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超声心动图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中作用的再评价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全组148例,年龄0.6~64岁,平均(24.1±21.8)岁.根据造影结果按Krichenko方法分型,按PDA最窄处直径分为直径<2.5mm的Ⅰ组、直径2.5~10.0mm的Ⅱ组和直径>10.0mm的Ⅲ组.采用Cook或PFM弹簧圈和Amplatzer封堵器行介入治疗.结果148例PDA患者中145例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PDA最窄处直径造影测量为Ⅰ组34例,(1.9±0.4)mm,Ⅱ组97例,(5.6±2.3)mm和Ⅲ组14例,(13.8±4.1)mm,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为(2.1±0.6)mm,(5.9±2.4)mm和(11.2±1.9)mm(5.4±1.8)mm,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148例PDA 10例用COOK弹簧圈、8例用PFM弹簧圈、126例用Amplatzer封堵器,2例用Amplatzer间隔封堵器治疗,2例有严重阻力性肺动脉高压不适宜治疗,其中3例直接依据超声结果选择Amplatzer封堵器.术后即刻造影21.7%(31/143)有微量残余分流,1例间隔封堵器治疗后有少-中量残余分流,13h后发生溶血,72h后外科急诊行PDA缝合术.后术24~48h超声心动图仅4例有微量残余分流.随访1~6m,所有左心内径增大的患者均明显回缩,未发现残余分流和导管再通.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在PDA介入治疗术前筛选合适患者、判断PDA的直径大小、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法,术后治疗效果的评价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术中仍应结合主动脉造影了解PDA的形态以选择合适的封堵器,但超声测量PDA的直径大小是选择封堵器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超声心动图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 130例由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诊断为PDA的患者,经右心导管置入Ampla tzer封堵器,术后24~48 h、3~6个月(平均 4.5 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心脏大小变化.结果 PDA直径2~10 mm,平均(4.6±1.0)mm.术后24~48 h,120例(92%)分流完全消失;8例残余微量分流;1例残余中量分流,17 h后发生溶血,54 h后外科急诊行PDA缝合术;1例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并加用弹簧栓子后,仍有中量残余分流 ,急诊行外科PDA缝合术.术后3~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左心均明显回缩,8例残余微量分流的患者残余分流均消失;封堵器位置固定,无移位及脱落;无左肺动脉及降主动脉的梗阻.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为一安全有效、损伤较小的方法,应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减少残余分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及动脉导管未闭(PD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或/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21例ASD、9例VSD和12例PDA患者行经导管Amplatzer封堵术治疗.结果41例患者Amplatzer封堵术成功,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1例巨大PDA合并肺动脉高压近期存在少量残余分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于Amplatzer封堵ASD、VSD、PDA术前病例选择、术中指导监测、选择封堵器型号与术后疗效评价及随访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回声中断2~11(5.6±1.2)mm,术中左室造影测量缺损直径为4~11.8(6.8±2.2)mm,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对上述患者经导管封闭。术后3 d、1个月、3个月复查心电图、胸片、TTE。结果:59例封堵成功(成功率96.7%),封堵后无明显残余分流,术后3 d、1个月、3个月随访时TTE检查均未发现残余分流和封堵器移位。结论: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近期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直接依据超声心动图测量值选择Amplatzer封堵器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全组130例,年龄1~66(28.4±18.6)岁.按照选择封堵器的最终依据不同,分为球囊测量组41例,术中用球囊充盈测量ASD伸展径,根据ASD伸展径选择封堵器;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组33例,根据TEE测量ASD大小直接选择封堵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组56例,根据TTE测量ASD大小直接选择封堵器.结果三组患者一般情况、超声心动图测量值和封堵器直径等均无显著性差异.球囊测量组手术时间78.1±16.8min和透视时间15.4±6.1min均明显长于TEE组的56.6±12.5min和10.1±4.3min,TTE组的42.3±10.2min和7.1±5.3min(P<0.01).