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膀胱移行细胞癌CK20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候  罗春丽  梁鲁南 《重庆医学》2002,31(12):1169-1170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角质蛋白20(CK20)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0你膀胱非移行细胞癌以及对照组13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CK20的表达。结果:CK20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的阳性率63.3%(19/30),膀胱非移行细胞癌和正常膀胱粘膜均为CK20阴性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CK20阳性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分级有正相关关系。结论:CK20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过度表达可能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兔抗入iNOS多克隆抗体对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名正常人膀胱粘膜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3.3%(38/60),10名正常人膀胱粘膜中无阳性表达。iNOS在肿瘤中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级无关(P>0.05);但浸润型肿瘤iNOS表达显著高于表浅型(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组iNOS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iNO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可能促进了肿瘤的浸润和转移,iNOS对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判断和基因治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Fas配体(FasL)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石蜡包埋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asL。结果: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中FasL阳性32例(76.2%),而正常膀胱粘膜FasL呈阴性表达(P<0.01),FasL阳性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级分期有关(P<0.05)。结论:FasL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 膀胱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并在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I级25例,Ⅱ级15例,Ⅲ级20例;临床分期: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is~Tl)29例,浸润性(T2~T4)31例)和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MMP~7的表达情况。χ^2检验分析其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分朗的关系。结果 MMP-7在正常膀胱组织中不表达,而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表达较强。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MMP-7阳性表达40例(66.7%)。病理分级I级标本阳性表达13例,Ⅱ级10例,Ⅲ级17例。浅表性癌中阳性表达18例,浸润性癌中阳性22例。MMP-7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显著相关,而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MMP-7的阳性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蛋白20(CK20)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3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进行VEGF、CK20检测。结果:VEGF、CK20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3.3%(25/30)、63.3%(19/30),正常膀胱粘膜13例VEGF、CK2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2/30)、0(0/30);与病理分期、分级有正相关关系;VEGF与CK20表达有相关趋势呈正相关;有远处淋巴结转移患者VEGF与CK20在膀胱移行细胞癌高表达与癌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转移有关,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辅助诊断、恶性程度评价、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膀胱癌及正常膀胱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C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血管生成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的HIF-1α、VEGF表达及MVD.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为77.5%,VEGF阳性表达率为75%,MVD平均为(37.8±8.3),正常膀胱组织中仅1例可见VEGF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HIF-1α及VEGF表达较正常膀胱组织明显增高(P<0.05);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MVD值显著高于正常组织;HIF-1α阳性表达程度与VEGF阳性表达率及MVD成正相关;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HIF-1α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 HIF-1α、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血管生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HIF-1α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应用胶质银染色技术,对45例不同分化程度的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例膀胱粘膜上皮进行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定量观察。结果表明:各级移行细胞癌细胞核内AgNOR颗粒数及AgNOR异形率均有显著性差异,膀胱粘膜与I级移行细胞癌上述指标亦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AgNOR定量对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化程度及肿瘤分级有一定帮助,且与PCNA定量有良好的相关性,均可作为研究膀胱肿瘤生物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中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研究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特征的关系:同时研究surviv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探讨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20例癌旁非癌组织和16例正常膀胱黏膜中survivin和VEGF mRNA的表达。结果: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23例检测到survivin mRNA,其中21例VEGF表达阳性.2例VEGF表达呈阴性:19例未检测到survivin mRNA者VEGF的表达1例阳性,18例阴性。而在癌周非癌组织和正常膀胱黏膜未检测到survivin mRNA。survivin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相关,而且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浸润性生长有关。相关性检验示survivin与VEGF之间有相关性。结论:BTCC中survivin、VEGF mRNA表达均上调,共同参与BTCC发生和发展,VEGF与survivin有协同表达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观察错配修复基因hMSH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hMSH2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hMSH2在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及2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hMSH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低表达率(26.25%)明显高于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低表达率(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MSH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低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有关(P<0.05).结论 hMSH2的低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有关,与肿瘤的高分期和高分级有关,hMSH2的低表达在浸润性及分化差的膀胱移行细胞癌多见.  相似文献   

10.
膀胱肿瘤中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基因与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hTERTTCC方法:采用法RT-PCR检测例组织,例癌旁组织和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的表达,分析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浸润程27TCC1616hTERTTCC度、肿瘤复发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而癌旁组织的阳性率为100'/2737.5%(),正常膀胱粘膜的阳性率为,三者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别(6/160P),但在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0.01组织及浸润、复发和多发肿瘤的表达阳性率差别不具统计学意义(TCChTERTP)。 >0.05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组织中TCC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膀胱粘膜的表达,可以作为特异和灵敏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肿瘤标志hTERThTERTTCC物,但与的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浸润和复发等生物学行为未见相关性。hTERTTCC  相似文献   

