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脑卒中发病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130例冠心病合并脑卒中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纳入145例仅有冠心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抽取空腹肘正中静脉血2 ml检测血清Hcy,分析血清Hcy水平对冠心病患者脑卒中发病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体重指数≥25 kg/m2、冠心病年限患者多于对照组,Hcy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Hcy及LDL-C水平增高是冠心病患者脑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P <0.05)。冠心病患者中Hcy四分位水平最高组(>15.77μg/ml)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最低组(<10.33μg/ml)的1.84倍(P =0.024),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后,发生风险仍存在,■为1.74倍(P =0.045)。结论  血清Hcy水平升高是冠心病患者脑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且随血清Hcy水平升高其发生风险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CAP患者183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150例非CAP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宠物饲养史、粉尘接触史、基础疾病、收缩压、舒张压、血白蛋白水平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认知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在BMI、吸烟史、宠物饲养史、粉尘接触史、呼吸系统疾病史、糖尿病史、肾脏疾病史、血白蛋白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宠物饲养史、糖尿病史是C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白蛋白≥35 g/L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 <0.05)。结论  宠物饲养史、糖尿病史及低白蛋白血症是CAP发生的高危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尽可能降低C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康复的相关因素,为预测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该院住院治疗并行TKA的患者310例,组成队列资料。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人口学因素、临床及手术因素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310例患者中,12例因故取消或推迟手术,19例于随访期内脱失,最终纳入综合分析患者共279例。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史、糖尿病史、低白蛋白血症、应用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RAPT)评分、基于性能的功能测试(PBT)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与患者术后康复相关(P <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较大的年龄及BMI、糖尿病史、RAPT及PBT评分较差为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的危险因素;较大的年龄、糖尿病史、低白蛋白血症为罹患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较大的年龄、糖尿病史为影响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RAPT及PBT评分为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预测因子。结论  TKA患者术后康复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应重点关注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于术前及术中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炎性指标与免疫学指标在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诊断与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0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组(A组)和糖尿病肾病组(B组),糖尿病肾病组又分为预后较好组(C组)和预后不良组(D组)。对各组患者的炎性指标和免疫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B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测定(HbAlc)、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较A组明显偏高(P <0.05);D组患者HbAlc、TC、TG和LDL-C水平均较C组明显偏高(P <0.05);A组患者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B组(t =2.620,P =0.010);B组患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显著高于A组(P <0.05);C组患者CD4、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D组患者(P <0.05);C组患者CD8、IgA和IgM水平显著低于D组患者(P <0.05);B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显著高于A组(P <0.05);B组患者IL-6水平显著低于A组(t =5.425,P =0.000);D组患者hs-CRP、TNF-α、IL-1水平显著高于C组(P <0.05);B组患者IL-6水平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783,P =0.483)。结论  监测体内免疫指标NK细胞,IgA、IgM和炎性指标hs-CRP、IL-1、-IL-6和TNF-α水平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时间,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其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共纳入120例首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首次诊断时间为起始点,随访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发生任何一种并发症为终点,分析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8年,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100例出现慢性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有20例患者未出现慢性并发症,占16.7%。随着时间延长,每年出现慢性并发症的比例逐年升高,其中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最高,其次为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等。单因素显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空腹血糖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存在相关性,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化血红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随之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评估现状及特点。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4月期间于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或病房收治的361例EH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水平的分层。结果  361例患者中高血压等级为Ⅰ级、Ⅱ级、Ⅲ级的比例分别为76.7%、17.7%及5.5%,年龄较大、吸烟、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受损、TC异常、LDL异常、HDL-C异常、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腹型肥胖、肥胖、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异常、伴随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糖尿病的比例分别为44.4%、18.6%、72.0%、5.0%、10.8%、16.1%、35.7%、1.9%、40.4%、13.9%、6.9%、2.2%、3.3%及16.9%,心血管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聚集性,具有2个(29.9%)、3个(31.9%)的危险因素的比例最高。男性中年龄较大、吸烟、空腹血糖受损、TC升高、腹型肥胖等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P <0.05),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状况也更明显(P <0.05),而女性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 <0.05)。心血管风险水平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的比例分别为9.7%、47.7%、18.8%和23.8%,不同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患者的性别、年龄、居住地和对高血压的知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多数EH患者有2个或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的现状不容乐观,高危和很高危的患者比例较高,尤其是对于男性、≥65岁、居住在城市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肝脂肪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T2DM合并NAFLD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1例。