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小鼠学习记忆障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结合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学习记忆障碍小鼠脑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神经元的变化。结果显示 ,学习记忆障碍小鼠海马CA1- 4区NOS神经元数目显著减少 ,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和梨状区皮质外颗粒细胞层内出现大量新的NOS神经元。提示海马内NOS神经元在小鼠学习记忆中有重要作用 ;梨状区皮质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内出现新的NOS神经元可能是学习记忆障碍后的代偿性反应。它们可能在随后的学习记忆功能恢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绿原酸对小鼠海马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绿原酸(CA)对小鼠海马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改善学习记忆障碍的机理。方法:在小鼠海马定位注射海人酸(KA)建立动物病理模型,分为KA组、对照组、CA组(术后第二天开始灌胃,CA 8g/kg/d,连续35 d),用Y型迷宫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脑内海马NOS神经元的变化。结果:KA组比对照组小鼠海马CA1-4区内的NOS神经元明显减少(P<0.05);CA组较KA组小鼠海马CA1-4区内的NOS神经元明显增加(P<0.05);CA组较KA组小鼠在Y型迷宫中的正确次数增多。结论:CA对KA所致海马CA1-4区内的NOS神经元损害有保护作用,并改善KA损伤海马所致的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NOS活力和nNOS蛋白表达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鹏  李积胜 《医学争鸣》2006,27(2):105-107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内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探讨VD的发生机制. 方法:复制小鼠VD模型,利用Y-迷宫检测V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NADPH-d组织化学和nNO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VD小鼠与正常小鼠海马NOS和nNOS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 结果:VD小鼠比正常小鼠Y-迷宫学习记忆训练次数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1);海马CA1区NOS和 n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VD的发生可能与海马NOS和 n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嗅球摘除昆明小鼠的学习记忆行为及可能机制。方法制备嗅球摘除昆明小鼠模型,采用小鼠跨杆运动实验和小鼠水迷宫实验观察其学习记忆活动的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前额叶皮质、边缘系统和纹状体CHAT的表达。结果嗅球完全摘除第14天昆明小鼠的游泳时间(P〈0.01)和游泳错误次数(P〈0.05)均较假手术组和嗅球不完全摘除组升高;嗅球完全摘除第14天小鼠的前额叶皮质、海马、内嗅区皮质、基底前脑M eynert基底核CHAT阳性神经元较假手术组数量减少,染色减弱,平均光密度值减少(P〈0.01),而纹状体CHAT阳性神经元无明显改变。结论嗅球摘除昆明小鼠出现明显的陈述性学习记忆障碍,前额叶皮质、海马、内嗅区和M eynert基底核的胆碱能神经元减少,出现AD特征性的行为改变和生化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神经特异性转录因子LMO3 mRNA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定位.方法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LMO3 mRNA阳性神经元可见于大脑、小脑、丘脑、脑干、脊髓,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LMO3 mRNA阳性反应产物主要位于细胞质和突起内.强阳性信号主要出现于大脑皮质的Ⅱ~Ⅵ层、梨状皮质、内嗅皮质、海马的CA1区、齿状回、中脑的黑质致密部、红核、室旁核、巨细胞网状核、外侧网状核、三叉神经脑桥核、面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舌下神经核等部位;中等强度着色主要分布于扣带前皮质、嗅球、海马的CA2区、梨状内核、杏仁核等部位;海马的CA3区、尾壳核、苍白球、杏仁复合体、丘脑、三叉神经脊束核、疑核、中缝核团、小脑间置核及外侧核、浦肯野细胞可见弱的阳性细胞.结论 LMO3基因在CNS的广泛分布提示它除了在多巴胺神经递质的活动中起作用外,还参与了机体的学习记忆、嗅觉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王家有  潘三强  韩辉  宿宝贵 《广东医学》2003,24(11):1179-1180
目的 对获得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大鼠海马和颞叶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变化进行系统的观察 ,为NO在学习记忆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采用Morris水迷宫训练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大鼠海马和颞叶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形态和数量等形态学指标。结果 ①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于海马CA1 -4及DG区 ;在层次上主要分布在海马锥体细胞层和DG颗粒细胞层。在颞叶以Ⅱ ,Ⅲ ,Ⅴ ,Ⅵ层分布为多 ;②模型组大鼠海马和颞叶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比对照组增多 (P <0 0 5 ) ;③模型 3周组大鼠海马和颞叶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比模型 1周组也增多 (P <0 0 5 )。结论 获得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大鼠海马和颞叶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增强 ,提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可能参与了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铅对海马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与海马不同亚区一氧化氮合酶(NOS)变化的关系以及锌的拮抗作用.[方法]采用反映学习记忆功能的Y迷宫法测试大鼠神经行为的改变;用NADPH-黄递酶(NADPH-d)组化法和神经元型NOS(nNOS)的免疫组化法研究大鼠海马不同亚区NOS的活性及表达情况.[结果]染铅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比铅锌组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铅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别;组化及免疫组化显示染铅组大鼠海马CA1区和齿状回的NOS和nNOS阳性神经元明显少于铅锌组和对照组(P<0.05),在CA3区无差别,铅锌组与对照组各亚区均无差别.