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德芳 《广西医学》2011,33(7):867-868
目的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方法母乳喂养组55例,婴儿出生后4个月内给予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组137例,出生后即给予混合喂养。观察两组婴儿4个月6、个月、8个月时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结果 4月龄时混合喂养组婴儿缺铁性贫血检出率为48.9%(67/137),明显高于纯母乳喂养组的32.7%(18/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个月、8个月时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可减少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适时、适量、合理添加辅食是减少缺铁性贫血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进一步普及母乳喂养率,对洛阳铁路分局辖区813名儿童(1996~1998年出生)就喂养方式与婴幼儿体积发育及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方法 调查6个月内母乳喂养621名为1组,混合喂养113名为1组及人工喂养79名为1组,分别统计其体格发育达标率,佝偻病、贫血、婴儿腹泻及上感的患病率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母乳喂养率76.4%,体格发育达标率51.85%,上感、佝偻病、婴儿腹泻及贫血患病率分别是  相似文献   

3.
朱伟莉 《中外医疗》2014,(26):11-12
目的了解该地区6月龄婴儿贫血患病情况,探讨不同喂养方式与6月龄婴儿贫血的关系,为预防贫血、合理喂养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该院儿童保健门诊生长监测的6月龄婴儿做全面的体格检查,并对喂养方式进行调查,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该次调查6月龄婴儿1491例:男婴778例占52.2%、女婴713例占47.8%:贫血患病率为19.9%;纯母乳喂养组贫血患病率为32.1%,高于混合喂养组(21.6%)和人工喂养组(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妊娠期妇女健康管理,指导婴儿家长在婴儿4-6月时适时、适量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以预防贫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婴儿缺铁性贫血与不同喂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为婴儿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1年4月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273例6个月健康婴儿,测定其末梢血血红蛋白,按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105人,部分母乳喂养组86人,人工喂养组82人,比较这三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结果 6个月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母乳喂养为12.38%,混合喂养为2.32%,人工喂养1.19%。结论母乳喂养组婴儿较部分母乳喂养组婴儿及人工喂养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对八月龄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不同喂养方式与八月龄婴儿贫血、体重超重和肥胖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1月~2013年12月出生,出生体重大于等于2500克小于4000克,且按时建档接受系统管理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结果:三种喂养方式中四个月内母乳喂养对贫血、体重超重和肥胖婴儿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宣传科学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并合理适时添加辅食,从而进一步降低八月龄儿童贫血患病率。母乳喂养超重和肥胖发生率低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  相似文献   

6.
探讨三种喂养方式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种喂养方式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866例3个月~1岁婴幼儿体检标本,根据母乳喂养情况分为纯母乳喂养组(380例)、混合喂养组(240例)和人工喂养组(246例),比较各组婴幼儿的贫血情况及缺铁情况。结果:纯母乳喂养组贫血率为7.89%,混合喂养组为19.58%,人工喂养组为27.64%,纯母乳喂养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纯母乳喂养组缺铁率为10.00%,混合喂养儿为23.75%,人工喂养组为31.30%,纯母乳喂养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提倡母乳喂养能有效地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及时添加辅食,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式与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方法 对定期随访6~10个月婴儿进行喂养方式调查及血红蛋白测定,贫血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制定的《小儿四炳防治方案》,血红蛋白<110 g·L-1为缺铁性贫血.结果 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人工喂养儿最高为43.8%,混合喂养儿为30.2%,母乳喂养儿为19.6%.结论 宣传推动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能有效地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1421名儿童喂养方式与小儿营养性贫血发病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京市和平街地区1988~1991年出生的1421名0~3岁散居小儿喂养方式与小儿营养性贫血患病率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母乳喂养组患病率(12.73%)明显低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组,而人工喂养组小儿患病率(20.75%)最高。患病率与患病年龄的关系:0~1岁组(24.22%)明显高于1~2岁、2~3岁组。据统计,该地区母乳喂养率多年来一直维持在很低水平(9%~13%)。认为母乳喂养是早期防治小儿营养性贫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与婴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出生989例婴幼儿,按照母乳喂养情况将所有婴幼儿分为3组,分别为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以及人工喂养组,对比分析3组婴幼儿的贫血以及缺铁情况。