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要】目的:评价 CT对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CT检查的24例ASD合并APVC的病例,观察房间隔缺损的位置、大小,异位肺静脉引流的位置、形态及其异位连接,并与经胸心动超声(TTE) 比较,以手术或心导管造影所见为参考标准,评价CT检查诊断的准确性。结果:24例ASD合并APVC的病例中,腔静脉窦型房缺 14例,二孔型房缺9例,无顶冠状静脉窦型房缺1例;肺静脉异位引流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4例,其中心上型3例,心脏型1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20例,其中心上型8例,心脏型12例。CT的诊断准确性为100%,TTE的诊断准确性为75%(18/24) 。结论:CT在ASD合并APVC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对临床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冠状动脉CTA对先天性单冠状动脉畸形的影像分析,探讨冠状动脉CTA对先天性单冠状动脉畸形分型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症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诊断为单冠状动脉畸形患者资料,使用CT多种后处理方法进行重建分析,观察冠状动脉的起始及走行情况。结果:25单冠状动脉畸形病例中,右冠状动脉缺如左冠状动脉供血整个心脏20例(其中回旋支供血右心系统15例,前降支供血右心系统3例;前降支及回旋支分别发出分支供血右心系统2例);左冠状动脉缺如单右冠状动脉畸形5例,所有病例均通过VR、MIP和MPR等重建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结论:冠状动脉CTA能准确显示冠状动脉的走行分布,可以作为诊断先天性单冠状动脉畸形及其分型的首选检查方法,为临床症状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和成像质量,探讨低剂量前瞻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两组心率≤65次/min各100例患者分别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多种重组技术显示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根据运动伪影影响分为优、良、差,使用剂量长度计算各自的有效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前瞻性组平均辐射剂量为(2.81±0.48)mSv明显低于回顾性组的(10.16±1.09)mSv(P<0.01);前瞻性组诊断性冠状动脉节段和非诊断性冠状动脉节段为95.2%(1165/1224)和4.8%(59/1224),与回顾性组的94.1%(1186/1261)和5.9%(75/12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心率稳定在65次/min以下的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能以较低的辐射剂量达到回顾性心电门控诊断质量的影像,是切实町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100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X线平片所见,并和血液动力学、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了对照研究,首次明确提出了X线分级标准,并着重阐述了Ⅲb的诊断标准:二尖瓣型心脏,轻度增大或不大,仅有右心室增大或以右心室增大为主,中外带肺血管纹理明显变细、扭曲,肺血无明显增多甚至减少,肺野清亮。Ⅲb反映肺动脉压力和全肺阻力重度升高,肺血管病变为Ⅲ级或Ⅳ级,属不可复阶段,不宜手术,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多排螺旋CT动态电影技术观测心肌桥及其下的壁冠状动脉在心动周期不同时相的变化,比较壁冠状动脉受压后狭窄率的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测值的差异,探索心肌桥的形态、位置、厚度与壁冠状动脉狭窄率的相关指标及其相对应的心功能变化,进一步评估心肌桥引起心脏突发事件的风险。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7-2011.12月我院8942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者中发现心肌桥病例630例,在行冠状动脉CTA前后一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者70例对照,采用多排螺旋CT动态电影技术结合多平面重组技术、容积再现技术、最大密度投影技术观测心肌桥,比较动态电影技术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测值的差异;结合Philips Brilliance心功能分析软件计算心功能的变化。结果:64层螺旋CT动态电影技术诊断心肌侨及壁冠状动脉与冠状动脉造影具有高度一致性,且动态电影技术检出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p<0.05);卡方检验显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心肌桥的存在对射血分数及左室容积并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CT动态电影技术为临床估测心肌桥的风险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源CT心肌灌注检测评价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33例(共41个冠状动脉病变)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为临界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一周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并行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测。将41个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按FFR检测值分为FFR0.80组和FFR≥0.80组;按照标准A(两个或以上节段心肌灌注异常)、B(一个或以上节段心肌灌注异常)进行心肌灌注分析。结果FFR0.80和FFR≥0.80两组间心肌灌注检测A、B标准均有统计学差异(标准A:χ2=11.303,P=0.001;标准B:χ2=12.812,P=0.000);应用ROC曲线分析显示心肌灌注检测标准A和标准B对心肌灌注检测均有统计学意义(AUCA=0.734,P=0.017;AUCB=0.798,P=0.002),采用标准B诊断效能较高。结论心肌灌注检测有助于双源CT"一站式"评价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相似文献   
7.
食疗法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造坤  李欢  王东  袁旭春 《新中医》2001,33(7):45-45
笔者用民间食疗验方,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方药组成与用法取猪肚内脏附油5kg(切碎),花椒、大茴香各50g,白胡椒(打碎)30g,共放锅内文火炼枯去油,取油渣约1.5kg,盛于溶器内。每天早、中、晚空腹时,服10-20g,食完为1疗程,1-3个疗程可愈。适应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虚寒型胃脘痛)。病案举例杜某,男,56岁,农民。上腹部疼痛16年,伴恶心呕吐、嗳气、反酸、食欲不振、神倦、怕冷等症。曾因呕血,黑便,住院2次,经胃镜检查,胃小弯及十二指肠均有溃疡病灶。医生建议手术,因故未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比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与正常志愿者之间NativeTi值与ECV值,评估两者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弥漫性心肌纤维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47例临床诊断为HCM的患者及24例正常志愿者行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检查[包括心脏电影、增强前T1-Maping、增强后T1-Maping及延迟钆对比剂增强(LGE)]。经后处理计算Native T1值及ECV值;同时观察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LGE有无强化;病例组组与正常组间Native T1及ECV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参数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ROC曲线下面积评估其诊断效能。根据肥厚段心肌有无延迟强化,将病例组分为LG E(+)组和LGE(-)组,并对比两组之间的NativeT1值与ECV值。结果 病例组Native T1及ECV高于正常组,两组间NativeT1、 ECV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ativeT1值[(1297.14...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共41例患者,经股静脉途径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行降主动脉造影,测肺动脉压、主动脉压。术后48h分别行X线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有无残余分流及封堵器位置。结果:全组41例封堵器均放置成功。术后主动脉弓降部造影分流完全消失24例(58.5%),存在微至少量残余分流17例(41.5%)。48h后心脏超声示分流完全消失39例(95.1%),微量残余分流2例(4.9%),其中1例随访3个月后残余分流消失,另1例封堵后8h并发溶血,出现血尿,溶血患者经过内科治疗无效,48h后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