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椎管内肿瘤29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报告椎管内肿瘤296例,肿瘤主要发生于胸段。占41.9%,其次为腰骶和颈段,分别占25%和24.3%,病理学分类以神经纤维瘤最多,占122例,其次为脊膜瘤和先天性脊髓肿瘤。早期临床表现:髓内肿瘤以肢体麻木无力为主;而髓外肿瘤则以根性神经痛为主;硬脊膜外转移性肿瘤多以突发疼痛起病。早期诊断,尽早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椎管内肿瘤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总结327例椎管内肿瘤,就其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及病理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脊髓肿瘤发病率为脑瘤的1110,胸颈腰段分别为57.5%.20.49%和20.18%。神经鞘瘤,脊膜瘤,胶质瘤和先天性肿瘤分别占29.05%,25.38%,14.69%和18.05%。良性肿瘤占3/4。结论:脊髓肿瘤发病率低,胸腰段多发,多为神经鞘瘤,脊膜瘤,胶质瘤和先天性肿瘤。良性肿瘤多见。  相似文献   

3.
脊膜瘤占椎管内肿瘤的11.4%;在一组78例脊膜瘤报道中,颈段病变占27%。高颈段脊膜瘤报道不多,作者近4年来手术切除5例,本文就其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椎管内脂肪瘤(附8例报告)[梁玉敏,等。解放军医学杂志,1993;18(4):281]本文报告8例椎管内脂肪瘤,占同期椎管内肿瘤的4.7%。颈段3例,胸段4例,腰骶段1例。肿瘤位于硬脊膜外2例,另6例位于髓内,其中3例肿瘤凸至髓外。磁共振成像是术前诊...  相似文献   

5.
椎管内肿瘤手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孟焦 《华夏医学》2000,13(5):627-628
椎管内肿瘤是指脊髓、神经根、脊膜和椎管壁组织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椎管内肿瘤可分为硬脊膜外肿瘤、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及脊髓内肿瘤。硬脊膜外肿瘤和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主要有神经鞘瘤及脊膜瘤 ,均属良性肿瘤。脊髓内肿瘤以神经胶质瘤最常见 ,多为恶性。肿瘤的分布以胸段最多 ,其余分布于颈段、腰骶段及马尾。临床表现主要为受损节段以下疼痛、肌力减退及感觉减退 ,少数患者有会阴部皮肤感觉减退 ,晚期表现为受损节段以下的完全性瘫痪、感觉运动消失及括约肌障碍。椎管内肿瘤由于多属良性 ,一旦定位确定 ,应尽可能作手术切除 [1 ] 。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01例,就其病情、临床表现和治疗特点进行比较。结果:主要症状及体征以腹痛、腹胀(48.5%),腹部包块(43.6%)为主。肿瘤部位以上、下腹为主(64.3%)。中位病程为3月。恶性占60%,以平滑肌肉瘤和脂肪瘤为主,良性占40%,以神经鞘膜瘤和成熟畸胎瘤为主。初治病人的术前确诊率为74.2%,恶性肿瘤切除率为45.8%,良性为71.9%,联合脏器切除有9例。结论:PRT早期诊断困难,B超和CT是检查PRT的重要手段。PRT应尽可能手术完整切除,如有邻近脏器受累, 亦可一并行联合脏器切除,对提高治愈率及延长患者生存期有利。  相似文献   

7.
MRI在椎管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薇 《沈阳医学院学报》2010,12(1):51-52,60
椎管内肿瘤指生长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和脊髓相邻近的组织结构(如神经根、硬脊膜、椎管内脂肪组织、血管等)的原发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的统称。发病率按国外居民统计的2.5/10万,国内报道占神经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的2.5%,与同期脑瘤相比为1:10.7。脊髓肿瘤好发于髓外,可见于脊髓的任何节段和马尾神经,  相似文献   

8.
张健 《吉林医学》1999,20(2):121-121
椎管内肿瘤以神经鞘瘤最多见(占40%~50%),其次为脊膜瘤(占10%~20%),好发部位为胸推。发生在高位颈椎管内的脊髓外、硬脊膜内海绵状血管瘤实属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五病历摘要患者男性,48岁,病历号:A228126osa前无明显诱因,自觉过劳后双上肢麻木、乏力,休息后症状缓解或消失。近1年来病情逐渐加重,同时,出现双下肢感觉迟钝,走路时易跌跤和尿便失控。于1998年1月20日以“颈椎管内肿瘤合并不全四肢瘫”收入院。查体见病人被动仰卧位,心、肺、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双上、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增高,麻醉平…  相似文献   

