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脑卒中指由于急性的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神经功能出现明显的缺损症状,是全球成年人永久性致残的首要元凶。其病理损伤过程包括由缺血引起的原发性脑损伤、再灌注后引发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中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造成患者致死致残的更为重要的原因。姜黄来源于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姜黄素为其主要的生物学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该文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病理发生机制: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炎症作用、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钙超载及细胞程序性死亡方面,对姜黄素在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药理学作用进行探讨,以期为姜黄素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基础性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及高致残率,现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巨大隐患之一。由于缺血所导致脑组织损伤后,经再灌注使可逆性缺血损伤加重,并最终使可逆性损伤转化为不可逆性损伤,因此,再灌注损伤是制约脑缺血再灌注疗效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进展,更多证据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死亡由凋亡和坏死共同引起[1]。细胞凋亡是程序性细胞死亡,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目前,在众多的凋亡调控基因中,Bcl-2和Bax在脑缺血再灌注与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因此,本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Bcl-2,Bax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细胞自噬是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之一,主要由Beclin1及LC3等蛋白发挥效应,可调节许多病理生理过程,并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如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可能参与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过程,并与目前已知的导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其它作用机制密切相关,如:自由基生成、炎症反应、线粒体功能障碍等,本文主要就细胞自噬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谭兴琴  陈玉培 《重庆医学》2007,36(18):1885-1887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脏缺血性疾病的一个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细胞凋亡是心肌细胞的一种程序性死亡.研究表明,凋亡因子bcl-2和bax的相互作用是细胞凋亡的调控中心,因此研究凋亡因子bcl-2/bax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并从基因水平采取相应调节措施来防治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将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现就凋亡因子bcl-2/bax在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作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P-erk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excellu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 方法 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磷酸化ERK的表达;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 结果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检测到磷酸化ERK在梗死中心灶和缺血半暗带都存在阳性表达,于再灌注6 h达到峰值,12 h后逐渐下降;而凋亡细胞于再灌注24 h开始有明显的阳性细胞增加,48 h细胞凋亡达到高峰(P<0.01). 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磷酸化ERK表达增加,提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导致ERK活性上调,参与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和非程序性死亡过程.  相似文献   

6.
细胞焦亡是新发现的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主要由炎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介导Gasdermin-D(GSDMD)蛋白发挥效应,可参与多种疾病的发展过程,如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细胞焦亡可能参与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过程,并与目前已知的导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其它作用机制密切相关,如:自由基生成、炎症反应、细胞自噬、线粒体功能障碍等,本文主要就细胞焦亡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大脑缺血性疾病在中国是致死致残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主要原因是高血压所致的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其治疗原则是及时恢复缺血区的血液灌注,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缺血后恢复血流并不能恢复组织功能,反而使组织损伤及功能障碍更加严重,即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发生将导致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器官功能异常,因而成为一个十分重要而棘手的临床问题。了解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促进或阻碍神经元死亡的机制对于解决这一健康难题十分重要。关于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有多种,本文将重点介绍自噬在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调节机制及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脑缺血患者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机制。缺血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在缺血后脑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脑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受到广泛关注,缺血半暗带的脑保护治疗是治疗再灌注损伤的重点,其中细胞凋亡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动物实验已证实特异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有脑保护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随着对COX-2及其抑制剂的深入研究,特异性COX-2抑制剂的应用将会为脑梗死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理学靶点。本文就COX-2在脑缺血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特异性COX-2抑制剂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钙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咏梅  ;葛金文 《医学综述》2014,(14):2507-2509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与自由基过度形成、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炎性反应、细胞内Ca2+超载及细胞凋亡等密切相关,其中Ca2+超载及其触发的一系列有害代谢反应是导致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元损伤和死亡的关键因素。该文通过总结生理情况下神经元胞内外的钙离子通道和缺血再灌注时神经元钙离子通道的变化,揭示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元钙超载的机制,为临床脑缺血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缺血性脑卒中关键病理过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涉及坏死、自噬、凋亡、焦亡和铁死亡等多种神经元死亡模式。