三组技术成功率为100%,完全闭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球囊组食道超声所测房缺大小和球囊伸展径均与所用封堵器大小相关良好,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62 和0.973(P均<0.01).结论直接依据TEE或TTE测量值选择Amplatzer封堵器对部分ASD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对于房缺周缘较长、较硬者;及边缘为硬缘和极软缘组成,而剔除极软缘者,TEE或TTE可直接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型号的选择.对于房缺缘较软者,应结合球囊测量房缺伸展径选择封堵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及心血管造影在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39例经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确诊并成功进行介入封堵术的CHD患者,其中室间隔缺损(VSD)65例、动脉导管未闭(PDA)74例。介入术前均行心血管造影检查并测量VSD右室出口和PDA狭窄处最小直径;介入术后重复造影及超声检查评价封堵器位置、形态、有无残余分流等。结果超声检查及心血管造影均能明确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对其位置部位、形态均能良好显示。上述两种方法测量65例VSD缺损直径分别为(5.46±2.64)mm和(4.26±2.23)mm,测量74例PDA最窄处直径分别为(5.53±1.45)mm和(4.37±1.27)m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对VSD及PDA术前病例筛选及术后疗效评评估更具优势,而在VSD和PDA介入封堵术中心血管造影对病变直径测量及封堵器选择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30例年龄2—47岁.平均19岁,PDA最窄内径5—14mm均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结果:29例成功,一例严重阻力性肺动脉高压不适宜封堵,术后即刻行降主动脉造影显示21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5例少量残余分流,2例微量分流.24h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封堵均无分流,随访2月-1.5年无一例分流。结论:用Amplatzcr封堵器治疗PDA安全有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超声心动图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中的应用。方法:封堵术前超声心动图测量PDA直径、左心腔和肺动脉内径、左室收缩功能指标等,封堵器治疗1周后检测有否残余分流,并复测上述指标。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测9例患者的PDA均为管型,PDA直径4-11mm,平均6.8mm,主动脉弓降部88.9%(8例)无残余分流,11.1%(1例)有少量的残余分流;左房、左室及肺动脉内径明显缩小(P<0.002-0.05),左室收缩功能明显下降(P<0.01),表明心脏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结论: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是一种创伤小、疗效高且安全的介入治疗方法。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封堵术前PDA大小的判断、封堵术指征的选择、术后残余分流的检测、心脏血流动力学评价以及随访观察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在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及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TTE对5例PDA、15例ASD及6例VSD行经导管封堵术。结果 23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封堵,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无残余分流。2例ASD及1例VSD未完成封堵。总的成功率为88.46%(23/26)。结论 TTE对于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PDA、ASD及VSD术前病例选择、指导选择封堵器型号以及在放置封堵器过程中和术后疗效评价起着重要作用,是一种有效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及Amplatzer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治疗小儿继发孔型ASD,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女性PDA住院患者2例,继发孔型ASD女性住院患者1例,确诊为PDA、继发孔型VSD,不伴其他需外科治疗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分别为3 mm、5 mm,经6及7 F导管置入AmplatzerPDA封堵器.ASD经心内球囊法测定ASD10mm.经7F导管置人AmplatzerASD封堵器.手术在DSA监测下进行.ASD封堵同时在TTE监测下进行.PDA术后10 min进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术后24 h、3 d、3、6、12月TTE和X线胸片评价效果.结果手术全部成功.1例ASD术后即时TTE检查示立即关闭.1例PDA术后10min降主动脉造影及24 h后TTE检查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第3天TTE检查分流消失.