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银杏叶黄酮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叶黄酮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徐剑袁如彩秦延年(附属医院病区药房)关键词银杏叶黄酮溶液剂质量控制中图法分类号R284.1银杏叶黄酮对心脑血管疾患有独特防治效果。目前市售多种银杏叶片剂的黄酮含量及崩解时限存在很大差异,故研制质量稳定、吸收良好的制剂仍有...  相似文献   

2.
银杏叶提取物的成分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银杏叶的化学成分,质量控制方法及质量控制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综述,为银杏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综述了银杏叶化学成分的种类、提取工艺、测定方法及制剂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从银杏叶中分离出的成分。其活性成分类黄酮及萜内酯的结构及它们在银杏叶、植物制剂中的定性、定量测定方法。阐述了实验室分析类黄酮的三种方法,讨论了萜内酯,银杏制剂质量控制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银杏叶提取物的HPLC/UV指纹图谱。方法:以银杏叶提取物的HPLC/UV指纹图谱为参照物,采用HPLC法分析,并加以计算机辅助相似性评价系统对指纹图谱进行了相似度分析。采用Diamonsil(C18,250 mm×4.6mm,5μm)色谱柱;以流动相(A)水-乙腈-异丙醇-柠檬酸(1 000∶470∶50∶6.08)、流动相(B)水-乙腈-异丙醇-柠檬酸(1 400∶200∶30∶6.88)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60 nm。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进行测试,可以建立银杏叶提取物以及银杏叶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得到分离度、重复性均较好的银杏叶提取物HPLC/UV指纹图谱,标示了13个共有峰,可以方便简单、并且有效控制不同厂家来源的银杏叶提取物。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指纹图谱的建立,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也为银杏叶提取物以及银杏叶的指纹图谱国家标准的确立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银杏叶药材、中间体及其注射剂中间体的指纹图谱。方法 以芦丁为内标物,采用HPLC法分析银杏黄酮苷。结果 银杏叶药材、中间体及注射剂的指纹图谱有较好的相关性,所有共有峰的参数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有关中药注射剂的技术要求。结论 本研究将有助于银杏叶药材的标准化种植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银杏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结果 总黄酮在(0.025 mg~0.25 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回收率为99.4%,RSD为0.44%。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可作为银杏叶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功能食品金奥立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保健,主要成分是银杏叶提取物.目前国内有报道银杏叶提取物中槲皮素的含量的测定[1,2].随着中药功能食品逐渐被人们接受,其内在质量控制变得十分必要.本实验采用酸水解法,对生成的槲皮素、异鼠李素、山萘酚三种物质利用HPLC法,以槲皮素为对照品,外标法测定,然后按分子量比换算成总黄酮的含量.其结果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操作性强,可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1)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液对大肠杆菌代谢的作用。(2)方法采用微量热法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银杏叶提取液对大肠杆菌代谢作用的热功率-时间曲线,按指数生长模型,计算出大肠杆菌在不同质量浓度的银杏叶撮以液中的生长速度常数。(3)结果:促进大肠杆菌代谢最适宜的银杏叶提取液的质量浓度为110g/L.(4)结论:银杏叶提取液有促进大肠杆菌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江苏道地药材邳州银杏叶在不同采收期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DAD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Alltima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A)-0.5%磷酸水(B)进行梯度洗脱,15%~27%A(0~40min),27%~15%A(40~60min),15%A(60~75min);体积流量:1mL/min;柱温:20℃;检测波长:360nm。并应用计算机辅助相似性评价系统对银杏叶指纹图谱进行了相似度分析。结果同一树龄不同采收期的银杏叶中,二至四年生银杏叶分别在不同采收期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0.90);五年生和六年生银杏叶分别在不同采收期指纹图谱相似度变化范围较大(0.86~0.97)。同一采收期不同树龄的银杏叶中,5~7月不同树龄银杏叶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0.90);8~10月不同树龄银杏叶指纹图谱相似度变化范围较大(0.84~0.99)。结论本研究为控制邳州银杏叶内在质量建立了指纹图谱方法,为银杏叶的合理采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补益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长春中医学院(130021)崔健蛟河药品检验所许龙浩【关键词】补益胶囊黄芪银杏叶CS-930薄层扫描仪补益胶囊由黄芪、银杏叶、麦冬及甘草等7味药组成。是经多年临床实践而得出的经验方。临床用于补益气血,效果明显。为控制制剂质量,采...  相似文献   