结果婴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27.70%,以轻中度为主,其中母乳喂养组婴幼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婴幼儿,而人工喂养组婴幼儿中度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且人工喂养2例婴幼儿出现重度贫血。结论母乳喂养可以有效地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及时适量添加辅食和补铁剂,可以有效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进行体检的婴幼儿300例(母乳喂养150例,混合喂养1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母乳喂养作为观察组,混合喂养作为对照组。针对儿童保健门诊进行体检的婴幼儿进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检查,观察两组婴幼儿的贫血发生率。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婴幼儿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30.67%,对照组婴幼儿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1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幼儿喂养方式是造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婴幼儿进行母乳喂养的过程中,混合含铁元素丰富的食物进行辅助喂养,可以降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婴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简称贫血)患病情况,2000年 ̄2005年我们对6 ̄12个月龄母乳喂养儿采取干预措施,提倡坚持母乳喂养的同时及时添加辅食,以降低婴儿贫血患病率,为促进婴儿健康生长发育提供依据。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0年 ̄2005年市中区城区内和农村6 ̄12个月龄母乳喂养婴儿,均为单胎、出生正常的健康婴儿(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婴儿不在本次调查内)。1.2检测方法采用国产HB-14D血红蛋白仪,取左手无名指末梢血,测定血红蛋白值。1.3诊断方法根据《实用儿科学》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1.4母乳喂养标准以询问家长的方式,从出生到4个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式与新生儿、婴儿患病的关系.方法 我们对临夏市2006年2月1日至2009年5月10日出生的680名4个月以内的婴儿,按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372名,人工喂养组118名,混合喂养组190名.采用正规门诊病历,医疗保健卡,家庭随访及回顾调查同时进行.结果 母乳喂养组患病138人,患病率37.1%,人工喂养组患病80人,患病率67.8%,混合喂养组患病96人,患病率50.5%.经统计学处理,各组患病率差异非常显著(X2=39.76,P<0.005).各组各种疾病患病人数相互比较P均<0.05.提示:母乳营养丰富,不易过敏,且含有多种免疫成分,母乳喂养儿各种疾病患病率远远低于人工喂养儿和混合喂养儿,故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抗感染能力十分重要,普及儿童保健知识,巩固和提高母乳喂养率是降低新生儿、婴儿患病率、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一项得力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母乳、部分母乳和人工3种不同喂养方法对<6月龄婴儿功能性便秘的影响,为<6月龄婴儿在喂养方法方面预防功能性便秘提供有意义的依据。方法选择同时期<6月龄婴儿因便秘就诊儿科门诊,严格按病例组纳入标准的病例250例和无便秘健康体检并严格按对照组纳入标准的婴儿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资料作统计分析。结果<6月龄病例组母乳喂养率18%,对照组母乳喂养率61%;<6月龄病例组人工喂养率54%,对照组人工喂养率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防<6月龄婴儿功能性便秘,提倡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测不同喂养方法对生后6个月内婴儿身长、体重的影响。方法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婴儿385例(分为3组: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3组婴儿出生时体重、身长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分别于生后42天、4个月、6个月进行身长、体重的观测。结果生后42天纯母乳喂养组的身长、体重增长值均明显高于混合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生后4个月、6个月纯母乳喂养组体重和身长均高于混合喂养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后4个月、6个月母乳喂养组身长与人工喂养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体重与人工喂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婴儿母乳喂养比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母乳喂养有利于促进婴儿的体格发育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更进一步了解引起小儿贫血的相关因素,实施积极有效措施防治小儿贫血,保障婴儿的健康成长。方法根据来我院进行系统保健的6个月-3周岁婴儿1322名,其中母乳喂养1180名,人工喂养47名,混合喂养95名,贫血患病率进行分析。结果母乳喂养组贫血患病率为55.08%,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贫血患病率78.72%。和混合喂养组贫血患病率77.89%。及时常添加辅食组贫血患病率41.98%,又明显低于及时不常添加辅食组贫血患病率59.59%。和不添加辅食组贫血患病率78.46%,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不同喂养方式和能否及时常添加辅食,对小儿贫血有着不同影响,因此,在保健过程采取相应对策,对预防小儿贫血将取得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宁波市象山县婴儿肥胖检出率及喂养状况。方法对本地区478名12月龄婴儿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分析肥胖情况和喂养方式。结果肥胖率为9.83%。出生后至12月龄单纯母乳喂养构成比逐渐下降,混合喂养和单纯人工喂养的构成比逐渐上升,9个月后混合喂养构成比下降,人工喂养构成比最高。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婴儿肥胖率越低,而在4~6个月添加辅食的婴儿肥胖率较低。单纯母乳喂养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均最低。不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添加辅食时间的婴儿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及母乳喂养时间长对婴儿肥胖有保护作用。结论早期添加配方奶粉及辅食喂养导致婴儿早期肥胖可能性增加,母乳喂养及母乳喂养时间长可降低婴儿的肥胖率。  相似文献   

17.