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和继发孔型A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年龄与未闭动脉导管 (PDA)伸展性的关系。方法  36例PDA患者 ,分儿童组 ( 2 0例 )和 >12岁组( 16例 ) ,均采用Amplatzer法治疗。测量PDA最窄直径和封堵后封堵器腰部最窄径 (PDA伸展径 ) ,PDA伸展径与PDA直径之差反映PDA的伸展性。结果  36例全部封堵成功 ,术后即刻造影 6例 ( 16 7% )有微量残余分流。术后 3天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无残余分流。儿童组PDA最窄直径为 ( 4 2± 1 4)mm ,明显小于 12岁以上组 ( 5 9± 2 0 )mm(P <0 0 1) ,但 2组患者的PDA伸展直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PDA伸展直径与PDA最窄直径的差值儿童组为 ( 2 2± 0 2 )mm ,明显高于 12岁以上组 ( 1 6±0 70 )mm(P <0 0 1)。结论 儿童PDA管壁的伸展性较 12岁以上患者大 ,选择封堵器时应较 12岁以上患者偏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 ,及Amplatzer房间隔缺损 (ASD)封堵器治疗小儿继发孔型ASD ,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女性PDA住院患者 2例 ,继发孔型ASD女性住院患者 1例 ,确诊为PDA、继发孔型VSD ,不伴其他需外科治疗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分别为 3mm、5mm ,经 6及 7F导管置入AmplatzerPDA封堵器。ASD经心内球囊法测定ASD 10mm。经 7F导管置入AmplatzerASD封堵器。手术在DSA监测下进行。ASD封堵同时在TTE监测下进行。PDA术后 10min进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 ,术后 2 4h、3d、3、6、12月TTE和X线胸片评价效果。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 1例ASD术后即时TTE检查示立即关闭。 1例PDA术后 10min降主动脉造影及 2 4h后TTE检查有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第 3天TTE检查分流消失。结论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和继发孔型A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操作简单 ,成功率高 ,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介入治疗方法、疗效及其特殊性.方法全组18例,男4例,女14例,平均年龄33岁,最窄直径(5.0±2.27)mm,采用Amplatzer PDA封堵伞治疗.术后24h及3~51个月X线照片及彩色多普勒随访.结果技术成功率100%,即时造影显示6例无残余分流,12例有少量残余分流,24h复查17例无残余分流,1例少量分流,3~51个月随访情况同前.结论成人PDA的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经胸超声下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及测量球囊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经胸超声下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及测量球囊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24例ASD行Amplatzer封堵术患者,年龄9~70岁,均在经胸B超(TTE)指导下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其中11例未经测量球囊测量,在超声指导下直接封堵。结果:球囊测量组13例,即刻完全封堵率92.3%。未经球囊测量,在超声下直接选用封堵器治疗11例,即刻完全封堵率90.9%。全组24例成功,技术成功100%,即刻完全全封堵率91.7%。其中各1例因选用封堵器欠佳,后改用更大型号封堵器封堵成功。随访2月~3年,未见残余分流及封堵器脱落,肺多血及右心房室增大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在TTE指导下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随着临床及超声经验的积累,可不完全依赖测量球囊,采用超声判断直接选择封堵器大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评价Amplatzer装置的治疗效果。方法28例VSD患者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确定VSD部位,测量缺损口长径及其边缘至主动脉瓣和三尖瓣的距离。术中依据超声测值选择封堵器型号,观察封堵器位置及有无残余分流和瓣膜反流,其中1例应用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监测。术前和术后分别测量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每搏指数(SVI)和心脏指数(CI)。结果TTE检查确定1例为肌部缺损,另27例为膜周部缺损。VSD与主动脉瓣和三尖瓣的距离均>3mm。缺损口直径为4~13mm,平均(6.81±2.65)mm,封堵器型号为4~16mm,平均(8.71±3.58)mm。28例全部封堵成功,24例无残余分流,4例伴膜部瘤者有少量残余分流,无瓣膜反流。