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异亚丙基莽草酸抗炎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亚丙基莽草酸(ISA)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转录因子STAT1、STAT3、NF-κ B表达作用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法体外检测ISA不同浓度对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对转录因子STAT1、STAT3、NF-κ B表达活性的影响。结果ISA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SA处理组NF-κ B-luc荧光素酶活性下降,而GAS-luc、STAT3-luc荧光素酶活性无明显改变。结论ISA可能通过下调转录因子NF-κ B的活性,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对炎症反应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β-榄香烯对人胃癌细胞中COX-2、VEGF和PGE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试验观察黄芪甲苷、β-榄香烯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用RT-PCR以及Western blot方法研究加药后人胃癌细胞C0X-2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基中VEGF、PGE2的表达情况。结果黄芪甲苷、β-榄香烯能抑制人胃癌细胞生长,呈一定的量效特征;并能抑制人胃癌细胞COX-2、VEGF和PGE2的表达。结论黄芪甲苷、β-榄香烯抗肿瘤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OX-2,进而抑制其下游产物PGE2的表达及使VEGF表达下调,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随着宫颈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中药在治疗宫颈癌放化疗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逐渐被重视。大量研究发现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可以通过影响Bcl-2基因家族、Caspase蛋白酶家族、Fas/Fasl基因系统、某些相关基因的表达等方式来实现。文章从目前国内外研究比较热门的一些中药入手,综述这些中药的有效成分在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例如文中提到中药温莪术有效成分β-榄香烯是通过下调Bcl-2基因表达来促进Hela凋亡;栝楼根的有效活性成分天花粉蛋白促凋亡过程与Caspase家族有关;薏苡仁酯诱导Fas表达上调、Fasl表达下调来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影响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机制的目的是为临床应用中药治疗宫颈癌提供科学依据和筛选抗宫颈癌新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翟延君  程飞  王添敏  初正云  李娜 《中成药》2011,33(12):2052-2055
目的观察和探索花旗松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理。方法结晶紫染色法检测花旗松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与肿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花旗松素能够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呈剂量依赖关系;花旗松素不能诱导Bcl-2 mRNA和Bax mRNA的表达,但能使P53和P21的mRNA表达量增加。结论花旗松素具有良好的体外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作用;花旗松素诱导Hela细胞死亡与细胞凋亡相关,其分子机制可能与升高P53和P21mRNA表达有关,而与Bcl-2和Bax的蛋白转录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莪术提取物β-榄香烯对人肝癌HepG2 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以及小鼠肝癌H22 荷瘤小鼠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HepG2 细胞,MTT 法检测β-榄香烯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FITC/PI 双染检测细胞凋亡。通过建立H22 小鼠肝癌荷瘤模型,观察β-榄香烯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β-榄香烯对HepG2 细胞具有抑制增殖的作用,呈剂量和时间的依赖性;Annexin V-FITC/PI 法检测到早期凋亡细胞。不同实验组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程度不同,各药物浓度组Caspase-3 蛋白均上调(P<0.05),P65 蛋白均下调。结论:β-榄香烯可有效抑制人肝癌HepG2 细胞的增殖,其抑制癌细胞增殖的途径是通过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且与上调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下调NF-κB P65 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连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的体外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cox-2)、Bcl-2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黄连紊在体外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对宫颈癌Hela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并诱导其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证实黄连素作用Hela细胞后Bcl-2蛋白表达下调,COX-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黄连素在俸外对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其诱导凋亡作用可能与Bcl一2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抑制作用及微管系统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分为对照组(未加药物)与实验组(不同浓度β-榄香烯注射液0.02,0.04,0.08 g·L-1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β-榄香烯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分析肿瘤细胞周期时相分布,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β-榄香烯处理的HepG2细胞内微管的表达、分布;逆转录-多聚酶连反应技术(RT-PCR)观察微管蛋白βmRNA水平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分析微管蛋白β蛋白水平的表达、聚合和未聚合微管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0.1,0.08,0.06,0.04,0.02,0.01 g·L-1的β-榄香烯注射液对HepG2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抑制效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将细胞阻滞在S期.激光共聚焦分析表明,β-榄香烯不同浓度作用的HepG2细胞微管网络异常;β-榄香烯注射液抑制HepG2细胞β微管蛋白mRNA表达,呈浓度依赖性.蛋白免疫印迹显示β-榄香烯能抑制微管蛋白β的表达,同时抑制细胞内微管蛋白的聚合,呈浓度依赖性.