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中胆道造影及联合应用胆道镜治疗胆石病,以减少术后结石残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1月至2008年12月间50例胆道结石手术中胆道造影及联合应用胆道镜的资料。结果本组50例胆道结石手术均行术中胆道造影及联合应用胆道镜检查,术后胆道残余结石4例,残石率为8%。结论术中胆道造影及联合应用胆道镜可明显降低术后残石率,为防治胆道残余结石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胆道探查术中及术后纤维胆道镜应用价值探讨(附216例报告)   总被引:49,自引:11,他引:38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胆道探查术中及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216例胆道探查手术病人术中常规使用胆道镜,102例同时使用术中和术后胆道镜,结果:90例肝胆管结石病人术中联合应用胆道镜技术,术后残石率由46.7%(42/90)降为23.3%(21/90),应用胆道镜经T管窦道结石取净率为95.2%(20/21),结论:强调胆道探查术中常规应用胆道镜有助于降低胆管残石率,肝胆管结石术后经T管窦道应用胆道镜技术可有效清除胆管残石。  相似文献   

3.
胆道造影在手术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568例胆道疾患病人在手术中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三种不同的方法行胆道造影,均获得成功。造影发现阳性结石病人173例,占30.45%。同时讨论了术中胆道造影在了解胆道系统解剖及预防术后残余结石,避免胆道损失,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使病人及早康复方面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胆道外引流的历史及其在现代微创外科时代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畅引流是胆道疾患治疗最重要的原则,在胆道外科的发展史中,随着胆道引流材料和方式的不断改进,使得胆道疾病治疗的效果得到不断的提高,本文现对胆道引流的历史和在现代外科及微创外科时代的变迁做一综述。1历史沿革1.1胆囊及胆总管引流时期胆道结石是历史悠久的常见疾病,胆道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手术中胆道变异的诊断、胆道损伤的预防及修复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普外科近期收治的3例胆道变异合并胆道损伤患者的术前诊断及术中术后处理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者术前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提示胆道变异,经术中证实;1例患者术前平扫CT未发现胆道异常。3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胆道损伤一期修复,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术后2例恢复良好,1例发生胆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 术前MRCP有助于发现胆道变异,腹腔镜手术在胆道损伤的预防及修复方面是可行的、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胆道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探讨处理及防止胆道并发症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腹腔镜及开腹胆道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经再次手术(12例)或保守治疗(8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是胆道术后主要并发症,其次分别为肝胆管残余结石,胆漏,腹腔出血和胆肠吻合口狭窄.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合理及时处理是防止胆道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84年5月至1986年8月,共施行术中胆道镜检查及取石术36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术中胆道镜的作用及其局限性作一总结。1病人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共施行术中胆道镜检查及取石360例,男性154例,女性186例,年龄17~72岁。1·l疾病分类主要用于胆道系统结石及胆总管下端梗阻性病变(详见表1)。表1术中胆道钻检查取石疾病分类1.2仪器设备德国W。If公司生产的硬质胆道镜,术中应用77例;日本Olympus公司出品纤维胆道镜,型号为CHFB4、P10及T20型,共应用283例。1.3手术方法常规手术切开胆总管,用传统取石器械取石后沿胆总…  相似文献   

8.
目的减少胆道残留结石的发生率。方法收集1987年至2002年对25例胆道残留结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采取手术引流及非手术等治疗措施,是胆道残留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结论术前全面检查,提高手术质量,预防胆道残留结石。  相似文献   

9.
肝内胆道感染致胆道出血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肝内胆道感染致胆道出血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1例肝内胆管内血病例,应用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等检查,明确胆道出血的病理特点及定位诊断,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3例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2例行肝左外叶切除术,6例行胆总管探查,T形管引流术,除1例外,10例患者治愈,随访2年,效果良好,结论:根据胆道出血的不同病理特点及定位诊断,结合病人的全身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显著提高肝内胆道内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胆道镜在小切口胆道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覃稚华 《腹部外科》2006,19(2):96-97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小切口胆道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0月~2005年9月在小切口胆道手术术中及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检查和治疗胆道疾病56例的治疗效果。结果术中应用胆道镜取石45例,有结石残留者7例,残石率15.6%;术中应用胆道镜活检证实为胆管癌者3例;观察或活检证实为胆管炎者6例;胆管息肉2例直接用胆道镜摘除。结论本疗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取石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胆道再次手术术前相关问题及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471例胆道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胆道再次手术主要原因是肝内外胆管结石残留或复发,占73.5%.再次胆道手术主要手术方式包括: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胆道探查+肝门部胆管(或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等.术后并发症35例,发生率为7.4%.围手术期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胆道再次手术要加强术前相关问题的评估,制定合理治疗措施.胆道再次手术中支架的置入要慎重,肝功能Child分级标准不适合再次胆道手术时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评估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术中及术后纤维胆道镜在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胆管结石在胆道疾病中发病率越来越高。传统的胆道探查,术后残余结石率较高,有文献报告为48%。纤维胆道镜的应用于胆管结石的术中及术后,能直接观察胆道、碎石、取石、扩张胆道、胆道冲洗等,从而推动着胆管结石治疗水平不断提高。我们从1998年3月~2002年9月共对120例胆管结石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1999年3月至2006年2月开展了腹腔镜及胆道镜联合治疗胆道结石5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胆道探查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的可行性及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方法 选择性地对438例有胆道探查指征的患者,在术中行胆道镜检查后做胆总管一期缝合,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438例均获痊愈.3例发生胆漏,2例发生胆道结石复发.随访1个月~8年,无胆道残余结石及胆道狭窄发生,未出现严重的梗阻性黄疽、胆管炎、胰腺炎...  相似文献   

