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组结直肠癌患者在临床表现和肿瘤特征方面的差别,探讨各年龄组的发病特点以提高对结直肠癌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617例,按年龄段分为青年组(≤35岁)、中年组(35~59岁)和老年组(≥160岁).就不同年龄组的性别分布、首发症状、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和肿瘤部位、病理组织学类型、大小、浸润深度等肿瘤特征性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以中、老年组多见(占全部结直肠癌的87.7%),性别构成比青年组几乎无差异,中、老年组中男性多于女性.青年组发病到确诊时间(8.72个月)略长于中、老年组(7.30、7.66个月).青、中年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大便带血和腹痛(占81.6%或82.3%),且多为剧痛;中年组首发症状为大便带血(占61.5%),比青、老年组常见(P<0.05);老年组以大便带血、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占87.6%),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3组结直肠癌的好发部位基本一致,均以直、乙状结肠为最好发部位(均占70%以上).结肠癌中,各年龄组左、右半结肠癌无差异;直肠癌中,青年组肿瘤位置距肛门≥6 cm的比例比中、老年组高(P<0.01).不同年龄组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差异有显著性(P<0.01);青年组中、低分化癌所占比例比中、老年组高(P<0.01).青、中年组位于浆膜层及浆膜外的比例比老年组高(P<0.01).青、中年组淋巴结转移率比老年组高(P<0.01).青年组Ducks C期和D期比例高于中、老年组(P<0.01).各年龄组采用的手术方式差异有显著性(P<0.01),青年组采用根治术的比例较中、老年组低(P<0.01).结论 结直肠癌中男性构成比高于女性,不同年龄组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发病到确诊时间、病理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cks分期和采用的手术方式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青年与老年结直肠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9月期间的141例青年(年龄<40岁结直肠癌和同期确诊的542例老年(年龄≥60岁且<80岁)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癌胚抗原检出率、首发症状、家族史、误诊率、行根治性手术的例数、发病部位、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癌变类型等临床特点。结果:两组性别及癌胚抗原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发症状,青年组以便血最多见,老年组以腹痛最多见,无症状患者明显多于青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有家族史、误诊率、行根治性手术的例数均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肿瘤分型及肿块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发病部位最多的是直肠,老年组最多的是左半结肠;青年组最多的是中分化癌,老年组最多的是高分化癌;青年组TNM分期最多的是Ⅱ期,老年组最多的是Ⅰ期;两组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患者均较多,且老年组明显多于青年组;组织学类型上,老年组更多的是腺癌,青年组更多的是印戒或黏液癌,以上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结直肠癌患者误诊率高、恶性程度高,易早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最终行根治性手术比例相对青年组低。  相似文献   

3.
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了解1990~2002年12年间本院住院的大肠癌患者,选择年龄≤40岁青年人57例,及年龄≥60岁中老年人57例,分析两组临床、病理等特征.结果:12年共有1332例大肠癌住院患者,其中年龄≤40岁青年大肠癌100例,占同期大肠癌检出率的7.51%;青年组就诊时间中位数2月,确诊时间中位数为4月,与中老年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青年组有癌家族史者10例(17.5%),显著多于中老年组(5.3%,P<0.05).两组临床表现均以便血或粘液血便、腹痛为主要表现,发病部位均以直肠癌为多.青年组中粘液癌(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发生率为40.4%,显著高于老年组(8.8%,P<0.005),青年组低分化癌占17.5%,显著多于中老年组低分化癌比例5.3%(P<0.05),肿瘤Dukes分期:青年组:A期1例,B期23例,C期24例,D期9例.青年组共误诊21例,误诊率为36.8%,显著高于中老年组的误诊率5.3%(P<0.001).结论:大肠癌青年人占有一定比例,有癌家族史者易发生大肠癌,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或粘液血便、腹痛等,发病部位以直肠癌最常见,较老年人多误诊;病理以粘液癌、低分化癌较老年患者多见,早期诊断率低.  相似文献   

4.
