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肠癌患者病理因素及预后与Bmi-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肠癌组织中Bmi-1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大肠癌、30例大肠腺瘤及2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Bmi-1蛋白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1.7%.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肠粘膜组织中高表达率分别为25.0%、6.67%、0%,在大肠癌中表达明显高于腺瘤组及正常组(P<0.05);卡方检验显示Bmi-1蛋白高表达与有无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布部位、分化程度、组织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远处转移与Bmi-1蛋白高表达有关(P<0.01,OR>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Bmi-1蛋白高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 Bmi-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患者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HIF-1α和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 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61例大肠癌组织中H IF-1α及VEGF蛋白表达,并与15例正常大肠组织比较。结果:大肠癌组织中H IF-1α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10%(33/61)和62.30%(38/6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者呈正相关(r=0.505,P<0.05);Dukes分期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5);组织学分级中的表达则无差异性(P>0.05)。结论:H IF-1α及VEGF在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H IF-1α和VEGF可作为判断大肠癌转移潜能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造血细胞特异蛋白1相关蛋白X1(haematopoietic lineage cell specific protein 1-associated protein X-1, HAX-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 MMP-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9例经手术切除的大肠癌标本和38 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HAX-1和MMP-7的表达,观察HAX-1和MMP-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分析两者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织中HAX-1和MMP-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82%和53.54%,与正常黏膜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X-1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MMP-7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HAX-1和MMP-7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HAX-1及MMP-7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HAX-1及MMP-7在大肠癌中均高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病过程中它们的高表达具有协同效应,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并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朱曦龄  梁莉  丁彦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9):1331-1334,1337
目的 检测Galectin-1在大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1)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58例临床石蜡组织标本(癌旁正常组织30例,腺瘤组织25例.大肠癌组织65例,淋巴结转移癌38例)中的Galectin-1蛋白的表达.(2)用实时RT PCR法分析Galectin-1mRNA在32对新鲜大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Galectin-1蛋白在癌旁正常组织、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其强阳性率逐渐增加;正常粘膜中的强阳性率为0,在腺瘤中的强阳性率为8%,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在大肠癌组织中的强阳性率为66%,明显高于腺瘤组织,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淋巴结转移癌中Galectin-1的强阳性率为86%,明显高于大肠癌组织,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2);在浸润程度深、分化程度低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浸润程度浅、分化程度高及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P<0.05).(2)在32对大肠癌组织中浸润程度深、分化程度低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的Galectin-1mRNA表达明显高于浸润程度浅、分化程度高及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组织.其表达量的平均倍比关系分别为1.98、2.27、1.42倍.结论 Galectin-1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与大肠癌的浸润、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Caveolin-1和EGFR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外科手术切除的126例大肠癌标本及35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进行Caveolin-1和EGFR蛋白检测.结果:大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Caveolin-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16%(38/126)和85.71%(30/35),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11%(77/126)和8.57%(3/35),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大肠癌组织中Caveolin-1和EGFR蛋白的表达均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 ),但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Caveolin-1与EGFR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s=-0.327,P<0.05). 结论: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aveolin-1和EGFR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RASSF1A和P16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0例ES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RASSF1A、P16的表达,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RASSF1A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相应癌旁正常黏膜组织(51.1%vs 93.3%,P<0.01);P16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相应癌旁正常黏膜组织(41.1%vs 91.1%,P<0.01)。RASSF1A蛋白低表达与食管鳞癌的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大体类型无关(P>0.05)。P16蛋白低表达与食管鳞癌TNM分期、大体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两者表达皆与食管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RASSF1A和P16可成为判断食管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Ang-1和Ang-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2X):22-24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1,2(Ang-1,Ang-2)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大肠癌患者及正常人大肠黏膜组织中Ang-1、Ang-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大肠癌组织中Ang-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8%(39/50),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33.3%(5/15)(P〈0.01),大肠癌组织Ang-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6%(23/50),大肠黏膜正常组织Ang-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6.7%(10/15)。