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胸痹心痛病的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是该病发生的关键,其中气虚导致阳气不升是胸痹心痛病的重要病机之一。导师刘中勇教授认为益气升阳法是临床胸痹心痛病的重要治法之一,并总结该法主要针对三焦诸相关脏腑气虚阳弱所导致的胸痹心痛病,围绕补益中气、升举阳气的核心治法,以补中益气汤和升陷汤为基础方,再根据患者具体的症状,配合散寒、涤痰、活血等常见治法,标本兼顾,可有效缓解本证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其预后,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介绍黄柳向教授运用益气健脾,柔肝理气,化痰祛瘀法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经验。黄教授认为,胃癌前病变的根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即脾胃亏虚为本,气滞痰凝血瘀为标;治疗当以益气健脾,柔肝理气,化痰祛瘀为法。临床上采用莪蚕健胃方加减治疗,对胃癌前病变的阻断与逆转效果确切,并附典型案例1则。  相似文献   

3.
曾学文教授是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治疗心脏病方面早已形成独特的辨证治疗体系,首次提出"中医心脏病气血水厥说",认为心衰病总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心,与气、血、水密切相关,其本为心气亏虚,其标为气滞、血瘀、痰浊、水饮,最终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治疗上重视益气温阳,以治其本;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以治其标.并总结出临床有效经验方,随证加减用之,取得良好疗效.作者就其治疗心衰病经验进行介绍,以阐述其辨证论治之思路及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4.
肺结节检出率虽逐年增高,但对于未达到手术指征者,目前西医尚无确切内科治疗手段,需长期随访,故更多患者寻求中医治疗。张念志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结节临床经验丰富,其认为肺结节形成和发展与肺肝脾三脏密切相关,病机复杂,多虚实兼夹,本虚标实,脏腑虚弱,由气滞、痰浊、血瘀搏结,阻塞肺络。故张师独创散结方,临证灵活加减,治以补肺健脾、疏肝解郁、行气活血、软坚散结,临床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下抑郁症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为抑郁症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查阅医藉,整理历代医家观点,从虚、实、虚实夹杂三方面入手,探讨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对于抑郁症发病及其治疗的影响。结果:抑郁症初期多实,以气滞、痰证、血瘀多见,日久可见脏腑气血阴阳亏虚。结论:抑郁症病机复杂,实则气滞、痰凝、血瘀,虚则气血阴阳耗损,病久虚实夹杂,治疗上需辨证审因,但顺气开郁为其总则。  相似文献   

6.
大多医家认为,颈动脉粥样斑块以血瘀、痰浊、寒凝、气滞多见,"血瘀""痰浊"贯穿于本病的整个过程,致脉络瘀阻.赵凯认为本病因虚致邪,因瘀致损,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以"因邪致瘀,祛邪为先,化瘀为后"理论为指导,再结合藤药药性及其特征,运用清通及化瘀法,自拟方剂七藤脉宁方,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背景:中医学把胸背痛归为胸痹,因寒凝、气滞、痰浊或血瘀所致,用针刺后背膀胱经的腧穴或华佗夹脊穴能解除痛苦。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梗阻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心脏疾病。临床表现以阵发性胸闷、胸痛、气短为主,属中医学的“胸痹”、“真心痛”范畴,中医讲本病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体老体虚等因素有关,其病机有虚实两方面: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痹遏、胸阻、阻滞心脉、虚为心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在本病的形成和发生过程中大多先实而后致虚亦有先虚而后致实者,但临床表现多虚实夹杂,现就冠心病的辩证施护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病乃本虚标实之证。临床辨治中,无论是气虚阳衰,还是阴血不足,是寒凝血滞抑或痰浊瘀阻,其治则总不外益气温阳,活血化瘀,芳香开窍,通活血脉;以达到调整阴阳,扶正祛邪,通则不痛之目的。多年来,笔者从临床处方遗药中探索到,每于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或芳香开窍,活血通脉之中,重用黄芪治疗本病,疗效颇为显。兹举2例以就教于同道。例1 张××,男,48岁,农民,于1992年2月23  相似文献   

