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氧应激下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p38 MAPK信号的影响。方法对大鼠HSC-T6进行细胞培养,应用铁超载方法制备肝纤维化的氧应激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外源性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和KATP通道抑制剂格列本脲(GLBN),作用于HSC-T6。在24、48h后分别提取培养后的HSC细胞,用RT-PCR方法测定p38 mRNA,Western-blot方法测定p38蛋白质以及磷酸化p38(p-p38)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在应用Fe-NTA作用的大鼠HSC体外培养氧应激模型下,给予FeNTA24h和48h时后,模型组p38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NaHS处理后,100、200和400μmol.L-1NaHS组的p38 mRNA和蛋白水平和模型组比较,表达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格列本脲后,p38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有所上升,但低于模型组。结论硫化氢通过抑制p38 MAPK而影响氧应激下大鼠HSC-T6。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大鼠肝星形细胞(HSC)增殖和氧应激的影响。方法用铁超载的方法复制肝纤维化的氧应激模型,给予外源性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和炔丙基甘氨酸(PPG,H:S合成关键酶胱硫醚-γ-裂解酶CSE抑制剂),通过绘制生长曲线法和用CCK-8细胞计数法测定不同浓度H2S和PPG分别作用于500μmol/L次氮基三乙酸铁(FeNTA)培养下的HSC6、12、24h细胞上清液和裂解液中H2S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检测HSC的增殖情况、CSEmRNA表达水平、H2s浓度和氧化抗氧化指标(MDA、SOD)来探讨H2S对HSC氧应激的影响。结果FeNTA所致的增殖HSC氧应激损伤明显增加,抗氧化能力减弱。同时,CSEmRNA表达水平低下,H2S产生减少。给予PPG后,HSC增殖显著且CSEmRNA表达受到抑制。内源性H2S随着严重的氧应激损伤进一步减少。给予NaHS后,HSC增殖减少,CSEmRNA表达和H2S产生显著增加以缓解氧应激损害和增强抗氧化能力。结论H2S对HSC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FeNTA诱导的氧应激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下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 cell,HSC)的增殖情况以及细胞中硫化氢(Hydrogen sulphide,H2S)含量的变化,初步探讨H2S在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铁超载体外培养细胞的氧化应激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外源性H2S供体NaHS和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GLBN),用MTT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曲线;用敏感硫电极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H2S含量的变化。结果给予FeNTA后HSC增殖,其OD值随着NaHS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下调;给予GLBN后细胞增殖情况与前者相反;细胞增殖下调时细胞上清液和裂解液中的H2S含量升高,细胞增殖上调时H2S含量降低。结论H2S在氧化应激下能抑制HSC增殖,具有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硫化氢(H2S)含量的变化对氧应激下大鼠肝星状细胞(HSC)收缩和黏附作用影响.方法 将HSC分为空白组(B组,HSC-T6);对照组(C组,HSC-T6+ 500μ mol/L FeN-TA);NaHS组(N组,N1:HSC-T6+500μmol/L FeNTA+100μmol/L NaHS;N2:HSC-T6+500μmol/L FeNTA+200μmol/L NaHS;N3:HSC-T6 +500μmol/L FeNTA+ 300μ mol/LNaHS;N4:HSC-T6 500μmol/L FeNTA+ 400μmol/LNaHS);GLBN组(G组,G1:HSC-T6+ 500μmol/L FeNTA+ 200 μmol/LGLBN;G2:HSC-T6+ 500μmol/L FeNTA+ 400μmol/LGLBN).应用500 μmol/L次氮基三乙酸铁(FeNTA)制备氧应激模型.采用聚硅酮膜法直观检测氧应激模型大鼠肝星状细胞收缩情况、甲苯胺兰染色法测定细胞黏附率、Boyden Chamber小室法测定HSC跨膜迁移数量.给予不同浓度的外源性H2S供体NaHS和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本脲(GLBN),在不同刺激条件下,观察上述指标.结果 HSC被NaHS处理后可见聚硅酮膜由于细胞收缩而引起明显皱纹,能够明显促进HSC收缩,而且随H2S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HSC收缩程度增强,这些作用能够被格列本脲阻止.加入200、400 μmol/L H2S的HSC黏附抑制率分别为62.4%、81.7%,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100、200、300、400 μmol/L 4种不同浓度NaHS的HSC细胞迁移数量为6.43×103、8.85×103、11.34×103、14.86×103,与对照组(2.52×103)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H2S在氧化应激下能促进HSC的收缩.H2S通过抑制细胞黏附、增加HSC跨膜迁移数量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硫化氢对大鼠肝星形细胞增殖和氧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2S对大鼠肝星形细胞(HSC)增殖和氧应激的影响。方法用铁超载的方法复制HSC增殖模型,通过绘制生长曲线以及CCK-8细胞计数法检测不同浓度的H2S对500μmol/L次氮基三乙酸铁(FeNTA)作用下的HSC增殖的影响。通过不同浓度的H2S作用于500μmol/LFeNTA培养的HSC,检测6h、12h、24h细胞上清液和裂解液中H2S、SOD活力、MDA含量,观察H2S对HSC氧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同对照组比较,一定浓度的H2S对HSC增殖有抑制作用。在FeNTA诱导的氧应激反应中,一定浓度范围的H2S可有效提高SOD的活性和降低MDA含量。