这些不同形式的细胞死亡模式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不同时程发挥重要作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不同形式死亡模式的发生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可能为提高缺血性卒中临床防治提供新的干预靶点。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多种细胞死亡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不同形式死亡模式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脑缺血一定时间恢复血液灌注后,脑组织细胞损伤反而进行加重。缺血性脑损伤包括缺血期原发性损伤和再灌注期继发性损伤,其病理过程始动环节是缺血。恢复脑组织的血液灌注是救治脑缺血的前提,而继后的再灌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苷(Polydatin,PD)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PD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凋亡的影响.结果:再灌注2h己开始发生部分神经细胞的凋亡,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逐渐增多,24h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少.PD组在各个观察时间点凋亡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的迟发性损伤阶段,细胞凋亡是神经元死亡的主要方式.PD可通过抑制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神经元的凋亡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车建鹏  晏浩  徐建军 《广东医学》2012,33(10):1498-1501
细胞程序性死亡分为3种类型:1型为凋亡,2型为自噬,3型为坏死.线粒体在细胞程序性死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是细胞的能量中心,而且是细胞存活和死亡的决定性因素.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因素(如缺血再灌注、细胞毒细胞因子类和癌症化疗)可以损伤线粒体功能和以线粒体为平台的信号通路.缺血导致线粒体生产ATP的能力下降,进而导致细胞活力下降、细胞毒性代谢产物聚集.经过缺血期的处理,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mPTP)在再灌注期间开放,导致心肌细胞再灌注损伤.mPTP是触发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线粒体通路的关键,磷酸化GSK-3β可以抑制mPTP开放,从而发挥其心肌保护作用.现对磷酸化的GSK-3β在心肌缺血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自噬是一种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在所有真核生物中均存在的细胞自清除和再循环机制,近年来研究发现,自噬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密切。目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过程中的一大难题,自噬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但自噬带来的结果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还是加速了缺血脑组织的死亡仍存在不同说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自噬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相关通路以及自噬激活水平与再灌注损伤预后的关系,以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光胜 《医学综述》2011,17(24):3753-3756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多种机制参与的一种复杂病理生理过程,主要与自由基过度形成、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细胞内钙超载、炎性反应等多种机制有关,多种环节因素之间又互相作用,进一步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功能破坏、脑梗死灶形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通常出现神经细胞死亡和迟发性神经细胞死亡两种形式,后者是一种细胞主动性死亡,称之为凋亡,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最重要形式,受基因调控影响,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苷(P0lydatin,PD)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PD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凋亡的影响。结果:再灌注2h己开始发生部分神经细胞的凋亡,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逐渐增多,24h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少。PD组在各个观察时间点凋亡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的迟发性损伤阶段,细胞凋亡是神经元死亡的主要方式。PD可通过抑制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神经元的凋亡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钱加强 《医学综述》1998,4(12):636-369
<正>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的卒中,其发病率与致残率均较高,目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十分重视。现已证明脑缺血后脑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异常增高,神经元内钙稳态的破坏,一氧化碳和花生四烯酸的大量合成及自由基的产生等均与缺血再灌注后所致的神经元死亡关系密切。与其它组织损伤一样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后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炎症反应,病理上称为“假炎症反应”。近年来在动物缺血模型的研究中这一炎症反应过程也能进一步加重脑损伤。由于以前只限于细胞水平的研究,对免疫机制在这一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了解有限,近几年来由于分子免疫学的进展,从而推动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免疫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凋亡抑制基因Bc1-2及Bc1-x1在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保护中的作用,利用大鼠四血管阻断和再灌注及再通建立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尼氏小体染色光镜观察、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观测缺血预处理海马CA1区部分神经元病理组织学改变,细胞凋亡百分率及Bc1-2和Bc1-xl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发现,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引起海马CA1区部分神经元发生凋亡,IPC还可明显的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凋亡的神经元数目,产生细胞保护作用,IPC可诱导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缺血敏感神经元中出现Bc1-2及Bc1-x1蛋白的表达.结果提示,抑制神经元凋亡发生可能是IPC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血管病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致死、致残的疾病。脑缺血后再灌注既可挽救濒临死亡的细胞,又可加重缺血细胞的损伤,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这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许多环节,如炎性反应、细胞内钙失稳态、自由基生成、能量障碍、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增加、凋亡基因激活等均参与了该事件的发生。现就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缺氧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恢复血流再灌注在挽救心脑缺血患者生命的同时,带来了新的损伤,降低了再通手术成功率,此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涉及氧化应激、细胞内钙超载、线粒体功能紊乱、细胞炎症、自噬、凋亡等诸多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事件,相互之间交叉成一个复杂的网络.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复杂机制相对应,防治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策略从单一的针对某一机制的药物治疗,发展到了缺血预处理、远距预处理、缺血后处理、联合用药干预及常压高氧联合溶栓治疗等,针对多个损伤机制的综合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