[结论]铅可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鉴于NOS参与LTP这一代表学习记忆的电生理指标的形成和维持,推测铅对学习记忆和海马LTP的影响可能与染铅后海马各区NOS的不同变化有关.锌对铅引起的学习记忆损伤和NOS的影响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体视学方法定量研究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海马内胆碱能神经元的早期改变情况.方法 Morris水迷宫检测10月龄雌性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APP/PS1组)和同月龄同窝生雌性野生型小鼠(Wild-type组)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运用现代体视学方法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精确定量小鼠海马各亚区的体积和胆碱能神经元的数量.结果 APP/PS1组小鼠定位航行实验中逃避潜伏期长于Wild-type组(P<0.01).空间探索实验中,APP/PS1组小鼠穿越平台的次数及平台所在象限时间百分比均少于Wild-type组(P=0.007、0.041).APP/PS1组小鼠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的体积较Wild-type组缩小(P =0.001),而APP/PS1组小鼠海马CA1、CA2/3区的体积较Wild-typ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89、0.059).APP/PS1组小鼠海马DG内胆碱能神经元的数量较Wild-type组显著减少(P=0.017),APP/PS1组小鼠海马CA1区、CA2/3区内胆碱能神经元较Wild-type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76、0.074).结论 早期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海马DG内胆碱能神经元丢失,可能是AD早期出现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障碍的重要结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高碘对小鼠额皮质及海马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12只)分为适碘与高碘组,分别喂以碘浓度为50μg/L,5000μg/L的蒸馏水6个月,作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后以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化法显示小鼠额皮质及海马组织NOS阳性神经元。结果与适碘组相比,高碘组小鼠脑额皮质、海马NOS阳性神经元密度显著降低,且染色变浅;行为学测试中小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结论 额皮质及海马NOS阳性神经元减少可能是高碘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伤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在成年C57BL/6小鼠海马内的分布及其与突触后致密区(PSD)蛋白成员的共定位,为揭示HDAC2与PSD蛋白复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在海马相关的学习记忆过程中可能起到的调控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HDAC2在C57BL/6小鼠海马各区的表达分布。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研究HDAC2与PSD蛋白成员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亚单位1(NR1)、PSD-95之间是否存在共定位。结果 HDAC2在小鼠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均具有明显表达,而在各区的始层、辐射层、腔隙-分子层以及齿状回多形细胞层表达均较少。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图片的重叠表明,HDAC2与NR1、PSD-95在小鼠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层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内均可见显著共表达现象,其他区域偶见散在分布的双染神经元。结论 HDAC2在小鼠海马锥体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表达丰富,并与PSD蛋白成员间存在共定位现象。本实验结果为探讨HDAC2对谷氨酸能突触后神经元依赖的突触可塑性的调节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NOS1免疫阳性细胞在猕猴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OS1)在灵长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一氧化氮合酶在正常猴喉脑和脊髓中的表达。结果 NOS1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广泛区域,包括大脑皮质、海马、齿状回、尾壳核、纹状体、小脑皮质、脊髓前角、后角和中央灰质。结论 NOS1在神经系统内有广泛的分布,其产物一氧化氮可能参与了对多种神经功能如学习记忆等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大鼠脑创伤后Bax蛋白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②方法 采用重型闭合性颅脑创伤模型,将Wistar大鼠204只,随机分为脑创伤组及假手术组,每组又分别划分成伤后3、6、12、24、48、72、168及336小时等8个时相组,每时相组各12只.另12只作为正常时照组。采用免疲组织化学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动态观察大鼠颅脑创伤后皮质、海马、丘脑及齿状回区神经细胞凋亡和Bax蛋白的表达情况。③结果 脑创伤后皮质、海马、丘脑及齿状回区出现神经细胞凋亡,皮质、海马及丘脑出现Bax蛋白表达增加.而齿状回在各时相点均无Bax蛋白表达。④结论 大鼠颅脑创伤后皮质、海马、丘脑及齿状回出现神经细胞凋亡;Bax蛋白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脑创伤后皮质、海马及丘脑神经细胞凋亡,而不参与齿状回区的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大鼠癫间疒持续状态后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建立14天大鼠和60天大鼠戊四氮(PTZ)诱导癫疒间持续状态模型,生理盐水(NS)注射作为对照,皮下注射bFGF进行干预,分4组:NS组、NS bFGF组、PTZ组、PTZ bFGF组。采用B rdu标记新生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造模后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情况,造模后第7、14天2个时间点观察海马齿状回B rdu阳性细胞数。结果造模后第7天和14天,PTZ组中各日龄组大鼠海马齿状回B rdu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各自对应的NS组(P<0.01),NS bFGF组各日龄大鼠B rdu阳性细胞数亦高于NS组(P<0.05),PTZ bFGF组B rdu免疫阳性细胞数较PTZ组亦有升高(14天日龄组P<0.05,60天日龄组P<0.01)。