结论H2S对HSC增殖有较强抑制作用,对FeNTA诱导的氧应激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肌内源性硫化氢生成的变化及外源性给予硫化氢供体NariS对心肌损伤的影响,以探讨硫化氢在心力衰竭中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导大鼠心力衰竭,腹腔给予外源性H2S治疗;HE染色检测心肌损伤程度;亚甲基蓝法测定硫化氢浓度;TBA法测定血浆和心肌腊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PK)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导致严重心肌损伤;血浆和心肌组织H2S生成显著减少(P〈0.001);血浆和心肌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血浆AST、CPK和LDH活性显著增加(P〈0.05)。给予NaHS治疗后,心肌损伤程度明显减轻;血浆和心肌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血浆AST、CPK和LDH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H2S可通过减少血浆和心肌MDA的生成而对大鼠心肌缺血导致的心力衰竭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ACTA、TGF-β1、SOD、MDA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慢性肝病患者血清激活素A(ACT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变化,探讨ACTA、TGF-β1、SOD、MDA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90例慢性肝病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ACTA、TGF-β1、SOD、MDA的含量,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结果 (1)慢性肝病患者血清ACTA、TGF-β1、MD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OD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其中ACTA与TGF-β1呈显著正相关。SOD与MDA呈显著负相关;(2)慢性肝病患者血清ACTA、TGF-β1、MDA水平与ALT水平呈正相关,SOD水平与ALT水平呈负相关,各项指标均随肝脏慢性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ACTA、TGF-β1、SOD、MDA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在肝纤维化动态观察及评价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芪注射液对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黄芪注射液对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代培养,传至3代后,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培养;低氧复氧组:先低氧处理1h,再复氧1h;药物干预组:在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分别为5、10、20、40、60mg/L的黄芪注射液,12h后进行低氧复氧处理。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检测内皮细胞台盼蓝摄取率。结果低氧复氧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MDA含量及内皮细胞台盼蓝摄取率升高,SOD活性减低,差异均有显著性(F=34.97~129.98,q=14.43~27.11,P〈0.01)。药物干预组与低氧复氧组比较,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MDA含量及内皮细胞台盼蓝摄取率降低,SOD活性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q=2.91~26.61,P〈0.05、0.01)。黄芪注射液预处理浓度为40mg/L时LDH活性、SOD活性、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q=0.49~0.94,P〉0.05);黄芪注射液预处理浓度60mg/L与40mg/L相比,LDH活性、SOD活性、MDA含量变化均不明显。结论 低氧复氧过程造成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细胞死亡率增加。黄芪注射液可能通过抗脂质过氧化,对低氧复氧内皮细胞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木黄酮对培养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为模型,测定植物雌激素木黄酮对HSC增殖及培养液中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影响.以明确木黄酮抑制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方法 采用培养的SD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为模型,培养后加入H2O3诱导氧化应激,分为3组,用不同浓度的木黄酮温育48 h,收集细胞培养基的上清液,每个浓度设6个重复组,用MTT法检测HSC增殖;收集细胞培养基上清液,采用试剂盒方法测定脂质过氧化产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苷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 木黄酮各剂量组不同程度降低HSC的增殖.呈剂量-效应关系.给予木黄酮后,MDA和GSH水平明显降低,SOD和GSH-PX活力明显升高.也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植物雌激素木黄酮具有抑制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SC的增殖及抗HSC氧化应激、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硫化氢(H2 S )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和海马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应激抑郁(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组、CUMS+低剂量 NaHS (CUMS+ L‐NaHS)组、CUMS+高剂量NaHS(CUMS+ H‐NaHS)组。采用CUMS加孤养复制大鼠抑郁模型。