青年胃癌与老年胃癌临床、内镜、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青年与老年胃癌病例的临床、病理及内镜特点进行比较,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对48例青年胃癌(≤40岁)和99例老年胃癌(≥65岁)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青年组男女比例为1∶1.08,老年组为3.6∶1;青年组与老年组有肿瘤家族史者分别为15例(37.5%)及12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发生部位均以远端胃为主,而老年组胃底、贲门部明显增多,占14.3%,与青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均以Ⅲ型居多,但两组Ⅲ型、Ⅳ型总和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胃癌组织学以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为主(72.9%),Lauren分型以弥漫型为主,较老年组分化程度更差,恶性度高;钡餐检查较胃镜检查更易误诊青年胃癌(P<0.05);11例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为100%。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期青年组(28.2个月,95%CI 19.8~41.3)较老年组(26.7个月,95%CI 21.0~39.8)略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胃癌较老年有更明显遗传倾向。病理组织学分化程度差,多为弥漫型。若能行根治手术,与老年胃癌预后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年龄段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了解青年人结直肠癌发病规律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4年12月至2014年9月经手术及病理确诊且病例资料完整的38例青年结直肠癌患者(年龄≤40岁)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中老年(年龄> 40岁)结直肠癌患者80例组成中老年组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并比较青年组结肠癌与直肠癌的临床特点.结果 青年组与中老年组结直肠癌患者在麻醉ASA分级、症状时间、误诊率、分化程度、肿瘤直径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肠道腺瘤及息肉史、首发症状、发病部位、临床分期、术前CEA以及CA19-9等方面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老年组肿瘤直径明显小于青年组(P<0.05).青年结肠癌肿瘤直径大于青年直肠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青年组结肠癌误诊率为37.5%,高于青年直肠癌的7.1%,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9).青年结肠癌患者症状时间小于青年直肠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青年人结直肠癌确诊时间长、误诊率高、肿瘤类型相对复杂且分化程度低、肿瘤生长快,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89例青年直肠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青年直肠癌的临床特点,以提高青年直肠癌早期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13年间收治的青年直肠癌89例的临床表现、误诊情况、临床病理、治疗与预后,与老年直肠癌440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对比分析.结果①青年组直肠癌主要表现为:肛门坠胀和疼痛、腹痛、腹胀及骶尾部疼痛.②青年组直肠癌的癌块距肛缘9 cm以下占92.13%,7 cm以下为69.66%,平均距肛缘长度是5.43 cm.③青年组直肠癌平均误诊时间为5.7个月;误诊率为97.75%,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④病理类型:青年直肠癌以粘液腺癌、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居多(59.57%);青年组直肠癌侵及浆膜层和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⑤根治性手术率低、预后差.结论青年直肠癌主要表现是肛门直肠内疼痛、腹胀、腹痛和骶尾部疼痛,其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直肠癌患者;且易延误诊断,误诊率高;肿瘤细胞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所以,应重视青年直肠癌的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74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74例患者中≤40岁(青年组)、41~46岁(中年组)、>60岁(老年组)患者分别为26、74、74例,分析比较各组的一般临床及病理学特点.结果:各年龄组食管癌患者的性别、民族构成及发病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术前合并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分化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而低分化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临床TNM分期Ⅲ期以上者呈下降趋势,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食管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存在明显差异,青年食管癌病情发展快,肿瘤分化程度低,区域淋巴结转移率高,TNM分期晚;而老年食管癌术前合并症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但病情发展较慢,肿瘤分化程度高,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低,TNM分期较早;中年食管癌居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分析青年人与老年人胃癌的不同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0年1月~12月住院手术治疗,经病理检查确诊的59例青年人胃癌与356例老年人胃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 青年组女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女性,发病性别比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肿瘤部位,青年组多位于胃窦部,占66.10%,老年组虽然以胃窦部为主,但贲门部比例较青年组高,占39.16%,两组发病部位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青年组病理组织类型分化差,以低分化腺癌为主,占49.15%.