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献[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9,36(4):322-323]报告了1例疑似左氧氟沙星导致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该患者在"走路不稳、四肢麻木十余日"后颅脑MRI示:"Flair加权像双侧小脑齿状核、延髓后部、红核高信号改变,弥散加权像胼胝体压部高信号改变";对症治疗7 d后"复查头颅MRI无明显变化(故还需继续随访)"。其报告对临床上关注药源性疾患无疑很有启益,兹予补充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HOD)影像学征象与病理学机制的关系,旨在提高对本病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临床及影像证实的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临床特征及MRI表现,并对HOD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学机制复习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例原发病变位于一侧脑桥被盖束及对侧小脑齿状核/小脑上脚,引起同侧HOD;2例原发病变位于一侧桥脑被盖束,引起同侧HOD;2例原发病变累及双侧桥脑被盖束,其中1例引起双侧HOD,1例引起单侧HOD;1例原发病变累及一侧小脑上脚,引起双侧HOD。6例HOD的MRI均表现为延髓腹外侧局限性体积增大,T2WI及FLAIR均呈高、稍高信号;T1WI等信号者5例,稍高信号者1例。结论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有较为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及影像学表现,结合其上游原发病变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临床诊断为1,2-二氯乙烷中毒的8例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和1.5TMRI行常规T1WI、T2WI和质子像检查。结果5例患者CT有广泛累及两侧大脑半球白质、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片状异常低密度,3例小脑齿状核均呈对称性片状低密度改变;MRI5例有广泛累及两侧大脑半球白质、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3例小脑齿状核均呈对称性片状长T1、长T2信号改变;其中2例同时累及基底节区和小脑齿状核,1例同时累及双侧脑干背侧和丘脑,1例基底节受累病灶囊性变。结论1,2-二氯乙烷中毒可以特异性累及基底节区和齿状核,CT、MRI结合临床均可正确诊断、鉴别诊断和评估预后,MRI可早期发现脑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桥本脑病的磁共振表现和文献复习.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临床确诊的桥本脑病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桥本脑病MRI表现为脑内弥漫分布长T1、长T2信号病灶,Flair上病灶呈高信号,双侧大脑及小脑半球病灶分布基本对称,增强扫描显示无强化.弥散加权成像上,病灶呈高信号,ADC图上呈等或稍高信号.结论 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桥本脑病的磁共振表现和文献复习.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临床确诊的桥本脑病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桥本脑病MRI表现为脑内弥漫分布长T1、长T2信号病灶,Flair上病灶呈高信号,双侧大脑及小脑半球病灶分布基本对称,增强扫描显示无强化.弥散加权成像上,病灶呈高信号,ADC图上呈等或稍高信号.结论 桥本脑病MRI表现缺乏特异性,其主要累及脑白质,病灶可在一段时间内消失,该病最终的确诊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伴胼胝体压部孤立性病变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儿童病毒性脑炎伴胼胝体压部孤立性病变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1岁7个月~13岁1个月,9例伴有发热、头痛、呕吐,2例伴有嗜睡,3例有癫痫发作,1例昏迷、机械通气。15例头颅MRI均存在胼胝体压部孤立性病变,表现为斑片状或椭圆形长T1、长T2信号、Flair及DWI高信号、ADC低信号,余脑实质未见异常。14例临床症状于7~10 d缓解,头颅MRI复查胼胝体压部病变于2个月内消失。1例机械通气患儿始终昏迷、复查头颅CT提示两侧丘脑、大脑脚及局部中脑密度减低,放弃治疗后失访。结论:儿童病毒性脑炎伴胼胝体压部孤立性病变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癫痫发作、嗜睡,甚至昏迷;大多症状轻微,临床症状在10 d内消失,胼胝体压部孤立性病变一般在2个月内消失,预后良好;少数症状严重,危及生命,颅内病变除胼胝体压部外,进一步累及丘脑等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35例子痫患者影像资料。其中20例有治疗后复查的影像资料,15例有治疗过程中的MRI检查资料。结果 26例CT表现为顶和(或)枕叶片状低密度,且具有可逆性;15例MR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T2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信号,另7例合并脑出血。结论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较具有特征性,但需要与其他脑内片状水肿影像表现的疾病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8.
