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 Amplatzer封堵器在动脉导管未闭 (PDA)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 自 2 0 0 0年9月开始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 30例 PDA患者 ,在术后 2 4小时、1个月、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观察封堵效果及有无并发症。 结果  PDA最窄处直径为 2 .5~ 12 .0 mm,平均 5 .3mm;1例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粗大 PDA采用 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 ,余 2 9例用 Am platzer PDA封堵器。2 9例术后 2 4小时、1例 48小时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见残余分流 ,1例术后早期发生机械性溶血。随访中 ,未出现封堵器移位、残余分流和再通。结论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 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方法 ,适应证广、技术成功率高、近期疗效满意 ,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单静脉入路法和动静脉双入路法治疗PDA各自的优缺点及最佳适应症,为PDA患者选择合理介入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03例PDA患者经三种不同介入方法治疗,其中单静脉入路超声法37例,单静脉入路造影法14例,动静脉双入路法52例。PDA的位置、形态、大小经不同方法观察,单静脉超声法经超声观察,单静脉造影法在PDA内或降主动脉近PDA口外造影观察,动静脉双入路在主动脉弓降部侧位造影观察。选择合适型号的Amplatzer伞经股静脉建立的轨道进行封堵。术后15 min经胸超声及心脏听诊判断有无分流。术前、术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术后3 d、1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大动脉水平有无分流及动脉导管未闭再通。结果103例患者全部一次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操作平均透视时间(10.45±4.35)min,心导管检查测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轻度增高[(33.2±3.11)mmHg]降为正常[(22.03±5.3)mmHg]。术后即刻所有患者心前区双期连续性杂音消失,术后无残余分流,无任何并发症发生,随访1个月未发生动脉水平分流及动脉导管再通。结论单静脉入路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简化了手术程序,不用或减少造影剂用量,缩短了操作透视时间,手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覆膜支架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体会.方法 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4例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例应用覆膜支架封堵,均为女性,年龄18~42岁,平均(31.5±5.4)岁.动脉导管平均直径(28.3±0.8)mm,肺动脉收缩压平均(66.0±8.3)mmHg.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0.5±1.5)个月.结果 术后造影示3例动脉导管完全封闭,1例残余少量左向右分流.术后2周超声心动及大血管CT示残余分流消失,肺动脉收缩压平均(40.5±7.5)mmHg.4例术后平稳,临床症状缓解.结论 覆膜支架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近期效果良好,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介入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患者外科手术治疗与介入封堵治疗的适应证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5月至2008年5月我科收治的30例PD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4~41岁,平均年龄25.8岁。1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12例行介入封堵治疗。结果经外科手术和介入封堵治疗患者术后即刻的肺动脉收缩压(60.8±12.0mmHgvs.100.2±14.2mmHg;60.3±11.6mmHgvs.108.4±17.6mmHg)和平均肺动脉压(40.1±9.8mmHgvs.76.1±11.3mmHg;40.2±10.5mmHgvs.79.5±13.6mmHg)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4例手术患者中有2例出现声音嘶哑,2例残余分流;介入封堵治疗患者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随访29例,随访时间3个月~2年;1例失访。随访期间患者无明显胸闷、气促等,超声心动图检查大动脉水平未探及残余分流,1例术前伴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在封堵术后2个月时猝死,死亡原因不明。28例患者术后90d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肺动脉收缩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封堵治疗PDA合并重度PH的患者与外科手术治疗相比较具有创伤小、风险小、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等优点,尤其是介入封堵治疗可行试验性封堵,对鉴别动力性和阻力性PH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但一些特殊类型的PDA患者仍需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手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8年9月至2003年6月,我科实施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手术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共6例,男4例,女2例;年龄3~15岁;体重23.67±12.18kg。血红蛋白190.03±39.22g/L;红细胞压积0.54±0.14;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76±0.06;心胸比率0.60±0.03。心内畸形主要包括:完全性大动脉错位(D-TGA)3例,单心室(SV)2例,三尖瓣闭锁(TA)1例。其中合并肺动脉狭窄3例,1例肺动脉瓣闭锁,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3例。所有患者均经心血管造影确诊。术中肺动脉压15.20±3.34mmHg(1kPa=7.5mmHg)。1.2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48例左腋下直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 ,我们对 48例病儿采用左腋下直切口胸膜外行未闭动脉导管结扎术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48例病儿中男 2 1例 ,女 2 7例。年龄 2~ 9岁 ,平均 (5 8± 1 6 )岁。体重 9~ 32kg。血压 12 4~ 132 / 6 8~76mmHg(1mmHg =0 133kPa) ,平均 (12 6± 4/ 72± 5 )mmHg。所有病例既往均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史。查体 :在胸骨左缘第 2肋间均可闻及 3~ 4/VI级连续性双期杂音 ,股动脉枪击音阳性。心脏X线检查符合动脉导管未闭表现。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未闭动脉导管均为管型 ,左向右分流…  相似文献   

7.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残余漏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1999年收治 2例因动脉导管未闭 (PDA)行 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术后发生残余漏、出现机械性溶血的患者 ,均急诊在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行动脉导管缝闭术。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2例 ,男、女各 1例 ;分别为 35岁和 2 6岁。术前均明确诊断为 PDA,动脉导管直径分别为 2 .0 cm和1.2 cm,均为管形 ,无肺动脉高压。 2例均采用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 PDA。均于封堵术后 12小时内出现血红蛋白尿 ,胸骨左缘第 2~ 3肋间仍可闻及 ~ 级连续性机器样杂音 ;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示 PDA封堵处有残余分流 ;血常规示红细胞、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8.
