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5 748例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含量,了解广州地区孕妇维生素D水平,为广州地区孕妇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1-12月广州地区5 748例孕妇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孕妇孕期补钙情况,然后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中25(OH)D含量,并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地区5 748例孕妇血清25(OH)D水平为(54.47±17.48)nmol/L,其中血清25(OH)D水平良好组644例,占11.2%,缺乏组与不足组5 104例,占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1~35岁组、36~40岁组孕妇25(OH)D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随着妊娠的进展,维生素D水平需求不断增加,其中早期组与中期组、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孕期补钙较未补钙孕妇血清25(OH)D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广州地区孕妇的维生素D尚属不足水平,孕妇孕期补钙效果明显,为确保满足母体和胎儿维生素D的需求量,促进母婴健康,应重视妊娠期维生素D的合理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婴儿肺炎患儿血清维生素D的水平.方法:2015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424例肺炎婴儿作为病例组,根据月龄分为4组;以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624例健康婴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婴儿血清25-(OH)D水平,以25-(OH)D<50.0nmol/L为维生素D缺乏.结果:肺炎婴儿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婴儿(P<0.01);并且,1-3月龄、4-6月龄、10-12月龄肺炎婴儿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同月龄健康婴儿(P<0.01,P<0.05).肺炎婴儿维生素D缺乏率(52.36%,222/424)明显高于健康婴儿(30.5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维生素D缺乏的婴儿可能更易患肺炎;肺炎患儿和健康婴儿均应注重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宝鸡市婴儿25-羟维生素D水平,为佝偻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宝鸡市0~1岁490例婴儿,常规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结果 25-(OH)D的测定平均值为(30.00±18.85)ng/ml,25-(OH)D缺乏的婴儿为281例,占57.60%;25-(OH)D水平充足(合适水平)的为51例,占10.20%。男婴和女婴血清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前婴儿的25-(OH)D水平较6~12月龄低(P<0.05)。婴儿血清25-(OH)D水平季节差别不明显(P>0.05)。结论宝鸡市0~1岁婴儿25-(OH)D水平普遍偏低。应从围生期开始进行管理,定期监测孕妇、婴儿25-(OH)D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浙江省余姚市10月龄婴儿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骨密度水平。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于浙江省余姚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0月龄婴儿1 459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25-(OH)D浓度,采用骨密度测查仪测定骨密度,对比不同性别及不同月份之间婴儿25-(OH)D及骨密度水平,比较不同25-(OH)D水平组间骨密度及骨密度异常发生率。结果 1 459例10月龄婴儿平均25-(OH)D水平(81.59±26.96)nmol/L,维生素D(VD)缺乏161例(11.03%),不足496例(34.00%),充足802例(54.97%)。不同月份婴儿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月份达到最高水平,3月份达到最低值。不同性别婴儿间骨密度、25-(OH)D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D充足组、不足组及缺乏组间骨密度、25-(OH)D水平及骨密度异常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0月龄婴儿VD充足组25-(OH)D水平与骨密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VD缺乏组及VD不足组25-(OH)D水平与骨密度存在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我市10月龄婴儿VD水平不足现象较为普遍,并在不同月份之间存在显著波动,VD不足/缺乏婴儿其水平与骨密度存在显著相关性,应加强健康宣教,鼓励增加婴儿户外活动时间、合理膳食等提高VD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T1DM)锌转运8自身抗体(ZnT8A)的关系?方法:选取初发的T1DM患者32例,10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对每位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及常规生化指标?血清25(OH)D3水平?ZnT8A抗体的检测;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ZnT8A抗体滴度的关系?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清25(OH)D3水平[(69.4 ± 9.2)nmol/L]比较,T1DM组的血清25(OH)D3水平[(36.8 ± 6.1)nmol/L]显著降低(P < 0.01);在维生素D缺乏人群中,T1DM的患病风险增加(OR = 3.16,95%CI:3.02~3.31);②根据25(OH)D3水平由高到低分为3组,结果发现空腹及餐后C肽水平逐渐降低(P < 0.05);与维生素D充足组比较,维生素D缺乏组Zn8TA阳性率升高(P < 0.05);③ZnT8A阳性率与25(OH)D3水平负相关(r = -1.036,P < 0.05)?结论:①T1DM患者血清25(OH)D3水平较低,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T1DM的患病风险增高;②血清25(OH)D3水平可能影响ZnT8A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维生素D与支气管扩张患者黏液纤毛清除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支气管扩张患者127例,分别进行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测定,根据血清25(OH)D的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维生素D缺乏组[25(OH)D≤20 ng/mL],维生素D不足组[25(OH)D:20.1~30 ng/mL],维生素D充足组[25(OH)D:30.1~100 ng/mL].3组分别进行糖精渡越时间测定了解黏液纤毛清除功能.