肝豆状核变性12例颅脑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HLD)的颅脑MRI征象,进一步提高对HLD病的认识及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全部病历均行MRI扫描,回顾性分析其MRI征象及临床表现。结果:6例豆状核头部及壳核出现对称性条带状或新月行长T1、长T2、FLAIR高信号,形如“八字”或“展翅蝴蝶”样;4例丘脑对称性卵圆形长T1、长T2、FLAIR高信号;2例尾状核头部、壳核、丘脑、小脑齿状核及脑干对称性长T1、长T2、FLAIR高信号。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沟裂增宽等脑萎缩表现。结论:HLD颅脑MRI最多见征象是脑萎缩与基底节异常信号,特别是双侧豆状核区对称性长T1、长T2、FLAIR高信号最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9.
袁梦  陈俊  张佳  杨作臻  甘靖 《重庆医学》2023,(4):502-507
目的 探讨MT-ATP6基因突变(m.9176T>C)相关晚发性Leigh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被误诊为重症肌无力的MT-ATP6基因突变(m.9176T>C)相关晚发性Leigh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男,于13岁4个月起病;例2,女,于9岁11个月起病。2例患儿均以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就诊,初步诊断为重症肌无力(眼肌型),但头颅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均提示基底节及脑干存在异常信号影,基因检测提示线粒体环基因MT-ATP6基因突变(m.9176T>C)。经“鸡尾酒疗法”治疗后2例患儿症状缓解并出院。结论 早诊断及治疗有助于改善MT-ATP6基因突变相关晚发性Leigh综合征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0T MR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的2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均行颅脑MRI平扫,扫描序列包括T1FLAIR、T2WI、T2FLAIR、DWI.分析颅脑异常MRI表现部位及临床体征,评估其临床相关性.结果 23例颅脑MRI均有异常发现,病灶呈稍长或长T1、稍长或长T2信号,FLAIR高信号,部分病灶呈低信号,DWI进展期病灶呈高信号.脑MRI异常信号发病部位依次为豆状核(21/23)、丘脑(19/23)、中脑(18/23)、内囊后肢(14/23)、桥脑(13/ 23,其中桥脑背侧、腹侧)、尾状核头(11/23)、齿状核(8/23)、小脑中脚(5/ 23)、额叶(5/23)、胼胝体压部(4/23)、枕叶(1/23),脑萎缩14例,且基底节、丘脑、中脑及齿状核多对称分布,形如"八字"或"展翅蝴蝶"样,MR病变部位与临床症状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HLD颅脑MRI最具特征性征象为双侧基底节、丘脑等对称性异常信号,可广泛累及其他部位,多伴脑萎缩,且MR-DWI可反应进展期病灶情况,同时受累部位与临床症状有一定相关性,从而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颅脑MRI检查在非酒精中毒性韦尼克脑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例非酒精中毒性韦尼克脑病患者的临床特征、颅脑MRI影像及治疗转归等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本组颅脑MRI显示,两侧丘脑内侧、第三脑室周围、导水管周围、前联合、视交叉、延髓背侧可见多发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影,T2FLAIR呈高信号影,两侧侧脑室旁T2FLAIR可见多发小片状高信号影,脑室系统未见异常,中线结果居中。随访显示4例康复患者,随着临床表现好转,其颅脑MRI异常信号逐渐消失。结论颅脑MRI检查对非酒精中毒性韦尼克脑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其异常信号显示的范围反映了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亚急性1,2-二氯乙烷(1,2-DCE)中毒性脑病的MR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例亚急性1,2-DCE中毒性脑病患者的MR影像及临床资料,观察其MR表现特征.结果:患者均为亚急性起病,有1,2-DCE密切接触史,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腰穿检查示脑脊液压力增高.MR改变十分相似,13例均表现双侧大脑半球脑白质明显的对称性受累,以皮层下U形纤维脑白质区为著,呈火焰样改变;双侧外囊区呈对称条弧形影.深部脑灰质包括双侧苍白球(13例)、上部丘脑区(5例)、小脑齿状核(13例)均对称受累,呈长T1、长T2信号.旁矢正中层面T2WI图像均见典型“双核高信号”(13例).结论:亚急性1,2-DCE中毒性脑病的MR表现具特征性,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月兵  王振波  李德龙 《海南医学》2016,(24):4056-4058
