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的急腹症,常并发胰外脏器损害,包括:心血管失代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胰性脑病,甚至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其中心脏损害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据报道,心血管失代偿是SAP时导致病死率最高的并发症[1].近年来有关SAP并发心肌损伤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据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夏亮  吕农华 《胰腺病学》2006,6(4):255-256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的急腹症,常并发胰外脏器损害,包括:心血管失代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胰性脑病,甚至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其中心脏损害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据报道,心血管失代偿是SAP时导致病死率最高的并发症。近年来有关SAP/并发心肌损伤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据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与血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方法 选择急性胰腺炎患者128例,并根据严重程度将128例患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以及糖尿病、酗酒的比例,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分析血脂水平与急性胰腺炎严重度的相关性,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SAP组男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MAP组,两组患者BMI均高于对照组,且SAP组BMI明显高于MAP组(P<0.05);SAP组伴有糖尿病、有酗酒史的比例明显高于MAP组(P<0.05).MAP组、SAP组患者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明显低于对照组;SAP组患者TG、LDL-C明显高于MAP组,HDL-C则明显低于MAP组(P<0.05).急性胰腺炎患者APACHE Ⅱ评分与TG、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SAP组患者的感染、脓肿、坏死、假性囊肿、急性肺损伤或ARDS发生率明显高于MAP组(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与脂代谢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两者相互影响;脂代谢异常程度也影响着急性胰腺炎的预后.治疗急性胰腺炎时应在积极控制胰腺炎症的同时降低血脂水平,防止和减少胰腺坏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老年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诊治特点,以提高对老年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收治25例老年(60~84岁)SAP患者的例临床资料,并与同期30例非老年人(22—59岁)对照组SAP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老年SAP患者以胆石症为主要病因,多伴其他慢性疾病,老年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组APACHEⅡ(24、48h)和Ranson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患者的局部并发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和死亡原因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我国老年SAP病因以胆源性为主,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伴发疾病多,并发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发生率较高。老年人急性胰腺炎仍以内科非手术综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5.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4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41例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S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患者肠内营养维持时间为8~49d,平均18d,临床症状均逐渐缓解,未出现严重全身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SAP非手术治疗期间,尽快由肠外营养过渡为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维持肠道屏障功能,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SAP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施莉  韦炜  向华  范波  胡莘 《胰腺病学》2013,(5):330-331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上一种严重的急腹症,若处理不当,极易进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死率可高达20%~30%[1-2].研究认为,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失衡对AP的发病起重要作用[3],其中新的晚期促炎细胞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l)与S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4].本研究检测AP患者血清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水平,旨在探讨其对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1992年和2012年亚特兰大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分类的临床特征有无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3年的AP患者临床资料,分别按1992年和2012年AP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轻症组(MAP组)、重症组(SAP组)及轻度组(MAP1组)、中度组(MSAP组)、重度组(SAP1组).比较两种分类方法的临床资料有无差异.结果 纳入的162例AP患者中,男115例,女47例,平均发病年龄(48.62 ±15.37)岁,女性发病年龄高于男性(P =0.006),病因以胆源性、特发性及饱餐后为主,胆源性AP以女性为主(P<0.001).不同的性别、年龄段及病因的住院日、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AP组及SAP组的性别、年龄、病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SAP组的女性比例、发病年龄及胆源性比例均低于MAP1组及SAP1组.各组的住院日及住院费用随AP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且SAP1组>SAP组(P均<0.001).结论 2012年AP严重程度分类标准下,不同AP严重程度的临床特征有一定的差异,较1992年分类标准更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全胃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联合应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明确TPN和E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方法将我科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21例随机分为TPN组(10例)及TPN+EN组(1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度评估依据:Ranson标准、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积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及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度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TPN+EN治疗组能较TPN组更快缓解患者症状,降低疾病严重程度、MOF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减少重症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和全胃肠外营养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胰腺炎的自然病程,且能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的急性胰腺炎(AP)分类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4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资料,按新的分类标准将其分为中度AP(MSAP)和重度AP(SAP),比较两组患者的Ranson、APACHEⅡ、BISAP、MCTSI、Marshall评分,器官衰竭发生率,临床治疗情况,预后及病死率.结果 649例传统分类的SAP患者按照新分类标准分为MSAP559例和SAP 9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新分类的MSAP患者入院时的Ranson、APACHEⅡ、BISAP、MCTSI、Marshall评分分别为(1.5±1.3)、(7.6±4.8)、(1.6±0.9)、(6.0±1.8)、(0.0±0.4)分,新分类的SAP患者分别为(3.4±1.7)、(16.8±5.7)、(2.7±0.9)、(6.9±2.1)、(4.3±2.0)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MSAP患者发生呼吸衰竭1例次,肾脏衰竭1例次,循环衰竭0例次,发生2个脏器衰竭0例,3个脏器衰竭1例,新分类的SAP患者分别为30、23、l例次和20、11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新分类的SAP患者需要入住的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液净化、机械通气、介入引流、外科手术等例数的百分比均显著高于MSAP组,且需要时间也长于后者,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两组患者需要肠内营养支持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分类的SAP患者的院内病死率为35.6%(32/90),显著高于MSAP组的2.0%(11/559),平均住院时间为(36.3 ±30.2)d,也显著长于MSAP患者的(23.0±18.8)d,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采用新的AP分类方法能更精确地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更准确地判断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AP)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两大类,其中SAP按照脏器功能衰竭的严重程度可进一步细分为中度(MSAP)和重度(SAP)[1].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病程的长短、并发症的处理不同,AP的治疗环节和措施也有所不同[2].目前对SAP的救治模式已经由过去的外科手术为主转为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倡导微创介入、脏器功能支持的救治理念,在液体复苏、肠内营养、抗生素使用、益生菌应用等关键治疗环节上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因此有必要对《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中关于AP的处理原则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1.