9.
脊髓肿瘤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树源  洪国良 《现代实用医学》2003,15(5):271-272,276
脊髓肿瘤也可称为椎管内肿瘤 ,是神经外科常见病 ,约占神经系统肿瘤的 10 %~ 15 % ;在脊髓不同节段肿瘤的发生率与各自所占比例基本一致 ,以胸段最多见〔1,2〕。脊髓肿瘤的分型中 ,除传统的将其分为髓内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和硬脊膜外肿瘤以外 ,哑铃型肿瘤也成为近年来神经外科和脊柱外科医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脊髓肿瘤的主要病理类型包括神经鞘瘤、脊膜瘤、胶质瘤、先天性肿瘤、肉瘤、转移瘤、结核瘤、脂肪瘤、血管瘤和各种囊肿等 ,国内外绝大多数机构统计结果显示神经鞘瘤占第一位 ,仅少数报道与脊膜瘤的发病率接近。近年来 ,由于放…  相似文献   

10.
高位颈段脊髓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学华  朱诚 《上海医学》1993,16(10):569-571
本文报告高位颈段脊髓肿瘤70例,男性44例,女性26例,年龄15~61岁,平均年龄36.6岁。病变位于脊髓外硬膜下48例,髓内21例,硬脊膜外1例,均经手术治疗。结果70例中有51例恢复工作,占73%,生活能自理5例,占7.1%,另8例生活仍不能自理,占11.4%。在院内死亡2例,占2.85%。文章着重强调了手术操作技巧,术中应该注意维持患行的正常呼吸功能及术后的妥善处理等问题,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三例退行性胸椎椎管狭窄症,其特征为脊髓受压症状,本症与椎管内肿瘤鉴别较为困难,应注意体征、X 线平片,椎管造影等的特征。一旦出现脊髓受压症状宜尽早进行减压手术,有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椎管内占位病变的高场强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场强MR对椎管内占位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占位病变的MRI资料.肿瘤位于颈椎管18例,胸椎管23例,腰椎管12例。病理上属神经鞘瘤17例,脊膜瘤8例,神经纤维瘤4例,转移瘤9例,星形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2例,蛛网膜囊肿3例,淋巴瘤1例,脊索瘤2例,海绵血管瘤2例,血肿1例,畸胎瘤1例。结果 MRI检查结果:①肿瘤部位:脊髓内肿瘤5例,脊髓外硬膜内肿瘤20例,硬膜外腔肿瘤24例,4例硬膜外与硬膜下均受累且通过椎间孔到达椎旁;MRI诊断符合率92.45%;②不同肿瘤在发病部位、肿瘤MRI信号、强化特征、硬膜信号与形态、脊髓形态与蛛网膜下腔改变以及脊椎骨质等都有各自特点。结论 高场强MRI在椎管内占位病变的诊断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脊髓髓内肿瘤31例显微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显微外科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6年7月至2002年10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31例脊髓髓内肿瘤的经验。结果室管膜瘤占51.6%,星形细胞瘤占32.3%,脂肪瘤占6.5%,上皮样囊肿占6.5%。全组手术全切除率为64.5%,16例室管膜瘤全切除,10例星形细胞瘤的全切除率为40%,近全切除率为30%,部分切除率为30%,2例脂肪瘤行大部分切除,1例转移瘤和2例上皮样囊肿为近全切除。结论脊髓髓内肿瘤以低恶性度肿瘤多见,手术效果较好,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髓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18例脊髓多发性硬化行脊髓和/或头部MRI检查,对其征象进行分析。结果:18例脊髓多发性硬化主要发生在颈髓8例,占44.4%,颈胸髓同时受累7例,占38.9%,单纯胸髓受累2例,占11.1%,全部脊髓受累1例,占5.6%。病变呈条带状、斑点状,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T2WI轴位上病变呈点片状高信号为主,增强后病灶强化或不强化。结论:脊髓多发性硬化有其特征性MRI表现,MRI是目前诊断脊髓多发性硬化最敏感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氟骨症引起的黄韧带骨化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评价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术疗效。方法:收集2008-01~2009-12氟骨症黄韧带骨化(OLF)病例19例。病人OLF所累及脊柱水平均行后路全椎板切除术。病人术前体检,行X线平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和尿氟测定。术后查体、复查MRI,观察病人临床恢复及椎管狭窄缓解状况。应用ASIA评估标准进行分级,手术前、后脊髓功能评分对比,评价脊髓损伤进行脊髓减压的治疗效果。术中切除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制作切片观察。结果:术后除2例长期严重截瘫病人外,余17(89.5%)例病人症状均较术前有所改善,症状明显改善12例(63.2%)。复查MRI,显示OLF累及节段椎管狭窄均明显缓解。术后病理切片示骨质硬化和软骨内成骨。结论:氟中毒是高氟地区黄韧带骨化的重要病因,可累及全脊柱大量椎体节段。MRI可明确脊髓病变情况,并为OLF术前诊断、鉴别诊断,术后评估提供依据。氟中毒椎管狭窄需早期诊断,早期手术,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在颈髓髓内和髓外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颈髓病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调查,包括颈椎病(n=21),颈椎管狭窄症(n=6),颈椎及颈髓肿瘤(n=6)和脊髓空洞症(n=4),和对照组20例,结果:31例髓外病变者,19例(61.3%)上肢拇展短肌(APB)中枢运动传导速度(CMCT)异常,21例(67.7%)下肢胫骨前肌(AT)CMCT异常;6例髓内病变者,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场强MRI对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42例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髓外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了解各种肿瘤的低场强MRI表现特点,提高以病变信号特点的认识水平。结果 神经鞘瘤25例,占椎管内髓外肿瘤的59.5%,是最常见肿瘤,MRI呈长T1和长T2信号,44%(11/25例)通过椎间孔向椎管外延伸呈指状或哑铃状形态。脊膜瘤3例,呈等T1和等T2或稍长T2信号,均位于椎管内。畸胎瘤和椎管内囊肿类病变信号特异,较易诊断。结论 低场强MRI检查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图像清晰,组织分辨率较高,定位准确,定性较可靠。  相似文献   