电视辅助胸腔镜钳闭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电视辅助胸腔镜钳闭未闭动脉导管的经验。方法用电视辅助胸腔镜技术对130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进行了手术。在全麻和单侧肺通气的情况下,在左侧第3肋间脊柱肩胛骨旁做2cm的切口,用以导入器械。在左侧第4肋间腋中线做相似的切口以导入镜头。在左侧第3肋间胸骨旁2cm和左侧第4肋间胸骨旁1cm各做1孔,用以放入长而钝的神经钩暴露术野。通过器械窗导入持Ethicon1cm钛夹的持夹器钳闭未闭的动脉导管。整个手术过程在电视荧屏上观看,食管B超和床边B超监测术中和术后的效果。结果本组患儿,平均年龄(2.8±1.2)岁,平均体重(7.9±4.5)kg,平均肺动脉压(35±7)mmHg。合并心内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3例。平均动脉导管直径(6.8±3.1)mm。手术平均时间(30±19)min。术后残余分流4例,开胸结扎残余分流导管3例,喉返神经麻痹3例,5例转为开胸结扎。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无术后出血、手术输血、乳糜胸患儿。结论电视辅助胸腔镜钳闭未闭的动脉导管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一种较好方法,具有安全、快速、费用少、效果好、易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适应证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利用超声检测心内分流结合血气分析的评判方法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的外科治疗手术适应证。方法23例CHD合并重度PH者,年龄2~58岁,平均(24.5±18.2)岁。其中房间隔缺损4例,室间隔缺损17例,动脉导管未闭5例(部分为合并病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1例。入院测股动脉血氧分压54~82mmHg,平均(72.4±3.8)mmHg,血氧饱和度0.82~0.95,平均0.93±0.01。术前心脏超声检查在缺损处呈双向分流病理改变。以多普勒超声检查左向右分流时间必须≥70%心动周期,右向左分流必须≤30%心动周期,同时,扩血管治疗后股动脉SaO2≥0.94作为手术治疗的重要指征。术中测肺、体循环收缩压比值(Pp/Ps)0.75~1.00,平均0.84±0.08。房缺、室缺均采用补片修补,个别病例外加房间隔缝成1.0cm右向左单向活瓣;动脉导管未闭在并行循环下切开肺动脉缝闭。手术前、后均应用氧疗、硝普钠、前列腺素E1降低肺动脉压。结果术后早期因右心衰死亡2例。16例随访8~56个月,平均(31.3±14.3)个月,除1例6岁病儿右心进行性扩大外,其余恢复良好。无远期死亡。结论采用超声对分流定性分析结合血气分析判断手术适应证,可使部分CHD合并重度PH者获得较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寻求更好的动脉导管未闭 (PDA)直视下的闭合方法。 方法 自 2 0 0 1年 2月~2 0 0 2年 12月 ,对 2 0例患者在常温体外循环下行PDA直视闭合术。体外循环开始后 ,切开肺动脉 ,用流出道探子堵住PDA开口后再行直视修补。并与 8例常规深低温低流量下PDA直视闭合术进行比较。结果 常温组与深低温低流量组体外循环时间 (T CPB)、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 (T MV)和总胸引流量(TD)分别为 :(4 4 .11± 35 .85 )min、(89.11± 4 0 .2 9)min ;(7.33± 3.0 4 )h、(4 2 .38± 36 .2 8)h ;(6 .30± 1.6 7)ml kg、(9.4 9± 3.84 )ml kg ,两组间有明显的差别 (P <0 .0 5 )。深低温低流量组中有 2例术后超声多谱勒证实PDA修补处有残余分流 ,1例二次开胸止血 ,有 1例并发严重的灌注肺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常温组无一例残余分流 ,仅 1例超声多谱勒示左肺动脉开口处局限性血流加快。 结论 常温体外循环下用流出道探子堵住PDA开口后行PDA直视闭合术 ,手术效果确切 ,且能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降低术后并发症 ,是一种较好的PDA直视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方法与疗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为了提高成人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手术疗效 ,总结 15 0例体外循环或心脏不停跳下直视闭合成人动脉导管的临床经验。 方法 在常规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 5 8例 ,心脏不停跳下手术 92例 ;经肺动脉直接缝合动脉导管开口 14 1例 ,补片修补 9例。围术期处理主要是防止术后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 结果  1例术中死于肺动脉壁损伤撕裂出血 ;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 ,无 1例术后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无 PDA残余分流。随访 116例 (77.9% ) ,随访时间 3个月~ 5年 ,无 1例死亡和导管再通 ,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提高。 