对438名3~6岁儿童乳牙患龋情况与母亲妊娠情况及出生后第1a喂养方式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母亲病理性妊娠的被调查儿童乳牙患龋率、乳牙龋均明显高于母亲生理性妊娠的儿童(分别为80.91%>69.54%,5.00>3.06,P<0.05);母亲为生理性妊娠,出生后第1a内人工或混合喂养的儿童乳牙患龋率、乳牙龋均、龋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高于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的儿童(分别为73.77%>62.67%,3.59>2.20,13.33%>6.38%,P<0.05);母亲有病理性妊娠,出生后第1a内人工或混合喂养的儿童乳牙患龋率、乳牙龋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的儿童(分别为84.42%>74.71%,5.64>3.89,P<0.05),但2组的龋并发症发生率都较高(分别为24.62%,23.08%)。提示:母亲病理性妊娠和婴儿出生后第1a人工或混合喂养对乳牙患龋率、乳牙龋均、龋病程度及龋并发症的发生均有不利影响,为制定切实可行的乳牙防龋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沙市8月龄婴儿缺铁性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8月龄规范 化血常规检测明确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的105例婴儿纳入病例组,按1:4个体匹配,发生1个新病例的同时选取4例同 一街道、同一性别按相同标准诊断未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婴儿作入对照组,收集相关资料,运用χ2检验、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长沙市8月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14.7%。8月龄婴儿发生缺 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包括:母亲孕晚期贫血(OR=3.540,95% CI:1.898~6.601)、6月龄内混合喂养(OR=1.682,95% CI:1.099~2.574)、6月龄内人工喂养(OR=4.162,95% CI:1.343~12.896)、6月龄前添加辅食(OR=1.423,95% CI: 1.022~1.982)、7月龄及以后添加辅食(OR=4.415,95% CI:2.150~9.064)、 8月龄内反复呼吸道感染(OR=2.878,95% CI:1.224~6.764)、8月龄内反复腹泻(OR=3.710,95% CI:1.533~8.980)。结论:长沙市8月龄婴儿缺铁性贫血仍有一定 的发生率,应改善母亲孕期贫血,提倡科学喂养,鼓励纯母乳喂养至6月龄,并及时合理添加辅食,积极治疗罹患呼 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的患儿,预防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怀化市出生体重2500—4000g的足月婴儿305例,其中母乳喂养儿168例,人工喂养儿137例,6mo龄时,用Gesell量表测量发育商。结果两组在婴儿体重、身高数值上母乳喂养组显著高于人工喂养组p〈0.01;患病情况母乳喂养组13.69%(23/168),低于人工喂养组46.71%(64/137)p〈0.01(x^2=40.368);心理发育正常人数母乳喂养组为88.09%(148/168)高于人工喂养组75.99%(104/137)p〈0.01(x^2=7.801)。结论母乳是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中的免疫物质是婴儿6mo内抗疾病的重要因素;母子交流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不同喂养方式对0~1岁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3种喂养方式对0~1岁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对比不同喂养方式超重及肥胖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选择在我院定期健康体检0~1岁的婴儿,采用前瞻性调查.以生后4个月内的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母乳和配方奶喂养)和人工喂养组;定期测量其体格生长指标.比较3组婴儿体格生长情况、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结果 男性婴儿身长和体质量1~3月均为母乳喂养组最大;从4月龄开始人工喂养有超过其余两组的趋势,体质量在10~12月龄时、身长在8~12月龄时大于母乳喂养组(P<0.05).女性婴儿体质量从2月龄开始人工喂养组最大,3~12月龄时与其余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身长从3月龄开始人工喂养组最大,4~12月龄时与其余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的总体发生率在前3个月为母乳喂养组最高,从4月龄开始以人工喂养组最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的总体发生率除第2月以外,均是人工喂养组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喂养儿肥胖及超重总体发生率高于母乳喂养儿和混合喂养儿.母乳喂养可能对预防肥胖的发生有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