结论:β-榄香烯注射液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下调微管蛋白β的表达,抑制HepG2细胞内微管的聚合可能是造成HepG2细胞生长抑制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桂枝茯苓丸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TT检测不同浓度(200、400mg/ml)桂枝茯苓丸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24、48h后对其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200、400mg/ml)桂枝茯苓丸对宫颈癌Hela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Transwell法检测桂枝茯苓丸对Hela细胞侵袭与迁移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TEN和p-AKT等通路蛋白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究桂枝茯苓丸对Hela细胞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结果:桂枝茯苓丸可显著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且呈一定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200和400mg/ml的桂枝茯苓丸均可显著降低Hela细胞的克隆形成、抑制其侵袭和迁移,且呈剂量依赖性。使用400mg/ml的桂枝茯苓丸处理Hela细胞48h,发现桂枝茯苓丸能够上调PTEN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p-AKT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宫颈癌细胞恶性表型。结论:桂枝茯苓丸可通过上调PTEN蛋白的表达抑制AKT途径中AKT蛋白的磷酸化,进而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以及迁移侵袭等恶性细胞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红花多糖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的影响,探讨红花多糖抗宫颈癌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加入含不同质量浓度(0.02,0.04,0.08,0.16,0.32,0.64和1.28 g·L-1)红花多糖的培养液,培养48 h,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红花多糖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以不同质量浓度(0.16,0.32,0.64 g·L-1)的红花多糖处理Hela细胞48 h,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VEGF的表达,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VEGF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0.16,0.32,0.64 g·L-1)的红花多糖作用于宫颈癌Hela细胞48 h后能显著抑制细胞的体外增殖,呈现剂量依赖性(P0.05)。红花多糖能明显下调Hela细胞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红花多糖可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重离子辐射的增敏作用。方法:SRB法检测葡萄籽原花青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集落形成法检测其对重离子辐射的增敏作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葡萄籽原花青素对Hela细胞MRE-11基因mRNA的表达影响。结果:葡萄籽原花青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呈现剂量依赖性杀伤,但整体抑制率较低,IC50值为110.3μg/ml,单独应用抗肿瘤效果较弱;30μg/ml葡萄籽原花青素预处理后,人宫颈癌Hela细胞对重离子辐射的敏感性增加,增敏比为1.25;单独重离子辐射后,人宫颈癌Hela细胞Mre-11 mRNA表达显著上调,30μg/ml葡萄籽原花青素预处理可以降低由重离子辐射引起的Mre-11 mRNA表达的上调。结论:葡萄籽原花青素具有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重离子辐射增敏作用,可能通过抑制Mre-11基因的表达而抑制DNA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11.
榄香烯诱导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文峰  李校堃  谭毅  桂飞  蔡绍晖 《中药材》2006,29(12):1322-1326
目的:观察榄香烯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榄香烯体外处理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及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榄香烯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榄香烯能抑制B16细胞增殖,使细胞停滞于G0/G1期,S期细胞明显减少,其作用呈明显浓度依赖性。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均提示:在本实验条件下,榄香烯可诱导B16细胞凋亡,其诱导作用亦显示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发现:榄香烯可诱导B16细胞原癌基因bcl-2表达降低,抑癌基因p53表达增强。结论:榄香烯在体外通过干扰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明显抑制B16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诱导癌基因bcl-2表达减少、p53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2.
榄香烯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体外生长及CD44v6、CD44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榄香烯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体外生长及细胞黏附分子CD44v6、CD44的影响。方法: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榄香烯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DAPI荧光染色法进行细胞核形态学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表面CD44v6、CD44表达。结果:榄香烯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其呈量效和时效关系;DAPI染色显示榄香烯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并显示特征性的凋亡细胞核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榄香烯20、30、40μg/mL组与对照组相比,SGC-7901细胞膜表面CD44v6表达明显减少(P<0.01),CD44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榄香烯能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抗肿瘤转移的机制可能与下调CD44v6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榄香烯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体外生长及细胞黏附分子CD44v6、CD44的影响。方法: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榄香烯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DAPI荧光染色法进行细胞核形态学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表面CD44v6、CD44表达。结果:榄香烯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其呈量效和时效关系;DAPI染色显示榄香烯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并显示特征性的凋亡细胞核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榄香烯20、30、40μg/mL组与对照组相比,SGC-7901细胞膜表面CD44v6表达明显减少(P〈0.01),CD44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榄香烯能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抗肿瘤转移的机制可能与下调CD44v6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4.