60天大鼠较14天大鼠升高幅度更为明显(P<0.01)。结论bFGF可增加癫疒间持续状态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发生,对60日龄大鼠比14日龄幼鼠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合酶在小鼠脑内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合酶 (NOS1)在小鼠脑内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观察了一氧化氮合酶在正常小鼠脑内的表达。结果 :NOS1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广泛区域 ,包括大脑皮质、海马、齿状回、间脑和脑干。结论 :表明NO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诸多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pileptogenetic mechanism and GABAA-receptor, the effect of GABAA-receptor agonist (muscimol) on Fos protein expression were studied in cerebral cortex and hippocampus of epileptic rats induced by coriaria lactone (CL) by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the Fos expression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epileptic rats induced by GABAA -receptor antagonist (bicuculli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a lot of Fos-positive cells in bilateral granular cellular layer of dentate gyrus, hippocampal pyramidal cellular layer and piriform cortex of injecting side 1h after seizure induced by injecting CL into the lateral ventricle. Fos expression was not observed in contralateral piriform cortex. Muscimol injected into the lateral ventricle inhibited remarkably Fos expression in the dentate gyrus, hippocampal gyrus, while the piriform cortex was not affected. The stronger Fos expression in bilateral piriform cortex but no expression in the dentate gyrus and hippocampus was observed 1h after seizure induced by bicuculline. The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confirmed that CL and bicuculline induced spike, slow complex or sharp, slow complex waves, whereas muscimol inhibited these epileptic discharges. These data suggested that GABAA receptor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pileptogenesis.  相似文献   

16.
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从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分离并鉴定神经干细胞。方法:利用无血清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齿状回神经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巢蛋白(Nestin)并鉴定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结果:从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分离的细胞群可不断增殖形成神经球,并能自我更新,表达Nestin。自神经球分化出的细胞分别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结论:自海马齿状回分离的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 ,并观察不同剂量褪黑激素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从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分离得到神经干细胞 ,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进行培养 ,并采用 10、10 0 μmol/L褪黑激素诱导分化。应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进行神经干细胞巢蛋白 (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specificenolase ,NSE)、胶质纤维酸蛋白 (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 ,GFAP)检测以进行细胞鉴定。结果 :鉴定表明从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的特征 ,并可在体外增殖 ,经诱导可分化为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褪黑激素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但低浓度组与高浓度组的褪黑激素对神经元的分化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从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成功分离培养了神经干细胞 ,是研究细胞诱导分化的良好模型。褪黑激素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切割穹窿海马伞侧大鼠海马与正常侧海马中PEBP mRNA的表达差异。方法:取6只大鼠,于切割右侧穹窿海马伞后第7d,应用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技术观察PEBP mRNA在切割侧和正常侧海马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切割侧锥体细胞层和齿状回颗粒层PEBP mRNA阳性细胞数量与正常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切割侧的杂交信号强于正常侧(P〈0.05);而在齿状回门区和颗粒下层,切割侧PEBP mRNA阳性细胞数量多于正常侧,杂交信号也强于正常侧(P〈0.05)。结论:结合本课题组以往的工作,切割穹窿海马伞后海马内PEBP mRNA的表达上调,可能与海马内神经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的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