结论体外循环或心脏不停跳下直视闭合成人动脉导管 ,尤其是对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是相对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动脉导管内径大于 15 mm最好采用补片修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参数预测早产儿动脉导管早期自然关闭的价值。方法对165例早产儿分别于出生后24h、72h及7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7天内动脉导管未自然关闭者归为动脉导管未闭(PDA)组(n=37),7天内自然关闭者为对照组(n=128)。对出生后24h首次超声检查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PDA组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主动脉根部内径、分流束最细处动脉导管宽度、肺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最大分流速度、降主动脉与肺动脉压差(ΔPs)、卵圆孔分流速度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h首次超声心动图参数中,仅ΔPs与动脉导管早期自然关闭相关(P=0.02)。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参数预测早产儿动脉导管早期自然关闭具有重要意义,ΔPs与动脉导管早期自然关闭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漂浮导管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 8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男39例,女46例,年龄(22.8±16.5)岁,体重(46.4±12.1)kg,单纯室间隔缺损42例,房间隔缺损1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9例,动脉导管未闭7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5例,其他11例.右侧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插入漂浮导管,动态监测肺动脉压、评估血流动力学,行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与漂浮导管相比超声心动图对重度肺动脉高压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8%对100%,P>0.05),评估肺动脉收缩压偏低[(118.2±44.7) mmHg(1mmHg=0.133kPa)对(139.5 ±32.3) mmHg,P<0.05,),对艾森门格综合征诊断有较高假阳性率(8.4%对0,P<0.01).漂浮导管测定平均肺动脉收缩压/平均肱动脉收缩压值1.22 ±0.35;平均肺动脉平均压/平均肱动脉平均压值1.07 ±0.11;肺血管总阻力(17.6±8.3)wood单位,剔除14例艾森门格综合征患者后肺血管总阻力为(11.3±3.7)wood单位,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阳性67例,确诊艾森门格综合征14例.大量双向分流7例.漂浮导管检查中发生穿刺部位血肿2例.结论 漂浮导管检查评估肺动脉高压的程度、性质和血流动力学情况安全、准确,同时可进行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和药物敏感试验,可为制定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 2 0 0 0年 11月~ 2 0 0 2年 1月在 11例先天性心脏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中 ,全部采用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进行肺保护 ,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1例 ,男 5例 ,女 6例 ;年龄 5~ 12岁 ,平均年龄 7.3± 3.6岁 ;体重 13~ 4 0 kg,平均体重 2 4 .7±9.7kg。病种 :室间隔缺损 (VSD) 6例 ,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 2例 ,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VSD+ASD) 1例 ,右心室双出口 +动脉导管未闭 (DORV+PDA) 1例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TAPVC) 1例。 10例行右心导管检查 ,肺动脉压11…  相似文献   

15.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年 3月至 2 0 0 1年 6月 ,我们对 6 3例成人动脉导管未闭 (PDA)进行了 3种术式的手术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全组中男 36例 ,女 2 7例。采用 3种手术方法 :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缝闭术 12例 ,年龄 18~ 31岁 ,平均(2 4 5± 3 4)岁 ;动脉导管切断缝合术 10例 ,年龄 18~ 2 9岁 ,平均 (2 3 5± 4 1)岁 ;荷包缝合结扎术 41例 ,年龄 19~ 48岁 ,平均 (33 5± 4 5 )岁。X线胸片检查所有病人均明显肺动脉充血及不同程度的心脏扩大。