王贵学  吴凌艳  唐舒棠  尹铁英 《中药材》2007,30(11):1407-1410
目的:探讨榄香烯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对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内皮细胞,将不同浓度的榄香烯(1~200μg/ml)加入到细胞培养液中,用MTT法检测榄香烯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将1 mmol/L H2O2作用于加入不同浓度的榄香烯预培养24 h的内皮细胞,继续培养1 h,以MDA、T-AOC、SOD、CAT、GSH-Px、NO为检测指标。结果:榄香烯对内皮细胞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而在抗氧化损伤方面,呈剂量依赖性降低MDA量,降低H2O2对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提高细胞内NO的含量,减少细胞调亡数量。结论:榄香烯可保护内皮细胞结果和功能的完整性,提高内皮细胞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Peritoneal metastasis is common in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and is typically associated with a worse prognosis. β‐Elemene is a natural compound that can be isolated from the Curcuma wenyujin plant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hina to treat a variety of cancers. However, the anti‐metastatic impacts of β‐elemene on gastric cancer remain unknown. In our study, we found that β‐elemen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migration and invasive capacity of gastric cells in vitro and inhibited the capacity of gastric cancer cells to peritoneally diffuse and metastasize in vivo. Mechanistically, 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anti‐metastatic effects of β‐elemene were exerted by down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Claudin‐1. Furthermore, β‐elemene was found to inhibit the metastatic capacity of cells by downregulating FAK phosphorylation, which regulated Claudin‐1. Overall, our result revealed that β‐elemene inhibited peritoneal metastases from gastric cancer by modulating the FAK/Claudin‐1 pathway.  相似文献   

16.
纳米脂质体承载榄香烯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纳米脂质体承载榄香烯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对相关基因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方法 以同等剂量的榄香烯-纳米脂质体、普通榄香烯和空白培养液作用于C6胶质瘤细胞,分别于0、48、72 h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6胶质瘤细胞的凋亡情况,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 结果 榄香烯-纳米脂质体和普通榄香烯组细胞瘤于48 h和72 h时出现了明显的凋亡,而且其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榄香烯-纳米脂质体和普通榄香烯组细胞瘤48 h和72 h时出现了明显的Caspase-3蛋白表达,而且其蛋白表达率也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结论 榄香烯具有促进C6胶质瘤细胞凋亡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作用,经纳米脂质体承载后榄香烯的这种作用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榄香烯联合紫杉醇抗Lewis肺癌血管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榄香烯注射液联合紫杉醇注射液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以C57BL/6雄性小鼠皮下接种构建Lewis肺癌小鼠模型。将50只Lewis肺癌小鼠随机分为A、B、C、D、E 5组,A组予生理盐水对照,B组予紫杉醇,C组予榄香烯低剂量+紫杉醇,D组予榄香烯高剂量+紫杉醇,E组予榄香烯高剂量。2周后摘除眼球取血,并处死动物,切除瘤灶,称瘤质量,计算抑瘤率,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移植肿瘤组织中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1(VEGFR1)、VEGF受体2(VEGFR2)的表达;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结果与A组比较,B、C、D、E组抑瘤率、微血管密度、VEGF受体1和2表达、血清VEGF浓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且D组与B、C、E组在抑瘤率、微血管密度、VEGFR1及VEGFR2表达、血清VEGF浓度比较也均有显著差别(P<0.05或0.01)。结论①榄香烯有抗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作用。②榄香烯可增强紫杉醇抗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效应。③榄香烯可能通过降低Lewis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成、抑制瘤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治法对大鼠肝癌TrxR1表达的调控差异,以及TrxR1在人肝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将8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以及实验组,除正常组外均采用DEN诱发大鼠肝癌,实验组分别经中药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治疗,检测各组大鼠肝癌组织(正常组取肝组织)TrxR1表达的差异;设计2个人TrxR1基因siRNA靶点,将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入SMMC-7721人肝癌细胞株,MTT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生长增殖情况、Real-time-PCR检测该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芯片结果显示,TrxR1基因在大鼠肝癌形成后表达显著增加,益气健脾治法明显下调其表达;采用MTT法筛选到一个TrxR1基因RNA干扰有效靶序列,脂质体转染144 h后细胞的生长增殖得到了明显的抑制;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转染72h后该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肝癌细胞恶性增殖有赖于TrxR1基因的高表达,益气健脾方药能显著下调该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治法对大鼠肝癌干扰素相关发育调节因子1(IFRD1)表达的调控差异,以及IFRD1 在人肝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1)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分别经中药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治疗后,Affymetrix rat 230A GeneChip arrays 检测肝癌组织IFRD1 表达的差异;(2)设计3 个人IFRD1 基因siRNA 靶点,将重组质粒电转入SMMC-7721 人肝癌细胞株,MTT 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情况、Realtime-PCR 检测该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1)芯片结果显示,IFRD1 基因在大鼠肝癌形成后表达显著增加,不同中医治法对其具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作用,其中活血化瘀治法下调作用较明显,对照西药化疗反而具有上调作用;(2)采用MTT 法筛选到1 个IFRD1基因RNA 干扰有效靶序列,转染144h 后细胞的生长增殖得到了明显的抑制(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0.01);(3)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表明,转染72h 后该基因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SMMC-7721 肝癌细胞恶性增殖有赖于IFRD1 基因的高表达,而中药活血化瘀治法对其具有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