18.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①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②方法 对 4 2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 4 2例 ,CT扫描 2 5例 ,MRI检查 19例 ;手术治疗31例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4例 ,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2 7例。③结果 颈髓损伤组颈椎管狭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χ2 =13.0 9,P <0 .0 0 5 )。MRI检查 19例提示颈髓损伤存在脊髓水肿、髓内出血和脊髓挫裂伤 3种形式。伤后 14d内手术者疗效优于晚期手术者。④结论 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颈椎失稳是该病的主要病理解剖基础。临床Frankel分级与MRI检查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对X线片或CT扫描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病人 ,应尽早行MRI检查 ,争取 14d内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前/后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合术后早期电刺激治疗颈椎外伤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8例颈椎骨折、脱位伤伴脊髓损伤患者行颈前/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结合术后早期电刺激治疗.结果 28例患者经随访3个月至4年,植骨均完全愈合,无1例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脊髓损伤症状改善满意.术前脊髓损伤Frankel 分级:A级12例,B级4例,C级5例,D级7例,术后恢复至B级2例,E级26例.按日本骨科学会(JOA)疗效评定标准评分,术后改善率平均77.26%.结论 前/后路尽早行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结合术后早期电刺激治疗颈椎外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可预防或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等并发症,提供脊柱有效的固定节段稳定性,促进脊髓功能恢复,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对MR检查中有神经损伤症状的脊柱外伤者20例进行了分析。共检出脊髓挫伤10例,脊髓受压6例,马尾神经受压2例,未见异常2例。脊髓外伤时MR可显示其形态的改变,包括离断、局部增粗、受压处变细伴或不伴相邻部增粗等。损伤早期可检出血肿、水肿等特征性MR信号,1 mo后则均呈变性坏死信号,挫伤时水肿信号与脑挫伤相同,急性期末(5~7d)血肿T_2WI高信号较同时期脑血肿提前出现。马尾受损时无明显形态和MR信号改变。对脊髓外伤时形态和信号改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临床,提出早期手术解除脊髓压迫意义重大。若受损脊髓已形成横贯性软化灶手术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