11.
VEGF和nm23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VEGF和nm23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VEGF、nm23和CD34蛋白的表达,并根据CD34染色结果计算肿瘤的微血管密度.结果 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47.3%,其表达与脉管侵袭及其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阳性组MVD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nm23蛋白表达阳性率63.3%,其表达与脉管侵袭及其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nm23阳性组MVD低于阴性组(P<0.05);VEGF与nm23的表达强度呈负相关(r=-0.647, P<0.01),VEGF阳性表达伴nm23阴性表达者易发生转移.结论 VEGF可能是膀胱癌的主要促血管生成因子,和肿瘤的生成、发展及预后相关.联合检测VEGF 和nm23蛋白可以作为预测膀胱癌转移及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型抗原Lewis A和Lewis X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应用价值。方法病理标本取1981-2001年间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病理科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共83例及非肿瘤移行上皮标本68例。试剂选用Lewis A、Lewis X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进行染色。并收集1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例正常人的尿脱落细胞标本进行Lewis X免疫染色。结果Lewis A和Lewis X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9%(68/83)和83.1%(69/83),非肿瘤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9%(36/68)和11.8%(8/68)。Lewis A和Lewis X的表达强度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无关(P〉0.05),但膀胱移行细胞癌的Lewis A和Lewis X表达强度显著高于非肿瘤黏膜(P〈0.05)。20例尿脱落细胞标本中,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Lewis X表达阳性,10例正常对照全部阴性。结论Lewis X免疫标记应用到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尿脱落细胞学诊断上,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早期诊断及随访提供一种可能的方法。Lewis A抗原对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价值低于Lewis X。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及CD105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NOS在40例喉癌标本及10例正常喉黏膜标本中的表达,并计数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 iNOS在喉癌组织阳性表达明显增高,与正常喉黏膜组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iNOS蛋白表达与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肿瘤的临床分型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无关(P>0.05),40例喉癌组织中MVD值[(23.45 ±8.27)个/HPF]显著高于正常喉黏膜组织(P<0.01),并且与iNOS表达正相关(P<0.05).结论 iNOS与喉鳞癌的侵袭及转移相关,喉鳞癌组织MVD增高与iNOS有关,iNOS可能通过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影响喉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秦军  陈宝琦  刘佃成 《医学争鸣》2001,22(8):714-717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PDGFR)表达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发生、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两步法检测 6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 10例正常膀胱组织 PDGFR表达及膀胱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 .结果  PDGFR阳性染色分布于癌细胞、间质、血管及炎症细胞的胞质及胞膜 .膀胱癌组织PDGFR阳性率为 83.8% ,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 (30 .0 % ,P<0 .0 1) ,膀胱癌组织中 PDGFR阳性表达组的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 PDGFR阴性表达组 (85± 30 vs 36± 15 ,P<0 .0 1) .结论  PDGFR表达与正常膀胱组织生长有关 ,过度表达与癌的形成、血管的形成及炎症细胞功能相关 ,未发现PDGFR表达与肿瘤分期、分级及预后相关 .  相似文献   

15.
卢冠军  杨晓波  陈福宝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5):436-438,F0003
目的探讨存活素(Survivin)、环氧化酶-2(COX-2)和肿瘤增殖活性指数(Ki-67)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分别研究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中Survivin、COX-2和Ki-67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Survivin、COX-2和Ki-67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与正常膀胱黏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间Survivin、COX-2和Ki-67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COX-2和Ki-67的高表达或两者共同高表达均提示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不良,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6.
邹琳  罗春丽  韩永华 《重庆医学》2002,31(11):1043-1044
目的 探讨c myc癌基因表达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T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RT PCR法检测 2 7例TCC组织、16例癌旁组织和 16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c myc癌基因的mRNA表达。 结果 TCC组织中c myc表达阳性率为6 6 7% (18/ 2 7) ,癌旁组织的阳性率为 37 5 % (6 / 16 )而正常膀胱粘膜为 2 5 % (4/ 16 ) ,三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及肿瘤浸润、复发的TCC组织c myc表达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TCC组织c myc表达阳性率与癌旁组织和正常膀胱粘膜的阳性表达有差异 ,而TCC的不同分期、分级、浸润及复发等生物学行为与c myc表达未见差异。因此 ,单独将c myc作为TCC的诊断指标时 ,其特异性和灵敏度不够 ,需结合其他有关肿瘤标志物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研究VEGF-A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淋巴管密度( LVD)和微血管密度( MVD)是否有关。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EGF-A及Ki67在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用D2-40标记淋巴管, CD34标记微血管,进行淋巴管和微血管的计数。结果 VEGF-A阳性组的LVD和MVD与阴性组的LVD和MVD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LVD和MVD与未转移组的LVD和MVD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Ki67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淋巴管生成和微血管生成中VEGF-A发挥重要作用。 Ki67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转移趋势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分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及与肿瘤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探讨MVD、VEGF、NOS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意义及其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手术切除人胃癌组织石蜡包埋标本的VEGFi、NOS、eNOS、nNOS的蛋白表达,对肿瘤微血管以CD34抗体染色并检测MVD。结果:56例胃癌组织MVD值平均为36.25±6.32;VEGFi、NOS、eNOS、nNOS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6%、75.0%、80.4%、83.9%;不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及TNM分期的胃癌中MVD值的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i、NOS、eNOS、nNOS的表达随胃癌浸润深度的加深,淋巴结转移程度的提高而上调(分别为P<0.05,P<0.01,P<0.01,P<0.01);VEGFi、NOS阳性表达胃癌组织中的MVD值高于阴性表达者(分别为P<0.05,P<0.01);VEGF及iNOS表达均阳性者34例,VEGF表达阳性,iNOS表达阴性者5例,两者表达均阴性8例,iNOS的表达与VEGF表达有关(P<0.01)。结论:随着胃癌浸润,转移程度进展,肿瘤MVD值增高,VEGF、NOS的表达上调;胃癌中VEGF及iNOS的表达与肿瘤MVD有关,提示VEGF及iNOS在胃癌生长,浸润及转移中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iNOS表达与VEGF表达有关,VEGF可能通过增加iNOS的表达促进肿瘤微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9.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以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作对照.结果:汉6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阳性率63.2%(43/68),正常组织中无COX-2阳性表达.COX-2蛋白表达阳性率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增高而增高,与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相关(P均<0.05),而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COX-2蛋白检测有助于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