治疗组予以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予以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12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所有患者行肝脏CT检查,比较两组生化指标及TNF-α变化。结果  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体重指数(BMI)、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TNF-α均降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BMI、TG、TC、TNF-α降低,总有效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肝脂肪变的程度与BMI、TG、TC、TNF-α呈正相关(P <0.05)。结论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合并NAFLD疗效明确,能降低TNF-α水平,减少肝脏脂肪变程度,且低血糖发生率低,疗效优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运动功能与体成分与骨质强度的相关性,为促进健康老龄化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锦州市太和区、古塔区和凌河区的200例年龄≥60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及身高、骨质强度与体成分的测量。结果  参与调查的老年人被诊断为有运动功能障碍的老年人26例(13.5%),不同性别的老年人在运动功能障碍得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599,P =0.010),身高、体脂肪率、骨质强度指数、体质指数(BMI)均与GLFS得分有相关性(P <0.05);运动功能障碍组身高、BMI、体脂肪率及骨质强度与非运动功能障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高血压、糖尿病运动功能得分与无高血压、糖尿病运动功能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身高与骨质强度较低,其体脂肪率、BMI较高;高血压、糖尿病与运动功能障碍密切相关,BMI及体脂肪率的控制,钙质的补充,高血压、糖尿病的控制及预防可以减少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岛素降解酶(IDE)活性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2015年5月-2015年7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内分泌二科住院的T2DM患者80例为病例组,同期体检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病程等,以及生化指标,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计算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22.5)并进行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量表(RBANS)评分。应用IDE活性试剂盒(IDE Immunoca Pture Act)检测血清IDE活性水平,比较对照组与病例组IDE活性及认知功能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IDE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将病例组按照IDE活性中位数水平分为高IDE活性水平组和低IDE活性水平组,比较两组之间认知功能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病程长,BMI、FPG、HbA1c、TC、TG、LDL-C、hs-CRP、Hcy、HOMA-IR水平较高,IDE活性水平降低(P <0.05),而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血压、H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RBANS量表即时记忆、言语功能、注意力、延迟记忆、总分降低(P <0.05);③在病例患者中,与高IDE活性水平组相比,低IDE活性水平组即时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力、延迟记忆评分以及总分降低(P <0.01);④在病例患者中,IDE活性与IR呈负相关(P <0.01);⑤在病例患者中,IDE与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力、延迟功能、总分呈正相关(P <0.01)。结论  病例患者血清IDE活性水平下降是认知功能降低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健康体检成年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成年人群的健康体检和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800例成年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13C呼气试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进行检测,并分析健康体检成年人群HP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成员、胃病治疗史、饮酒史、吸烟史、生吃果蔬前削皮以及平时饮用什么水与健康体检成年人群HP感染有密切相关性(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中年、多家庭成员、有胃病治疗史、有饮酒史、有吸烟史以及生吃果蔬前从不削皮为健康体检成年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应当对男性、中年、多家庭成员、有胃病治疗史、有饮酒史、有吸烟史以及生吃果蔬前从不削皮的人群加强监测,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2CRP)水平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T2DM患者60例,分为糖尿病斑块组30例(超声检查颈内动脉见斑块)和糖尿病非斑块组30例(超声检查颈内动脉未见斑块),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2CRP。结果:糖尿病斑块组与非斑块组患者的FPG、HbAlc、TC、TG、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DL—C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间的hs2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hs2CRP水平高于非斑块组,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hs2CRP与老年T2DM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在老年T2DM颈动脉硬化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壮族2型糖尿病(T2DM)患者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以期发现高血压危险人群,并采取 措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南宁市、崇左市、百色市、河池市、 马山县5家壮族人群聚居区医院的壮族T2DM患者相关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血糖和血脂等生物化学指标及生 活方式等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壮族T2DM患者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 598例壮 族T2DM患者分为正常血压组306例、高血压前期组436例和高血压组856例。将资料按收缩压(SBP)与舒张压 (DBP)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BP与年龄、糖尿病病程、心血管病家族史、体重指数(BMI)、糖化血 红蛋白(HbAl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 及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 呈正相关(P <0.05);与吸烟、饮酒、体力活动及餐后2 h血糖(2hPG) 呈负相关(P < 0.05)。DBP与年龄、糖尿病病程、心血管病家族史、BMI、空腹血浆血糖(FPG)、HbAlc、HDL、LDL、TG、 TC及hs-CRP呈正相关(P <0.05);与体力活动呈负相关(P <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 力活动、心血管病家族史、BMI、HbAlc、HDL、LDL、hs-CRP 是壮族T2DM 患者SBP 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年龄、体力活动、BMI、FPG、HbAlc、HDL、TC、hs-CRP是壮族T2DM患者DBP升高的独立危 险因素(P <0.05)。结论 年龄、体力活动、心血管病家族史、BMI、FPG、HbAlc、HDL、LDL、TC、hs- CRP是壮族T2DM患者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伴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brain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B-FABP)增高的缺血性卒中(ischemicstroke,IS)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纳入我院85例IS患者,且均证实B-FABP水平〉11μg/L,同时随机抽取90例B-FABP未增高的IS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B-FABP水平。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间男性、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TG、TC、LDL-C与IS患者B-FABP增高呈正相关(P〈0.05);HDL-C与IS患者B-FABP增高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是IS患者B-FABP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IS患者B-FABP增高的保护因素。