所有病人经彩色超声检查及临床估测 ,5 5例有中—重度肺动脉高压 ,荷包缝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特点,探讨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1例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外科治疗病例资料。结果:手术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31例,手术分为非体外循环(CPB)下的PDA结扎术及CPB下的肺动脉内PDA缝合术。31例均获痊愈,其中18例术后随访1~3年,未发现导管再通。结论:对于导管较长、口径较小的、且年龄在29岁以下的患者,可应用非CPB下PDA结扎术;反之则应在CPB下肺动脉内PDA缝合术。对于合并心间隔缺损者宜一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骨下小切口经心尖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5月11例胸骨下小切口经心尖PDA封堵术资料。年龄6. 6~32(17. 0±8. 7)月,体重7. 5~14(9. 4±2. 0) kg,PDA直径3~7(4. 2±1. 2) mm。选择胸骨下剑突区纵向切口1~2 cm,部分暴露右心室表面后,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下,血管鞘穿刺右心尖,沿右心室-肺动脉-PDA路径置入PDA封堵器,TEE评估封堵效果。结果术中TEE即刻测量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明显残余分流,11例手术均取得成功。1例术后一过性血小板减少。随访18~28(23. 2±3. 8)月,超声心动显示无残余分流,未见心脏磨蚀,心电图显示无心律失常,心肺功能及生长发育正常。结论胸骨下小切口经心尖封堵PDA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等特点,不需锯开胸骨,避免损伤乳腺组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吸入一氧化氮 (NO)对双向腔肺动脉吻合 (BCPS)术后肺血流灌注不足病儿的作用。方法  2 0例病儿吸入NO 2 5~ 15 0百万分之一体积 (ppm) ,定时记录各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指标 ,定期监测二氧化氮 (NO2 )、高铁血红蛋白 (MetHb)含量。结果 吸入NO后 ,中心静脉压从( 2 1 4±4 8)mmHg( 1mmHg =0 133kPa)降至 ( 15 3± 5 9)mmHg,跨肺压从 ( 16 2± 5 3)mmHg降至( 8 8± 4 2 )mmHg ,肺泡 -动脉氧分压差从 ( 391 7± 15 1 9)mmHg降至 ( 2 94 0± 312 5 )mmHg ,呼吸指数从 11 3± 5 3降至 6 8± 3 0 (P <0 0 1) ;动脉血氧饱和度从 0 78± 0 14升至 0 84± 0 9,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之比从 ( 6 7 0± 30 1)mmHg升至 ( 88 8± 2 6 1)mmHg(P <0 0 1)。吸入NO期间 ,NO2 和MetHb含量分别为 ( 0 1± 0 2 )ppm和 ( 1 2± 0 4) %,均在安全范围内。结论 一氧化氮作为一种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 ,用于双向腔肺动脉吻合术后肺血管阻力暂时性增高的病儿 ,可改善其肺血流灌注和氧合功能 ,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和不停跳下动脉导管未闭 ( patentductusarteriosus ,PDA)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2 7例PDA患者 ,导管直径 0 .4~ 2 .8cm。均在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切口行PDA内口缝闭术。 9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 ,10例采用低温 ,8例采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对合并心内畸形同期矫正。结果  1例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经药物治疗纠正。 1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 ,4周后恢复。全组病例术后心脏杂音消失 ,无导管再通或残余分流 ,无死亡 ,均康复出院。结论 对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和PDA合并其他心内畸形需同期矫正等复杂病例 ,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和不停跳下 ,尤其是心脏不停跳下经肺动脉切口缝闭PDA内口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手术方法与效果。方法在电视胸腔镜下游离动脉导管,10例采用丝线结扎,然后用钛夹钳闭动脉导管;6例单纯采用钛夹钳闭动脉导管。结果全组16例术后无喉返神经损伤,无导管残余分流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7d。随访15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导管再通。结论VATS治疗PDA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容易掌握和推广,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出血少、恢复快及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