15.
胆道血供与胆道并发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复习了近年对胆道血供的观察研究资料从病因及致病机理方面探讨了胆道血供与胆道并发症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的防治措施,作为临床决策之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再次胆道手术中胆道出血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8例再次胆道手术中胆道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例均成功止血。所有病人均存活,随访3月~5年无再出血发生。结论再次胆道手术中胆道出血的处理方法应根据其具体的出血原因及部位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胆道铸型综合征的动物模型,探讨胆道铸型综合征发生的病理机制.方法 40只日本大耳白兔被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用石炭酸腐蚀肝内外胆道上皮,后以支撑管连接;对照组(假手术组)仅作肝外胆道的横断及支撑管连接.术后观察4周后处死,行肝脏大体标本解剖及病理切片分析.结果 全部兔均按预期方案手术成功,在随后的观察期内,实验组有6只兔在术后3周左右死亡,实验组及对照组在观察期均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大便性状改变及体质量减轻等症状,但实验组症状偏重.实验组兔处死后大体标本见肝门部粘连严重,胆总管横断以上扩张,4只出现胆道壁坏死,6只出现肝外带的胆汁潴留性肝脓肿,所有实验动物均可见胆道铸型的存在.对照组兔大体标本见肝内外胆道全部扩张,肝门部无明显粘连,肝内外胆道壁光整,无胆道铸型.病理切片损伤后24h出现肝内大胆管黏膜的大片坏死、脱落;72 h可见肝内外大小胆管内均充盈着大量粉染物质,部分大胆管正常腺上皮为扁平上皮覆盖,管壁周围有大量炎细胞浸润;术后21 d见大胆管失去正常黏膜上皮,为纤维组织及扁平上皮覆盖.结论 胆道铸型综合征动物模型已初步建立,该征起因于胆道上皮的严重损伤,继而出现的炎性反应是胆道铸型形成及出现相关病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10年胆道再手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胆道再手术的原因,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综合评价。以避免或减少再手术的发生和次数。方法:总结南开医院1990-1999年收治的外科病人中各类胆道病人治疗后的再次胆道手术病例,从胆道疾病手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处理方法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比较,结果:10年间胆道再手术病人828例,胆道再手术原因以残余和(或)再生结石为多,占73.43%,其它依次为Oddi括约肌狭窄,胆管炎性狭窄,胆肠吻合口狭窄,损伤性狭窄和肿瘤等。多次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是胆管和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再手术方式以不同形式的胆道成形及内引流为主,38.77%的病人因胆总管结石和(或)Oddi括约肌狭窄行单纯EST及网篮取石术,胆道再手术病死率3.87%。结论:(1)胆道再手术主要原因是胆管结石。(2)多次胆道再手术的原因则以胆管和胆肠吻合口狭窄为主。(3)胆道再手术以清除结石,纠正胆管狭窄和建立通畅引流为原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415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胆道探查术中联合应用胆道镜检查或取石.结果 415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术中常规使用胆道镜检查,术后残石率由25.62%降低到8.19%.结论 术中常规应用纤维胆道镜可降低胆道术后残石率.  相似文献   

20.
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修复效果的因素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 探讨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修复效果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发现时间、损伤修复前胆道造影情况、修复方法及其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 术中发现胆道损伤20例,修复成功19例(成功率为95%);术后发现胆道损伤8例,修复成功7例(成功率为89%)。28例胆道损伤修复前均行胆道造影评估胆道结构,修复成功26例(成功率为93%)。局部缝合、或伴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修复胆道穿孔、胆道撕裂、胆道部分夹闭或部分切开成功率达100%(21/21),端端吻合修复术中发现的胆道横断2例均成功,胆肠Roux—en—Y吻合修复胆道横断、缺损、瘢痕狭窄4例,3例吻合成功。结论 早期(术中)发现胆道损伤、修复前对胆道结构进行评估、及对修复术式与方法的正确运用有助于提高胆道损伤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