老年组以中分化腺癌为主,占49.16%,发病病理组织类型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青年组胃癌手术方式与老年组相近(P<0.05);青年组与老年组预后均较差,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青年人与老年人胃癌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整体病期均较晚,预后均差.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年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以提高其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47 例青年直肠癌(≤40岁)与99 例老年直肠癌(≥65岁)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进而总结青年直肠癌的特点。结果:青年组平均病程为6.98个月,短于老年组(9.16个月)。青年组直肠癌的误诊率达61.70%,明显高于老年组(28.28%)(P<0.05)。青、老年两组肿瘤距肛缘的平均距离分别为6.94和7.01 cm,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青年组分化差的癌占52.18%,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占52.17%,高于老年组(30.52%和23.16%)(P<0.05)。青年组术前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1.92%和34.04%,显著低于老年组(81.82%和55.56%)(P<0.05)。青、老年两组直肠癌的累计5年生存率分别为45.7%和56.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青年直肠癌病程短、误诊率高、分化差、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晚,但两组的累计5年生存率有相接近的趋势;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加强早期诊断和科学、规范的治疗有望进一步改善青年直肠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Ⅲ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比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收治的305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按照淋巴结转移比率(MLR)分为3组,分别为A组(≤0.25)、B组(>0.25~0.46)、C组(≥0.46),比较各组患者年龄分布、临床病理表现差异和生存率,讨论分析淋巴结转移比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A组中高中度分化的癌细胞所占比例为59.73%,明显高于低度分化癌细胞占的比例(21.43%)(P<0.05);病检淋巴数<12枚的A组患者所占比例为31.13%,明显低于病检淋巴数≥12枚的A组患者所占比例(58.79%)(P<0.05).A、B、C 3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5.8%、29.1%、5.9%(P<0.05),所有患者总生存率为43.0%.结论 Ⅲ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比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淋巴结转移比率越高,患者预后越差,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11.
青年人大肠癌1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1990年1月到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2例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资料与同期随机抽取的190例老年人大肠癌(≥65岁)进行比较.结果 青年人大肠癌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57.8%),病理分型恶性程度高,黏液腺癌、低分化腺癌较多,各占40.1%及21.8%.Dukes分期以C期、D期为主,占73.4%.结论 青年人大肠癌恶性程度高,误诊率高,预后差,应提高警惕,强化普查,做到尽早诊治,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青年与老年结直肠癌C -erbB - 2不同表达与DNA倍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青年和老年结直肠癌 (CRC)患者C -erbB - 2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学和细胞DNA倍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63例青、老年CRCC -erbB - 2 ,流式细胞学分析青年和部分老年患者的DNA倍体。结果 C -erbB - 2蛋白阳性表达在 31例青年CRC中有 1 4例 (45 .2 % ) ,而 32例老年CRC中仅 4例 (1 2 .2 % ) (P <0 .0 1 ) ;癌的DNA非二倍体发生率青年组为 87.1 % (2 7/ 31 ) ,老年组为 2 8.6 % (4/ 1 4 ) (P <0 .0 0 1 )。在腺癌、高 -中分化、无局部淋巴结转移及浅度浸润的癌中 ,青年组C -erbB - 2蛋白的阳性表达和非二倍体发生率均高于老年组 (P <0 .0 5 ,P <0 .0 0 1 )。结论 青年和老年CRCC -erbB - 2蛋白表达不同与细胞DNA倍体密切相关 ,并有助于了解青年CRC的高恶性度  相似文献   

13.
青年人大肠癌临床特点与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2005年青年人大肠癌43例患者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和生存率。结果:43例青年人大肠癌,平均病程5.9个月,误诊率55.8%;Dukes分期C、D期共31例,占72.1%;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多见,共31例,占72.1%;19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1年生存率62.7%,2年生存率35.6%,5年生存率25.4%。结论:青年人大肠癌误诊率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如何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107例青年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方法 :总结该院 1986年 5月~ 2 0 0 2年 5月间收治的30岁以下青年人大肠癌 10 7例 ,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和生存率。结果 :10 7例青年人大肠癌中 ,平均病程 5 .5月 ,误诊 84例 ,占 78.5 % ,误诊以肠炎、痔疮、痢疾多见。Dukes分期 :C ,D期共 82例 ,占 76 .6 %。病理类型以低分化、未分化、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和恶性淋巴瘤多见 ,共 6 1例 ,占 5 7.0 %。 70 /10 7(6 5 .4 % )行根治性手术 ,5年随访生存 2 0 /70例 (2 8.6 % )。结论 :青年人大肠癌确诊晚 ,误诊率高 ,病理特征恶性程度高 ,预后差。如何早诊和早治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赵鹏  葛莲英 《广西医学》2009,31(5):626-628