结果 40.9%的支气管扩张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37.0%的患者存在维生素D不足,仅有22.0%的患者维生素D充足;维生素D缺乏组、维生素D不足组、维生素D充足组3组的糖精渡越时间分别为(1123.5±25.3)、(866.3±28.6)、(694.5±25.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生素D缺乏组最长;维生素D与糖精渡越时间之间存在负相关(r=-0.697,P<0.01).结论 支气管扩张患者通常存在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患者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明显下降,维生素D水平与黏液纤毛传输时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10月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采用双能X线法骨密度仪检测腰椎1~4和股骨颈骨密度,并根据骨密度值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分析不同骨密度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的差异。结果 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骨量正常组10例,占10%;骨量减少组58例,占58%;骨质疏松组32例,占32%。血清25(OH)D平均值为(17.75±1.27)ng/m L。所有研究对象中维生素D不足患病率为45%,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为38%,维生素D严重缺乏患病率为15%。骨质疏松组体重指数、25(OH)D水平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发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状况,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贵阳市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及与老年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9年6月在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过维生素D检查的老年患者资料,共5913例,检测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检测结果分为维生素D缺乏、不足、正常情况,按临床诊断分组,分为高血压组、心力衰竭组、脑卒中组、糖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5组,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贵阳市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及与老年性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25-羟维生素D_3平均水平为20.797 ng/mL,其中25-羟维生素D_3缺乏(20 ng/mL)3137例,占53.03%;维生素D_3不足(20 ng/mLD_330 ng/mL)1722例,占29.13%;维生素D_3正常(30 ng/mL)1054例,占17.84%。健康正常对照组维生素D_3水平显著高于血压组、心力衰竭组、脑卒中组和糖尿病组(P0.05),而高血压组、心力衰竭组、脑卒中组、糖尿病组在血清25(OH)D水平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组、心力衰竭组、脑卒中组、糖尿病组不同严重程度间的血清25(OH)D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情严重程度越高,血清25(OH)D水平越低,血清25(OH)D水平与高血压、心力衰竭、脑卒中、糖尿病等老年性疾病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贵阳市老年人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与老年性疾病明显相关,适量补充维生素D有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疾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与血清维生素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同时被纳入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样本库和糖尿病管理系统的2型糖尿病患者310例,根据眼底检查分为DR组(n=105例)和正常眼底(non diabetic retinopathy,NDR)组(n=205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史和检验信息,并检测各组血清中的25 羟基维生素D [25(OH)D]水平。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NDR组比较,DR组的25(OH)D水平降低(t=3.465,P<0.001),25(OH)D缺乏率增高(χ2=5.313,P=0.021),但是25(OH)D不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0,P=0.32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校正一系列变量(基本特征、疾病史、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甘油三酯和尿酸)后,25(OH)D水平与T2DM患者并发DR呈负相关(OR=0.954,95% CI:0.926~0.983,P=0.002),25(OH)D缺乏的T2DM患者DR发病风险是25(OH)D不缺乏者的2.17倍(OR=2.171,95% CI:1.047~4.500,P=0.037)。结论  血清25(OH)D水平与DR的发生呈负相关,25(OH)D缺乏可能与T2DM患者DR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及舒张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将2015年1-10月住院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维生素D充足组(n=19)、维生素D不足组(n=30)、维生素D缺乏组(n=21)。