。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氯吡格雷抵抗,CYP2C19*2及CYP2C19*3基因型是再发脑卒中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接受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CYP2C19*2及CYP2C19*3突变型再发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3.
创伤是45岁以下人群首位死亡原因,所有死亡原因的第5位,给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位列所有死亡原因第 1位[1-2].其中胸部创伤( thoracic trauma)发生率居创伤的第3~4 位,约占创伤外科的 20%,居创伤死亡原因的第 2位[3].本文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0年5月笔者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重症胸部创伤患者78例,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硬脊膜撕裂的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采用PETD治疗的2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资料。结果 236例中,3例发生硬脊膜撕裂,发生率为1.3%(3/236)。2例术中诊断,其中1例术中转为显微镜下修补硬脊膜,1例术中未做处理;1例术后诊断,在显微镜下完成硬脊膜修补。3例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从术前8.0分降至1.7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从82.1%降至17.8%,均无神经功能障碍等后遗症;改良MacNab评分2例为优,1例为良。结论 硬脊膜撕裂是PETD较为少见的并发症,应根据术中和术后情况,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动脉颅内段破裂与未破裂梭形动脉瘤(VAFAs)血管内重建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0月至2017年9月连续收治行血管内重建治疗VAFAs 26例患者的临床、影像与随访资料。结果 (1)26例患者共26个VAFAs,年龄为38~69岁,破裂9例,未破裂17例;瘤径5~12 mm。重建技术成功率100%。(2)破裂组9例中,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8例,单纯支架置入1例;多枚支架重建5例,单枚支架重建4例。未破裂组17例中,支架辅助栓塞技术13例,单纯支架置入4例;多枚支架重建7例、单枚支架重建10例。无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3)临床随访8.0~97.5个月,中位时间39.5个月,无一例新发脑梗死或脑出血,预后均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22例接受造影随访3.5~34.0个月,中位时间10.3个月,14例(63.6%)治愈,4例(18.2%)稳定或好转,4例(18.2%)复发;其中破裂组8例治愈5例,未破裂组14例治愈9例,两组各有2例复发。结论血管内重建治疗对破裂与未破裂VAFAs临床可行,安全性较高,中长期随访疗效较好;破裂VAFAs的复发率有增高的趋势,术后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监测CD14+单核细胞人白血病抗原DR(monocyte human leukocyte antigen-DR,mHLA-DR)表达在评估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挑选38例重症肺炎患者,以明确诊断后28天的预后作为标准分成生存组(22例)与死亡组(16例),另选择38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在重症肺炎确诊后第1、3、5、7天,应用流式细胞术连续监测患者外周血mHLA-DR的表达;对照组在研究期间常规检测1次mHLA-DR表达。结果:重症肺炎患者确诊后第1天,生存组与死亡组mHLA-DR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组mHLA-DR表达呈逐渐升高趋势,到第7天生存组mHLA-DR表达已接近对照组水平,两者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死亡组mHLA-DR表达持续偏低,在各个时间点始终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死亡组mHLA-DR表达均低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确诊第1天mHLA-DR表达<30%预测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81.8%。结论:重症肺炎患者确诊后第1天mHLA-DR表达<30%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不佳的指标,另外连续监测病程中不同时间点的mHLA-DR表达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内毒素在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102例,根据肺部感染的病原体诊断标准分为细菌组(32例)和非细菌组(70例),检测并比较两组PCT和内毒素值,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患者血清中PCT增高与非细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增高与非细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对肾移植术后合并细菌性肺部感染患者诊断敏感度为90.6%,特异度为94.3%;内毒素对肾移植术后合并细菌性肺部感染患者诊断敏感度为65.6%,特异度为64.3%。细菌组患者血清中PCT增高例数和内毒素增高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监测PCT值对肾移植术后是否并发肺部细菌感染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年龄对精子DNA和精液常规参数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102例年龄在20岁到46岁的健康男性,分为5个组:1组为20~24岁、2组为25~29岁、3组为30~34岁、4组为35~39岁、5组为40~46岁.根据WHO标准进行精液分析,用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SCD)法检测精子DNA损伤率,并用相关回归分析研究年龄、精子DNA损伤、精液常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5岁以上男性精子DNA损伤率明显高于35岁以下(P<0.001),精子DNA损伤率与年龄显著正相关(r=0.439,P<0.001).各年龄组精液量、密度、活动率、活力无差异,但发现精子活力与年龄负相关(r=-0.258,P=0.009).精液各项常规参数与精子DNA损伤率无相关性.结论精子DNA损伤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健康男性35岁以上精子DNA损伤水平将明显增高,精子活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将下降.  相似文献   
9.
研究背景颈动脉扭曲被认为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相对禁忌证,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为主要治疗方法。本研究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扭曲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根据治疗结果初步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2例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扭曲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安全性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2例患者全部成功施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支架植入成功率为100%,无一例发生支架相关死亡或残疾。共植入自膨式支架24个,术后颈内动脉平均狭窄率由术前的85.63%降至11.25%;扭曲角度(Metz观测分类法)由术前<90°全部纠正至>120°。住院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术前头晕、头痛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完全消失;未发生永久性并发症或死亡。临床随访6~72个月,除1例发生支架对侧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出现同侧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血小板聚集试验呈阿司匹林抵抗、1例脑血管造影显示再狭窄),2例失访外,其余17例患者CT血管造影(10例)和B超(7例)检查均显示颈动脉血管形态良好、血流通畅,无再狭窄和扭曲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治疗一定程度的颈动脉扭曲,其手术技术安全可行,有助于减少脑缺血发作,远期临床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和评估乙型肝炎病毒(HBV)DNA G1896A点突变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方法收集经测序验证HBV DNA G1896A未突变的野生型样本150例和已发生突变的突变型样本58例,在突变区域设计分子信标探针,点突变处进行锁核酸处理,利用荧光PCR方法检测HBV前C区G1896A点突变;再从临床标本中随机抽取18例、8例和19例荧光PCR结果分别显示为G1896A突变的标本、杂合的标本以及野生型的标本的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果突变型质粒和野生型质粒的检测灵敏度均可以达到100copies/ml;突变型探针检测高浓度的野生型质粒时无检测信号,野生型探针检测高浓度突变型质粒时无检测信号;突变型模板在总杂合模板中的比例达到5%时则都可以将突变型检测出来;序列测定的8例G1896A突变标本、6例杂合标本和19例野生型标本的PCR产物结果和荧光PCR检测结果完全吻合。结论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可以快速、简便、准确地检测HBVDNAG1896A点突变,是检测点突变的重要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