目的探讨青年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93例青年(14~44岁)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3例青年大肠癌中,男女患病构成比相似。主要临床症状以黏液血便多见占58.1%。外院误诊50例(53.8%),行直肠指检仅8例(8.6%)。肿瘤发生在直肠54例(58.1%)。病理类型以中低分化腺癌多见64例(68.8%),其次为黏液腺癌10例(10.8%)。Duke's分期B期28例(30.1%),C+D期65例(69.9%)。结论青年大肠癌由于临床特点不典型,以致重视程度不够,误诊率高,确诊晚,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因此青年大肠癌的早期诊治,对提高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53例青年胃癌临床内镜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青年胃癌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为青年胃癌早期胃镜筛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2年10月至2012年10月胃镜检查并行病理活检证实胃癌患者621例,年龄≤40岁青年组53例,>70岁老年患者24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其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结果青年组男女比例为1∶3.08,老年组3.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胃癌遗传倾向性多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纳差、早饱及其他不典型症状者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青年组胃癌以胃窦胃角部为主,老年组贲门及交界区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进展期胃癌BormannⅢ、Ⅳ型发现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低分化癌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年胃癌好发于女性,存在遗传倾向,可无特殊临床表现;发生部位以胃窦胃角为主;内镜以进展期胃癌为主;病理表现以低分化为主。应加强对青年胃癌临床内镜识别及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肿瘤抑制基因PDCD4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western印迹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了大肠癌及癌旁的正常组织中PDCD4的表达,观察其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Western印迹分析和免疫组化染色均显示,与癌旁的正常大肠组织相比,癌组织中PDCD4的表达明显下降。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65例大肠癌组织中,高、中、低分化腺癌分别占49.2%(32/65)、33.9%(22/65)和16.9%(11/65)。在高、中、低分化腺癌中,PDCD4(+)表达率分别为81.3%(26/32)、50.0%(11/22)和18.2%(2/11)。相关分析显示,PDCD4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的程度密切相关,分化越差,表达越低。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DCD4的表达水平与预后有关,PDCD4阴性者预后差。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本组资料中,Dukes分期、PDCD4表达水平以及术后是否进行化疗影响大肠癌的预后。结论本研究显示,大肠癌组织中PDCD4的表达下降,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不良预后相关。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基因,PDCD4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DCD4还可能作为有效的预后因子,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Ⅱ~Ⅲ期结肠癌患者DNA错配修复(MMR)的状态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308例行肿瘤根治术Ⅱ~Ⅲ期结肠癌患者的组织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LH1、MSH2、MSH6、PMS2的表达,将其结果分为MMR缺失(dMMR)组及MMR完整(pMM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MMR状态与结肠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本组结肠癌dMMR的发生率为20.8%(64/308),pMMR为79.2%(244/308)。dMMR组患者中,年龄≤60岁、Ⅱ期、低分化癌、近端结肠癌及含黏液分泌癌患者的比例较pMMR组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MR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及病死率分别为18.8%(12/64)、12.5%(8/64),明显低于pMMR组的31.6%(77/244)、23.0%(56/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MR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8%(53/64)、87.5%(56/64),明显高于pMMR组的69.3%(169/244)、77.0%(188/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提示,结肠癌MMR状态是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的一个独立因素(P<0.05)。结论结肠癌不同MMR状态有着不同的临床特征,dMMR更多发生在年龄≤60岁、Ⅱ期、低分化癌、近端结肠癌及含黏液分泌癌的患者中,其可作为预测结肠癌预后较好的一个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李增鹏  向德兵  张沁宏  仲召阳  肖华亮  牟江洪  王东 《重庆医学》2007,36(19):1924-1925,F0003,F0002
目的 探讨DNA修复基因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owerVisionTM法检测125例大肠癌、72例大肠腺瘤、60例癌旁大肠黏膜和40例正常大肠黏膜中APE1的表达和细胞定位,并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正常大肠黏膜APE1呈胞核表达,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APE 1表达特征发生改变,呈胞核表达、单纯胞浆表达或核浆共同表达,大肠癌组织APE1胞浆异位表达率为73.6%,大肠腺瘤APE1胞浆异位表达率为83.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癌旁大肠黏膜(10%)和正常大肠黏膜(0) (P<0.01).APE1胞浆异位表达与大肠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结论 APE1胞浆异位表达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