比较三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及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结果:维生素D缺乏组E/A明显低于维生素D充足组及维生素D不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6、5.12,P0.05);维生素D缺乏组LVMI明显高于维生素D充足组及维生素D不足组(t=5.05、3.78,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维生素D缺乏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高于维生素D不足及充足的患者,血清维生素D缺乏患者的左心室肥厚低于维生素D不足及充足患者,25(OH)D可能在T2DM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左室肥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CTD-ILD)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CTD-ILD患者为CTD-ILD组,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CTD-ILD患者的血清25(OH)D浓度,评价25(OH)D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TD-ILD组25(OH)D平均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99,P<0.05)。25(OH)D水平与CTD-ILD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血沉(ESR)呈负相关(r=-0.374,-0.372, P<0.05),与患者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呈正相关(r=0.352,P<0.05)。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ILD与系统性硬皮病(SSc)-ILD组的FVC%水平低于其他类型CTD-ILD的FV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5,P<0.05)。根据肺功能水平高低,分为肺功能正常组、轻度肺功能损伤组、中度肺功能损伤组及重度肺功能损伤组,4组间的25(OH)D水平呈依次下降趋势,且相互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及轻度损伤组25(OH)D水平显著高于中度及重度肺功能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D-ILD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下,且与肺功能的减退有关,在CTD-IL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了解母亲孕期补钙和维生素D是否影响其生后婴儿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同时探讨性别、民族、喂养方式、出生季节、早产、母亲年龄等因素与婴儿BMD异常的关系.方法 2009年7月~2010年7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查体的42d婴儿335例,自主设计《婴儿BMD相关因素调查表》,进行相关情况的调查.应用以色列Sunlight公司Omnisense7000型定量超声波BMD测定仪在小儿左或右胫骨做BMD超声检测,采用EXECL2003和SPSS 13.0软件进行BMD检测结果数据整理及分析.结果 335例42天婴儿中,BMD正常者占45.4% (152/335),偏低者占54.6%(183/335),母亲孕期补钙和维生素D三个月以上者中,其婴儿BMD正常率高于母亲孕期补钙和维生素D三个月以下或未补者的婴儿(R<0.05).母乳喂养婴儿组BMD偏低率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P均<0.05),维吾尔族婴儿BMD偏低率明显低于汉族婴儿(P<0.05);婴儿性别,早产,出生季节,母亲年龄等因素与婴儿BMD检测结果无明显的相关性(P均>0.05).结论 母亲孕期进行补钙和维生素D三个月以上,对生后婴儿BMD维持正常有积极作用.母乳喂养是维持婴儿BMD正常最好的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斑秃患儿体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D,25-(OH)VD]水平,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斑秃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在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73例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皮肤科门诊120例斑秃患儿作为斑秃组,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儿童血清25-(OH)VD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25-(OH)VD平均水平为(62.19±22.23)nmol/L,斑秃组患儿血清25.(OH)VD平均水平为(46.98±13.86)nmol/L,明显低于正常儿童,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秃组中63例(占53.5%)血清25-(OH)VD水平低于正常值下限50nmol/L,其25-(OH)VD平均水平为(36.60±10.05)nmol/L。进展期斑秃患儿血清25-(OH)VD平均水平(47.40±14.80)nmol/L,与稳定期斑秃患儿血清25-(OH)VD平均水平[(46.24±12.20)nmol/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秃患儿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发病可能与维生素D水平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目前深圳市龙岗区1~3岁婴幼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3年4月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健康检查的293例1~3岁幼儿进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及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检测.结果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D3< 20 ng/ml (50 nmol/L)检出率为14.3%,其中3岁组儿童检出率最高达27.5%(P<0.01);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D3≤30 ng/ml (75 nmol/L)检出率为38.2%;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D3>30 ng/ml (75 nmol/L)检出率为47.4%;1岁及2岁组血清25-羟维生素D2+D3水平均高于3岁组幼儿(P<0.01).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大于2岁的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不应忽视维生索D的补充,2岁前补充维生素AD滴剂依从性不好的幼儿应及时检测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适时补充维生索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MHD患者116例,检测血清25( OH) D水平并分为三组:维生素D缺乏组( n=31)、不足组(n=61)、正常组(n=24)。检测各项血生化指标,包括白蛋白(Alb)、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EPO)、血钙(Ca)、血磷(P)、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 )等,并统计分析。