胡占升  刘爱华 《山东医药》2011,51(46):72-73
目的观察持续血液净化(CBP)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对20例SAP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CBP(A组),20例同类患者采用单纯常规治疗(B组)。结果A组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和临床指标(腹痛、血淀粉酶水平、外周血WBC、肠功能)的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比较,P均〈0.05。结论CBP辅助治疗SAP能改善和维持患者重要脏器功能,改善SAP预后。  相似文献   

12.
大黄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探讨其有效治疗方法。[方法]46例SAP患者,随机分为2组,早期大黄治疗(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并对其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腹痛消失、肠鸣音恢复,腹胀缓解时间比对照组均明显缩短(均P〈0.05);血淀粉酶下降较快(P〈0.05);第1周APACHEⅡ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0天时P〈0.01;并发症发生率、感染发生率、临床治愈时间、治愈率及死亡率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早期应用大黄治疗SAP能显著缓解临床表现,控制病情.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明显降低并发症、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改善SA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4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39例,另选择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及对照组进行血清PCT和CRP水平测定.[结果]MAP组和SAP组患者血清PCT及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SAP组患者同期PCT及CRP水平均高于MAP组(均P<0.05).[结论]监测血清PCT和CRP水平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4例老年AP患者(老年组,年龄≥60岁)临床特征和疗效,并与同期收治的309例非老年AP患者(对照组,年龄<60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AP的主要病因为胆道疾病,其次为高脂血症,老年组胆源性AP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4.15% vs 59.55%,P<0.001),高脂血症性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14% vs 31.07%,P<0.001)。老年组和对照组主要全身并发症均为脏器功能衰竭(20.12% vs 18.77%,P>0.05),但老年组全身感染和持续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局部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18.90% vs 18.77%),但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93% vs 3.56%,P<0.05)。结论 老年AP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多,易发生全身并发症,发展为SAP后病死率高,临床应予以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可改善老年AP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虽然只占急性胰腺炎的20%~30%,但由于其病程中启动了全身严重的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致使体内的多脏器发生功能衰竭.死亡率高达10%~30%。如何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缩短疗程是目前治疗SAP的重点。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SAP治疗的新进展和热点做一简要介绍,以供临床工作者在诊治过程中借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预后的影响。[方法]76例SAP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3例,对照组23例。观察组采用西药加中药清胰汤,对照组仅予西药治疗,观察2组患者入院后腹泻开始时间及次数、腹部体征、症状改善情况与住院时间、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死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7例死亡,对照组6例死亡。[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SAP可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减少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腹泻时间越早,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17.
肠内和肠外营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肠内和肠外营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经内科保守治疗,使胰腺炎急性期反应得到控制后,治疗组33例给予肠内和肠外营养结合治疗;对照组27例给予全胃肠外营养(TPN)。[结果]治疗组血清前清蛋白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各时间点内毒素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的方法维护了SAP患者良好的营养状况及内环境稳定,优于TPN方式。  相似文献   

18.
刘晓臣  彭燕 《山东医药》2011,51(43):54-56
目的探讨柴芍承气汤(CSCQS)联合生长抑素(SST)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同期收治的20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予液体复苏、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及SST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服CSCQS。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改善时间,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中转手术率、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CSCQS联合SST辅助治疗SAP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可能机制为两药可通过不同作用靶点产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9.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个体化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个体化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40例和完全肠外营养(TPN)组36例,观察两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营养指标、并发症、感染率、住院费用、护理工作量等。结果 EN组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住院费用、护理工作量低于TPN组(P均〈0.05)。结论 SAP早期个体化EN可以促进患者早期康复,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和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胰腺炎(AP)可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后者常伴有严重并发症,引起多脏器损害,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其中包括患者血液凝血及纤溶系统的改变,而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能准确反应体内纤溶功能。有资料证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是监测凝血与纤溶系统十分有意义的实验指标。故本文观察了SAP患者早期血浆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的改变,并对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