Ang-1蛋白在正常组织和大肠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g-2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癌的体积、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Dukes分期D期Ang-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期(P〈0.05)。有血道转移的比无血道转移的Ang-2表达水平高(P〈0.05)。肠壁浸润越深,Ang-2蛋白表达水平越高(P〈0.05)。结论:Ang-2蛋白表达水平与癌的肠壁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大肠癌血道转移有关,提示Ang-2蛋白高表达可能促进大肠癌的生长及转移;Ang-1蛋白表达与癌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NDRG-1及P5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DRG-1及P5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及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NDRG-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与肿瘤浸润、淋巴转移情况密切相关(P<0.05)。P53(突变型)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与肿瘤浸润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转移无关(P>0.05)。结论抑癌基因NDRG-1与P53(野生型)在大肠癌浸润过程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协同或调控作用,在淋巴结转移过程中两者无明显的协同作用,NDRG-1与P5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检测两基因对临床的大肠癌手术治疗及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姚冬颖  张华英  许欣 《海南医学》2014,(20):3089-3091
目的:探讨Fasc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Fascin蛋白在130例大肠癌组织和30例大肠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Fasci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4.6%,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中的阳性率(16.7%)。在大肠癌中,Fascin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Fascin蛋白表达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Fascin蛋白的阳性表达组的生存时间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 Fascin蛋白的表达上调可能促进大肠癌的侵袭转移,对评价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肠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免疫共刺激分子PD-L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7例新鲜大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Bcl-2、PD-L1的表达,分析Bcl-2、PD-L1表达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5.43%,而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2.6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组织中有PD-L1蛋白的原位表达,阳性表达率为45.61%,而癌旁正常组织PD-L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5.7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的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与病理学分化程度有关,高-中分化大肠癌患者癌组织中Bcl-2的表达率和表达强度高于低分化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D-L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浸润深度无关.在高中分化组、Dukes分期A+B组、无淋巴结转移组中Bcl-2的阳性表达率高于PD-L1(P<0.05),而在低分化组、Dukes分期C+D组、有淋巴结转移组中二者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Bcl-2可能与结肠癌的病理学分化程度有关,PD-L1可能与结肠癌的转移发展有关;共检测Bcl-2和PD-L1可能预测大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大肠肿瘤组织中Bmi-1、P16蛋白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Bmi-1、p16蛋白在60例大肠癌、30例大肠腺瘤及2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Bmi-1及p16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明显高于腺瘤组及正常组(P<0.05);采用卡方检验显示,Bmi-1蛋白高表达与有无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1),与TNM分期有关(P<0.05),而p16蛋白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Bmi-1蛋白高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而p16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生存率与p16蛋白表达阴性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大肠癌预后的参考指标;p16蛋白表达可能与大肠癌发生有一定关系,但与肿瘤转移及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CysLT1R)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46例大肠癌、32例癌旁组织、15例腺瘤性息肉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织中CysLT1R的表达水平.结果 CysLT1R在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腺瘤性息肉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39%,40.62%,40.0%,癌组织中CysLT1R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腺瘤性息肉组织(P<0.05).大肠癌组织中CysLT1R的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均P <0.05).结论 CysLT1R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CysLT1R可能参与大肠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IP30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8例结直肠癌组织及20例结直肠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TIP30蛋白表达。结果:TIP30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6.20%(21/58),显著低于慢性炎症组的95%(19/20),差异有显著性(P〈0.01);TIP30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5)、浸润程度(P〈0.05)及预后(P〈0.05)有关。结论:TIP30的表达在结直肠癌中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IGF-1及其亚型和Ki-67在结肠癌(CRC)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方法以确诊CRC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收集肿瘤及非肿瘤组织制备标本并分别归入观察组与对照组。行免疫组化法评估IGF-1及其亚型蛋白和Ki-67抗原的表达。统计分析两者表达与临床资料间的关系。结果 1观察组IGF-1、IGF-1A、IGF-1B蛋白及Ki-67抗原表达的标志指数(L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IGF-1C蛋白表达LI无显著差异;IFG-1与IGF-1A表达呈正相关、与Ki-67呈负相关,IGF-1B及IGF-1C与Ki-67呈正相关,上述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其他显著相关性。2IGF-1及其亚型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IGF-1C及Ki-67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IGF其亚型和Ki-67的表达与Dukes分期呈正相关;Ki-6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上述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其他显著相关性。