结果:维生素D缺乏组和不足组中男性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组。维生素D缺乏组TG、LDL显著高于正常组( P 均<0.05)。缺乏组hsCRP 和NT-proBNP 显著高于不足组和对照组( P均<0.05),其余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逐步回归分析发现hsCRP(β=-0.496,F=8.128,P<0.001)、LDL(β=-0.315,F=4.42l,P=0.015)、TG (β=-0.065, F=3.542,P=0.032)是影响25( OH) D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MHD患者中存在明显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hsCRP、LDL、TG是血25( OH) D的独立影响因素,建议对严重缺乏维生素D的MHD患者酌情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喘憋性肺炎婴幼儿发作期儿童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和维生素A水平,分析其与肺功能、血清IgE之间的相关性,以进一步发现维生素A、D与婴幼儿喘憋性肺炎的关系.方法 调查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6月~3岁符合喘憋性肺炎诊断标准的56名婴幼儿和50名匹配的健康婴幼儿,用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IgA、IgM、IgG水平的影响及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RRI患儿1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补维生素D组(57例)和观察组(5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儿童为对照组(62例),补维生素D组和观察组均按呼吸道感染予常规治疗,补维生素D组另给予阿法骨化醇胶囊口服,对所有的RRI患儿随访1年,观察并记录呼吸道感染的复发次数,并检测三组不同时期血清25-(OH)D3、IgA、IgM、IgG水平。结果补维生素D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49%、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补维生素D组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补维生素D组治疗后血清25-(OH)D3和IgA、IgM、IgG水平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变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RI患儿存在血清25-(OH)D3低水平和体液免疫功能降低,适当地补充维生素D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舟山地区1~5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高儿童预防保健工作质量。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本院门诊体检的1420名1~5岁儿童进行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检测,分析维生素D缺乏的发病率,并对可能引起维生素D缺乏的因素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本地区1~5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5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舟山地区1~5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平均水平为(124+39.6)nmol/L,维生素D缺乏发病率为7.3%,维生素D相对缺乏发病率为14.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5,OR=1.339)、季节(P〈0.05,OR=1.529)、户外活动时间(P〈0.05,OR=2.195)、厌食(P〈0.05,OR=0.716)、经常腹泻(P〈0.05,OR=0.742)及是否规律服用鱼肝油(P〈0.05,OR=2.719)与儿童维生素D缺乏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厌食(P〈0.05,OR=0.975)、经常腹泻(P〈0.05,OR=0.374)是1~5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户外活动(P〈0.05,OR:4.026)及规律服用鱼肝油(P〈0.05,OR=2.024)是保持维生素D水平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舟山地区1~5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仍然较为突出,应该加强儿童保健的科普教育,降低儿童维生素缺乏的发病率,预防儿童佝偻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银川市某医院2 838例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血清25-(OH)D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性别和不同年龄段及各临床类型间25-(OH)D水平有无差异性。结果所有研究对象25-(OH)D平均水平为(11.72±7.45)ng·mL-1,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者占86.43%,其中男性为(12.72±7.54)ng·mL-1,女性为(11.12±7.32)ng·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研究对象进行年龄段分层,25-(OH)D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呈负相关(r=-0.13,P〈0.05)。不同临床类型患者25-(OH)D营养状况分布也明显不同,25-(OH)D缺乏率最高的疾病主要有肾病和乳腺恶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院患者人群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现象较严重,存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且维生素D水平随疾病类型不同而有差异,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7~14岁肥胖儿童60例及正常体重儿童60例,抽血检测空腹血清25-(OH)D、血糖及胰岛素水平,采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水平。比较两组血清25-(OH)D及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差异。结果:肥胖儿童组血清25-(OH)D显著低于正常体重儿童组(P〈0.01);肥胖儿童组HOMA-IR高于正常体重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OH)D与HOMA-IR呈负相关(r=-0.596,P〈0.01)。结论:肥胖儿童血清25-(OH)D低于正常儿童,且胰岛素抵抗水平高于正常体重儿童,对肥胖儿童监测25-(OH)D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