用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用比色法检测海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 )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CUMS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延长,海马区SOD活性减低,MDA含量增高;与CUMS组比较,CUMS+ L‐NaHS组、CUMS+ H‐NaHS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均明显缩短,海马区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均明显下降。结论 H2 S供体NaHS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具有抗抑郁作用,其机制与提高大鼠的抗氧化应激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甘草酸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的氧化应激及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HO)-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SC细胞,将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次氮基三乙酸铁(Fe-NTA)处理组、Fe-NTA+5 μmol/L甘草酸组、Fe-NTA+10 μmol/L甘草酸组及Fe-NTA+20 μmol/L甘草酸组;给药24 h后收集细胞,采用相关试剂盒检测HSC细胞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Nrf2和HO-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Fe-NTA处理组中MDA、NO含量明显升高,而GSH水平显著降低,SOD酶活性也显著降低;而甘草酸处理的3组细胞中MDA、NO含量显著降低,GSH水平显著升高,SOD酶活性也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e-NTA处理组中Nrf2和HO-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而甘草酸处理的3组细胞中Nrf2和HO-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相对于Fe-NTA处理组显著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草酸有抗HSC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采用Pringle法制作HIRI模型。采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各组血清H2S的含量;原位细胞凋亡法测定肝细胞凋亡指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和ALP含量;丙二醛、谷胱苷肽测定试剂盒测定肝组织MDA、GSH含量。结果各实验组H2S、ALT、ALP、MDA和AI水平较SO组明显升高,GSH水平则明显下降,组间差异显著(P<0.05)。受NaHS干预后的ALT、ALP、MDA和AI水平与相同时相组比较明显下降,H2S、GSH水平则明显升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H2S与ALT、ALP、MDA、AI和GSH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90、0.87、0.89和-0.77(P<0.01),说明H2S与其他指标高度相关。结论内源性H2S作为气体信号分子在HIRI过程中能抑制肝细胞凋亡,对肝细胞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绿原酸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生成及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绿原酸(CGA)对肝星状细胞增殖、胶原蛋白(Collagen) Ⅰ、Collagen Ⅲ、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及分泌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随机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组、PDGF+ CGA (12.5 μg/mL)组、PDGF+ CGA (25 μg/mL)组和PDGF+CGA (50 μg/mL)组。干预24 h后,MTT法检测HSC-T6的增殖情况;RT-PCR检测Collagen Ⅰ、Collagen Ⅲ、TIMP-1及MMP-2 mRNA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Collagen Ⅰ、Collagen Ⅲ、TIMP-1及MMP-2的蛋白含量。结果 CGA可明显抑制PDGF诱导的肝星状细胞增殖(P<0.05),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P<0.05);CGA可明显抑制PDGF诱导的Collagen Ⅰ、CollagenⅢ、TIMP-1的表达和分泌(P<0.05),但对MMP-2的表达和分泌无明显影响。结论 CGA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来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外源性硫化氢对急性肺损伤大鼠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外源性硫化氢对急性肺损伤大鼠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油酸组(OA,n=6)、OA+硫氢化钠(NaHS)组(n=6)。OA组鼠尾静脉注射油酸0.1ml/kg;OA+NaHS组先腹腔注射NaHS56umol/kg,30min后再尾静脉注射油酸0.1ml/kg。对照组鼠尾静脉注射0.1ml/Kg生理盐水。以上3组观察6h后处死动物。观察指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沉渣行白细胞分类计数;肺损伤的组织学半定量评分;测定肺组织匀浆中H2S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OA组与对照组比,光镜下肺组织明显受损,中性粒细胞(PMN)计数和肺损伤评分明显增高(P〈0.05或〈0.01);肺组织匀浆中H2S明显降低(P〈0.01);MDA显著增加(P〈0.05);SOD显著降低(P〈0.05);OA+NaHS组肺损伤程度减轻;与OA组比肺组织匀浆中H2S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SOD含量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补充H2S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进而对急性肺损伤大鼠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