目的:分析陈旧性脑损害继发皮质脊髓束Wallerian变性的MRI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扬州市中医院2012年9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期间收治的陈旧性脑损害继发皮质脊髓束Wallerian患者27例,MRI扫描序列包括T1Flair、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 T2WI、T2Flair及DWI功能成像,并对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结果在原发病变基础上,可见继发Wallerian变性均沿皮质脊髓束方向分布,呈点、条片状异常信号影,MRI表现为T1略低信号、T2WI及T2Flair略高信号,DWI呈等、高信号;27例伴有同侧大脑脚萎缩,6例伴有同侧脑桥萎缩。结论 MRI是诊断陈旧性脑损害继发皮质脊髓束Wallerian变性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MRI联合血清AQP4-IgG对极后区综合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4月到2018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6例以极后区综合症(APS)为首发症状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MRI表现及血清AQP4-IgG检测结果,分析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临床针对价值。结果76例NMOSD中,首次发病时磁共振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背侧长T2信号、FLAIR高信号、DWI稍高信号,其中60例颈髓内呈纵向延伸片状或线样损害,与延髓病灶相连,轴位T2WI见病灶主要损伤脊髓灰质,以脊髓中央管为中心呈对称分布;76例NMOSD患者中,血清AQP4-IgG阳性60例,此类患者MRI多见延髓背侧、颈1-5段长T1长T2信号,阳性率78.9%,AQP4-IgG阴性患者多见于侧脑室旁长T1长T2信号,MRI检出病灶64例,阳性率为84.2%,两者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联合诊断的阳性率为94.7%(72/76),高于单一使用血清AQP4-IgG或MRI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91、4.471,P=0.004、0.0345)。结论MRI和血清AQP4-IgG均对极后区综合症具有较高的诊断率,特别是当两者均为阳性时需密切随访,从而提高NMOSD早期诊断鉴别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柱单纯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Pure spinal epidural cavernous hemangiomas,PSECHs)的MRI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PSECHs的临床资料及MRI征象。结果 8例患者中,位于颈胸段者2例,位于胸段者3例,位于胸腰段者2例,位于腰段者1例。7例均发生于硬膜囊背侧,1例发生于硬膜囊右侧。纺锤状形态者6例,结节状者2例。病灶信号强度在T1WI基本上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或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均匀强化及不均匀环状强化。2例病灶内可见斑点状短T1、稍长T2脂肪信号影。2例PSECHs伴血肿形成,血肿呈短T1、短T2信号。6例脊髓明显受压,轴位T1WI病灶呈"钳"包绕脊髓。结论PSECHs虽是少见肿瘤样病变,根据病变的定位、形态、信号强度及强化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可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简称Xp11.2易位性肾癌)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12月至2015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14例Xp11.2易位性肾癌患者资料.14例行肾脏MRI平扫及多期多时相扫描.观察分析Xp11.2易位性肾癌瘤体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特征及强化方式.结果 14例14个病灶均位于髓质,实性13个,囊实性1个.病灶大小平均(4.5±2.1)cm;圆形/类圆形病灶9个,不规则形/分叶状病灶5个.T2WI像13个病灶信号混杂(含囊实性病灶),1个病灶信号均匀,瘤体内均见不同范围短T2信号,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①5个病灶以短T2信号为背景,内见结节状或条状稍长T2信号;②9个病灶以等和稍长T2信号为背景,内见斑片状短T2信号随机分布.T1WI像7个病灶表现为等和稍长T1信号,7个病灶表现为等和短T1信号.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瘤体内等或稍长T2信号区域皮质期中度强化,髓质期持续强化,延迟期廓清.结论 Xp11.2易位性肾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当MRI平扫发现位于髓质内信号混杂伴有不同范围短T2信号,皮质期中度强化,髓质期持续强化,延迟期廓清时,结合临床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髓外硬膜外肿瘤的MRI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接受MRI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髓外硬膜外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转移瘤MRI可见长T1、长T2异常信号,抑脂序列高信号,增强扫描中度或明显强化;cobb综合征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抑脂序列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附件、椎体、椎管内病灶不均匀强化,病灶内有迂回、流空血管影;淋巴瘤表现为T1WI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有"围管"征;骨髓瘤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抑脂序列呈高信号;骨肉瘤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神经源性肿瘤MRI T1WI呈等信号,T2WI略高信号,脊髓受压移位明显,分界清晰;恶性小圆细胞瘤T1WI呈等高信号,T2WI呈等脊髓信号,病灶中心可见小囊状T1、T2信号,增强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MRI信号、周围软组织改变、增强扫描强化程度均可作为髓外硬膜外肿瘤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