10.
通络法治疗胸痹证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通络法治疗胸痹症,解除胸之痞闷、闭塞。方法:按胸痹症的临床证状分别采用温阳通络、化痰止嗽;祛痰平喘、宣肺通络;补益气阴,活血通络的措施,予以治疗性观察。结果:用通络法对胸痹症的辨证分型治疗和巩固治疗均收到良好效果。结论:胸为心肺之所在,肺络气滞则胸闷、憋喘;心络气滞则胸中窒闷,久则心络瘀阻,则为胸痹心痛。若痰湿血瘀、滞留胸中,或素体阳虚、郁阻胸阳,影响心肺脉络的正常功能。皆可致胸痹症。用通络法辨证论治,使痰浊化,肺气宣,胸阳振。脉络通,气血津液正常输布渗灌。体现了通络法辨证论治对心络失荣,肺络气滞的胸痹症,有独到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总结肖长江教授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经验。肖教授认为心脏X综合征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病因多为情志失调、饮食失宜或平素体虚又阴寒乘机外袭,以心脉痹阻为主要病机,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病性大多因实致虚。临床辨证分型主要分为肝郁气滞、痰瘀互结、气阴两虚、阳虚寒凝4型。并非常重视对情志、饮食的综合调摄,创“话疗”、拍膻中、倡低脂饮食,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多发生于老年人,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损相关,致肝气郁结不舒,脾胃运化失职,初期以气结血热蕴为热毒,久之则气血失调,生湿蕴痰,气滞血瘀,痰浊内生,相互结于体内,使心脉气血不得运行,阻塞而成心痛。作者通过分析宁夏地区饮食习惯,总结其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易化湿成痰成瘀的特点,综合加味栝蒌薤白汤的理法方药,认为其既可益气补血治疗本虚,又可化痰散瘀治疗标实,在改善胸闷、心痛症状的同时补益体虚,标本兼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冠心病中医各证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179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按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29例、痰浊内阻27例、阴寒凝滞33例、心肾阴虚30例、气阴两虚33例及阳气虚衰27例共6型,与排除冠心病的体检人员(对照组)30例均进行血浆FIB浓度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患者FIB浓度均值明显升高(P0.05);冠心病组中各证型间比较,阳气虚衰型FIB浓度阴寒凝滞型痰浊内阻型气阴两虚型心血瘀阻型心肾阴虚型。阳气虚衰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其FIB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各证型(P0.05)。结论:FIB浓度的变化可能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在不同证型中阳气虚衰型FIB浓度增高其临床指导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三晋王氏妇科第二十八代传承人王金权教授对子宫腺肌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及治疗经验。王教授认为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属寒凝血瘀、气滞血瘀、痰湿瘀结、肾虚血瘀,其中瘀是核心。治疗上应分为经期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温经止痛,非经期化痰除湿、软坚消癥、补肾益气。王金权教授在诊治子宫腺肌病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辨证思路,用药灵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科常见病,导师刘云教授总结多年临证经验,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以久病气虚为主,痰瘀阻肺贯穿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始终,根据这一病机,实践中坚持以补虚泻实、标本同治为原则,从虚、痰瘀论治,运用益气化痰祛瘀法治疗本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肺系症状,从根本上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取得满意效果。该文旨在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提供更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祥麒教授根据胃自身的生理功能及发病特点,结合个人临床经验,总结出了气血虚弱型、肝郁气滞型、脾胃虚寒型、痰湿凝滞及痰瘀互结型这五种常见的胃癌中医临床分型及相应分型的辨证要点及用药特点,提出了胃以通降为顺、升降互用、扶正健脾为本、慎用攻伐药这四个胃癌的治疗要点,在临床上取得了肯定的治疗效果,特将其证治思路及及经验总结于下,以为当前胃癌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及帮助。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临床多发疾病,西医治疗因其各种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此病中医多从瘿病论治,医家多从气、痰、火、瘀方面论治。国医大师徐经世先生临证60余载,对瘿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徐师认为,此病治疗当首辨病位,甲状腺乃肝经循行所系,其病多责之于肝,故临床治疗多从肝入手,并结合母病及子、木土相克之五行理论,兼治脾心。其次当辨虚实,结合病程新久,实证分气滞、痰凝、肝火和血瘀之不同;虚证当辨肝阴亏虚、心阴不足和脾虚失运之别。总结出行气化痰消瘿法、清肝泻火散结法、理气活血化痰法和滋阴养肝宁心法治疗瘿病,验之临床,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8.
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陆曙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门诊中药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用药频次及药物间的关联规则,以探究其用药经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陆曙教授治疗冠心病的门诊病例480例,提取处方462首,统计分析出高频用药24味,前5位药物为丹参、生甘草、茯苓、砂仁、紫檀,四气五味统计发现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甘、辛为主,由此进一步推演出核心处方3首。结论:陆曙教授治疗冠心病善用经方及自创方,常用药为丹参,常用方为交泰调脉方及丹参饮,用药方面寒温并用,且用量平和。其针对肾虚、火热、气郁、痰瘀多见,善以理气解郁、活血化瘀、化痰利湿。  相似文献   

19.
郁证性乳甚为多见。情志不遂肝气郁结,继而导致气滞痰凝血瘀,是郁证性乳癖的主要病因病机。郁证性乳癖除了局部症状外,通常具有情志类表现和(或)隐性郁证常见的躯体症状。治疗郁证性乳癖当以疏肝理气解郁为基础,结合化痰活血、软坚散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