结论 IGF-1亚型与Ki-67的表达存在一定相关性,而Ki-67表达上调与结肠癌的发展有关,因此调控IGF-1基因表达可成为结肠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OB-1和Cyclin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联合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染色检测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30例同期癌旁3-5cm以外的正常甲状腺组织中NOB-1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OB-1阳性率分别为6.67%、13.33%、77.94%;CyclinD1阳性率分别为0.00%、20.00%、83.82%,两种蛋白阳性率在不同组织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OB-1阳性率Ⅲ、Ⅳ期(91.43%)高于Ⅰ、Ⅱ期(63.64%);有淋巴结转移(96.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67.44%);原发灶肿瘤有侵犯包膜的(95.65%)高于无侵犯包膜的(4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CyclinD1的阳性率在Ⅲ、Ⅳ期(94.29%)高于Ⅰ、Ⅱ期(72.73%);有淋巴结转移(100.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58.88%);原发灶肿瘤有侵犯包膜的(97.83%)高于无侵犯包膜的(5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并且随着肿瘤的进展,NOB-1和CyclinD1阳性率均增高,两者出现高度的一致性,呈正相关(r=0.344,P<0.01)。结论 NOB-1和Cyclin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过表达,两者联合检测对于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IAPIN1与P—gp在散发型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结肠癌组织标本中CIAPIN1与P—gP的分布和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CIAPIN1与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52.3%,其表达不受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的影响,但不同Duke’s分期的癌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二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CIAPIN1与P—gP在结肠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高表达CIAPIN1与P—gP的肿瘤组织具有较强的浸润与转移能力,并可能导致多药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IF4E和cyclinD1蛋白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nVision二步法检测80例原发性结直肠癌、30例结直肠腺瘤和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eIF4E和cyclinD1蛋白表达。结果①eIF4E蛋白在结直肠黏膜、腺瘤和腺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3.3%,92.5%,腺癌组和腺瘤组阳性率均高于黏膜组(P<0.01)。eIF4E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5年生存有显著相关性(P<0.05);②cyclinD1蛋白在结直肠黏膜、腺瘤和腺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46.7%,55.0%,腺癌组和腺瘤组阳性率均高于黏膜组(P<0.01)。cyclinD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P<0.05)、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P<0.01)有显著相关性;③结直肠癌组织中eIF4E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914,P<0.01)。结论①eIF4E蛋白表达上调可发生结直肠癌发展的全过程,提示eIF4E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eIF4E蛋白高表达的结直肠癌大多浸润深、淋巴结转移较多,患者预后较差,eIF4E可作为临床上结直肠癌的预后评价指标;②结直肠癌中eIF4E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存在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Bmi-1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鳞癌手术标本57例和其中作为对照的40例远离癌组织5~8 cm的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Bmi-1和hTERT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Bmi-1阳性表达率(66.7%)明显高于食管正常黏膜组织(25.0%,P〈0.01);hTERT阳性表达率73.6%,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膜组织的20.0%(P〈0.01)。Bmi-1的表达与患者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均〉0.05);hTERT阳性表达与患者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转移、性别、年龄等均无关(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mi-1与hTERT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Bmi-1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有相关性,hTERT在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联合监测Bmi-1、hTERT可能有助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以及准确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进展期结直肠癌(CRC)患者外周血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 mRNA表达量与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定量检测85例进展期CRC患者根治术前、术后1个月及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量;术后随访3年,CRC复发患者及未复发患者复查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量.结果进展期CRC组术前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22 ±5.85)2-△△Ct vs (0.45 ±0.27)2-△△Ct,P <0.01],术后1个月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术后复发组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组和未复发组[(5.07 ±2.87)2-△△Ctvs(1.83±1.08)2-△△Ct,(2.15 ±1.49)2-△△Ct,(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率及有无肝转移是影响进展期CRC患者术前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水平升高的因素(P<0.05或P< 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为影响进展期CRC术前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术前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量的升高,CRC患者术后3年复发率逐步升高,术后生存率逐步降低.结论术前外周血hTERTmRNA表达量与进展期CRC重要病理特征相关,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可作为预后评价指标;术后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量升高与术后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肠肿瘤组织中Bmi-1、P16蛋白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Bmi-1、p16蛋白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Bmi-1及p16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明显高于腺瘤组及正常组(P〈0.05);采用卡方检验显示。Bmi-1蛋白高表达与有无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1),与TNM分期有关(P〈0.05),而p16蛋白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Bmi—1蛋白高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而p16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生存率与p16蛋白表达阴性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大肠癌预后的参考指标;p16蛋白表达可能与大肠癌发生有一定关系,但与肿瘤转移及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