12.
银杏内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银杏叶制剂倍受重视,其有效成分主要为银杏内酯,本文对银杏内酯的提制方法、质量控制方法、主要银杏内酯制剂种类、药理毒理作用、临床应用等进行了综述。目前银杏内酯的提制、质量控制取得了较大进展,制剂种类也较多,但缺少新的剂型,需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银杏叶提取韧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方法 EGb761为对照,芦丁为内参比物,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分析银杏黄酮苷。结果 利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软件,计算出各厂家样品与EGb761的相似度指数,建立银沓叶提取物的指纹图谱.结论 该研究有助于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银杏叶分散片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方法:连续试生产3个批次的银杏叶分散片,并按照相关的质量标准对成品进行全面检验。结果:按照预定的生产工艺过程,可生产出质量稳定并符合标准的银杏叶分散片。结论:预定的工艺条件是可行的,适合制备银杏叶分散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比较不同气候区银杏叶中黄酮和萜内酯的含量 ,并进一步探讨影响二者含量的环境因素。方法 :采用 RP- HPL C法对样品中黄酮和萜内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不同气候区之间银杏叶中两类成分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 ,贵州高原区银杏叶中总黄酮和总内酯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区。结论 :通过系统比较全国不同银杏分布区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为提高银杏叶质量 ,优化银杏叶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定一种简便、迅速、准确的银杏内酯含量测定方法,准确测定不同银杏叶提取物中4种银杏内酯的含量。方法:经处理过的银杏叶提取物采用HPLC-ELSD法测定其银杏内酯的含量。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流速:1.0ml-min^-1;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04℃;载气流速:2.9L·min^-1;柱温:25℃。结果: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能很好地控制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所测不同厂家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内酯的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银杏叶片剂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银杏叶片剂的指纹图谱测定方法.方法:应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法(HPLC-DAD)检测银杏叶片剂中主要化学成分,以DiamonsilTM(钻石)C18(200 mm×4.6 mm,5 μm)柱为分析柱、CH3CN和0.01 mol/L KH2PO4缓冲液(pH 2)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测定3批银杏叶片剂和银杏叶对照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应用相似度计算软件,将对照提取物和片剂的整体化学成分信息进行分析.结果:银杏叶对照提取物中各个成分的相对峰高与不同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r>0.999),3批片剂(生产日期跨度1年)之间整体化学成分无明显差异,片剂与对照提取物有较好的相似度(>0.965).结论:该方法精确、简便,可用于各种银杏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银杏叶总黄酮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银杏叶总黄酮的纯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方法 通过DM-130树脂和D-101树脂(比例为1∶1)进行混合,色谱纯化银杏叶总黄酮,用500 mL混合树脂装柱,上样质量浓度为10 mg/mL,洗脱体积流量为2.0 BV/h,pH值6.0,600 mL 75%乙醇一步洗脱,真空浓缩至干。结果 通过上述工艺分离纯化银杏叶总黄酮,可得质量分数大于24%的精制银杏叶总黄酮。结论 DM-130树脂与D-101树脂按1∶1比例组成的混合树脂对银杏叶总黄酮的纯化效果较二者单独使用好,可用于银杏叶总黄酮的纯化。  相似文献   

19.
银杏 (Ginkgobi1obaL )是仅存于我国的珍贵树种之一 ,素有“活化石”、“植物熊猫”之称。国外六十年代研制出第一个银杏叶制剂—梯波宁(Tebonin) ,其中主要含有银杏黄酮类和萜内酯化合物。银杏叶提取物 (EGb)及其制剂的独特生理作用和临床治疗价值的阐明[1] ,促使银杏叶成为当今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 ,相继推出了各种银杏叶制剂。由于银杏叶所含化学成分复杂 ,加上生产工艺各不相同 ,EGb及其制剂的质量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其质量分析方法也在研究和探索之中。现就EGb及其制剂的质量分析方法研究进展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予以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激素并辅之以银杏叶提取物的治疗效果的相关文献的Meta分析,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依据与更具安全性的指导。方法:通过互联网搜索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以及Pubmed和读秀数据库,收集激素辅之以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随机对照实验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一律自创库起始时起,到2019年4月为止。同时,规定相关标准以排除不必要文献并采纳符合标准的银杏叶提取物相关的文献,继之由2名符合要求的人员独立对每个文献行资料筛选、提取以及质量的评价,最后利用RevMan5.3软件对之行meta分析。结果:根据所制标准,一共收纳12篇国内研究,74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辅助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总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OR=1.56,95%CI=1.11~2.20,P=0.010;OR=5.56,95%CI=3.42~9.03,P<0.000 01);与对照组相比,辅助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的血浆白蛋白升高更明显(MD=52.36,95%CI=50.81~53.90,P<0.000 01);辅助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的24小时尿蛋白降低更明显(MD=-84.53,95%CI=-123.83~-45.22,P<0.000 01)。关于银杏叶提取物安全性的研究中,辅助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与无辅助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的对比分析中,胃肠道反应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与无辅助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相较,血浆白蛋白升高明显,24h蛋白尿改善显著。由于符合标准的纳入文献,其质量普遍不高,故需较之更高质量的大量研究来更进一步的验证激素辅助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