结论 IS患者B-FABP水平受高血压、糖尿病及HDL-C的影响,对该类人群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能降低IS的发生率、复发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2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将9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颈动脉内膜正常组(IMT〈1.0mm)、颈动脉内膜增厚组(IMT≥1.0mm)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空腹哑糖(FBG)、总胆同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血尿酸(uA)并记录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吸烟史、高血压史、微哑管并发症斑块形成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颈动脉内膜增厚组中年龄、TG、AIP、UA、CRP值以及斑块形成、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比颈动脉内膜正常者组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IMT为应变量先后人选的变量有年龄(P〈0.01)、甘油三酯(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与年龄、TG、AlP、UA、CRP等多因素有关,尤其与年龄、TG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于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312例行冠脉造影患者,采集心血管危险因素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纤维蛋白原(Fg)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通过冠脉造影直径目测法判断是否患冠心病,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筛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①冠心病组患者男性比例、平均年龄、LDL-C、TG、体重指数、UA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HDL-C水平均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且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病例显著多于非冠心病组(P<0.05~<0.001)。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体重指数,低HDL-C、高龄入选回归方程(OR=2.933~1.143,P<0.05~<0.001),其中LDL-C为最显著的心血管独立相关因素(OR=2.933,95%可信区间1.956~5.345,P<0.001)。结论:LDL-C水平升高、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体重指数上升、HDL-C水平降低、高龄为冠心病显著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早发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高血压患者229例,其中133例早发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96例冠状动脉正常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实验室检查,分析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男性、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及酗酒史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BUN、GLU、HbA1c、TG、CRP、LDL-C、VLDL-C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男性、有家族史、吸烟、饮酒及高BUN、GLU、HbA1c、TG、CRP、LDL-C、VLDL-C血症、低HDL-C血症是早发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高危因子,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防治早发冠心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各相关危险因素与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180例,分为斑块组(n=86)和无斑块组(n=94),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并检测静脉血中血脂相关指标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与斑块形成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无斑块组相比,斑块组的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饮酒史和血脂生化检测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脂蛋白[Lp(a)]、纤维蛋白原(FIB)均显著增高(P<0.05),而年龄、性别、吸烟史和LDL-C、载脂蛋白B(ApoB)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高血压、糖尿病、Lp(a)、TC、TG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颈动脉血管硬化斑块的发生,其中高血压、糖尿病、Lp(a)、TC、TG是导致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HDL-C则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我地区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分析多种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与高尿酸血症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我市部分社区中大于60岁的老年人1281例进行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老年人血糖、血压、血脂、体重指数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情况。结果①本市部分社区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8.5%。②高尿酸血症组的吸烟、饮酒率、高血压、冠心病患病率较血尿酸水平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糖尿病患病率虽高于血尿酸水平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高尿酸血症组TG、TC、SBP、DBP、LDL—C水平明显高于血尿酸水平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明显低于血尿酸水平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FPG水平虽高于血尿酸水平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以尿酸水平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BP、DBP、TC、TG、LDL—C、HDL—C为血尿酸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等有密切关系,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但与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背景 近年,我国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若能早期发现其危险因素,予以干预可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HTGW)与血糖之间的关系尚未形成定论。目的 探讨HTGW的临床特征及其与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于2012年6—10月在珠海市香洲区湾仔镇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 142例年龄18~75岁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根据腰围和三酰甘油水平将参与者分为3组:组1、组2及组3。组1: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且血清三酰甘油<2.0 mmol/L;组2: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且血清三酰甘油≥2.0 mmol/L或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且血清三酰甘油<2.0 mmol/L;组3: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且血清三酰甘油≥2.0 mmol/L。比较不同组别居民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TGW与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关系。结果 2 142例参与者中169例因为缺失三酰甘油或腰围数据被剔除。最后纳入1 973例参与者,其中糖尿病172例、糖尿病前期143例,组1参与者1 141例,组2参与者624例,组3参与者208例。组2年龄、男性占比、高血压者占比、糖尿病前期者占比、糖尿病者占比、饮酒者占比、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BMI)、腰围、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酸高于组1,教育状况为高中以上者占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3年龄、高血压者占比、糖尿病前期者占比、糖尿病者占比、吸烟者占比、饮酒者占比、收缩压、BMI、腰围、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肌酐、血尿酸高于组1和组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组1和组2,男性占比、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以上者占比、舒张压、C反应蛋白高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未调整的模型中,调整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模型,调整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吸烟、饮酒、体育锻炼、BMI模型中,HTGW分组均为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HTGW与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密切相关,应注意加强对该类人群的血脂控制及腹围控制,以降低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