术前和术后LVDd、SVI及C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超声心动图在VSD介入治疗的术前诊断、术中监测和术后疗效评价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筛选Ⅱ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病例并引导Amplatzer封堵伞介入方法关闭A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按Amplatzer封堵法适应证条件筛选7例Ⅱ孔型ASD,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X线引导进行Amplatzer封堵术。结果1例患者因ASD最大伸展径大于34mm,无相应的封堵伞而放弃封堵术,另1例患者因ASD缺损口距右房顶距离小于3mm,置入Amplatzer封堵伞未能封堵成功,放弃手术治疗,余5例成功进行了Amplatzer封堵术。所有病例TEE测量的ASD直径显著小于ASD最大伸展径[(17.2±1.9)mmvs(26.8±1.3)mm],5例成功病例术后即刻、24h、1个月、3个月行TTE检查,术后无残余分流,术中、术后无并发症。结论超声心动图在Ⅱ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占有极为重要、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胸(TTE)及经食道(TEE)超声心动图在房缺(ASD)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TTE或TEE在36例ASD患者中进行选择并指导完成Amplatzer堵闭器的封堵及术后随访。结果 31例封堵术成功,5例(经TTE选择的病例)不适合行封堵或封堵失败;TTE(16.8±6.8)mm、TTE(20.0±4.41)mm所测ASD大小与球囊伸展直径(25.42±5.0)mm之间的关系分别显示为无相关(r=0.231,P>0.05)及有一定的相关性(r=0.357,P<0.05),而TTE在去除部分ASD残缘的软边后重新测量得到的缺损直径(22.8±4.9)mm与球囊伸展直径之间相关性良好(r=0.955,P=0.0000);5例ASD残缘较长而硬(18.0±2.0)mm的患者在TTE指导下完成封堵;在术后短、中期的随访中,TTE显示所有患者堵闭器位置固定,短期内残余分流(2例)消失及右室容量负荷降低(26例)。结论 ASD堵闭术前应常规行TEE检查以正确筛选病例并指导堵闭器型号的选择,对于残缘较长(最好>1cm)而硬质的ASD、可在TTE指导下完成手术,而TTE在术后随访期中能对封堵疗效作出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指导经心导管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瘘(CAF)中的临床价值,以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方法 TTE筛选符合介入治疗条件的10例CAF患者行经导管封堵术。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合TTE全程监测,封堵术后TTE复查以判断疗效。结果 9例在超声指导下一次介入封堵成功,均未见残余分流,1例选用10/12 mm动脉导管封堵器后仍有中量残余分流而放弃封堵,择期行二次介入手术,选用12 mm室间隔小腰大边封堵器,封堵成功。结论 TTE对于介入治疗CAF术前病例选择、术中指导监测及术后疗效评价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经胸超声心动图(TTE)代替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引导Amplatzer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经导管治疗ASD。方法:64例有外科手术适应症的Ⅱ孔型ASD患者行TTE检查,如果可清楚观察ASD及其周边残存房间隔、周围功能性结构状况,能明确判断适合封堵即可选择TTE引导封堵。否则进行TEE检查,符合封堵条件者采用TEE引导。TTE引导时,心尖四腔切面观察封堵器呈规整‘00’形,大动脉短轴切面呈规整‘00’形或‘Y’形,剑下两房切面呈规整‘吕’字形;TEE引导时,观察封堵器腰部卡于房缺处、两伞平行地夹于房间隔两侧。同时超声观察到封堵器位置稳定,无残余分流,不影响周围结构功能,封堵成功。结果:5例封堵失败,其中TEE3例TTE2例。TEE成功引导26例封堵器置入,TTE33例。4例患者封堵2次,第2次住院封堵3例成功,TTE和TEE各引导2例。TTE随访,术后24小时每组各有1例患者少量残余分流(分流束宽≤2mm),3个月时1例TTE引导的患者尚有少量残余分流。结论:大部分适合封堵的Ⅱ孔型ASD患者,TTE能清楚观察ASD及其周边残存房间隔状况、ASD边缘至周围功能性结构距离,可以代替TEE筛选患者、引导Amplatzer ASD封堵器置入。  相似文献   

20.
经胸超声指导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心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TTE)指导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及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应用TTE筛选封堵术适应症33例先心病,其中23例ASD、6例VSD、4例PDA。术中用TTE监测指导释放封堵器,即刻观察疗效。术后进行定期随访。结果21例ASD、5例VSD、4例PDA封堵成功,2例ASD及1例VSD封堵失败,总成功率为90.91%(30/33)。21例ASD 病例中,14例选用TTE测量缺损最大径与球囊测量最大伸展径比较,TTE测量缺损最大径与球囊测量最大伸展径比较有明显相关性(r=0.563,P<0.05)。7例选用TTE测量缺损最大径基础上加3-4 mm作为封堵器大小的选择。筛选6例膜周部VSD,5例封堵成功,1例封堵失败。VSD例数虽少,但发现VSD形态变化多,VSD右室面形态各一。筛选4例PDA封堵成功。30例成功封堵术封堵即刻无残余分流为93.33%(28/30),6.67%有低速少量分流(2/30)。术后一周复查心脏均有一定缩小,6个月复查心脏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TTE可用来筛选ASD、VSD、PDA封堵术病例,术中检测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定位和释放,观察即刻疗效,治疗可靠;术后进行疗效评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